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职场人士,学生,所有渴望梦想成真的人,福尔摩斯迷 《福尔摩斯思考术》为《纽约时报》热销书!
我们都希望自己梦想成真,关键则是在人生的紧要关头做出正确的选择。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并且走对每一步呢?
在这本《福尔摩斯思考术》中,著名心理学家、热销书作家玛丽亚?康尼科娃借用虚构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向我们阐述了如何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做出明智的决策。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人类大脑就像一个阁楼,专门负责往里面装什么信息、是否永远保存、如何对各类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等。此外,我们还将了解,人类的思维机制分为两种:福尔摩斯系统和华生系统。华生系统依靠直觉,容易让我们做出冲动且不理性的行为;福尔摩斯系统则相对缜密,更具洞察力,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大脑阁楼的整洁、有序,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决策。虽然我们习惯于用华生系统来思考和判断,但通过留心、专注、演绎等具体的方法,每个人都能够将福尔摩斯系统训练成自己的常态思维模式。
这是一本极具实践性的读物,不仅能让你的脑洞大开,而且相信我,看完本书,你也能够成像福尔摩斯一样思考!
内容简介
我们有所见,不代表我们有所察。固有的偏见左右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给我们设置了种种限制,导致我们与真实的世界相隔绝。是的,我们都在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
正如福尔摩斯所说,“我认为人的大脑原本像一间空空的小阁楼,应该有选择地放一些家具进去。”实际上,这个“大脑阁楼”的功能就是负责存储及梳理各类信息。那么,如何管理好大脑阁楼,让自己的思维更敏捷、更具洞察力呢?
心理学家玛丽亚·康尼科娃认为,如果想摘下有色眼镜,像大侦探福尔摩斯一样明察秋毫,清醒地看到事物的本质,我们就应该了解大脑的两套思维系统——福尔摩斯系统和华生系统。前者警醒、专注,擅于自省和推理;后者行动迅速,却总是受到惯性的支配,遇到突发状况就手足无措。
通常,我们都在无意识地使用华生系统,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留下人生败笔。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留心观察、培养正念、三思而后行、、质疑假设等训练,调动出内在的福尔摩斯系统,将这种明智、缜密的福尔摩斯思考术培养为常用的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信息轰炸的时代厘清自己的大脑阁楼,并且拥有福尔摩斯般的智慧及洞察力,做出明智的决策。
作者简介
玛丽亚·康尼科娃(Maria Konnikova),毕业于哈佛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她为《科学美国人》撰写心理学专栏,曾为BIG THINK(智囊)非常著名的“艺术的选择”(Artful Choice)专栏撰稿。她的作品经常被《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观察家报》等多家知名媒体所刊用。
精彩书评
★本书非常有趣,混和了福尔摩斯的智慧与现代神经科学的知识。
——《纽约时报》 ★这本书不但具有实用性,其可读性也极强。它将现代科学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在一起,告诉读者如何召唤出内在的福尔摩斯。
——《波士顿环球报》 ★我们这个快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对于福尔摩斯来说,可能有些太复杂了,但我们仍可以利用他的那些思维策略。我们的悉心观察、想象、演绎,能够充分锻炼大脑,这对于解释问题以及开启智慧都有帮助。
——《今日心理》 ★本书即有对概念的分析,也包括自助指南。它能帮助读者更精准地观察这个世界,储存并检索记忆,同时做出决策。
——《科学美国人》 ★作者阐述了我们内在的理性模式与直觉模式。在分析讲述福尔摩斯故事的过程中,也能够让我们充分地思考福尔摩斯是如何将他的思维策略传授给华生的。
——《华尔街日报》 ★本书充满智慧并且有趣,它告诉读者应该如何加深自我认知。
——《科克斯书评》 ★这本书不但讲述了福尔摩斯的智慧,也告诉我们人类大脑是如何运作的,同时辅以真实的案例以及有趣的实验。这些都让我们大开眼界。
——《出版人周刊》 ★如果你想让自己拥有福尔摩斯的智慧,那么本书绝对是一本必读书。
——SheKnows ★玛丽亚·康尼科娃为逻辑推理的神话写出了精准的指南。
——《达拉斯晨报》 ★一段充满记忆、创造力、理性思维的旅程,揭示了福尔摩斯智慧的秘密。作者也将自己的洞察及指导加入本书中,帮助读者掌控自己的思维。
—
—史蒂文·平克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解你自己
第1章 福尔摩斯的思维模式
从一滴水看到大西洋:科学的思考法
大脑中的快系统与慢系统
打破自动驾驶模式,提升正念
第2章 探索大脑阁楼
将合适的家具放进阁楼
给大脑的结构重新布线
启动环境:偶然事件的力量
怀疑自己,用心观察
第二部分 从观察到想象
第3章 观察的力量
专注绝不是小儿科
改善我们的自然注意力
第4章 发现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价值
克服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
保持心理距离
通过音乐、阅读、沐浴等方式保持距离
通过物理距离来保持距离
通过冥想保持距离
保持大脑阁楼的整洁有序
第三部分 演绎的艺术
第5章 为大脑阁楼导航:从事实开始演绎
合理演绎的困难:掌舵的内在叙事者
学会从偶然因素中辨别关键因素
不大可能不是不可能
第6章 维护大脑阁楼:学无止境
将习惯从无意识带回正念
自负的风险
发现自负的信号
好消息:即便你已经停止了学习,那么再继续学习,也为时不晚
第四部分 自我认知的艺术
第7章 动态阁楼:拼出全貌
了解你自己以及你周围的环境
认真仔细地观察
想象:创造你有可能认为自己不需要的空间
演绎-仅从你观察到的东西来演绎
坚持写日记
第8章 人非圣贤
知识与动机的囚徒
轻率鲁莽?
猎人的思维
时刻戒备,提高警惕
调整方法
适应能力
对局限性的认知
平静下来
警觉意识
结束语
致谢
精彩书摘
《福尔摩斯思考术》:
第1章 福尔摩斯的思维模式
1903年,不幸降临到大维尔利农场中那些动物的身上——羊、牛、马接连在半夜倒毙,死因都是胸腹部被划开一道长而浅的口子,导致缓慢而痛苦的失血。农民出离愤怒,整个社区群情激奋。谁会忍心去伤害这些毫无防备的动物呢?
警察自认为找到了真凶:当地教区牧师的儿子,拥有一半印度血统的乔治·埃达里。因为在这16起杀牲案中,有一匹小马的尸体在靠近牧师住所的深坑中被发现,27岁的埃达里因此被判7年苦役。即便牧师发誓在罪案发生之时,自己的儿子正在睡觉,而且埃达里被收监之后杀戮仍在继续,都无济于事,埃达里还是未能逃过牢狱之灾。此外,更确切地说,所谓“证据”主要建立在据称是埃达里所写的信上——在这些信中,他暗示自己是凶手。因此,以斯塔福德郡警察局局长乔治·安森上尉为首的警察确信他们抓对了人。
三年后,两份证据改变了审判结果——两份声称埃达里清白无辜的请愿书被递交到内政部,其中一份有1万人签名,另一份来自300名律师组成的团体,埃达里因此获释。然而,事情远没有结束。埃达里虽然获得了人身自由,但是名义上他依然是戴罪之身。在被捕之前,他曾是一名初级律师,现在却无法重操旧业。
1906年,乔治·埃达里时来运转。阿瑟·柯南·道尔——著名的夏洛克·福尔摩斯故事的作者——开始对这个案子感兴趣。当年冬天,柯南·道尔同意在查令十字街的大酒店会见埃达里。在穿过酒店大厅时,阿瑟对这位年轻人是否清白的疑虑消失殆尽,他后来写道:
他如约来到我住的酒店,我却因事迟到,于是他看报纸来打发时间。从他黝黑的面孔我判断出,他就是我要找的人,于是我站在一边观察他的举动。他把报纸举到眼前,报纸斜得厉害,说明他不仅深度近视,还有严重的散光。这样一个人还能避开蹲守的警察,在夜间迅速穿过田野,袭击牲畜,这太荒唐了……所以,仅凭这处生理上的缺陷,我就可以轻松地认定他是无辜的。
不过,虽然阿瑟本人确信埃达里是无辜的,但他心里清楚,要想引起内政部的重视还需要更多证据。因此.他前往大维尔利搜集证据。他走访了当地居民,调查了犯罪现场、证物以及风土人情,拜访了越发心怀敌意的安森上尉,还去乔治旧时读书的学校查阅了以往针对这一家人的匿名信和恶作剧的记录。他找到了当时认定埃达里的字迹与那些信一致的笔迹专家,然后将他的发现一股脑儿交给了内政部。
那把带血的剃刀上除了陈年锈迹什么都没有,而且这种剃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在牲畜身上造成那种伤口。埃达里衣服上沾的土与那匹小马被发现的地里的泥土也不一样。至于笔迹专家,他之前就曾做过导致误判的错误鉴定。当然,还有关于视力的问题:散光和高度近视到这种程度的人,真的会在夜间穿越田野残害动物吗?
1907年春,埃达里终于洗清了虐杀动物的罪名。虽然离柯南.道尔所期望的彻底胜利有点儿远——埃达里入狱的损失没有得到补偿,不过结果也算不错了。之后,埃达里再度被允许从事律师职业。调查委员会发现,如同柯南·道尔总结的那样,“警察着手进行调查,并不是为了找出谁是凶手,而是努力找到不利于埃达里的证据,他们早就确信埃达里是罪犯了”。当年8月,英国创立了最早的上诉法院,以便通过制度化运作处理更多冤假错案,“埃达里案”也被广泛视为此项举措最主要的推动因素之一。
这件事让柯南.道尔的朋友们深受震撼。然而,没人像小说家乔治.梅瑞狄斯说得那样一针见血。梅瑞狄斯对柯南·道尔说:“我不应该在你面前提起那个你听得耳朵起茧的名字,不过那位了不起的业余侦探的鼻祖已经告诉世人,他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什么。”夏洛克·福尔摩斯或许是虚构出来的,但他严谨的思考模式的确非常真实。只要运用得当,福尔摩斯式的思维方法不但能跳出书本,引起实实在在的积极的改变,还能被运用到破案之外的领域。
……
前言/序言
小时候,父亲常常在睡前给我们讲福尔摩斯的故事。哥哥往往会抓住时机在沙发的角落里酣然睡去,余下的人则听得聚精会神。我记得父亲会坐在一个很大的真皮扶手椅上,手里拿着书,壁炉中跳跃的火焰反射在他的黑框眼镜上。印象中,但凡在情节转折处,他的音调也都会随之起伏。终于,期待已久的结局出现了,一切都合情合理,我像华生医生一样摇摇头,若有所思。当然,听他这么一说,一切都明了了。父亲偶尔也会抽烟,我还记得他的烟斗中散发出的那股水果与泥土混合的气味,渗透到皮沙发的褶子里。当然,父亲的烟斗和福尔摩斯的烟斗一样,稍稍有些弯曲。我还记得,父亲“啪”地合上那本深红色封面的厚书,然后宣布“今晚就讲到这里”,接着我们必须离开—无论我们怎样恳求,怎样哭丧着脸,都不得不上楼睡觉。
即便故事的其他内容早已消逝在模糊的背景中,福尔摩斯与死党鲍斯威尔的历险记也完全被遗忘,但仍有一样东西深深地刻入我的脑海中,奚落着我,数年来萦绕不去,它就是台阶。
贝克街221B的台阶共有多少级?这个问题是福尔摩斯在《波希米亚丑闻》中向华生提出来的,我一直没有忘记。当时,福尔摩斯和华生坐在扶手椅上,福尔摩斯正在向华生阐述“看”与“观察”之间的区别,华生很迷惑。接下来,一切突然变得一目了然:
“听你讲这些推理时,”(华生)说,“事情总是显得那么简单,几乎简单到了可笑的程度,甚至我自己也能推理,在你解释推理过程之前,我对你推理的下一步的每种情况总是感到迷惑不解,但我还是觉得我的眼力不比你差。”
“的确如此,”福尔摩斯点燃一斗烟,全身舒展地倚靠在扶手椅上,回答道,“你是在看而不是在观察,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比如说,你常看到从下面大厅到这间房子的台阶吧?”
“经常看到的。”
“多少次了?”
“嗯,不下于几百次吧。”
“那么,有多少级台阶?”
“多少级台阶?我不知道。”
“那就对啦!因为你没有观察,你只是在看嘛。这恰恰是我要指出的关键所在。你瞧,我知道有17级台阶,因为我不但在看,而且在观察。”
我第一次听到这段对话是在一个火光跳跃、烟味弥漫的夜晚,他们之间的交流震撼了我。我狂热地想要记住我们的房子有多少级台阶(我毫无概念),有多少级台阶通向前门(我交了白卷),多少级台阶通向地下室(10?20?我连大概的数字都不知道)。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一有机会我就会去数台阶,试图把准确的数字记在脑海中,以防有人要我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让福尔摩斯为我感到骄傲。
当然,我很快忘记了我曾经辛苦记住的数字—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自己是在死记硬背,完全搞错了重点。我的努力从一开始就注定是白费功夫。
那时我还不明白福尔摩斯比我“多了一条腿”。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磨炼自己与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思维方式。贝克街有多少级台阶?它只不过是一种展示技艺的方式,这门技艺是与生俱来的,无须过多思考,这种行为是在福尔摩斯已成习惯的、持续活跃的大脑活动中顺便表现出来的,几乎是下意识的行为。你可以视其为没有实际意义的小把戏,但是假如你停下来想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就会明白此中另有深意。这个把戏激励我写下这本书,我在此向它表示敬意。
正念绝不是什么新概念,早在19世纪末期,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就曾写道:“自动地把游走的思绪一次又一次地带回来的能力,是判断力、性格和意志力的基础……提高这种能力的教育将是最卓越的教育。”这种能力的核心就是正念的本质。而詹姆斯所提倡的教育方法,就是在生活与思想中处处保持正念的教育方法。
1970年,埃伦·兰格提出,正念比改善“判断力、性格和意志力”能够取得更大的效果。动心起念能够让老年人感觉更灵敏、行动更灵活,甚至还能改善他们的生命特征,譬如血压以及认知功能。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做不少于15分钟的类冥想思考(一项形成正念核心的注意力控制练习),就能使大脑额叶活动形成一种模式,使它达到更积极、更有针对性的情感状态。看着自然风景,哪怕是一小会儿,都能帮助我们变得更有洞察力、更有创造性、更有效率。我们比任何时刻都更加明确地知道,我们的大脑不是以处理多重任务—某些完全排除正念的事为目的的。当我们被迫立刻去做多件事情时,我们不但会把这些事情都弄糟,我们的记忆力还会衰退,我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明显的冲击。
但是对夏洛克·福尔摩斯而言,留心身边的事物仅仅是第一步,这只是一种达到更大、更有实用性,实际上也更让人满足的目标的方式。福尔摩斯精确地完成了威廉·詹姆斯规定的任务:发展正念能力,为了进一步完善这种能力,更好地思考,使我们做出的决策更准确。它的最大用途是从我们的大脑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出发,从而改善整体决策和判断力。
福尔摩斯在比较“看”和“观察”之间的区别的时候,他真正想告诉华生的是,永远不要把不用心误以为是正念,因为“看”是被动的,“观察”则是积极参与。当我们无意识地看时,一连串的感觉输入不需要大脑做任何处理,只要睁大眼睛即可。我们不假思索地看,从周围的世界中吸收数不清的要素,却没能处理这些要素的深层含义。我们甚至认不出我们眼前看到的东西。但当我们观察的时候,我们就要集中注意力。我们必须从被动吸收状态转到主动意识状态,我们必须参与其中。正念适用于一切情况—不只是视野,还包括每一种感觉、每一次输入、每一种想法。
一旦涉及我们的头脑,我们就时常盲目得让人惊讶。我们大步前行,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多少东西,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了解得有多么少,以及只要花时间去理解和反省,一切就能变得有多好。像华生一样,我们一天之中在相同的楼梯几十次、上百次、上千次地走过,却记不起它们最平凡的细节(假如福尔摩斯问台阶的颜色而不是台阶的数目,却发现华生同样不知道,那么我一点儿也不会觉得惊讶)。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能力去做,这仅仅是说我们没有选择这么做。回想你的童年,假如要你讲讲你成长的街道,你可能会回想起很多细节—房子的颜色,邻居的怪癖,四季的味道,一天之中的不同时刻,街道的不同变化,你在哪里玩,你去过什么地方,你害怕去什么地方。我打赌你能说上好几个小时。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格外专注这个世界。我们以一种长大后再也无法企及的速度吸收并处理信息—新的景色、新的声响、新的气味、新认识的人、新的情感、新的经验,我们了解我们的世界及其可能性。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激动人心,一切都让人好奇,因为周围环境固有的新奇感让我们极其警觉,我们会吸收,也会仔细聆听。更重要的是,我们记得,因为积极参与、全情投入(我们将会一直需要的两种品质),我们不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我们还会把这些记忆储存起来以备将来之用。谁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派上用场呢?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逐渐变得不耐烦—那个地方去过了,那件事做过了,关注这些已没有用。身处这个世界,我们究竟需要了解或使用这些东西吗?在我们了解它之前,我们要摆脱对很多被动和不用心的习惯的固有的注意力、约束和好奇心。甚至当我们想全身心投入时,我们都不再拥有儿时的闲适。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吸收和互动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们有其他更迫切的责任去关注并满足大脑的需求。由于我们对关注的需求的增加(随着处理多重任务的压力逐渐增加以及数字时代的节奏不断加快,这确实是很现实的压迫),我们实际的注意力也在下降。于是,我们越来越少地知道或者关注自身的思维习惯,越来越多地允许大脑做出判断和决定,而不是主动运用大脑做出判断和决定。然而,虽然这不是一个与生俱来的坏习惯(事实上,我们反复谈论某些起初很困难、认知代价很高的自动化处理需求),但它很容易导致不用心,所以很危险。效率和欠考虑之间只有一线之隔,我们得小心翼翼,防止越过这条线。
你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想脱离稳定的日常生活时,却发现自己不知何故忘记这么做了。比如,你需要在回家的路上去一趟药房,你整天都想着这件事。你预演过,甚至想象过自己为了到药房不得不绕几个路口,这仅仅是惯常行程中的一个快捷步骤而已。但不知怎的,你发现自己都到家门口了,却仍没有去药房。你忘了带药回来,甚至不记得自己路过药房。这都是因为不用心的习惯在作祟,惯例控制着你,阻止大脑的任何一部分意识到它需要做的事。
这种情况每天都在发生。你把自己设置在一个特定的模式之中,你以一种不专注的茫然状态来度过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哪怕你仍旧在想着工作的事,为邮件而焦虑,提前计划晚餐),这种无意识的健忘,这种让习惯做主和轻易分心的状态,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但这部分也会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当我们意识到什么事忘记去做时,还有补救的余地。这样的事发生的频率很高,通常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用心。想想看,有多少想法在你的脑袋里来来去去而你并没有停下来去确认它们?有多少主意和深刻的见解因你忘记去关注而溜掉?在没有认识到怎样做或者为什么要做时,你只是模模糊糊地意识到其存在,甚或它只是通过全无所知的大脑的内部默认设置来驱动,对此你并没有清醒的意识。你究竟做出了多少决定和判断?当你突然想知道你到底做了什么以及你是如何到达今天的位置时,又过去了多少天?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向大家提供帮助。它用福尔摩斯的方法论去探索和解释建立思维习惯的必要步骤,它将使你理所应当地用心参与你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活动。这样,你也能立刻说出台阶的数目,向不善此道的同伴炫耀一番。
那么,点燃那团火,蜷缩在沙发上,准备再一次加入夏洛克·福尔摩斯和约翰·华生医生在伦敦街头的冒险之旅吧!让我们一起探索人脑最深处的秘密。
福尔摩斯思考术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