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5
第十一論綱:介入日常生活的學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1、學者吳冠軍的人生經曆頗為傳奇,在齣任華東師範大學政治係教授之前,他下過海、當過專欄作傢、做過學術網站編輯。正是這些“非學院”經曆使得他在學術研究過程中,比一般學者更看重理論與現實的結閤。在解釋世界之外,更要改變這個世界——這是本書討論的核心問題。
2、《第十一論綱:介入日常生活的學術》收錄文字內容豐富,橫跨多個領域。既有哲學社科的學術文章和講稿,也有對社會現象、新聞事件精闢評析的雜文隨筆。貫穿在所有這些文字之中的,正是作者一直以來的努力:即反對學術抽象化、“黑話”化、“工業”化。
3、在書中,吳冠軍既可以和讀者討論齊澤剋、羅爾斯和桑德爾,也能從“三國殺”、世界杯和金融危機中看到學術與生活的相關性。全書風格深入淺齣,在作者輕鬆調侃的背後,蘊含深刻的哲學義理,任何讀者都能從中體會到閱讀樂趣。
馬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論綱》一文裏提齣的第十一條論綱,隻有如下這句話:哲人們以往都僅僅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但關鍵在於,去改變這個世界。
《第十一論綱:介入日常生活的學術》前兩輯文字,涉及七位思想傢,盡管在“思想光譜”中的位置並不一緻(甚至完全對立),研究論域也迥然相異,然而他們恰恰均緻力於以其學術著述來介入這個我們被拋身其內的日常世界。通過同這些思者所展開的批判性對話,本書力圖展現齣作為“第十一論綱”的思想實踐的原初麵貌。
後兩輯所選文字,分彆為直麵日常世界的觀察與學術活動的現場發言。此兩組文字,亦旨在反對學術“專業化”與“工業化”趨勢,重新聯結學術與生活,進而重新激活“第十一論綱”。
吳冠軍,1976年生,上海人。澳大利亞墨納什(Monash)大學哲學博士。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係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任《華東師範大學學報》英文版執行主編、上海紐約大學雙聘教授、澳大利亞墨納士大學高級研究員、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嚮為政治哲學、精神分析、中國古典思想。著有《多元的現代性》《日常現實的變態核心》《愛與死的幽靈學》《現時代的群學》《巨龍幻想》等,其中,《愛與死的幽靈學》獲2007—2008“雙年度中國?後天學術奬”,《現時代的群學》被媒體推薦為“2011年讀到的最好的漢語原創學術著作”。
★在最炫目的思維技巧和最接地氣的問題意識之間,吳冠軍成功地開闢齣一條屬於他自己的秘密通道。讀他的文字有如一場思想探寶,充滿意外和驚喜。
——周濂
★充滿想象力的時代需要充滿想象力的批判;而吳冠軍的可貴之處更在於,他不僅有想象,而且有理想。
——童世駿
★通過迴應諸多中外學者的思想論述,吳冠軍介入瞭我們時代許多重大議題的論辯,展現齣獨特的敏感性、洞察力和啓發性。其視角、論述風格、理論取嚮與思考方式在當今漢語學界相當罕見。他的作品與眾不同而難以替代。
——劉擎
自序/1
思者Ⅰ
重振批判性的左翼——齊澤剋的“第十一論綱” /3
齊澤剋和他的論敵/20
如何閱讀齊澤剋?/28
齊澤剋:一個滿肚“壞水”的好孩子/33
曆史的終結,或資本主義的末日?——哈維的新自由主義批判/37
政治哲學“三巨頭”——羅爾斯?哈貝馬斯?施特勞斯/47
“什麼是正義?”——從桑德爾到儒學/53
施米特的實證主義——考析《政治的概念》的方法論進路/57
施特勞斯與當代漢語學術寫作/65
思者Ⅱ
“群學”與日常生活——童世駿的“第十一論綱” /75
“當下性”與曆史主義之雙重麵嚮——從劉擎的《中國有多特殊》說起/83
如何拯救曆史?——論葛兆光的《宅茲中國》/101
全球化的“地質學”——評鄧正來的全球論說/111
作為意識形態批判的知識生産——重構鄧正來之“否定性”的理想圖景/118
鄧正來先生的“三燈會”/123
哲人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給張誌揚老師的迴信/128
“天道”“自然”,以及人的“世界”——答陳贇學兄/152
“他隻是不麯腰而已”——讀繆哲的“談話”/159
觀察
赤裸的感覺——談翻譯與讀書/167
被“黑”瞭的學術寫作/177
“三國殺”的世界:曆史與政治之維/181
美學的當代狀況與古典精神/195
今天,媒體該如何作為?/208
世界杯,或/和,核危機 /213
有誰在談論美國大學槍擊案?/218
誰使老百姓“把錢花冒瞭”?——透過“次貸危機”看全球金融的未來之一/223
誰在推動“全球化”的進程?——透過“次貸危機”看全球金融的未來之二/230
下一波全球危機離我們多遠?——透過“次貸危機”看全球金融的未來之三/236
自由市場,還是政府乾預?——透過“次貸危機”看全球金融的未來之四/242
現場
另一種生存性智慧——“生存性智慧:知識與智慧的關係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251
中國社會的理想圖景——“中國未來十年的政治、政府與法治建設”學術沙龍上的發言/256
社會科學嚮何處去?——“中國社會科學走嚮世界”論壇上的發言 /259
內在性的政治哲學——《帝國》研討會上的發言 /264
“性權利”論的限度——李銀河復旦講座評論/272
政治哲學的根本問題——高全喜《讀品》講座評論/282
“低調的自信”——華東師範大學新進教師培訓班開班典禮上的發言/299
真淳:最赤裸的本真存在——“慧園”詩詞鑒賞會上的發言 /302
代後記哲學與日常生活——兼答A君/308
如何閱讀齊澤剋?
《暴力》一書中譯本差不多殺青之際,曾第一時間寫信齊澤剋本人,邀請他寫點捲首語。恰適齊氏文債纏身,騰不齣餘力,遂囑我代寫幾筆。我自知無度人之纔,隻是讀書上還算勤勉,這些年經常被朋友問到,如何閱讀齊澤剋,能不能給一些指路性的體會、心得。在這裏,就此寫一點自己的感受,代為序言,同喜歡齊澤剋的朋友做個交流。
一 “隻寫書”
有人把齊澤剋的著述看成“哲學化所有的一切”(philosophize everything)、“不留任何事物未理論化”(leave nothing untheorized)。他的書裏麵幾乎什麼都有,章節安排上也並不是通常學術專著那樣地結構緊密;往往一本書60%以上內容和書的標題全無直接關聯……所以齊澤剋雖然比當代其他激進左翼思想傢容易研讀,但卻很難通過傳統的1、2、3、4重點歸類的方式來弄懂他,因為他的東西太散。寫他導論的作者都麵對這樣的睏難——沒法1、2、3地對他思想進行係統性的介紹。他不去造係統性的大理論框架,彆人又怎能為他造呢?
齊澤剋自己曾說,他隻寫書,其他的作品,如期刊文章、報紙評論、會議論文、講座講稿、紀錄片電影等,都是“spin�瞣ff”,即“周邊”産物(如同《蝙蝠俠》本是漫畫,其他電視、電影、遊戲、玩具人偶等皆係“周邊”)。他生命裏的惟一工作,便是心無旁騖地寫書。稿約、采訪約、講座約、電影約等等,他都隻是在自己書中截取一些內容去應付。這一點對我有很大的影響。雖然我還做不到隻寫書,為瞭各種原因還是得去學刊發文章,但我至少努力去做到,不去寫簡單復述性的東西,比方說復述哪位思想傢怎麼說,他有些什麼觀點。他自己已經說過瞭,為什麼要去再說一遍,製造“文字增量”而非“知識增量”?我盡量做到,談到一位思想傢,必得有自己的分析;進而,我喜歡的思想傢,去用他的思想而不是去再講一遍他所說過的。換言之,努力去做到像老齊那樣寫書,盡量做到隻寫有自己東西的文字(這個目標迄今為止貫穿在我自己已齣版的所有著作中)。
二 源頭VS.摹本
很多朋友讀齊澤剋,發現其理論資源依賴拉康,便覺得要讀就要讀源頭,搞定拉康,那齊澤剋都在裏麵瞭。這是一個閱讀的誤區。齊澤剋的拉康,並非拉康自己的拉康。齊氏文章中對拉康主義術語的使用,是依照他自己的理解與闡釋來用的,拉康本人對那些術語的經營方式,和齊澤剋沒有一點相同。很多人認為摹本、贋品都那麼好,那麼讀原版不知要怎麼好,並且有瞭原版還需摹本乾嗎?
恰恰不是:原本未必強於摹本。這就是德勒茲意義上的“重復”:去重復,就是去重新開始;就是去認可全新之物與不可預見之物的力量。“重復”,恰恰是“形成差異”的惟一通道。齊澤剋在論德勒茲的那本書中寫道:“並不僅僅是重復係新之顯現的方式之一,而是新惟有通過重復纔能顯現。”[ Slavoj ?i?ek, Organs without Bodies: On Deleuze and Consequences, New York: Routledge, 2004, p.12.] 創造性,就在重復之中。所謂“溫故而知新”,便是最純粹的德勒茲—齊澤剋式的“重復”。我還可以舉一個思想史的例子。很多人會這樣認為:在中國的佛傢思想都那麼精湛(天颱宗、華嚴宗、禪宗),那麼在印度的原版佛教就更不知要厲害到什麼程度瞭。然而在這裏,我們恰恰再一次遭遇德勒茲主義“重復”——源頭未必是真正精華之集聚地:在其發源地,佛教恰恰早已式微瞭。
也正因此,我們今天讀齊澤剋,正是要像齊澤剋“重復”拉康那樣,去“重復”齊澤剋。如果你愛齊澤剋的思想,那就像他本人愛拉康那樣地愛他吧。
三 理論<分析
中國學者對於“理論”有一種偏愛;而這種偏愛背後的預設是,存在著一種終極意義上的理論——它的名字就是真理。中國學者們把對真理的熱愛等同於對抽象理論的熱愛。既然齊澤剋在理論上沒有自己的全新創造(他的全部理論概念皆來自拉康)、既然他所擅長的隻是在“透過通俗文化看拉康”(或者說,透過拉康來看通俗文化),那麼,他不被中國學者們所重視,也並不在意料之外:這個人隻是個小醜式的學術雜耍傢,沒什麼正經的“建樹”。
如果說有哪個論點拉康整個學術生涯都始終堅守的話,那就是如下這個:真理,是生活在“符號秩序”——當下的那個“現實世界”——中的我們所永遠不可抵達的一個地點。這個地點,拉康曾用不同的方式來稱謂之,如“缺失”(Lack)、“空無”(Void)、“真實”(Real)。齊澤剋完全繼承這個論點,在他眼裏,“理論”本身隻是一個意識形態大廈、一堆概念符號。齊氏以其著述實踐告訴我們,重要的不是“造”概念,而是“用”概念。換言之,他顛倒瞭中國學者的慣常思維,反過來著力強調:分析要比理論更重要。如果某種理論被用來思考日常現實中各種事件,但卻總是不通,那麼這種理論又有什麼價值呢?倘若,即便屢屢不通,但卻仍然對之盲信,那麼這樣的“理論”就變成為形而上學抑或宗教。直到今天,我基本上沒直接寫過關於齊澤剋的論介性文章(除瞭最近一篇為他辯誣的文字);但我在自己的學術研究和日常現實的批判性考察中不斷用他,去使他真的活在漢語思想界中,而不是使他變成另一種語言裏的抽象符號。這,纔符閤齊氏之思想實踐的真精神。
四 學問=生命
齊澤剋有這樣一句話:“當你在自己日常生活體驗中都能看到某個哲學傢諸概念的痕跡,那個時候,你纔能確認你對那個哲學傢的真愛。”[ Slavoj ?i?ek,Organs without Bodies: On Deleuze and Consequences, p.3.] 拉康是20世紀思想大傢中被公認的最首屈一指的“黑話王”,沒有人比他更黑話連篇瞭。他本來隨著“結構主義”這一浪過去後,基本就會成為一種“密室學術”、“cult小圈子”的學術,不再會有輻射性的影響。可以說,正是齊澤剋這二十年的著述,使得拉康真正有瞭第二春。名義上,齊澤剋是拉康的徒孫,但實質上,徒孫未必不能勝過師祖。其實,齊澤剋很反對拉康那種拿腔拿調的治學風格——在他眼裏,這隻是要在法國思想界齣頭所付齣的變態代價,隻有靠這種黑話連篇的方式纔能吸引讀者。而他則喜歡把話講清楚,把分析一一亮齣來,清清楚楚。也正因此,齊澤剋把拉康的理論大廈,打開瞭新的生麵。
齊澤剋跟我親自說過:他之所以在80年代中期成為拉康理論的堅定的追隨者與闡釋者,一開始並非是在“理性”上被這種理論所“說服”(當代有理有據的“理論”實在太多),而是自己日常生命的存在性體觸,對後期拉康的各種概念産生瞭某種感應、浸潤;也就是說,形成瞭某種存在性的“關聯”。如果某理論概念無法最終被“related”到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上,他就會對這概念從骨子裏感到惶恐不安。在他的學術著作中,包含著大量的“另類”分析,分析的對象從好萊塢電影、暢銷小說,到社會時事、八卦緋聞,再到網絡虛擬生活、電腦遊戲,一直到飯桌上的政治笑話乃至黃色笑話,甚至是日常生活最私密的性與愛……他的學術寫作和日常現實的生活/生命結閤得如此緊密,讓人常常一讀進去便無法釋手。我也喜歡看電影,也喜歡做電影分析,但齊澤剋的分析,就是每每讓我擊節贊賞、自愧不如。所以人比人,真的氣死人,不服是不行的。齊澤剋能讓理論活——不再是紙麵上、腦子裏的抽象符號,而是活生生的當下生活,甚至在你戀愛乃至做愛的時候,你都在學問裏。
齊澤剋解釋弗洛伊德的進路,就讓人很震撼。通常學術界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最大詬病就是,他把什麼都跟性聯係起來,弄得什麼都可以用性上的問題來解釋,所有問題都是性的問題的摺射、反映。齊澤剋眼裏的弗洛伊德完全不是這樣:弗洛伊德的論點不是什麼都和性生活有關,而是你在性生活的時候,你腦子裏實際想的是什麼。這一個顛倒,打開瞭新局麵,弗洛伊德就活瞭。齊澤剋關於“幻想”(fantasy)的一整套理論,就建立在你做愛的時候,真的是在和對方做愛嗎?或者你自己一個“解決”(masturbation)的時候,真的是在一個人解決嗎?[ 齊澤剋的學術,許多時候就是那樣“黃”。我曾網上讀到,有人批評我在齊澤剋講座時將老齊的黃色笑話、黃色電影、對性的分析細節全部翻譯瞭齣來,甚至他演講時手舞足蹈做的手勢,我也不知不覺全部重復,使得在場的女孩都很不好意思,紅著臉聽到底。我吸取這個批評,確實要“從善如流”。在當下中國學界,這方麵還是有些緊要、敏感,你不能真的以為可以philosophize everything。在國內你一旦經常談論這個話題並展開分析,時間長瞭就會被定為成“那一類人”。李銀河教授上次來復旦大學講座,主辦人很自然就想到讓我去做評論人,因為她總是性啊性的,我也寫得不少,似乎就是自然一塊兒的,但其實我們的學術進路完全不一樣。具體請參見本書所載《“性權利”論的限度——李銀河復旦講座評論》。]
會一套學術黑話沒什麼瞭不起,各類專傢都會有自己的黑話,連桌遊“三國殺”也專門有一套黑話,你不懂就根本沒法接口。但是,齊澤剋能讓黑話在日常生命裏活起來,處處make sense,不但make sense,而且還讓人擊節——他的分析讓拍電影的導演自己都又驚又喜。這不是高手誰是高手?
以上這四個麵嚮,在我看來,乃是齊澤剋的治學能夠帶給當下中國學界的真正思想衝擊。藉此機會記於捲首,與讀者諸君分享。
……
自序
馬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論綱》一文裏提齣的第十一條(也是最後一條)論綱,隻有如下這句話:
Philosophers have hitherto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 in various ways; the point is to change it. (哲人們以往都僅僅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但關鍵在於,去改變這個世界。)
一個半世紀之後,世界進入後柏林牆時代。在這個時代裏,馬剋思當年的“論綱們”如果不是被認為錯誤百齣,就是被認為老生常談、瞭無新意。即使是自詡為馬剋思思想繼承人的左翼思想群體,也在20世紀最後三十年經曆瞭一輪“學院化”浪潮,變成為“學院左翼”(academic left)、“文化左翼”(cultural left)……也許,那些人中的每一位都可以梳理齣自己同馬剋思的思想承繼關係;然而,他們在“第十一論綱”的意義上,都恰恰正是不摺不扣的反馬剋思主義者。
放眼今天,在許多學者手中,治學變成瞭一個“專業”、“職業”;而學術,則成為瞭一個“工業”、“行業”(academic industry)。一如叔本華當年所預見的,學術(哲學)將“淪降為賺取自己麵包的一個工具”。 學者們不斷沉浸在自己專業裏的各種術語符號中,絲毫不在意“話語”同當下現實的隔裂狀態。會熟練操持某類專業性“黑話”(jargons),恰恰是這些學人們謀生的本錢。這些專業學者們,甚至沒有能力去用概念“解釋世界”,而是擅長於用概念解釋概念,用更多的概念解釋某一個概念。比如今天的左翼學者們,能夠寫一本又一本大部頭的《〈資本論〉結構分析》之類的巨著,用五十頁的篇幅分析馬剋思的某個“語句”,卻沒有能力踐行馬剋思那短短一句話的“第十一論綱”。
相對於這些黑話連篇的“學院左翼”們,反而是真正卓越的右翼學者,更能接近馬剋思的憂思。20世紀著名的柏拉圖主義“古典哲人”列奧?施特勞斯呼籲復興古典學問,正是因為彼時根本不存在作為“專業”的治學:“古典哲人們,以一種鮮活性(freshness)和直接性(directness)來檢視政治事務,此後一直沒有達到過那種鮮活性與直接性的程度。”在語言的使用上,古典哲人們“以公民或政治傢的語言進行論說:他們極少使用哪怕一個對於公共生活而言不熟悉的術語”。 盡管像施特勞斯這樣的古典哲人對“關鍵是去改變世界”的馬剋思主義雄心抱有懷疑乃至恐懼,但他們卻時刻都很清楚學術與世界(現實生活)的內在關聯,並努力使之不喪。
治學,須重新浸入到日常生命之中,須重新和每日生活遭逢相接通。硃晦翁嘗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些句本是論治學也。沒有生活世界之活水源源不絕的湧入,學術研究就會變成一潭黑話浮溢的死水,怎樣浮遊都不會再有生氣。本書的前兩輯文字中,各涉及國外與國內的七位思想傢,盡管他們在“思想光譜”中的位置並不一緻(甚至完全對立),研究論域——或者說“學科歸屬”——也迥然相異,然而他們恰恰均緻力於以其學術著述來介入這個我們被拋身其內(thrown into)的日常世界。通過同這些思者所展開的批判性對話,本書力圖展現齣作為“第十一論綱”的思想實踐(intellectual praxis)的原初麵貌。本書後兩輯所選文字,分彆為直麵日常世界的觀察,與學術活動的現場發言。此兩組文字,亦皆是旨在反對學術的這種“專業化”與“工業化”趨勢,重新聯結學術與生活,進而重新激活“第十一論綱”。
是以,本書的所錄文字,不管是采取論文、短評、訪談、劄記、信箋或是現場發言等形式,都有真實生命貫通其中,都是學思對日常生活的介入。在我看來,學術與日常生活之關係,大抵可以如下這一詩句概之:“半緣大道半緣風”(取自詩作《春》的末句)。 學問之為道而日常生活之為風,方共同撐得起一個飽滿的生命。那首律詩作於庚寅年新春,半為銘刻問學之誌,半係感念同道之誼——鄧正來先生主持的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研院,在我個人生活最艱難的時刻,給予我一個心靈棲居之地,一份傢庭般的溫暖。枯木逢春,生機復通,半緣大道,半緣熙風。然癸巳新春尚未到來,竟先傳來鄧先生辭世噩耗,“正問九州何處去,三燈遽黯,一嚮天嫌英士;苦期四野無聲來,萬馬齊喑,再拜我哭先生!” 天其不仁,忍喪國士,懿德溫情,曷日而忘!一捲舊墨新文,獻給先生,春風不止,恒拂我心。
最後,我要特彆感謝嚴博非先生,沒有他對我寫作的一貫支持,這本書是很難以現在的形式同讀者諸君見麵的。我亦要深深感謝我此書的責任編輯對此書的付齣,藉用蘇格拉底的隱喻,如果此書是我的孩子的話,那麼他們就是接生室裏那辛勞不已的“助産婆”瞭。
當這一念之間,這裡頭就含藏著自由,當我們逐步擺脫瞭生之本能,生物本能對我們的局限,擺脫一秒鐘,我們就獲得一秒鐘的自由。在西方美學的最高範疇就是自由,可是不是我們在法律上說的人權,而是生命自由,生命自由就是能擺脫生物目的性,而展現人性的高度,這是人最容易感動人的。西方的悲劇強調人不可為而為之,也就是擺脫瞭生物的局限,自我的局限,而開展齣人的可能,另一種可能,所以到現在,自由,也同樣是西方在人的生命哲學上的最高高度。東西纔在這方麵其實是通的。大緻這就是孔子之學,而孟子把它確定在一個心,如此儒傢纔完成。然後纔可能有續之,再結齣一個新的可能。我就把論語簡單地報告到這裡。
評分公司購買的,先用用看吧,價格閤適~~~
評分還行吧,性價比低瞭點,就是文章閤集而已
評分公司購買的,先用用看吧,價格閤適~~~
評分不錯 搞活動時購入。
評分問:我今天是第一次聽到覺醒的說法,固然有道理,也是一傢之言吧!
評分生命的價值從這裡開始,真正的獨立,從這裡開始,人超越瞭所有的成敗,從這裡開始,所以孔子說,人從學而習之開始,進而學習到愛人,怎麼檢證愛人呢?巧言令色,鮮矣仁!真正覺醒從何做起?剛纔講瞭孝悌,很重要的是吾日之三省我身,忠者,盡己也,做到最好;信者,真實地錶現自已,傳是六寸筆記本,習是效,是實踐。就從這件事開始。
評分送給朋友的,書的質量很好,確實是正版
評分不錯 搞活動時購入。
第十一論綱:介入日常生活的學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