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商标混淆可能性研究》以商标法中的混淆可能性为研究对象,从历史角度梳理商标混淆的法律规制来由,通过引入消费者认知心理学原理,探究商标侵权判定混淆可能性标准设立的正当性和理论依据,界定混淆可能性的范畴、对混淆可能性的扩张予以反思,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商标法的建议。
《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商标混淆可能性研究》适合知识产权研究和学习者阅读、使用。
作者简介
姚鹤徽,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知识产权法博士学位。在《知识产权》《电子知识产权》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项目。论文曾荣获国家版权局版权征文二等奖和三等奖、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目录
导 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
一、交叉学科研究方法
二、传统法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分析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五节 学术创新之处
第一章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历史探寻
第一节 早期商标侵权判定的标准
一、中世纪商标保护的观念
二、商标侵权判定的主观欺诈标准
第二节 混淆可能性的确立与扩张
一、主观欺诈的衰落
二、混淆可能性的确立
三、混淆可能性的扩张
第三节 混淆可能性历史演化的启示
一、商标保护模式的演化
二、混淆可能性确立的原因
三、混淆可能性扩张的原因
四、混淆可能性范围的限定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法理探究
第一节 混淆可能性的设立基础:商标的本质与功能
一、商标形成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二、商标结构与本质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三、商标功能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第二节 混淆可能性的设立原因:混淆的机理与危害
一、商标混淆机理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二、商标混淆危害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第三节 混淆可能性的设立原则:商标法的价值与规范意旨
一、商标法价值主体的需求
二、商标法的价值:公平之下的竞争自由
三、商标法的规范意旨:防范混淆与鼓励竞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范畴界定
第一节 混淆可能性范畴界定的必要性
一、法律范畴的作用
二、混淆可能性范畴的模糊性
第二节 混淆可能性范畴界定的思路
一、法律范畴的界定原理
二、法律范畴界定中的价值和规范意旨
三、混淆可能性范畴的界定思路
第三节 混淆可能性的范畴
一、商标混淆的原因
二、商标混淆的主体
三、商标混淆的程度
四、商标混淆的类型
五、混淆可能性的界定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类型解析
第一节 商标关联关系混淆规则研究
一、关联关系混淆规则的确立
二、关联关系混淆规则的滥用
二、关联关系混淆规则的依据
三、关联关系混淆规则的适用
第二节 商标初始兴趣混淆规则研析
一、商标初始兴趣混淆规则的兴起
二、商标初始兴趣混淆规则的依据
三、商标初始兴趣混淆规则的检讨
四、商标初始兴趣混淆规则的适用
五、商标初始兴趣混淆规则的完善
第三节 商标售后混淆规则探析
一、商标售后混淆规则的兴起
二、商标售后混淆规则的依据
三、商标售后混淆规则的批判
四、商标售后混淆规则的适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司法判定
第一节 混淆可能性在商标侵权判定中的地位
一、混淆可能性地位的观点分歧
二、混淆可能性地位的界定依据
三、混淆可能性在商标侵权判定中的地位
第二节 混淆判定中的多因素检测法与消费者调查
一、混淆可能性判定中的多因素检测法
二、混淆可能性判定中的消费者调查
第三节 混淆可能性中的商标与商品
一、混淆可能性中的商标
二、混淆可能性中的商品
三、商标和商品与混淆可能性的关系
第四节 显著性与混淆可能性
一、显著性的概念
二、显著性与混淆可能性的关系
三、显著性在混淆可能性判定中的作用
第五节 消费者注意程度与混淆可能性
一、消费者注意程度的观点分歧
二、消费者注意程度的判定
三、消费者注意程度的运用
第六节 实际混淆与混淆可能性
一、实际混淆与商标侵权判定的标准
二、实际混淆在混淆可能性判定中的地位
三、实际混淆在混淆可能性判定中的运用
第七节 主观意图与混淆可能性
一、主观意图在混淆可能性判定中的衰落
二、主观意图在混淆可能性判定中的地位
三、主观意图在混淆可能性判定中的证明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立法完善
第一节 混淆可能性的依据与立法完善
第二节 混淆可能性的地位与立法完善
第三节 混淆可能性的范畴与立法完善
第四节 混淆可能性的类型与立法完善
第五节 混淆可能性的判定与立法完善
本章小结
结 语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商标混淆可能性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