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我购买这本帖的时候,心里是有些忐忑的,毕竟放大系列的价格通常不菲,担心它不过是噱头。然而,当我真正开始深入研习后,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超我的预期。我特意将它放在工作台前,每天固定时间对着其中几个字进行“神思”——先不急着动笔,而是仔细观察其结构和笔势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对于“景”和“楼”这两个字,放大后的结构对比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清晰地展示了米芾如何运用欹侧的姿态来打破平衡,从而达到动态的和谐。这种深入肌理的观察,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草书结构美的理解。它让我明白了,伟大的书法作品,其力量并非来源于蛮力,而是源于对笔墨运行轨迹的绝对掌控与对审美平衡的深刻洞察。这本书无疑是近年来我收藏的书法字帖中,最具启发性和收藏价值的一本。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书法爱好者,我一直苦于无法真正领会“米颠”那份洒脱背后隐藏的深厚功力。过去临帖,总觉得自己的作品像“水中月镜中花”,缺乏那种浑然天成的气韵。直到接触了这本《上海博物馆藏历代碑帖经典放大系列:米芾多景楼诗帖》,才豁然开朗。书里对某些难点的解析,虽然没有冗长的文字说明,但仅仅是那极致的放大对比,就胜过千言万语。我发现,米芾在处理某些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时,其空间布局是何等精妙,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处处暗合章法。尤其是几个转折处,那种收放自如的笔锋处理,简直让人叹为观止。这套书的出现,极大地拉近了我们与古代大师之间的距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董,而是触手可及的学习范本。它教会我的,不只是如何写出米体的结构,更是如何去感知那种书写时一气呵成的动态美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选择,真的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文化应有的敬意。打开书页,那厚实、带有微微纹理的纸张,散发着一种沉稳的书卷气,让人在触摸时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我特别喜欢他们处理的留白空间,恰到好处,既突出了碑帖的主体,又不至于让人感到拥挤或单调。在对比了市面上其他一些碑帖影印本后,我更加确信这套“放大系列”的价值所在。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碑帖,看的往往只是一个“形”,而这本选用的高清制版技术,让我看到了“神”。比如在描摹“多景楼诗帖”中那些连绵起伏的长线条时,能清晰看到墨色的渐变,这对于理解米芾如何运用腕力控制行笔速度至关重要。它不是简单地复制了字,而是努力地复现了书写时那个瞬间的生命力。对于那些致力于研究宋代书法风格流变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近乎原貌的视觉样本。
评分这套系列的出版,对于推动传统书法艺术的普及和深入研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文本,更像是一个展示“书法解剖学”的窗口。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当米芾的毛笔在纸面上快速移动时,墨汁是如何被挤压、散开,最后又被收拢的。这种对于物质层面——即“墨与纸的交感”——的真实呈现,是传统影印本难以企及的。我甚至尝试将自己的临作与书中的放大局部进行比对,从中找出自己气息不连贯、笔力稍弱的环节。这种直接的、高保真的对比反馈,效率远高于单纯的自我感觉。我强烈建议所有致力于研究宋代尚意书风,尤其是米芾书法的学习者,将这本《上海博物馆藏历代碑帖经典放大系列:米芾多景楼诗帖》纳入案头必备之列。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看”,更是“学”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终于把这本《上海博物馆藏历代碑帖经典放大系列:米芾多景楼诗帖》读完了,真是让人回味无穷。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精美的装帧和清晰的印刷所吸引。米芾的草书,向来以“风樯阵马,沉着痛快”著称,而这本放大系列,无疑是为我们这些痴迷于碑帖的爱好者提供了一份极其珍贵的礼物。我尤其欣赏这套系列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那些墨迹的浓淡干湿、笔锋的回旋提按,都被细腻地捕捉了下来,仿佛能透过纸面感受到米芾创作时的心境。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与古人精神的对话。尤其是那些放大到极致的局部,让我得以观察到许多以往在小尺寸摹本中难以察觉的笔法奥秘。这对于我们临帖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以往只能靠想象揣摩的笔触细节,现在变得如此清晰可辨。我常常会花上大半天时间,对着某一两个字反复揣摩,试图解析其中蕴含的力度变化和结构美学。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远非一般的字帖所能比拟。它不仅仅是一本帖,更像是一堂由米芾亲自授课的艺术大师课。
评分正版的,送货速度很快,很满意!
评分这实在是一本宝书。我觉得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应该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读过《夏洛的网》的人,另一种是将要读《夏洛的网》的人。有时候,半夜里醒过来,摸摸胸口还在跳,就会很高兴,因为活着就意味着还能再把《夏洛的网》读一遍,而读《夏洛的网》就意味着还活着。
评分特点就是字大,但个人觉得,太大了,其实按照多景楼原帖一比一呈现就足够了,再大不方便归置,再说多大是个够啊?
评分书还不错,可以的。。。
评分好好
评分这本书大,薄,但也不能包装的时候偷懒把这本书折起来包住我一起买的另外几本书吧。
评分印象当中,在"少年图书馆"里,大概前后就只借过这一本书。两个月以后我就读高中了,基本上和图书馆就断绝了来往。不过,套用一种我们比较习惯的说法,一本书可以顶一万本书。在我以后的有生之年里,大概过两三年我就要把这本书找得来看一遍,好像病人要定期吃药那样。有时候,生活中遇到一些额外不顺心的东西,像失恋啦,或是出国被人挤掉啦,那么就还会额外不定期地服用。服用之后便觉天高日丽,神完气足,心清肺明,好似用光了的蓄电池充足了电,又可以投入到人世间没完没了的损耗中去。
评分编写详尽,是一本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上海博物馆藏历代碑帖经典放大系列:米芾多景楼诗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