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有關客車車身的標準及客車的
分類
1��1關於客車車身的標準
1��2我國客車的分類
1��3我國汽車産品的強製檢驗項目
第2章客車車身分組及客車型號
2��1客車車身分組
2��2客車産品的型號
第3章車身骨架總成
3��1車身骨架與車架的關係
3��2車身骨架與車架的連接方式
3��3座椅側安裝闆
3��4客車車身結構的基礎強度
3��5客車車身結構的上部強度
第4章前後圍的設計
4��1前後圍骨架的設計
4��2前後圍濛皮
4��3前後風窗玻璃
4��4設計、工藝和檢驗三者之間的關係
第5章客車側圍的設計
5��1側圍骨架的設計
5��2側圍濛皮的設計
5��3客車側艙門的設計
5��3��1側艙門材料及鋁閤金側艙門的一般
結構
5��3��2上翻式側艙門的設計
5��3��3平移式側艙門的設計
5��3��4氣彈簧的力學特性
5��3��5散熱器側艙門的設計
5��3��6客車側艙門鎖具
5��3��7鋁材料在客車車身上的應用
5��3��8客車車身用橡膠密封條
5��4客車乘客門的設計
5��4��1氣動單外擺式乘客門的結構與
設計
5��4��2雙外擺式乘客門的結構與設計
5��4��3內擺式乘客門的結構與設計
5��4��4氣動乘客門的控製係統
5��5客車應急門的設計
5��6客車駕駛人門的設計
5��7客車的側窗設計
5��7��1關於客車的側窗玻璃
5��7��2封閉式單層玻璃側窗
5��7��3封閉式中空玻璃側窗
5��7��4鋁框式推拉側窗
5��7��5內置式推拉側窗
5��7��6內翻式側窗
5��7��7電動駕駛人窗
5��8發動機進氣係統的設計
第6章頂蓋骨架與頂蓋濛皮
6��1頂蓋骨架的設計
6��2頂蓋濛皮的設計
第7章地闆骨架與地闆總成
7��1客車地闆骨架的設計
7��2客車地闆總成的設計
7��2��1地闆層
7��2��2客車踏步的設計
第8章客車內飾的設計
8��1客車頂蓋內飾的設計
8��1��1前後內頂的設計
8��1��2中頂內飾的設計
8��1��3風道與內行李架的設計
8��2側圍內飾的設計
8��2��1駕駛人窗內飾闆
8��2��2乘客門框內飾闆
8��2��3客車側圍包層柱
8��2��4側牆闆、後包角和後牆闆
8��3客車儀錶颱
8��4客車座椅的結構及安裝
8��4��1客車座椅的結構及材料
8��4��2客車座椅的安全帶及其約束
係統
8��4��3客車座椅強度及其安裝
8��5客車內飾材料的燃燒特性
第9章客車的車身附件
9��1客車的護欄及扶手
9��1��1旅遊或客運客車的護欄
9��1��2旅遊或客運客車的扶手
9��1��3公交車的護欄與扶手
9��2客車的遮陽簾與側窗簾
9��3客車的車載衛生間
9��4公交車的駕駛人後包圍
9��5客車的安全頂窗
9��6客車的外後視鏡和內後視鏡
9��7客車的破窗器
9��8客車的滅火器
9��9客車的車身標示貼
9��10客車的冰箱及飲水機
目錄第10章客車的車身總布置
10��1客車車身與底盤的布置關係
10��1��1大型客運車型的車身與底盤的布
置關係
10��1��2公交車型的車身與底盤的布置
關係
10��2車身總體尺寸的限值
10��2��1車身長度尺寸
10��2��2車身寬度尺寸
10��2��3車身高度尺寸
10��3車身內在尺寸的確定
10��3��1車身坐標係的確定
10��3��2軸距及前後懸的確定
10��3��3車寬尺寸的確定
10��3��4車高尺寸的確定
10��3��5車身龍門框的確定
10��3��6踏步尺寸的確定
10��3��7乘客座間距的布置
10��3��8乘客門、側窗和側艙門的
確定
10��3��9前後圍及其與側圍的裝配
關係
10��3��10頂蓋的布置
10��3��11車內地闆的布置
10��3��12車身總布置的標準符閤性
檢查
10��4典型車型的車身總布置
10��5客車駕駛區的布置
10��5��1中國人體的H點標準模闆
10��5��2駕駛人H點的布置定位
10��5��3駕駛人眼橢圓
10��5��4基於駕駛人眼橢圓的視野
設計
10��6客車車身與電器的布置關係
10��6��1客車外部燈具
10��6��2客車內部燈具
10��7客車車身與空調的布置關係
10��7��1客車的製冷空調
10��7��2客車的采暖與除霜
10��7��3客車內部的空氣淨化
10��8客車的質量參數
參考文獻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遠超齣瞭我對一本技術手冊的預期。我主要關注的是車身輕量化技術在現代客車設計中的應用,尤其是新材料,比如高強度鋼和鋁閤金的應用策略。這本書的第二版在這方麵的內容更新非常及時,它不僅介紹瞭不同材料的力學性能對比,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討瞭如何將這些新材料有效地整閤到現有車身結構中,同時還要兼顧製造成本和維修便利性。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疲勞壽命評估的部分,講解瞭在長期運營過程中,車身結構可能齣現的薄弱環節,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應力分布設計來規避這些風險。對於一個資深的工程師來說,這些內容提供瞭非常寶貴的參考價值,它不僅僅停留在“應該怎麼做”的層麵,而是詳細解釋瞭“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背後的工程原理。書中對於鉚接、焊接等連接工藝對整體結構性能影響的分析,細緻到令人驚嘆,這直接關係到客車在實際運行中的可靠性,絕對是值得反復研讀的章節。
評分這本書實在讓我大開眼界,對於一個初涉車輛工程領域的新手來說,它就像一盞指路明燈。我記得我剛開始接觸這個專業的時候,對車身設計那復雜的三維結構和材料選擇感到頭疼不已,各種標準和規範堆積如山,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客車車身設計 第2版》的編排方式非常清晰,它沒有一開始就堆砌那些晦澀難懂的公式,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入瞭基礎概念。比如,它對車身剛度、碰撞安全性的基本要求講解得非常透徹,即便是沒有深厚的力學背景,也能大緻把握住設計的核心思路。我尤其欣賞它在結構設計部分的論述,圖文並茂地展示瞭不同承載結構和連接方式的優缺點,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客車看起來堅固耐用,而有些卻顯得單薄。讀完前幾章,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完全摸不著頭腦,至少在麵對設計圖紙時,能夠提齣一些有建設性的疑問瞭。這本書的實用性非常強,理論聯係實際的案例分析是其一大亮點,這是我在其他教材中很少看到的深度。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對行業標準和法規的梳理上。作為工程設計,閤規性是生命綫。《客車車身設計 第2版》詳盡地引用瞭國內外的相關安全標準,並且用大量的圖示解釋瞭這些標準背後的力學含義。我尤其欣賞它對車身結構件的失效模式分析。書中列舉瞭多種典型的結構破壞場景,並配上瞭詳細的斷口分析圖和載荷麯綫圖,這對於提高設計人員對潛在風險的預判能力至關重要。例如,對於車橋與車架連接處的應力集中問題,書中不僅指齣瞭加強的必要性,還提供瞭具體的加強筋類型和尺寸建議的初步指導,這遠比單純的理論推導來得實在。閱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安全裕度”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刻、更具象的理解,不再是憑感覺做事,而是建立在紮實的工程數據和規範之上的設計決策。這本書無疑是工程師案頭必備的工具書。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理論深度對於我這個行業外的人士來說,有些地方還是比較吃力的。我主要對客車的外觀造型和空氣動力學感興趣,希望能找到一些關於如何通過車身形態來優化能耗的資料。這本書確實涵蓋瞭空氣動力學基礎,分析瞭不同前臉造型和底部導流闆對風阻係數的影響。不過,它的側重點似乎更偏嚮於結構強度和剛度,對於那些前沿的、偏嚮於流體動力學的優化細節描述得相對簡略。我希望看到更多關於計算流體力學(CFD)模擬結果的展示和解讀,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風洞實驗的宏觀結論上。盡管如此,它在車身外闆覆蓋件的應力分析部分做得還是非常齣色,解釋瞭如何通過優化濛皮的麯率來提高其抗疲勞性和美觀度。總的來說,它為我理解結構如何製約造型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工程基礎,盡管在空氣動力學細節上我還需要參考其他更專業的書籍。
評分我從事的是客車內飾設計相關的工作,原本以為這本書對我用處不大,畢竟它看起來像是純粹的結構力學書。但是,我發現《客車車身設計 第2版》在人體工程學和乘坐舒適性方麵也著墨不少,這對我來說簡直是意外之喜。它討論瞭車窗開口大小對視野的影響,座椅布局對疏散效率的優化,甚至連地闆高度和乘客上下車的便利性都有詳細的分析。更重要的是,書中將這些“舒適性”需求與車身整體的結構強度和安全規範進行瞭巧妙的融閤。比如,為瞭滿足更高的抗側翻要求,車頂的加強筋布局可能會影響到行李架的安裝空間,這本書會清晰地指齣這種設計衝突,並給齣平衡的解決方案。這種跨領域的整閤視角,讓我得以跳齣單純的內飾美學考量,更加全麵地理解客車設計是一個係統工程。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思考,如何在我負責的內飾件設計中,更好地配閤車身主體結構的演變。
評分不錯,
評分好書,還沒來得及看!!
評分內容很不錯,適用性很大,值得一讀!
評分我就是做這行的,這本書非常好很詳細
評分紙張不好,好像是盜版書一樣
評分不錯,還可以
評分不錯的客車車身設計參考書,很全麵,正在拜讀中…
評分不錯的客車車身設計參考書,很全麵,正在拜讀中…
評分工作需要,提升很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