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数字电视与移动多媒体广播

地面数字电视与移动多媒体广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韦博荣,朴大志,张乃谦 著
图书标签:
  • 地面数字电视
  • 移动多媒体广播
  • 数字电视
  • 广播电视
  • 通信技术
  • 多媒体技术
  • 电视技术
  • DTMB
  • 信息技术
  • 无线通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711398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237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网络工程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地面数字电视与移动多媒体广播》讨论地面数字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传输的发送端系统,说明地面无线信道的特性,阐述系统使用的主要技术,并介绍我国和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地面数字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传输系统。《地面数字电视与移动多媒体广播》共8章。第1章主要介绍地面数字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包括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和码率压缩技术,此外还介绍了数字接口。第2章详细说明地面无线传输信道的特性,并给出了常用的信道模型。第3章阐述数字传输系统中使用的纠错编码技术、调制技术和交织技术。第4~6章介绍国际上已应用的8-VSB和DVB-T系统、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和多媒体广播系统CMMB。第7章介绍欧洲第二代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标准,读者可从中了解地面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状况。第8章介绍地面无线传输系统单频组网技术和频率规划。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1.1 数字电视及其发展
1.2 数字电视传输的优点
1.3 视频信号的数字化
1.4 视频码率压缩技术
1.jMPEG-2系统传送层
1.6 MPEG-2数据信号接口

第二章 信道传输特性
2.1 概述
2.2 大尺度衰落
2.3 小尺度衰落
2.4 多径信道的统计模型
2.5 小尺度衰落特性测量结果举例

第三章 信道编码与调制
3.1 纠错编码
3.2 调制
3.3 交织技术

第四章 ATSC8VSB与DVB-T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
4.1 ATSC8VSB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
4.2 DVB——T地而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

第五章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
5.1 随机化
5.2 FEC编码
5.3 星座映射
5.4 符号交织
5.5 帧结构
5.6 帧体数据处理与组帧
5.7 基带后处理
5.8 射频信号
5.9 基带信号频谱特性与频谱模板
5.10 系统基本性能

第六章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
6.1 CMMB系统概述
6.2 CMMB发送端子系统
6.3 CMMB业务复用
6.4 CMMB发射机构成与室内覆盖

第七章 欧洲第二代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DVB-T
7.1 DVB-T2系统概述
7.2 输入处理
7.3 纠错编码、调制与交织
7.4 帧结构与成帧
7.5 0FDM符号形成

第八章 单频网
8.1 单频网概述
8.2 单频网的基本原理
8.3 单频网传输系统
8.4 单频网同步原理实现举例
8.5 单频网设计的基本原理
8.6 单频网建设实例
《无线信号的奥秘:从地面到手持的传播演进》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无线电信号从广播电视时代的地面传输,到如今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上呈现的多媒体视听体验,这一演进过程中所蕴含的关键技术、发展脉络以及未来趋势。我们将聚焦于那些默默支撑起我们数字生活、使信息得以跨越空间、触及每一个角落的无线通信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数字电视的黎明——地面广播的革新 本章将回溯地面数字电视(DTT)的诞生与发展,解析其相较于模拟电视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我们将从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调制原理入手,深入剖析MPEG-2、H.264等视频压缩技术如何大幅提升频谱利用效率,实现更高清晰度(HD)乃至超高清晰度(UHD)的画面传输。接着,我们将探讨OFDM(正交频分复用)等先进的传输调制技术,阐述其在应对多径衰落、抑制干扰方面的优势,以及它们如何构建起稳定可靠的地面数字广播网络。此外,本章还将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DTT标准制定上的差异与演进,如DVB-T/T2、ATSC等,并介绍节目信号的产生、编码、复用、调制及发射的完整流程。我们将关注数字电视的接收端,如天线、调谐器、解调器等关键组件的功能,以及EPG(电子节目指南)等增值服务的出现如何提升用户体验。最后,本章将评估地面数字电视在普及高清内容、丰富电视频道、实现互动应用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并探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掌上视界——移动通信的媒体革命 本章将转向移动通信领域,聚焦于移动设备如何成为信息获取与内容消费的终端。我们将梳理2G、3G、4G、5G等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历程,重点关注其在数据传输速率、时延、连接密度等方面的突破,这些进步是实现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基础。我们将详细介绍IP(网际协议)在移动网络中的核心作用,以及TCP/IP协议栈如何确保数据在不可靠的无线链路上的可靠传输。本章将深入分析流媒体技术(Streaming Media),从点播(On-Demand)到直播(Live Streaming),解释其背后的编码、缓冲、传输协议(如RTP/RTCP、HLS、DASH)以及内容分发网络(CDN)等关键技术。我们将讨论移动设备上的多媒体编解码器(如H.265/HEVC、AV1),以及它们如何平衡视频质量与数据流量。此外,本章还将探讨与移动多媒体相关的应用场景,如移动视频通话、网络电视(OTT TV)、在线直播平台、短视频应用等,并分析这些应用对网络带宽、计算能力和用户体验提出的更高要求。 第三章:信号的交织——地面与移动的融合之道 本章将重点探讨地面数字电视与移动多媒体广播之间的技术联系、相互促进以及未来融合的潜力。我们将分析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部署5G网络时,是如何借鉴甚至整合地面广播技术,例如利用广播能力分发大众化内容(MBMS -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我们将深入探讨“软件定义广播”(SDR)和“虚拟化”(Virtualization)等概念,它们如何使得广播系统更加灵活、可配置,并能够与IP网络实现更深度的融合。本章还将研究一些创新的融合应用,例如将地面数字电视信号与移动网络相结合,实现电视节目的增强互动,如观看直播时可以同时获取演员信息、参与投票、购买相关商品等。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移动设备的计算能力对接收到的地面数字电视信号进行更智能的处理,例如实现个性化推荐、广告插播的精准投放等。此外,我们还将讨论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如何利用地面和移动网络的互补性,构建更鲁棒、更高可用性的多媒体服务。 第四章:技术挑战与创新前沿 本章将深入探讨在地面数字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领域所面临的共性与特有的技术挑战,并展望未来的技术创新方向。在地面数字电视方面,我们将讨论频谱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覆盖范围的优化、抗干扰能力的增强、以及向更高分辨率和HDR(高动态范围)演进所带来的挑战。对于移动多媒体广播,我们将关注网络拥塞、延迟敏感性、能耗优化、用户体验的个性化与智能化、以及内容安全与版权保护等问题。本章还将探讨诸如人工智能(AI)在信号处理、内容推荐、智能编码、网络优化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我们将讨论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如何通过将计算能力推向网络边缘,降低延迟,提升移动多媒体服务的响应速度。同时,本章也将关注物联网(IoT)与多媒体广播的结合,探讨未来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场景下,无线信号如何承载更多的媒体信息。我们将探讨新的传输技术和编码标准,例如利用新的频段(如毫米波)、更先进的调制方案,以及更高效的视频编码格式。 第五章:未来展望——无处不在的视听盛宴 本章将对地面数字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展望。我们将勾勒出一个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沉浸式的未来视听体验图景。本章将重点讨论5G及未来6G通信技术如何进一步赋能移动多媒体,实现更高带宽、更低延迟、更广泛连接,从而催生出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全息通信等颠覆性应用。我们将探讨地面广播技术在未来可能扮演的角色,例如作为大规模内容分发的高效补充,以及在应急通信、公共安全等关键领域的应用。本章还将关注媒体内容的生产、分发与消费模式的演变,例如用户生成内容(UGC)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内容与应用的深度融合。我们将讨论“万物互联”时代下,各种设备如何协同工作,提供无缝、一致的多媒体体验。最后,本章将强调技术发展背后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例如信息的可及性、数字鸿沟的弥合、以及媒体生态的重塑。我们将思考如何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构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触手可及的数字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科技发展,特别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地面数字电视与移动多媒体广播》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现代感和实用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我们每天接触到的电视信号和手机上的媒体内容,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技术支撑。我希望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地面数字电视是如何取代模拟信号,带来更清晰的画面和更稳定的信号。 同时,我也对“移动多媒体广播”这个概念感到好奇,它听起来像是把传统的广播功能带到了我们的手机上,而且还能播放视频和更多媒体内容。我希望书中能解释这项技术是如何实现的,它和我们现在使用的互联网数据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优势?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介绍一些实际的应用场景,比如在户外活动时,这项技术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便利,或者在紧急情况下,它是否能成为一种可靠的信息传播方式。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能够对这些技术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是《地面数字电视与移动多媒体广播》,仅仅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它涉及的领域是多么前沿和具有挑战性。作为一个对新兴科技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总是希望能够找到一本既能让我这个“小白”读懂,又能深入浅出地解析复杂概念的书籍。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地面数字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概念萌芽,到技术的演进,再到如今的广泛应用。我希望它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者引人入胜的案例,来解释那些听起来就很高深的专业术语,比如编码、调制、传输、接收等等,让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同时,我也很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看待这两种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是会相互融合,还是会走向不同的方向?它们在5G时代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我希望作者能够给出一些独到的见解,甚至是一些大胆的预测,能够激发读者对于未来科技的无限想象。另外,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了解这些技术背后的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身边的智能设备,比如智能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它们提供的丰富内容。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媒体行业发展的人士,我一直对技术如何重塑内容传播和用户体验感到着迷。《地面数字电视与移动多媒体广播》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的是媒体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用户获取媒体内容方式的深刻变革。我希望这本书能从宏观的视角,分析地面数字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这两项技术是如何改变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格局,是如何为用户带来了更丰富、更个性化的媒体消费体验。 我特别想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在内容生产、分发和互动等方面带来创新的。例如,地面数字电视是否能够支持更高清的画质和更环绕的音效,从而提升用户的沉浸感?而移动多媒体广播又如何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用户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便捷地获取定制化的多媒体内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探讨这些技术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以及它们如何驱动新的内容服务和盈利模式的出现,从而为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评分

我一直对通信技术和广播媒体的融合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传统媒体如何拥抱变革,利用新兴技术实现创新发展,是我一直关注的焦点。《地面数字电视与移动多媒体广播》这个书名,恰好触及了我最感兴趣的几个点。我期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技术堆砌,更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了解地面数字电视技术从模拟走向数字的时代变迁,以及其背后所涉及的关键技术突破。 更重要的是,我对于“移动多媒体广播”这个概念充满好奇。它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在移动设备上接收到更高质量、更丰富的广播内容?它又将如何改变我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我希望书中能够有详细的案例分析,展示这项技术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的,比如在公共交通、体育赛事、或者突发新闻事件中,它能够带来怎样的便利和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回答我关于技术可行性、商业模式以及潜在应用场景的种种疑问,让我对这一领域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名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最近在学习有关无线通信和媒体传输的相关课程。《地面数字电视与移动多媒体广播》这本书,从书名来看,似乎涵盖了我学习过程中一些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地面数字电视的技术标准,比如DVB-T2、ATSC等,并详细阐述它们在信号编码、调制、传输以及接收端的实现原理。 此外,对于“移动多媒体广播”这一部分,我更加期待它能深入讲解其在移动环境下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例如信道衰落、多普勒效应等对信号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接收技术来克服这些问题。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实际的系统设计案例,或者对现有移动广播系统的架构进行分析,那将对我理解课堂理论、完成课业项目极有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尽的技术细节,并配以清晰的图表和公式,帮助我巩固和深化知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