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组织、收集了一系列研究中国-东盟和中泰关系的优秀文章。各篇文章作者围绕中国—东盟尤其是中泰双方学者关注的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度的研究探讨,各篇文章既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又不乏历史厚重感,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张禹东,男,福建惠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海外华人宗教与闽台宗教研究中心主任。毕业于厦门大学。先后担任(兼任)华侨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主任、社会科学系主任、国际经济系主任、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商学院党总支书记、党委宣传部部长和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等职。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中国侨联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侨联特聘专家、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东南学术》杂志编委、东方管理学派著系丛书编委、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和华侨华人。研究方向主要为:文化哲学、宗教学理论、华侨华人宗教与文化、华商管理等。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庄国土,男,1952年12月生,福建晋江人,籍贯福建晋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1982年获厦门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国家985东南亚创新平台首席专家、知名海外华人研究和东南亚研究专家、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研究方向:海外华人、华人华侨研究、国际关系理论、中外关系史、东南亚地区问题与国别政治。
钟大荣,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刘文正,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目录
政治、文化
文化相似性和中泰关系:历史的视角【庄国土】/3
东盟凝聚力的变化与中国因素【张锡镇】/19
以文化交流促进中国东盟合作【杨保筠】/27
转型时期的外交:1975年的中泰关系【李一平 罗文春】/34
中泰文化交往的渊源与当代价值【王福民】/45
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公共外交推动中泰友好发展
——以华侨大学为例【薛秀军】/54
大国在泰国的国家形象:基于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的跨国比较【孔建勋 赵姝岚】/66
中泰民间关系的演进:以隆都镇为视域的研究【黄晓坚】/79
比照中泰两国佛教文化对思想观念传统习惯的影响
——以梁武帝奉佛与立泰王扶佛为例【林 敏】/103
中泰关系发展的现状、动力与新战略机遇【周方冶】/115
泰国潮人与泰中关系述略【杨锡铭】/126
泰国华人信息媒介发展及中泰关系问题研究【郑文标】/142
泰国华人宗教的文化适应:以泰国德教白云师尊造像为案例【陈景熙 张小燕】/150
中泰文化合作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钟大荣】/166
美国重返亚太背景下的中泰关系【江 涛】/177
大湄公河流域开发中泰合作法律机制研究【蔡文灿】/192
泰国华人与台湾地区对“泰国四面佛”的宗教信仰初探【王怡蘋】/206
泰国华人慈善组织的主要功能及其对中国慈善组织的启示
——以华侨报德善堂为例【钟大荣 王珊珊】/219
中泰佛教文化交流研究【郑 陶 苏朝晖】/232
文学、教育
从泰语和中文教学看中泰两国关系之发展【段立生 赵 雪】/247
泰北华文学校华文教材使用现状、问题及对策【胡建刚】/259
论中文教育节目在泰国卫星电视频道的传播
——以《你好BTU》为例【郭艳梅】/265
新媒体背景下泰国传统媒体汉语教学节目的生存之道【郭艳梅】/276
泰华作家的公共交往与泰华文坛的新“亮点”
——以《大众文艺》近三年(2010~2012年)发表情况为分析样本【陈庆妃】/290
泰国华文诗歌创作中的中国诗性智慧研究【沈 玲】/301
泰国新生代华裔语言使用与认同研究【沈 玲】/313
泰国师范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调查分析——以华侨大学为例【李 欣】/323
加强汉语国际教育,增进中泰合作交流【高鲜菊】/333
前言/序言
前 言
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理相近,人文相亲,友好往来源远流长。中国视东盟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中泰两国是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亲戚。建交40年来,中泰两国始终相互信任,两国关系走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前列,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中泰友好对于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长期以来,华侨大学十分重视发展同泰国的交流与合作,与泰国皇室、政界高层及主流社会保持密切和良好的互动关系。华侨大学作为中国招收泰国留学生最多的大学,为泰国先后培养了千余名毕业生;华侨大学在泰国设有代表处,与泰国农业大学合办孔子学院,长期举办泰国华文教师培训,在泰华文教育工作成效卓然。泰国(东盟)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已连续举办10届,获中泰两国高层肯定。诗琳通公主、上议院议长尼空等皇室、政界高层曾多次莅校访问,而华侨大学代表团出访泰国,也多次受到泰国皇室成员、总理、国会议长等高规格接见。2011年,华侨大学为推动泰国研究的发展,还专门成立了校属研究机构——泰国研究所。
为深化中泰人文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2011年华侨大学与泰国国家研究院、泰中文化经济协会决定共同发起举办中泰战略研讨会。2012年8月,首届中泰战略研讨会在泰国曼谷隆重召开,诗琳通公主、时任泰国政府总理英拉、泰国枢密院主席炳?廷素拉暖上将分别接见出席研讨会的中方代表,时任泰国副总理吉迪拉?纳拉农等出席研讨会。2013年10月,第二届中泰战略研讨会移师中国厦门,时任泰国副总理素拉蓬和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马儒沛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第三届中泰战略研讨会筹备期间虽遇泰国政局变动,但仍于2014年8月在曼谷如期成功举办,包括多位泰国前副总理、东盟前秘书长在内的重量级人物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三届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引起了两国社会的高度关注,中泰两国知名媒体对研讨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报道。
中泰战略研讨会是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除了华侨大学、泰国国家研究院、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三个主办单位之外,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驻泰国大使馆、中国东南亚学会、泰国盘谷银行、泰国开泰银行(泰华农民银行)都曾作为协办单位或支持单位参与各届研讨会的筹备工作。每届研讨会规模大,逾百名来自中泰两国学界、政界、企业界、非政府组织相关人士与会。学者来源多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朱拉隆功大学、法政大学在内数十家中泰著名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学者受邀参会。大批重量级官员、资深学者出席研讨会,发表演讲,展开深度对话,凸显了研讨会的专业水准。研讨会气氛轻松、热烈,各种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思想的火花竞相迸发,达到增进了解、深化友谊的预期目标。
经过三年的发展,中泰战略研讨会已成为两国学界、政界、智库、企业界交流的重要对话平台,在推进学术界对中泰关系、中国—东盟关系研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主办方和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三届研讨会共收到150篇左右的学术论文,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中泰关系、中国—东盟关系研究的最新成果,是对两国学者相关研究的一次大检阅。参会论文视野广阔,涉及贸易、金融与投资,软实力、和平与安全,旅游与公共安全,文化艺术、教育,华侨、华人,农业、科技、海洋与环境等多个领域,几乎涵盖中泰关系、中国—东盟关系研究的各个方面。研讨会作为中泰两国智库交流的重要平台,产生的许多成果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为中泰、中国—东盟的战略合作注入了新的思维和动力。引人注目的是,一批30~45岁的学术新秀在研讨会中崭露头角,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中泰关系、中国—东盟关系研究强大的后备力量。
为了让中泰战略研讨会的学术成果尽快面世,主办方决定先将参会论文中的中文论文结集两册出版,以飨读者,并以此纪念中泰建交40周年。随后,我们也会将英文、泰文的参会论文陆续编辑整理出版。
感谢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对中泰战略研讨会的重视和支持。感谢华侨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和研究机构对历届中泰战略研讨会举办的支持和配合。
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对本次论文集编纂的大力支持。也要感谢华侨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黄日涵博士以及王超群、王楚楚、李丛宇同学,他们为论文集出版做了许多工作。最后,论文集的顺利付梓离不开单远举编辑的辛勤付出,在此深表谢意。
编者
2015年6月
中国-东盟与中泰关系研究 第一辑(政治、文化卷)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