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KVM虚拟化架构实战指南

Linux KVM虚拟化架构实战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坤源 著
图书标签:
  • KVM
  • 虚拟化
  • Linux
  • 云计算
  • 服务器虚拟化
  • 性能优化
  • 架构
  • 实战
  • 开源
  • 运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9281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16818
品牌:异步图书
包装:平装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作者技术实力强,长期在金融行业从事IT技术工作,持有RHCE、VCP、ITIL、CCIE等多家IT技术证书。
图书内容以实战为主,理论为辅,尽量使用图形化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可迅速提高读者动手能力以及故障处理能力。
本书是作者继《VMware vSphere 5.0虚拟化架构实战指南》、《构建高可用VMware vSphere 5.X虚拟化架构》之后的又一部全新力作。
配套提供www.bdnetlab.com技术网站以及技术群,与读者交流互动

内容简介

《Linux KVM虚拟化架构实战指南》以红帽RHEV虚拟化架构为基础,分为11章,介绍如何使用开源KVM系统构建企业虚拟化应用平台。
《Linux KVM虚拟化架构实战指南》以实战为主,理论为辅助。通过搭建真实物理环境,讲解了如何在企业环境中快速部署红帽RHEV虚拟化架构,通过大量实例的介绍,迅速提高读者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
《Linux KVM虚拟化架构实战指南》语言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适用于Linux KVM虚拟化架构管理人员,并可作为RHCVA(红帽认证虚拟化管理员)考试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何坤源,网名“黑色数据”,持有RHCE、VCP、ITIL、CCIE等多个IT技术证书,担任多家企业、学校的IT咨询顾问,涉足企业IT基础架构、路由交换、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尤其擅长企业IT基础架构设计以及运营过程中故障的处理。
从2006年开始,作者将工作重心转向虚拟化、数据中心以及灾难备份中心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经参与了多个企业虚拟化建设和改造项目,在虚拟化的设计、设备选型、运营维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编写的《VMware vSphere 5.0虚拟化架构实战指南》一书已输出版权到台湾。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第1章 KVM虚拟化概述 1
1.1 XEN虚拟化介绍 1
1.1.1 XEN虚拟化技术简介 1
1.1.2 XEN虚拟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2
1.1.3 XEN虚拟化技术的优缺点 3
1.2 KVM虚拟化介绍 3
1.2.1 KVM虚拟化技术简介 4
1.2.2 KVM虚拟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4
1.2.3 KVM虚拟化技术的未来 4
1.3 RHEV虚拟化介绍 5
1.3.1 RHEV虚拟化系统架构简介 5
1.3.2 RHEV虚拟化系统资源简介 7
1.3.3 RHEL与RHEV虚拟化技术的差异 8
1.3.4 RHEV虚拟化技术的优缺点 9
1.4 OpenStack技术介绍 9
1.4.1 OpenStack技术简介 9
1.4.2 OpenStack技术与KVM的关系 10
1.5 本章小结 10
第2章 实战环境的搭建 11
2.1 实战环境拓扑 11
2.1.1 RHEV虚拟化环境物理拓扑 11
2.1.2 RHEV虚拟化环境IP地址分配 12
2.2 安装配置RHEV虚拟化所需服务器 12
2.2.1 配置RHEV虚拟化所需服务器一:活动目录服务器 12
2.2.2 配置RHEV虚拟化所需服务器二:RHEL服务器 25
2.3 本章小结 41
第3章 部署红帽企业管理器RHEV-M 42
3.1 部署RHEV-M管理平台的条件 42
3.1.1 安装RHEV-M管理平台的要求 42
3.1.2 获取RHEV-M管理平台安装介质 43
3.2 安装RHEV-M管理平台 43
3.2.1 使用YUM安装RHEV-M管理平台 43
3.2.2 使用YUM安装RHEV-M报表平台 47
3.3 配置RHEV-M管理平台 49
3.3.1 配置启用RHEV-M管理平台 49
3.3.2 配置启用RHEV-M报表平台 52
3.4 访问RHEV-M管理平台 54
3.4.1 使用浏览器访问RHEV-M管理平台 54
3.4.2 使用浏览器访问RHEV-M报表平台 55
3.4.3 添加活动目录账户到RHEV-M管理平台 57
3.5 删除RHEV-M管理平台 60
3.5.1 删除RHEV-M配置文件 60
3.5.2 删除RHEV-M安装包 61
3.5.3 删除RHEV-M安装目录 63
3.5.4 删除RHEV-M ISO域 63
3.6 本章小结 64
第4章 部署红帽企业虚拟化主机RHEV-H 65
4.1 部署RHEV-H虚拟化主机 65
4.1.1 安装RHEV-H虚拟化主机的基本条件 65
4.1.2 获取RHEV-H平台安装介质 66
4.1.3 安装RHEV-H虚拟化主机 66
4.2 配置RHEV-H虚拟化主机 71
4.2.1 RHEV-H虚拟化主机基本配置 71
4.2.2 将RHEV-H虚拟化主机加入RHEV-M管理平台 75
4.3 本章小结 78
第5章 红帽企业管理器RHEV-M高级配置 79
5.1 使用RHEV-M管理平台创建数据中心 79
5.1.1 数据中心的基本概念 79
5.1.2 存储池管理器介绍 80
5.1.3 使用RHEV-M管理平台创建新的数据中心 81
5.2 使用RHEV-M管理平台创建群集 83
5.2.1 群集的基本概念 83
5.2.2 使用RHEV-M管理平台创建新的群集 84
5.2.3 将RHEV-H主机添加到新创建群集 87
5.3 使用RHEV-M管理平台创建存储 92
5.3.1 RHEV虚拟化存储的基本概念 92
5.3.2 使用RHEV-M管理平台创建数据域 93
5.3.3 使用RHEV-M管理平台激活ISO域 95
5.3.4 将ISO文件上传至ISO域 97
5.4 本章小结 102
第6章 创建使用虚拟机 103
6.1 RHEV虚拟化架构虚拟机 103
6.1.1 RHEV虚拟化架构支持的操作系统 103
6.1.2 RHEV虚拟化架构支持的虚拟机参数 104
6.1.3 SPICE协议 105
6.1.4 虚拟机磁盘 105
6.1.5 逻辑网络 107
6.2 创建基于Linux的虚拟机 108
6.2.1 创建Linux虚拟机的必要条件 108
6.2.2 创建Linux虚拟机 108
6.3 创建基于Windows的虚拟机 122
6.3.1 创建Windows虚拟机的必要条件 122
6.3.2 创建Windows虚拟机 122
6.4 创建使用虚拟机快照 132
6.4.1 创建虚拟机快照的问题 133
6.4.2 创建虚拟机快照 133
6.4.3 使用虚拟机快照 135
6.5 创建使用虚拟机模板 137
6.5.1 创建Windows虚拟机模板 137
6.5.2 使用Windows虚拟机模板创建虚拟机 141
6.5.3 创建Linux虚拟机模板 147
6.5.4 使用Linux虚拟机模板创建虚拟机 152
6.6 创建使用虚拟机池 155
6.6.1 创建虚拟机池 156
6.6.2 增加虚拟机池中虚拟机的数量 159
6.6.3 分离虚拟机池中的虚拟机 161
6.6.4 删除虚拟机池 163
6.7 虚拟机其他操作 165
6.7.1 RHEL环境法打开虚拟机控制台 165
6.7.2 RHEV虚拟化环境删除虚拟机 168
6.8 本章小结 170
第7章 RHEV虚拟化架构用户权限管理 171
7.1 RHEV虚拟化架构目录用户 171
7.1.1 RHEV虚拟化支持的目录用户 171
7.1.2 RHEV虚拟化目录服务注意事项 172
7.2 RHEV虚拟化架构用户角色 173
7.2.1 基本用户角色 173
7.2.2 高级用户角色 174
7.2.3 管理员角色 174
7.2.4 高级用户角色 175
7.3 配置用户权限 175
7.3.1 赋予活动目录用户UserRole角色 176
7.3.2 赋予活动目录用户TemplateAdmin角色 183
7.4 本章小结 185
第8章 部署使用RHEV虚拟化架构高可用性 186
8.1 配置使用虚拟机高可用性 186
8.1.1 使用高可用性需要考虑的问题 186
8.1.2 配置虚拟机的高可用性 187
8.2 在主机间迁移虚拟机 188
8.2.1 虚拟机实时迁移的条件 188
8.2.2 虚拟机迁移注意事项 189
8.2.3 虚拟机自动迁移 189
8.2.4 虚拟机手动迁移 191
8.3 本章小结 192
第9章 备份恢复RHEV虚拟化架构 193
9.1 备份RHEV-M管理平台 193
9.1.1 备份RHEV-M管理平台数据库 193
9.1.2 备份RHEV-M管理平台配置文件 196
9.2 恢复RHEV-M管理平台 198
9.2.1 恢复RHEV-M管理平台数据库 198
9.2.2 恢复RHEV-M管理平台配置文件 200
9.3 本章小结 201
第10章 RHEV虚拟化架构报表服务





前言/序言


《精通虚拟化:原理、实践与优化》 一、 技术概述与时代背景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计算资源的效率、灵活性和可管理性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传统物理服务器模式面临着资源利用率低下、部署周期长、硬件成本高昂以及环境压力增大等诸多挑战。虚拟化技术应运而生,它通过将物理硬件抽象化,创建出多个独立的虚拟环境,极大地改变了IT基础设施的构建和运维方式。 虚拟化并非一个单一的技术概念,而是涵盖了多种实现手段和应用场景的广阔领域。从早期基于软件的模拟仿真,到如今成熟的硬件辅助虚拟化,虚拟化技术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它赋予了计算环境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使得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能够脱离底层硬件的束缚,实现快速迁移、部署和恢复。 虚拟化技术的出现,深刻影响了数据中心的设计、云计算的兴起以及企业IT战略的制定。它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IT运维模式的范式转移。通过整合服务器资源,可以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和冷却成本,符合绿色IT的发展趋势。同时,虚拟化也为灾难恢复、高可用性、测试开发等场景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精通虚拟化:原理、实践与优化》正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实用的虚拟化技术指南。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虚拟化的技术迷雾,理解其核心原理,掌握实践操作,并探讨优化之道,以应对日益复杂的IT挑战。 二、 核心概念与技术原理剖析 本书将从最基础的虚拟化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各项核心技术细节。 什么是虚拟化? 我们将清晰地定义虚拟化,解释其“模拟”和“抽象”的本质,并区分不同层次的虚拟化,例如: 操作系统级虚拟化(容器化): 如 Docker、LXC 等,它们在操作系统内核层面实现隔离,共享宿主机的内核,提供轻量级的进程隔离。我们将分析其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硬件虚拟化(全虚拟化与半虚拟化): 这是本书重点关注的领域。 全虚拟化: 虚拟机监控器(VMM)或 Hypervisor 模拟完整的硬件环境,操作系统无需修改即可运行。我们将深入探讨 VMM 的架构,包括特权指令的捕获与模拟、I/O 虚拟化、内存管理等关键技术。 半虚拟化: 虚拟机需要修改其内核以与 VMM 进行更高效的交互,从而提升性能。我们将分析这种模式的工作原理、性能优势以及潜在的兼容性问题。 Hypervisor 的分类与演进: Type 1 Hypervisor(裸机Hypervisor): 直接运行在硬件之上,如 VMware ESXi、Xen、Microsoft Hyper-V。我们将详细讲解其架构设计、性能特点以及在企业级环境中的应用。 Type 2 Hypervisor(托管Hypervisor): 运行在宿主操作系统之上,如 VMware Workstation、VirtualBox。我们将分析其工作流程、易用性以及在开发测试环境中的价值。 虚拟化关键技术深度解析: CPU 虚拟化: 介绍 Intel VT-x/AMD-V 等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以及它们如何解决特权指令的隔离与执行问题。 内存虚拟化: 讲解影子页表(Shadow Page Tables)、硬件辅助内存虚拟化(EPT/RVI)等技术,以及它们如何高效管理虚拟机内存,避免性能瓶颈。 I/O 虚拟化: 分析设备模拟、半虚拟化驱动(如 VirtIO)、SR-IOV 等技术,以及它们如何实现虚拟机与物理设备的交互,并优化 I/O 性能。 存储虚拟化: 讲解虚拟磁盘格式(如 VMDK、QCOW2)、存储池、快照、克隆等技术,以及它们如何提供灵活、高效的存储管理。 网络虚拟化: 探讨虚拟交换机(如 Open vSwitch)、虚拟网卡、VLAN、VXLAN 等技术,以及它们如何构建复杂、安全的虚拟网络拓扑。 三、 实践操作与场景应用 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基础,而丰富的实践操作则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本书将提供大量的实践指导,涵盖从环境搭建到高级配置的各个环节。 环境准备与部署: 硬件选型与配置建议: 如何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器硬件,包括 CPU、内存、存储和网络接口。 基础软件安装与配置: 引导读者完成 Hypervisor 的安装与初始化设置。 虚拟机创建与管理: 手把手指导读者创建、配置、启动、关闭和删除虚拟机,包括操作系统安装、驱动配置等。 虚拟化平台的进阶配置: 虚拟网络配置: 创建和管理虚拟交换机、虚拟网卡、配置 VLAN、实现跨主机网络互联。 虚拟存储管理: 创建和管理虚拟磁盘,配置存储池,实现 LVM、iSCSI 等存储方案的集成。 高可用性(HA)与容错(FT): 讲解如何配置和管理集群,实现虚拟机的高可用性,在节点故障时自动迁移虚拟机。 负载均衡与迁移: 介绍虚拟机热迁移(Live Migration)技术,以及如何将运行中的虚拟机无缝迁移到另一台主机,实现资源调配和负载均衡。 典型应用场景详解: 服务器整合: 如何通过虚拟化将多个物理服务器整合到一台高性能服务器上,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开发与测试环境: 如何快速创建和销毁独立的开发测试环境,加速软件开发流程。 桌面虚拟化(VDI): 讲解 VDI 的架构和部署,为用户提供集中管理的桌面环境。 私有云构建: 介绍虚拟化在构建私有云基础设施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云技术的结合。 容器与虚拟机的协同: 探讨容器和虚拟机如何互补,以及在混合环境中部署应用的最佳实践。 四、 性能优化与故障排查 虚拟化环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应用的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本书将重点关注性能优化的策略和方法,并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故障排查思路。 性能瓶颈分析: CPU 性能监控与优化: 如何识别 CPU 瓶颈,进行 CPU 调优,合理分配 CPU 资源。 内存优化策略: 讲解内存过载(Overcommit)的影响,内存 ballooning、swap 管理等技术,以及内存碎片化问题。 I/O 性能调优: 优化虚拟磁盘 I/O 性能,选择合适的存储驱动,配置 I/O 调度器。 网络性能调优: 提高虚拟网络吞吐量和降低延迟,配置网卡队列、巨帧等。 资源管理与调度: CPU 调度器与优先级: 理解不同 Hypervisor 的 CPU 调度机制,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内存管理策略: 动态内存分配、内存气泡(Ballooning)等技术的使用。 资源池与配额: 如何为不同的虚拟机或用户分配和限制资源。 快照与备份策略: 虚拟机的快照技术: 讲解快照的工作原理、使用场景以及潜在的性能影响。 数据备份与恢复: 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确保虚拟化环境数据的安全。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查: 虚拟机启动失败: 分析启动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如引导加载程序问题、硬件兼容性问题。 性能急剧下降: 针对 CPU、内存、I/O、网络等各方面进行故障定位。 网络连接问题: 排查虚拟网络配置错误、防火墙规则等问题。 存储访问异常: 定位虚拟磁盘文件损坏、存储设备故障等问题。 Hypervisor 层面故障: 分析主机宕机、服务异常等问题。 五、 安全性与未来发展趋势 在享受虚拟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安全性也成为不容忽视的关键。本书将探讨虚拟化环境的安全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虚拟化安全挑战: Hypervisor 安全: 保护 Hypervisor 免受攻击,防止虚拟机逃逸。 虚拟机隔离: 确保虚拟机之间的安全隔离,防止信息泄露。 数据安全: 保护虚拟机磁盘文件和内存中的敏感数据。 网络安全: 构建安全的虚拟网络,防止恶意流量。 安全加固措施: 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 实施精细化的访问控制策略。 安全加固指南: 对 Hypervisor 和虚拟机进行安全配置。 安全审计与监控: 建立完善的安全审计机制。 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容器化技术的成熟与融合: 容器与虚拟机的深度整合。 云原生虚拟化: 虚拟化在 Kubernetes 等容器编排平台中的应用。 AI 与虚拟化的结合: 利用 AI 技术进行智能资源调度和故障预测。 边缘计算中的虚拟化: 虚拟化技术在边缘设备上的应用。 安全虚拟化技术的演进: 如可信执行环境(TEE)在虚拟化中的应用。 《精通虚拟化:原理、实践与优化》 旨在成为读者在虚拟化领域的可靠伙伴。本书内容严谨,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力求将复杂的虚拟化技术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无论您是初次接触虚拟化的技术新手,还是希望深入理解和优化现有虚拟化环境的资深工程师,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自信地驾驭虚拟化技术,构建更高效、更稳定、更安全的IT基础设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为我打开了KVM虚拟化的大门。在阅读之前,我对虚拟化技术仅有模糊的概念,对KVM更是知之甚少。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以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KVM架构及其核心组件一一展现。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介绍QEMU模拟器时,那种对底层细节的挖掘,仿佛是在拆解一台精密的机器,让我得以窥探虚拟硬件是如何在软件层面被实现的。书中关于 libvirt 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成为管理KVM虚拟机的得力助手,通过实际的命令行操作和配置示例,我学会了如何高效地创建、管理和监控虚拟机,甚至是如何进行自动化运维。每一次阅读,都感觉自己对KVM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从最初的“是什么”到现在的“怎么用”,再到“为什么这样设计”,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

评分

我一直对虚拟机的迁移和高可用性非常感兴趣,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作者详细阐述了KVM的在线迁移(live migration)和离线迁移(offline migration)的原理和实现方式,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了如何平滑地将运行中的虚拟机从一台宿主机迁移到另一台,整个过程几乎没有服务中断。这对于我们生产环境的应用部署和维护来说,简直是福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深入讲解了KVM与GlusterFS、Ceph等分布式存储结合实现虚拟机高可用的方案,以及如何利用Pacemaker/Corosync等集群软件来构建强大的容灾体系。作者在分析这些复杂系统时,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理解整个高可用解决方案的运作机制。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过于丰富和详实了,我简直是爱不释手。作者在讲述KVM的存储管理部分时,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各种不同的存储后端,包括本地文件、LVM、iSCSI、NFS,以及更加先进的Ceph和GlusterFS。每一个部分都不仅仅是简单的概念介绍,更是提供了详细的配置步骤、性能调优建议,甚至还有对不同方案优缺点的深入分析。我尤其对书中关于IOPS和吞吐量在不同存储场景下的表现做了细致的对比,这让我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存储方案,避免了盲目投入。此外,网络配置部分也同样精彩,无论是桥接模式、NAT模式,还是VLAN Trunking,书中都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命令,将复杂的网络拓扑和配置流程变得一目了然。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虚拟化网络感到束手无策的技术小白了。

评分

这本书的技术深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操作指导,而是深入到了KVM的内核层面。作者对KVM的内核模块(kvm_intel/kvm_amd)以及其与CPU的交互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剖析,甚至还涉及到一些底层的寄存器操作和内存管理技术。对于我这种对底层技术有强烈好奇心的人来说,这简直是挖到了宝藏。书中关于CPU拓扑、NUMA架构以及IOMMU(VT-d/AMD-Vi)对虚拟化性能的影响分析,都非常透彻。我通过书中提供的工具和方法,能够更加精细地控制虚拟机的资源分配,从而最大化地发挥硬件性能。而且,作者还分享了如何利用Perf、strace等工具来进行性能瓶颈的诊断,这对于实际工作中排查复杂问题非常有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搭建和优化KVM虚拟化环境。书中提供的每一个案例都非常贴近实际需求,从企业级虚拟化平台的搭建,到容器化技术的集成,再到私有云的构建,作者都提供了详细的设计思路、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安全加固的章节,关于SELinux、iptables在KVM环境下的应用,以及如何防范各种常见的安全威胁,都写得非常具体。此外,书中还包含了许多关于性能监控和调优的实用技巧,例如如何识别和解决CPU争用、内存泄漏、I/O瓶颈等问题。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经验的分享,它让我能够少走很多弯路,快速掌握KVM虚拟化的实战技能。

评分

实用呢书籍不错,慢慢研究吧

评分

这本书以实战为主,理论为辅助。通过搭建真实物理环境,讲解了如何在企业环境中快速部署红帽RHEV虚拟化架构,通过大量实例的介绍,迅速提高读者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

评分

这本书以实战为主,理论为辅助。通过搭建真实物理环境,讲解了如何在企业环境中快速部署红帽RHEV虚拟化架构,通过大量实例的介绍,迅速提高读者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

评分

东西挺好的,但是有点被二手的感觉。

评分

书是好书,可惜看完之后才发现不是我想要的内容,对我没什么帮助。

评分

与图片相符,应该是正品,快递小哥服务态度很好。

评分

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而比较一般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质量。

评分

本书内容几乎每页都有截图!kvm内容甚少!差评

评分

不错,挺好的,还会再光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