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柳如是别传》,原题《钱柳因缘诗释证稿》,是陈寅恪先生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他酝酿久、写作时间长、篇幅大、体例完备的一部著作。
《柳如是別傳(套装上中下册)》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全部著述中影响大的一部。远在8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曾经出版该书,却没有再版,读者长时间内只能面对绝版无可奈何。随着一代对文史类读物不乏兴趣的读者的不断成长,自然而然地将这本书作为必读、必买、必典藏的书籍之一。
陈寅恪的名著《柳如是别传》撰于暮年,版于身后。作品虽以传记形式写成,实为一部反映明末士人动态的史诗。以甲申前后天翻地覆的历史为主轴,通过柳如是这位奇特女子的经历,展现柳氏身边钱谦益等士人在严酷的命运面前如何抉择自己的归宿,以其对待国家命运的态度为准,予以表扬或贬斥,以达到“贬斥势利,尊崇气节”的目的。这一巨著,为阐扬中国文化的精义做出了新的贡献。
对于这部著作,曾有种种不同意见。有人认为,以作者这么高的声望却去表彰一个妓女,真是匪夷所思。何况柳氏其人,历史上不乏丑诋她的记载,作者是否想做出奇制胜的翻案文章?
然则本书自初版至今35年,深受读者欢迎。仅三联版的十数年间即印行七次,销售四万多套,是《陈寅恪集》中关注度极高的作品,具有长久不衰的文化魅力。
经典作品常读常新。
《陈寅恪集》十三种十四册,含专著、论文集、书信、诗作、读书札记、讲义、备课笔记及其他杂著,总计约三百五十万字,另附各类图片一百四十余幅,全面呈现了作者平生的著述。《陈寅恪集》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文献,受到学术文化界和社会各界的长期关注,2001年1月初版。八年后,2009年第二版(精装本)全集整套上市。此次应广大读者的要求,重装再印第三版,单品种销售。
内容简介
陈寅恪集之一种,分上、中、下三册。以柳如是和钱谦益的姻缘为核心,考察明清之际社会与思想文化之变迁,揭示历史存亡关头的士人心灵和生命形态。作者通过研究“红妆”之身世与著作,藉以揭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是作者在“失明膑足”的晚境中,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心血结晶。
本及欧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1925年受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抗战期间,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南迁广州,为中山大学教授。
陈寅恪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卓越学者。他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学、敦煌学等诸多领域的精湛研究,均达到很高的境界,具有开拓和奠基的意义。他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认识和深刻阐述,形成自成一体的“历史文化观”。他以终生的学术实践标举现代学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1925年受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抗战期间,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南迁广州,为中山大学教授。
陈寅恪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卓越学者。他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学、敦煌学等诸多领域的精湛研究,均达到很高的境界,具有开拓和奠基的意义。他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认识和深刻阐述,形成自成一体的“历史文化观”。他以终生的学术实践标举现代学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精彩书评
★总之,寅恪之研究“红妆”之身世与著作,盖藉此以察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盖有深意存焉,绝非消闲、风流之行事……
——吴宓 ★我认识、了解得陈寅恪先生,是否可以用这样12个字来概括:儒生思想、诗人气质、史家学术。
——周一良 ★《别传》熔史识与情思于一炉,充分表现出义宁之学“史有诗心,诗有史笔”的特色。洋洋80万言,证明陈寅恪先生是在“卧榻沉思”中追寻那种他唯恐失落的民族精神,自觉地承担起华夏文化的托命,决不可与“文儒老病销愁松送日之具”等量齐观。
——蔡鸿生 目录
第一章缘起
第二章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其附带问题
第三章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
附:河东君嘉定之逰
第四章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
第五章复明运动
附:钱氏家难
精彩书摘
披尋錢柳之篇什於殘闕毀禁之餘,往往窺見其孤懷遺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已者焉。夫三戶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辭……猶應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柳如是別傳》第一章緣起
草此稿竟,合掌说偈曰:
刺刺不休,沾沾自喜。忽莊忽諧,亦文亦史。
述事言情,憫生悲死。繁瑣冗長,見笑君子。
失明臏足,尚未聾啞。得成此書,乃天所假。
臥榻沉思,然脂暝寫。痛哭古人,留贈來者。
——《柳如是別傳》结尾
……
前言/序言
柳如是別傳(套装上中下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余讀《非常道二》證誣一篇,玆錄于此,以饗讀者。是爲記。
评分
☆☆☆☆☆
书口处有磕碰,尚能接受。物流给力。
评分
☆☆☆☆☆
甲骨的书,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甲骨的书。石头的书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甚至将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缣帛的书,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古代写本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此外,还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图书到现代的电子书。
评分
☆☆☆☆☆
评分
☆☆☆☆☆
*元叠加200-60价格一般凑合吧
评分
☆☆☆☆☆
陈寅恪大师之晚年大作!担心单件受损,幸亏京东物流温柔,无损伤些许瑕疵!
评分
☆☆☆☆☆
一次买了这么多,书很好。送货快。
评分
☆☆☆☆☆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
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功底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