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傷寒全生集》共四捲,173篇,正文四捲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總論及六經標本、錶裏陰陽、寒熱虛實、正傷寒、溫熱病、類傷寒、陰陽相似、閤病、並病、風溫、痙癥、疫癘天行等;第二部分為各種癥狀及證候的辨證論治,並列方藥及加減變化。書中收部分針灸治法。本次整理以明崇禎十三年(1640)婁東蔡懋德刻本為底本。
目錄
捲之一
傷寒總難提綱第一
辨證傷寒溫病熱證論第二
辨傷寒傷風中寒不同論第三
辨傷寒審證問因察形正名總論第四
辨治傷寒傳經證治脈要指法第五
辨持脈手法例第六
辨論浮脈形狀指法主病例第七
辨中脈形狀指法主病第八
論沉脈形狀指法主病第九
辨內外傷證治不同論第十
傷寒太陽脈似少陰、少陰證似太陽用藥不同論第十—
傷寒陰證身熱麵赤認作陽
證誤治論第十二
傷寒閤並病論第十三
傷寒兩感誤治論第十四
傷寒寒熱二厥論第十五
傷寒統論第十六
傷寒標本論第十七
傷寒傳足不傳手經論第十八
三陰無傳經論第十九
治傷寒證病所察病人色法第二十
治傷寒證病所察病人聲法第二十一
治傷寒證病所察病人形法第二十二
治傷寒證病所察病人鼻法第二十三
治傷寒證病所察病人口唇齒牙法第二十四
傷寒證病所察病人耳法第二十五
……
捲之二
捲之三
捲之四
校注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傷寒金匱13:傷寒全生集》:
若陽病內實者,其人日晡發潮熱譫語,大便秘實,手足乍冷乍溫,麵赤煩渴,手心腋下濺濺然汗齣,其脈沉實或滑數,揚手擲足,揭去衣被,大渴譫語者,但當大柴鬍湯下之;若轉屎氣者,急用承氣湯下之。凡潮熱譫語未可下者,且與小柴鬍減半夏、枳實。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人參白虎湯。若錶裏大熱,煩渴譫語,脈洪數者,以小柴鬍閤白虎主之。若胃實大便結者,調胃承氣主之。腹滿譫語者,以手按之,病人腹中硬痛,或喘滿燥渴,手不可近者,此乃燥屎內實,宜小承氣湯下之。若腹滿按之軟者,或時滿時減者,為裏虛,不可下也,宜理中湯溫之。下利譫語者,脈若滑數,有宿食也,用承氣下之。此燥屎結實,心下有硬痛燥渴,此利乃稀水或湯飲汁,旁流大腸而為利也。要在脈滑數者,乃可下之,此通因通用。陽明並病譫語者,與太陽病罷,但發熱,手足熱而汗齣,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此陽明內實,故下之也,調胃承氣湯。陽明閤病譫語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中不仁,麵垢遺尿,自汗譫語者,白虎湯。
錶虛裏實譫語者,傷寒四五日,六七日,喘滿,沉為在裏,而反發其汗,津液越齣,大便難,譫語者,此錶虛裏實也,宜調胃承氣湯下之;若未可下者,人參白虎湯主之。
熱入血室譫語者,在男子因邪熱傳人陽明,病則失血譫語;在婦人則寒熱似瘧,邪乃隨經而人。此為熱人血室,小柴鬍加生地、丹皮、當歸主之。若血蓄下焦,其人喜忘如狂,小腹硬滿而痛,小便自利,大便黑,與夫下利無錶裏證,脈數不解,人榖易飢,曾不大便,此為蓄血譫語,宜下血則愈,用桃仁承氣湯。
若男婦蓄血上焦,結胸硬痛,燥渴漱水不欲咽,或身黃,口齣譫語,經雲挾血如見祟,用犀角地黃湯,重則桃仁承氣湯下之。
大抵當汗失汗,熱蓄在裏,熱化為血,其人喜忘如狂,血上逆則喜忘,血下蓄則內爭,是必小腹痛,俱當下血為愈。
得病無熱,但狂言煩躁不安,精采不與人相當,此太陽本病,邪結膀胱,其人如狂,與五苓散利之,加辰砂末。
亡陽譫語者,因發汗過多不止,而為亡陽,不可下,宜柴鬍桂枝湯和其榮衛,以通其津液則愈。與夫濕溫風溫,重發其汗,亦為亡陽,前湯主之。其亡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愈。
大熱入胃譫語者,太陽病,一二日煩躁,以火熨烘其背而大汗齣,此大熱人胃,胃中水竭,躁擾至十餘日,振傈自下利者,此為難解。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齣,欲小便不得而反嘔,又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硬,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多大便也,其頭卓然而痛,其人足下必熱,此榖氣下流故也,此證最難治。
過經譫語者,十三日不解,謂之過經譫語,以有熱也,當下之,宜從緩治,調胃承氣湯。元氣弱者大柴鬍湯,虛甚用蜜導法。
……
前言/序言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傷寒金匱13:傷寒全生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得病無熱,但狂言煩躁不安,精采不與人相當,此太陽本病,邪結膀胱,其人如狂,與五苓散利之,加辰砂末。
評分
☆☆☆☆☆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傷寒全生集》共四捲,173篇,正文四捲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總論及六經標本、錶裏陰陽、寒熱虛實、正傷寒、溫熱病、類傷寒、陰陽相似、閤病、並病、風溫、痙癥、疫癘天行等;第二部分為各種癥狀及證候的辨證論治,並列方藥及加減變化。書中收部分針灸治法。本次整理以明崇禎十三年(1640)婁東蔡懋德刻本為底本。《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傷寒金匱13:傷寒全生集》:
評分
☆☆☆☆☆
錶虛裏實譫語者,傷寒四五日,六七日,喘滿,沉為在裏,而反發其汗,津液越齣,大便難,譫語者,此錶虛裏實也,宜調胃承氣湯下之;若未可下者,人參白虎湯主之。
評分
☆☆☆☆☆
非常好。
評分
☆☆☆☆☆
大抵當汗失汗,熱蓄在裏,熱化為血,其人喜忘如狂,血上逆則喜忘,血下蓄則內爭,是必小腹痛,俱當下血為愈。
評分
☆☆☆☆☆
若男婦蓄血上焦,結胸硬痛,燥渴漱水不欲咽,或身黃,口齣譫語,經雲挾血如見祟,用犀角地黃湯,重則桃仁承氣湯下之。
評分
☆☆☆☆☆
評分
☆☆☆☆☆
大熱入胃譫語者,太陽病,一二日煩躁,以火熨烘其背而大汗齣,此大熱人胃,胃中水竭,躁擾至十餘日,振傈自下利者,此為難解。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齣,欲小便不得而反嘔,又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硬,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多大便也,其頭卓然而痛,其人足下必熱,此榖氣下流故也,此證最難治。
評分
☆☆☆☆☆
偏貴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