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海倫·凱勒作為一個被命運拋棄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卻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創造這一奇跡全靠海倫那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她接 受瞭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麵對睏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瞭人生光明的一麵,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嚮全世界。該書是海倫·凱勒的自傳, 完整地介紹瞭海倫·凱勒豐富、生動、真實而偉大的一生,許多文字還是第1次與中國讀者見麵。
作者簡介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傢、教育傢、慈善傢、社會活動傢。在十九個月時因一次高燒而導緻失明,失聰。她以自強不息的堅強意誌,以常人無法想象的勇氣和毅力,在逆境中崛起,挑戰生命的極限,不僅學會瞭說話,而且學會瞭英、法、德、拉丁、希臘等多種語言,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榮獲“總統自由勛章”等奬項。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其他著作。
精彩書評
★這部自傳體著作,可以稱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美國《世紀》雜誌 ★跨越瞭盲聾的身體障礙與摺磨,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堅毅精神,成為強者的永恒象徵。
——《紐約時報》 ★海倫·凱勒被評為20世紀美國的十大偶像之一是當之無愧的,本書是偉大的經曆和平凡的故事是完美結閤。海倫·凱勒堪稱人類意誌力的偉大偶像。
——美國《時代周刊》 目錄
001 第一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渴望光明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017第二篇/生活的記憶
◎ 刹那的聲與光
◎ 他們陪伴在身邊
◎ 絕望中的光明
◎ 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 陰晴不定的大自然
◎ 什麼是“愛”
◎ 用手指觸摸知識
◎ 聖誕節的驚喜
◎ 波士頓之旅
◎ 擁抱海洋
◎ 山間彆墅
◎ 與雪共舞
073第三篇/學習生涯
◎ 終於開口說話瞭
◎ “抄襲”之嫌
◎ 大開眼界
◎ 學習拉丁語
◎ 正式入學
◎ “哈佛”夢
◎ 考試風波
◎ 適應大學新生活
◎ 書是我的營養品
◎ 品味生活的樂趣
◎ 照亮我生命的人們
161第四篇/衝破黑暗
◎ 重新鼓起勇氣
◎ 開始演講
◎ 想念貝爾先生
◎ 反戰的熱情
◎ 拍電影經曆
◎ 雜技團的肥差
◎ 母親離世
◎ 募捐順利開展
◎ 衝破暗夜沉寂
219附錄/海倫?凱勒書信選
◎ 緻瑪麗?摩爾女士
◎ 緻黛拉?比奈特女士
精彩書摘
渴望光明
那些輕而易舉得到的東西,人們往往不知珍惜。
——契訶夫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讀到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故事中那些瀕臨死亡的主人公是多麼的不幸,他們曆盡坎坷,卻隻剩下一載抑或一日的光陰去享受人生。令人欣慰的是,在能夠看得見的時光裏,他們最終的人生選擇和心路曆程,總能給活著的人以激勵和感動。當然,我所說的是那些有權作齣選擇的自由人,不包括身陷囹圄的囚徒。
這類發人深省的故事,令我們不禁發問:假如同樣的厄運降臨在自己的身上,我們該怎麼辦?當死神的腳步越來越近,我們是不是也能如童話人物般坦然、鎮定?我們究竟要做些什麼,會遭逢什麼,又將有怎樣不同的內心感受?迴首往事,我們究竟獲得瞭哪些幸福,又留下瞭哪些遺憾?
我常常幻想自己明天就會死去,每當這樣假設的時候,我都會努力地過好當下的生活。這或許是一種不錯的生活態度,會讓人不再像過去那樣忽視生命存在的價值。我們應當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心懷善意與感恩,充滿朝氣與希望地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挑戰。然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切美好的品質都難免在歲月的流逝中消磨殆盡。也有不少人是伊壁鳩魯的門徒,他們篤信一句格言:“吃吧,喝吧,活著就該及時行樂!”可是,人終有一死,而大多數人還是無法承受垂死的痛苦,擺脫死亡的恐懼。
命運的反復無常,在許多故事的末尾都得到瞭淋灕盡緻的書寫。奄奄一息的主人公,總是在生命結束前的最後一分鍾裏奇跡般地康復。他們幸運地活瞭下來,並對永恒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有瞭刻骨銘心的感悟。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曾經或正在死亡的陰影下努力過活,生活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都能夠使他們感受到無與倫比的甜蜜與幸福。
或許在不少人看來,人生不過是生老病死。所有人都會有與世長辭的一天,而我們總是自以為是地覺得,那一刻遠在天邊。當我們還是身體強健,精神飽滿的青年時,幾乎沒有人會認真思考關於死亡的事情。時光的綿延不絕,很容易讓人産生生命永恒的錯覺。時間一分一秒地逝去,而我們卻仍在如癡如醉地揮霍青春,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活得是多麼得過且過、漫不經心。
在我看來,人類與生俱來的一切感官和天賦,都可能會與根深蒂固的懶散基因同歸於盡。於是不難發現,隻有盲人真正懂得看得見的幸福,隻有那些失聰的人最知聽覺的珍貴。這種看法,尤其適用於那些成年後纔開始遭逢厄運的可憐人。非常諷刺的是,耳聰目明的普通人,卻很少有人充分發揮感官的優勢。他們的眼眸明亮,雙耳暢通,卻總是對這個美好的世界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並不知道珍惜感官健全的幸福。誠如那句古老諺語所揭示的道理:生病後纔懷念健康,失去後纔懂得珍惜。
我想,對於一個人來說,成年前的殘疾經曆,譬如忽然失明、失聰,或許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眼前的黑暗會讓人對光明的世界充滿渴望,耳畔的寂靜則令人將世間的一切聲音都當作一種享受。
每當有朋友前來拜訪,我總愛詢問他們都看到瞭些什麼。不久前的一天,一位從樹林中漫步歸來的好友輕輕地來到瞭我的身邊。我迫不及待地問她都看到瞭什麼精彩的風景。“說實話,也沒看到什麼特彆的東西。”她懶洋洋地迴答。對於這樣的迴答,我早已習以為常,否則一定會覺得自己的耳朵齣瞭毛病。這一切也使我明白瞭一個道理:那些視力健全的人,永遠不會善用他們的感官天賦。
我不禁有些失落,在偌大的一個樹林中穿行許久,卻沒有發現任何值得注意的事物,這怎麼可能呢?難道這些五官健全的人,還比不上像我這樣與光明無緣的盲人嗎?僅僅憑著簡單的觸覺,我便能夠找齣數百種令人著迷的東西。我用雙手輕輕地撫摸樺樹和鬆樹的樹乾,前者光滑濕潤,後者粗糙乾燥,那種奇妙的感覺令我心生溫暖。當一片落葉從我的指尖緩緩劃過,我能從起伏的葉脈中感受到無比對稱的和諧之美。
春天來臨的時候,我會滿心歡喜地摩挲著大樹垂下的枝丫,小心翼翼地尋覓那預示著萬物復蘇的蓓蕾。一個不經意的瞬間,我觸碰到一朵絨毛般柔軟的小花,它捲麯的花瓣邊緣是那麼的神奇。在與萬物的親密接觸中,我時刻領略著大自然的無限魅力。有時,當我將手臂輕輕靠在一株小樹上,還能感受到一陣富有韻律感的震顫,這一定是歡唱的鳥兒在枝頭舞蹈。我還喜歡清涼的溪水穿流指縫時的感覺,那麼愜意,那麼通透。我能感受到大地的柔軟,厚厚鬆針鋪就的海綿,比奢華的波斯地毯更叫人艷羨。在我的心中,四季的交相更替,萬物的輪迴變遷,就像是一部永不謝幕的動人戲劇。那變幻無窮的情節,如溪流般從我的指尖幽幽流瀉,讓人落淚,讓人留戀。
有些時候,我是多麼渴望能夠親眼見證這些通過觸摸而反復齣現在我腦海中的畫麵,那種渴望是如此強烈,常常會讓一股暖流湧入心田。僅僅通過觸覺所獲得的快樂,已經令我喜齣望外、激動不已,如果我能用雙眼去觀察這個世界,又將會收獲多少驚喜和美麗呢?遺憾的是,那些擁有明亮雙眼的人們,卻似乎什麼也看不見。世間原本韆姿百態、令人震撼的景色,在他們麻木呆滯的目光中黯然失色,他們覺得一切都不過是理所當然。
人類總是喜歡無視自己擁有的東西,而去覬覦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身處光明世界中的人們,往往辜負瞭上天恩賜的視覺天賦。他們像對待廉價商品那樣,濫用自己的視覺天賦,而視覺那豐富生活,催化幸福的功能卻被人們無知地忽略瞭。這的確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假如我是某所大學的校長,一定要開設一門必修課,以便教育學生如何更好地使用他們的眼睛。教授們會把真正的觀看之道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從而喚醒學生們被懶惰腐化而變得遲鈍的感官天賦。當他們處處留意那些稍縱即逝的風景時,就能從具體的生活中體悟齣真正的幸福。
現在,我願意和你們聊一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將會利用我的眼睛去做些什麼。或許,在我做這樣的假想時,你們也可以仔細地想一想,假如隻剩下三天光明,你們又會如何使用自己的眼睛,你們最渴望看到的都是些什麼。
對我而言,最希望看到的,自然是多年來在漫漫黑暗中無數次幻想過的物,念想過的人。這一切,都是黑暗歲月裏,我無可替代的珍惜。我想,你們一定也會將目光停留在自己最珍惜的事物上。大概隻有這樣,纔能夠在即將到來的不盡黑暗中,將這些最最珍貴的印象深深銘記在心底。
如果真有奇跡,哪怕讓我在獲得三天光明之後,馬上陷入永恒的黑暗,我還是會悉心安排好這三天裏最想要完成的事情。我希望將這段來之不易的時間分成三個部分。
……
前言/序言
1880年6月27日,海倫?凱勒齣生於美國南部亞拉巴馬州的圖斯康比亞鎮。同年的12月,剛滿6個月大的海倫便已經能夠說齣一些簡單的英文單詞。翌年6月,海倫又學會瞭走路。一傢人都沉浸在一片祥和的歡樂中,絲毫沒有察覺到任何厄運降臨前的蛛絲馬跡。海倫的祖父是名門之後,曾在瑞士的蘇黎世創辦過聾啞學校。命運似乎和她開瞭一個玩笑,就在1881年的12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結束瞭她僅僅維係瞭19個月的幸福生活。經過初步診斷,她患的是急性胃病兼血液衝腦癥,醫生甚至已經無奈地開齣瞭病危通知。然而就在這時,海倫的命運中齣現瞭一個奇跡,她的惡疾竟然在一夜之間痊愈瞭。當傢人與醫生都沉浸在意外的喜悅之中時,卻沒有人注意到,海倫的人生已經發生瞭翻天覆地的劇變——這個天生聰穎的女孩兒在一夜之間失去瞭寶貴的視覺與聽覺。
遭逢變故後的海倫,一度變得喜怒無常、自暴自棄,她無法接受命運的安排。黑暗最初降臨的那段日子,不僅是對於海倫的沉痛打擊,更是其整個傢庭的不幸。尤其是海倫的母親——那個南軍旅長的女兒,從此變得更加沉默寡言、鬱鬱寡歡。所幸的是,一係列的變故並沒有將海倫徹底擊倒,命運之神將安妮?莎利文小姐帶到瞭她的身旁。在莎利文小姐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幫助下,海倫漸漸地走齣瞭生命的陰霾,並通過學習知識,找到瞭開啓光明之門的鑰匙。她通過手語拼讀和分辨唇形的方式閱讀並與人交流,後來又在富勒夫人與懷特先生的幫助下,重新掌握瞭說話的能力。作為一個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盲聾人士,海倫的求知道路自然不會一帆風順,她也經曆過痛苦掙紮的心路曆程,隻不過她先是做瞭命運的棄兒,後來又變成瞭命運的寵兒。無數來自社會各界的朋友都給瞭她莫大的鼓舞與勇氣。就這樣,憑藉著自己的堅韌與頑強以及親朋好友們的不懈支持,她最終如願以償地考入瞭哈佛大學的德剋利夫女子學院。大學生活雖然並非盡善盡美,但還是令海倫受益匪淺,尤其是在文學創作上的造詣。最終,她順利地完成瞭學院所規定的全部課程,並通過瞭令其厭惡的種種考試,成為世界上首位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盲聾人士。1955年,當海倫重迴母校的時候,又被哈佛大學授予榮譽學位,成為世界曆史上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性。
海倫曾在世界各地舉辦巡迴演講,為與殘障人士有關的慈善與保護事業四處奔走募捐。然而她留給世人的最寶貴的財富,還是那熠熠閃光的堅毅與博愛精神。她的一生中一共齣版瞭14部作品,其中的首部作品《我的人生故事》,是她在大學一年級時的習作結集。海倫最初對齣版這樣一部作品錶現得意興闌珊,如果不是雜誌社編輯的堅持,這部偉大的作品很可能便會胎死腹中。美國著名作傢海爾博士曾將《我的人生故事》與吉蔔林的《吉姆》並列為1902年美國文學界最傑齣的兩大貢獻。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這部作品的譯本達到瞭數百種之多。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的另一部傳世之作,它發錶於1933年。海倫在這一時期的作品已經臻於成熟,不僅語言文字錘煉精謹,而且感情也更加細膩豐富。因此本書特意將這一最精華的部分放置於第一編中呈獻給廣大讀者。除此之外,譯者還從《生活的記憶》(即《我的生活故事》)、《學習生涯》以及《衝破黑暗》等海倫的其他作品中精心遴選並節譯瞭部分膾炙人口的代錶性作品。這些作品中所迴憶的內容大緻有著一個清晰可循的時間脈絡,其間也夾雜瞭大量的插敘與倒敘,生動婉轉,感情真摯,猶如一條清澈的河水,時而靜謐,時而湍急。從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海倫學養的增長與文風的漸變。
正如海倫自己所說的那樣:“世上最美好的東西,看不到也摸不著,要靠心靈去感受。”當你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同時也打開瞭一扇心靈的天窗。
譯者
2013年12 月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自傳(第2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