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年。以其博大的体系,精妙的喻示,吸引了众多追随者。本辑收录为其经典也流行的几种,《六祖坛经》是仅有本土佛教典籍而被称为“经”者。
内容简介
六祖惠能是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作为一个年轻的白衣居士,他却被五祖弘忍破例授予衣钵,成为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作为一个出身贫苦、无力上学的白丁,他却创造出了一个融合了中印文化优点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佛教史和思想史上具创造力的大师;他打破了当时对西方的盲目崇拜和迷信,树立了中国人的自信和中国佛教的专业,将其著作破例称为“经”,从而获得与佛同等的地位,成为中国佛教著作中的“惟一”;他不受生死的约束,不管徒众久住世问的请求,毅然示现涅槃,却又令真身常存至今,成为一个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根本经典。它主张不立文字、明心见性,反对渐修,提倡顿悟佛性。《坛经》把印度佛教中蕴含对人或人生的关注及肯定作了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原典精神的影响下,形成和其特有的重现实和人生的特点。
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
《金刚经》在学术的分类上,归入般若部,昕以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什么叫般若呢?致上说,大智慧就叫做般若。
所谓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人圣的这个智慧。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所谓根本的智慧,就是超过一般聪明与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
在中国佛教各大派别中,净土宗不是一个独立的派别,但却是影响zui广泛的宗派。中国佛教宗派林立,到底有多少宗派,说法有好几种。典型的分为八大宗派,或者十大宗派,细分则更多。每一宗派都有自己的法统,一般由某一个宗师开创,然后由门人弟子传衍而形成。如禅宗zui为明显,达摩是初祖,慧能大师则是真正的开山祖师,后来虽然分化为各个支派,但是传承脉络清晰。
目录
国学经典丛书-阿弥陀经(附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国学经典丛书-金刚经
国学经典丛书-六祖坛经
国学经典丛书-妙法莲华经
国学经典丛书-百喻经
精彩书摘
空观的意义主要在于解除实体的观念。③无相:就万物的空性来说,万物的相状也都没有实体性。万物相状各异,然而这些相状本身并没有自性,因此这些相也并非实有。无相与空是一致的,就性来说是空,就相来说是无相。万相统为一相,因此无相又叫做一相。涅篥也叫做无相,涅榘无人相、我相、寿者相、众生相等四相,也无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相、住相、坏相、男相、女相等十相。①无愿:没有愿求的对象,也没有愿求。通达空性,明了无相,则没有可取者,没有愿求的目标。由此妄心息止,无有愿求。空、无相、无愿三者是一致的,又称作三解脱门。⑨三昧:即禅定。三昧是梵语音译,又作三摩地,意译正定、正受,即将心定于某一境界的安定状态。◎方便:即容易。佛法精深,众生根机不同,对于上根,不用方便;而对于害怕困难的普通人,则需要在教法上采取各种对机的方法,进行引导。方便是一种向上的进展之法。◎平等法:无差别的法身。平等,即无差别,完全相同;平等还有相同对待之义,世俗多用此义。此处“得平等法”指得到平等法身,也就是自在法身,是八地以上菩萨的法身,已证得平等寂灭的真如,任运自然,不加功用,能同一时刻遍布十方世界,示现种种教化,做种种佛事,而无往来之想,也无造作之想。①具足成就无量总持百千三昧:此句语法结构比较特殊,成就是具足成就,成就无量总持,成就百千三昧。总持,梵语音译陀罗尼,持善法使之不散,持恶法使之不起。总持有四义,又叫四陀罗尼:一、法陀罗尼,对于佛陀所宣教的法总持不忘,因此又叫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对于诸法所蕴含的义理总持不忘;三、咒陀罗尼,对于秘密语的咒总持不忘,因此陀罗尼在有的地方翻译作“咒”;四、忍陀罗尼,能安住于诸法实相而不失,忍也就是安住于诸法实相则不起分别。此处“总持”应当指总持一切佛法。@诸根:一切善法。诸根有两义:一、信、勤、念、定、慧称五根,一切善法总称为诸根;二、眼、耳、鼻、舌、身称五根,略称诸根。⑩智慧:对于佛法能解并且能证。智的梵语音译是若那,慧的梵语音译是般若,二者相通,但有区别,智是能判断,慧是能抉择,通俗点说就是智是判断力,慧是实践力。慧通于善、不善、无记三性,智慧合称则表明是善慧。⑤寂定:对于一切法不起妄想。@法藏:即佛法藏、如来藏,法性藏于万法之中。藏为含藏。
……
国学经典丛书:佛教经典系列(套装共5册) 一本启迪智慧的扉页,一场涤荡心灵的旅程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常常在追逐物质的喧嚣里,迷失了内心的方向。当浮躁侵蚀宁静,当迷茫占据思绪,我们渴望寻觅一份超越时空的智慧,一个能够安顿身心的港湾。而在这片古老而深邃的东方智慧土壤中,佛教经典,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千年洗礼,依然闪耀着启迪人心的光芒。《国学经典丛书:佛教经典系列》正是由此而生,它汇集了佛教思想的精华,精选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幅内容丰富、意蕴深远的佛教文化画卷,引导我们走进一个更加广阔的精神世界,探索生命的真谛,领悟人生的智慧。 为何选择佛教经典?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涵盖了哲学、伦理、心理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它并非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一种对宇宙人生本质的探求。佛教的核心思想,如“无常”、“无我”、“缘起”、“慈悲”、“智慧”,早已渗透到中华文化的肌理之中,塑造了无数中国人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念。理解佛教经典,不仅是对一种外来文化的回顾与学习,更是对我们自身民族文化根源的深入挖掘与传承。 这套《国学经典丛书:佛教经典系列》,正是秉持着这一理念,精心挑选了五部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佛教核心思想的经典著作。它们涵盖了佛教的根本教义、修行方法、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带领读者由浅入深地理解佛教的智慧。 套装精选,五册共览 第一册:《佛说阿弥陀经》 内容简介: 《佛说阿弥陀经》,作为净土宗最为核心的经典之一,其文字简洁明了,意境庄严宏伟。经文以问答的方式,由释迦牟尼佛向弟子们宣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殊胜功德,以及往生净土的简便方法。它描绘了一个没有痛苦、只有快乐的美妙国度,那里众生莲花化生,寿命无量,日夜六时,都有天乐妙音,阿弥陀佛恒常为大众讲经说法。 核心思想: 本经的核心在于阐述“信、愿、行”的念佛往生法门。强调只要具足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发愿往生净土,并持之以恒地念诵阿弥陀佛名号,便可蒙佛接引,脱离娑婆世界的苦海,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这是一种易于实践、普适大众的修行法门,尤其适合在末法时代,根器不强的众生。 价值与意义: 《佛说阿弥陀经》不仅为众生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更重要的是,它阐明了“一念心净,国土亦净”的道理。通过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描绘,实际上是在引导我们反观自心,认识到内心清净的力量。它教导我们要培养慈悲心、智慧心,将烦恼化解,将恶念转化为善念,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极乐世界”。对于在生活中面临种种烦恼和困境的人们来说,此经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通往内心平静与解脱的道路。 第二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 内容简介: 《金刚经》是佛教大乘般若学思想的代表作,其篇幅不长,但义理深邃,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金刚经》的核心在于阐述“空性”的智慧,通过否定一切有形相、有概念的执着,引导我们证悟到一切法的真实相。经文以“如是我闻”开篇,叙述佛陀与长者须菩提的问答,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的究竟义。 核心思想: 本经宣说“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四相皆空”的道理,以及“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智慧。它破除众生对于“我”以及“我所”的执着,强调一切现象的虚幻性,从而引导人们破除我执,超越二元对立,达到解脱的境界。 价值与意义: 《金刚经》的智慧,对现代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在充满竞争和物欲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名利、得失、情感所困扰。研习《金刚经》,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这些执着的虚幻性,培养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从而减少痛苦,获得内心的自由。它教会我们如何看待顺境与逆境,如何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起伏,最终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智慧境界。 第三册: 《坛经》(《六祖惠能大师言行录》) 内容简介: 《坛经》是中国佛教史上唯一一部被奉为经典的著作,它记载了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言行、开示以及法嗣传承。惠能大师以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极大地推动了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坛经》文字通俗易懂,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禅机。 核心思想: 本经的核心在于强调“顿悟成佛”,即认为人人皆有佛性,通过明心见性,即可当下成佛,无需经过漫长的修行过程。它提倡“自性清净”,认为迷失在于执着,觉悟在于放下。经中对“无念”、“无相”、“无住”等禅宗核心概念进行了生动阐释,并论述了“见性”、“解脱”、“智慧”等修行要义。 价值与意义: 《坛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佛教思想的成熟和本土化。它将佛教的智慧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禅宗文化。研习《坛经》,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内在的佛性,学会如何通过日常生活来体悟佛法,如何在烦恼中寻找智慧,如何在平凡中实现超越。它提倡一种积极入世的修行方式,鼓励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净自在的心。 第四册: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内容简介: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妙法莲华经》中的一品,单独成册后广为流传,成为民间信仰中最为普及的经典之一。本品详细阐述了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的广大慈悲和神通力。 核心思想: 本品的核心在于展现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它告诉我们,观世音菩萨能够感应一切众生的苦难,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至心称念其名号,观世音菩萨都会现前救度。无论是遭受火灾、水灾、风灾、刀兵劫,还是遇到邪鬼毒药、罗刹鬼等,只要诚心祈求,都能获得解脱。 价值与意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的寄托,更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力量。在人生不如意时,人们常常会向观世音菩萨祈求保佑和帮助。然而,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鼓励我们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精神,去关怀他人,去帮助有需要的人。通过至诚的祈祷,我们不仅能够获得外在的帮助,更能净化自己的内心,培养柔软的心地,从而与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愿力相契合,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第五册: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内容简介: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主要宣说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以及持诵药师佛名号的功德。药师佛,又称“大医王佛”,他发愿要救度一切众生,使他们远离病苦、贫困,获得健康、财富、安乐,最终证得无上菩提。 核心思想: 本经的核心在于展现药师佛的“慈悲救度”愿力。药师佛在因地修行时,发下十二个宏大的誓愿,每一个愿都针对众生的不同痛苦,承诺要给予相应的救度。例如,他发愿要使一切众生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远离疾病;要使众生都能获得丰衣足食,脱离贫困;要使众生都能获得善巧方便,通达佛法等等。 价值与意义: 研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尤为重要。现代社会,虽然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疾病、烦恼、压力等问题依然层出不穷。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走向健康、安乐、幸福的道路。通过学习药师佛的本愿,我们不仅能够获得身心的健康,更能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如何以智慧和慈悲去化解烦恼,最终走向究竟的解脱。 阅读此套丛书,您将收获: 智慧的启迪: 佛教经典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深刻的洞见,能够帮助您打破思维的局限,拓展视野,提升智慧。 心灵的净化: 经典中的教诲,能够引导您反思自身的言行,去除杂念,培养慈悲、平等、包容的心态,净化心灵。 人生的指南: 佛教的智慧,为您提供了一种超脱烦恼、安顿身心的生活哲学,帮助您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文化的传承: 了解佛教经典,是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这套丛书将带您领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感受其对中国社会、思想、艺术的深刻影响。 修行的方法: 无论是净土法门、般若智慧,还是禅宗顿悟,这套丛书都将为您揭示不同的修行路径,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根器与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精美的装帧,经典的呈现 《国学经典丛书:佛教经典系列》在装帧设计上也力求精美,选用优质纸张,字迹清晰,排版疏朗,阅读舒适。每一册都承载着千年的智慧,是您案头必备的珍藏。 特别赠礼,锦上添花 为回馈广大读者的厚爱,凡购买本套装,均将随机附赠一本精美的赠书:《最爱不过唐诗》 或 《中国历史通俗演义·慈禧太后演义》。一本是展现盛唐风华的诗歌集,另一本是勾勒晚清风云的历史读物,无论是哪一本,都将为您的阅读增添更多元的色彩,让您在领略佛教智慧的同时,也能品味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是一场智慧的探索。 《国学经典丛书:佛教经典系列》,邀您一同踏上这场庄严而神圣的精神之旅,在经典的字里行间,寻找属于您的那份安宁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