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講解 基於Quartus II的FPGA/CPLD數字係統設計快速入門 趙艷華著 97

實例講解 基於Quartus II的FPGA/CPLD數字係統設計快速入門 趙艷華著 9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趙艷華著 著
圖書標籤:
  • FPGA
  • CPLD
  • Quartus II
  • 數字係統設計
  • 趙艷華
  • 入門
  • 實例
  • 快速入門
  • 硬件設計
  • 可編程邏輯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遠慧達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01568
商品編碼:11765181478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1-01

具體描述

溫馨提示: 我店與齣版社聯袂推齣特價館配圖書,旨在為廣大讀者提供低價格,優品質的書籍。 請認準書背封底直徑為1厘米方型或圓型的小孔,此為正版館配圖書的標誌。 極少數圖書可能略有磨損但不影響您閱讀!個彆圖書的光盤為原盤復刻。 如閱讀過程中發現圖書光盤無法正常讀取,本店會積極協助您網傳處理。

基本信息

書名:實例講解 基於Quartus II的FPGA/CPLD數字係統設計快速入門

定價:59.00元

售價:34.81元,便宜24.19元,摺扣59

作者:趙艷華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2130156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係統介紹瞭基於Quartus II 9.0的FPGA/CPLD數字係統設計,內容包括FPGA/CPLD基礎知識、VHDL基本語法介紹和設計實例、復雜時序邏輯的狀態機設計、結閤硬件實驗設備的基本設計實例、Quartus II 9.0的開發流程和使用技巧、綜閤性設計實例、EDA實驗係統以及VHDL硬件描述語言和VerilogHDL語言的語法要素和語法格式,供讀者在學習和實驗過程中速查參考。

目錄


第1章 可編程邏輯器件與EDA技術概述
1.1 EDA技術概述
1.1.1 EDA技術的起源及發展
1.1.2 EDA技術的主要內容
1.1.3 大規模可編程邏輯器件
1.1.4 硬件描述語言(HDL)
1.1.5 軟件開發工具
1.1.6 實驗開發係統
1.1.7 EDA技術的發展趨勢
1.2 EDA設計流程
1.2.1 EDA設計過程
1.2.2 EDA設計具體實現方法
1.3 CPLD/FPGA基本原理
1.3.1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發展
1.3.2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分類
1.3.3 FPGA的基本結構
1.3.4 CPLD的基本結構
1.3.5 CPLD和FPGA的比較
1.3.6 CPLD基本原理
1.3.7 FPGA結構原理
1.4 CPLD/FPGA器件的應用選擇
思考與練習
第2章 VHDL語言基礎
2.1 VHDL語言簡介
2.2 VHDL基本程序結構
2.2.1 實體(Entity)
2.2.2 結構體(Architecture)
2.2.3 庫(Library)和程序包(Package)
2.2.4 配置(Configuration)
2.3 VHDL語言描述方式
2.3.1 行為(Behavior)描述方式
2.3.2 數據流(Dataflow)描述方式
2.3.3 結構(Stucture)描述方式
2.4 VHDL程序描述
2.4.1 實體聲明(Entity Declaration)
2.4.2 結構體聲明與描述(Architecture Declaration and Description)
2.4.3 程序包(Package)
2.4.4 配置(Configuration)
2.4.5 庫(Library)
2.5 VHDL數據對象(Objects)
2.5.1 信號聲明與使用(Signal)
2.5.2 常量聲明與使用(Constants)
2.5.3 變量聲明與使用(Variables)
2.5.4 數據對象的比較
思考與練習
第3章 VHDL語法要素
3.1 VHDL基本數據類型
3.1.1 標量數據類型
3.1.2 復閤數據類型
3.1.3 數據類型轉換
3.2 VHDL文字規則
3.2.1 數值錶達
3.2.2 標識符
3.3 VHDL操作符
3.3.1 操作符的類型
3.3.2 操作符的優先級
思考與練習
第4章 VHDL語句
4.1 VHDL並行語句(Concurrent Statements)
4.1.1 並行信號賦值語句
4.1.2 進程語句
4.1.3 塊語句(Block Statement)
4.1.4 元件例化語句(Component Instantiation)
4.1.5 過程調用語句(Procedure Call)
4.1.6 生成語句(Generate Statement)
4.2 VHDL順序語句(Sequential Statements)
4.2.1 信號賦值和變量賦值語句(Signal and Variable Assignments)
4.2.2 IF語句(IF Statement)
4.2.3 CASE語句(CASE Statement)
4.2.4 NULL語句
4.2.5 LOOP語句
4.2.6 NEXT語句
4.2.7 EXIT語句
4.2.8 WAIT語句
4.2.9 RETURN語句
4.3 其他語句結構
4.3.1 子程序(Subprogram)
4.3.2 函數(Function)
4.3.3 過程(Procedure)
4.3.4 子程序重載(Subprogram Overload)
4.3.5 預定義屬性(Predefined Attributes)
思考與練習
第5章 基本邏輯電路設計實例
5.1 多路選擇器設計
5.1.1 4選1多路選擇器
5.1.2 數據分配器
5.2 譯碼/編碼器設計
5.2.1 3-8譯碼器
5.2.2 7段數碼管譯碼器
5.2.3 優先編碼器
5.2.4 二-十進製碼製轉換
5.3 計數器設計
5.3.1 基本計數器
5.3.2 可逆計數器
5.3.3 可預置計數器
5.4 微分電路設計
5.4.1 延遲電路
5.4.2 微分電路
5.4.3 同步計數器
5.5 分頻電路設計
5.5.1 整數分頻電路
5.5.2 2.5分頻電路
5.6 鍵盤去抖動電路設計
5.7 計數與顯示電路設計
思考與練習
第6章 狀態機設計
6.1 狀態機的設計與實現
6.1.1 狀態機的優點
6.1.2 VHDL語言中的狀態機設計種類
6.1.3 狀態機的結構
6.2 狀態機設計舉例
6.2.1 交通燈控製器的邏輯實現
6.2.2 單進程Moore狀態機
6.2.3 Mealy型有限狀態機
6.3 狀態機綜閤設計實例
思考與練習
第7章 Quartus Ⅱ軟件操作指南
7.1 Quartus Ⅱ 9.0簡介
7.2 Quartus Ⅱ設計流程
7.2.1 建立新工程
7.2.2 設計輸入
7.2.3 分析與綜閤
7.2.4 適配(Fitter)
7.2.5 全程編譯(Start Simulation)
7.2.6 時序仿真
7.2.7 電路觀察器(RTL Viewer)
7.2.8 打開原有工程
7.3 引腳分配與下載
7.3.1 引腳分配
7.3.2 編程與配置
7.4 Project Navigator(工程導航)與工程管理
7.4.1 【Hierarchy】標簽頁
7.4.2 【Files】標簽頁
7.4.3 工程文件管理
思考與練習
第8章 Quartus Ⅱ應用技巧
8.1 文本編輯器
8.1.1 【Files】菜單
8.1.2 文本編輯器編輯工具
8.2 原理圖編輯器(Block Diagram/Schematic File)
8.2.1 原理圖編輯工具欄
8.2.2 添加原理圖符號
8.2.3 導綫繪製與命名
8.2.4 視圖切換
8.3 波形編輯器
8.3.1 波形編輯器界麵
8.3.2 波形編輯工具欄
8.3.3 仿真設置
8.4 用原理圖輸入法進行設計
8.5 資源分配編輯器(Assignments Editor)
8.5.1 用戶界麵和主要功能
8.5.2 引腳規劃器
8.6 工程設置
思考與練習
第9章 Quartus Ⅱ 綜閤應用示例
9.1 LPM定製與應用
9.2 簡易正弦信號發生器設計
9.2.1 正弦信號發生器的構成
9.2.2 定製波形信息初始化文件
9.2.3 定製LPM_ROM
9.2.4 原理圖方式設計頂層實體
9.2.5 用例化語句完成頂層實體設計
9.3 SignalTap Ⅱ嵌入式邏輯分析儀的應用
9.3.1 SignalTap Ⅱ文件的建立
9.3.2 邏輯分析儀的使用操作
思考與練習
第10章 綜閤設計項目
10.1 數字鍾設計
10.1.1 計時模塊
10.1.2 顯示控製
10.2 密碼鎖設計
10.3 電子樂麯播放器設計
10.3.1 音階分頻係數
10.3.2 音階頻率的産生
10.3.3 音長與樂譜的確定
10.3.4 樂譜播放控製
10.3.5 頂層設計
10.3.6 實現樂麯演奏的另一種方法
10.4 簡易電子琴設計
10.5 簡易信號發生器
10.6 投球遊戲設計
10.6.1 遊戲設計實現
10.6.2 自定義程序包
10.6.3 遊戲控製器設計
10.6.4 遊戲頂層設計
10.7 DS18B20溫度采集控製器
思考與練習
第11章 EDA/SOC實驗係統使用說明
11.1 教學實驗係統原理與使用介紹
11.1.1 B類插座實驗模塊可接插的10針雙插座
11.1.2 主係統其他接口說明
11.2 主控闆模塊介紹
11.3 實驗係統各模塊簡介
11.3.1 4×4 16鍵鍵盤
11.3.2 4×4 8個單脈衝綜閤鍵盤模塊
11.3.3 1個7段數碼顯示模塊和4個動態掃描顯示模塊
11.3.4 7位數碼管串行靜態顯示模塊
11.3.5 32位輸齣顯示HEX模塊
11.3.6 32位輸入顯示HEX模塊
11.3.7 24位綜閤鍵盤模塊
11.3.8 交通燈顯示模塊
11.3.9 動態掃描數碼顯示模塊
11.3.10 點陣式128×64液晶顯示模塊
11.3.11 字符式20×4液晶顯示模塊
11.3.12 800×480數字TFT彩屏液晶顯示模塊
11.3.13 雙通道DAC和ADC標準模塊
11.3.14 高速A/D和雙通道D/A模塊
11.3.15 高速12位SPI串行雙ADC模塊
11.3.16 8位 16位高分辨率ADC模塊
11.3.17 SPI串行接口高速ADC DAC模塊
11.3.18 SD PS2 RS232 VGA顯示接口模塊
11.3.19 電動機接口模塊
11.3.20 語音 數碼動態掃描模塊
附錄
附錄A VHDL語句格式速查
附錄B Verilog HDL語句格式速查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趙艷華副教授,主要從事電子設計自動化、嵌入式係統應用、信號與信息處理等方嚮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和科研開發經驗。

文摘


序言



《數字世界之旅:FPGA/CPLD核心技術與實踐解析》 第一章 FPGA/CPLD技術概覽與核心概念 在本章中,我們將踏入數字邏輯設計的廣闊天地,深入瞭解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和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這兩種現代數字係統設計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器件。我們將從宏觀視角齣發,闡述FPGA和CPLD的定義、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它們在電子工程領域扮演的關鍵角色。 首先,我們將詳細解析FPGA的內部結構。FPGA的核心是一個由大量可編程邏輯單元(Logic Elements, LEs)組成的矩陣,這些邏輯單元通過可編程互連資源進行連接,從而實現用戶自定義的邏輯功能。我們將剖析LEs的構成,通常包括查找錶(Look-Up Table, LUT)、觸發器(Flip-Flop, FF)以及多路選擇器(Multiplexer, MUX)等基本邏輯單元,並闡釋它們如何協同工作來實現復雜的組閤邏輯和時序邏輯。此外,我們還將探討FPGA中的關鍵資源,如輸入/輸齣塊(Input/Output Blocks, IOBs)、時鍾管理單元(Clock Management Tiles, CMTs)以及嵌入式存儲器(Embedded Memory)和嵌入式處理器(Embedded Processors)等,理解它們的功能和應用。 接著,我們將深入CPLD的技術細節。CPLD的結構與FPGA有所不同,它通常采用基於乘積項(Product Term)的宏單元(Macrocell)作為基本邏輯單元,並通過一個全局互連矩陣進行連接。我們將解釋宏單元的組成,包括乘積項陣列、可編程邏輯宏單元(Programmable Logic Macrocell, PLMC)以及輸齣邏輯,並分析CPLD的“非易失性”特點,即其配置信息存儲在內部的EEPROM或Flash存儲器中,斷電後不會丟失,這使其在某些應用場景下具有優勢。 本章將重點區分FPGA和CPLD的性能特點。我們將從速度、功耗、靈活性、集成度、成本以及可編程性等方麵進行詳細比較,幫助讀者理解在不同的應用需求下,如何選擇最閤適的器件。例如,FPGA通常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強的處理能力,適閤實現復雜的數字信號處理算法和係統級集成,而CPLD則在低功耗、實時響應以及非易失性配置等方麵錶現齣色,常用於簡單的邏輯控製、接口電路等。 此外,我們將引入數字邏輯設計中的核心概念。這包括布爾代數、邏輯門、組閤邏輯電路(如編碼器、譯碼器、加法器、多路選擇器等)以及時序邏輯電路(如觸發器、寄存器、計數器、狀態機等)。我們將通過直觀的圖示和簡潔的數學描述,幫助讀者牢固掌握這些基本概念,為後續深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後,本章將探討FPGA/CPLD在現代電子係統中的典型應用領域,例如通信係統、嵌入式係統、工業自動化、醫療設備、消費電子以及高性能計算等,通過這些實際的例子,讓讀者對FPGA/CPLD的技術價值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激發學習的興趣。 第二章 硬件描述語言(HDL)與設計流程基礎 在本章中,我們將全麵介紹進行FPGA/CPLD設計所必需的硬件描述語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HDL)以及標準的設計流程。熟練掌握HDL是實現高效、可綜閤硬件設計的關鍵,而理解並遵循標準的設計流程則能確保項目開發的順利進行和最終産品的質量。 我們將首先聚焦於VHDL(VHSIC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和Verilog HDL這兩種主流的HDL。我們將分彆介紹它們的語法結構、數據類型、運算符、行為描述方式(如過程、並發語句)、結構描述方式(如實例化、信號連接)以及麵嚮對象的設計思想(在VHDL中)。我們將通過大量實例,展示如何使用VHDL和Verilog來描述基本的邏輯門、組閤邏輯電路(如全加器、比較器)和時序邏輯電路(如D觸發器、寄存器、計數器)。重點在於講解如何從功能需求齣發,編寫齣清晰、簡潔且易於理解的HDL代碼。 我們將深入探討HDL的可綜閤性。並非所有的HDL代碼都可以被綜閤工具成功轉換為硬件電路。本章將詳細解釋可綜閤HDL代碼的編寫規則,例如避免使用不可綜閤的語句(如延時語句`wait`在某些情況下、文件I/O操作等),正確使用賦值語句(`<=`用於過程賦值,`=`用於連續賦值),以及理解不同數據類型和運算符在綜閤時的行為。我們將通過對比分析,指齣哪些編碼方式是可綜閤的,哪些需要特殊處理。 接下來,我們將詳細闡述FPGA/CPLD的標準設計流程。這個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關鍵階段: 1. 需求分析與係統設計: 在項目啓動階段,明確設計目標、功能需求、性能指標和接口規範。進行頂層係統架構設計,將係統分解為更小的模塊。 2. HDL編碼: 使用VHDL或Verilog HDL編寫各個模塊的RTL(Register Transfer Level)級描述。 3. 功能仿真: 在綜閤之前,利用仿真工具對編寫的HDL代碼進行功能驗證。我們將介紹仿真模型、測試平颱(Testbench)的編寫方法,以及如何通過波形觀察器分析仿真結果,確保設計的功能正確性。 4. 邏輯綜閤: 使用綜閤工具將RTL級HDL代碼轉換為門級網錶(Netlist)。我們將解釋綜閤工具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過約束文件(Constraints File)來指導綜閤過程,例如設定時鍾頻率、端口驅動能力等。 5. 布局與布綫(Place & Route): 綜閤後的門級網錶會被映射到目標FPGA/CPLD器件的具體邏輯單元和互連綫上。我們將介紹布局(Placement)和布綫(Routing)的過程,以及它們對設計性能(如時序、功耗)的影響。 6. 時序仿真/靜態時序分析(STA): 在布局布綫完成後,對設計進行時序分析。我們將解釋時序仿真的概念,以及靜態時序分析(STA)的強大之處,它能夠無需測試嚮量即可檢查設計的時序是否滿足要求。我們將講解時序約束的設置,以及如何根據STA報告來優化設計,解決時序違規問題。 7. 生成比特流(Bitstream): 將最終的網錶和布局布綫信息轉換為目標FPGA/CPLD器件可識彆的配置文件,即比特流。 8. 硬件下載與調試: 將生成的比特流下載到實際的FPGA/CPLD器件中,並通過邏輯分析儀、示波器等硬件調試工具對實際運行效果進行驗證和調試。 在本章中,我們將強調在整個設計流程中,仿真與分析的重要性。良好的仿真覆蓋率和及時的時序分析是發現和解決設計問題的關鍵。我們將通過實例說明,在設計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工具和方法是如何協同工作的,以確保最終設計的成功。 第三章 組閤邏輯電路設計與實現 本章將聚焦於數字邏輯中最基礎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組閤邏輯電路。我們將深入分析各類常見組閤邏輯電路的設計原理、HDL實現以及在FPGA/CPLD中的具體應用。 我們將從最基本的邏輯門(AND, OR, NOT, XOR, NAND, NOR, XNOR)開始,講解它們的工作原理和邏輯真值錶。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深入介紹各種組閤邏輯電路模塊: 編碼器(Encoder)和譯碼器(Decoder): 我們將詳細講解優先級編碼器、二進製編碼器、N位二進製譯碼器、BCD碼譯碼器等的設計。理解它們如何將輸入信號映射到唯一的輸齣信號,以及它們在地址解碼、數據選擇等方麵的應用。 多路選擇器(Multiplexer, MUX)和多路分配器(Demultiplexer, DEMUX): 我們將探討4選1、8選1等Mux的設計,以及它們如何根據選擇信號從多個輸入中選擇一個輸齣。同時,我們將講解Demux的功能,以及它們在數據分發和路由方麵的作用。 加法器(Adder)和減法器(Subtractor): 從半加器(Half Adder)到全加器(Full Adder),再到超前進位加法器(Carry-Lookahead Adder, CLA)和波進位加法器(Ripple Carry Adder, RCA),我們將分析它們的結構和性能差異。理解這些基本算術電路是實現更復雜運算單元的基礎。 比較器(Comparator): 我們將講解兩位、多位比較器的設計,它們如何判斷兩個輸入數值的大小關係(等於、大於、小於),並在各類控製邏輯中發揮作用。 奇偶校驗發生器(Parity Generator)和校驗器(Parity Checker): 介紹生成和檢測數據中奇偶校驗位的原理,這在數據傳輸的可靠性方麵至關重要。 四進製/BCD碼轉換器: 講解二進製到BCD碼的轉換邏輯,以及BCD碼之間的相互轉換。 在每個電路的設計講解中,我們不僅會提供清晰的邏輯框圖和詳細的工作原理分析,還會重點展示如何使用VHDL和Verilog HDL來描述這些電路。我們將演示兩種不同的描述風格:行為級描述(通過邏輯錶達式或流程語句)和結構級描述(通過實例化基本邏輯門)。我們將強調如何根據綜閤工具的特點,編寫齣高效且易於綜閤的HDL代碼,以優化電路的性能和資源利用率。 此外,本章還將介紹如何利用已有的組閤邏輯模塊來構建更復雜的係統。例如,如何將多個加法器和多路選擇器組閤起來,實現一個簡單的算術邏輯單元(ALU)。我們將強調模塊化設計的思想,即通過組閤小的、功能明確的模塊來實現更大的、更復雜的係統。 通過本章的學習,讀者將能夠獨立設計和實現各種基礎的組閤邏輯電路,並將其集成到更復雜的數字係統中。我們將通過豐富的例題和練習,鞏固所學知識,為後續的時序邏輯電路和狀態機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章 時序邏輯電路設計與實現 本章將深入探討數字邏輯設計的另一個重要基石——時序邏輯電路。與組閤邏輯電路不同,時序邏輯電路的輸齣不僅取決於當前的輸入,還與其曆史狀態(即之前的輸入和內部狀態)有關。這種“記憶”能力使得時序邏輯電路能夠構建齣能夠執行復雜序列和存儲數據的係統。 我們將首先從最基本的時序單元——觸發器(Flip-Flop)開始。我們將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觸發器,包括: SR觸發器(Set-Reset Flip-Flop): 分析其基本結構、工作原理以及優缺點,特彆是其潛在的“非法狀態”問題。 D觸發器(Data Flip-Flop): 講解D觸發器的同步和異步置位/復位功能,以及它作為基本存儲單元的廣泛應用。我們將重點展示如何用D觸發器來構建寄存器。 JK觸發器(Jack-Kilby Flip-Flop): 分析JK觸發器的工作模式,包括置位、復位、翻轉(Toggle)和保持(Hold)狀態,理解其比SR觸發器更靈活的控製方式。 T觸發器(Toggle Flip-Flop): 講解T觸發器的功能,即在輸入信號的作用下翻轉其輸齣狀態,以及它在計數器設計中的應用。 我們將強調觸發器的同步操作,即輸齣狀態的改變隻在時鍾信號的上升沿或下降沿發生。理解時鍾信號在數字係統中的核心作用是掌握時序邏輯的關鍵。 在此基礎上,我們將講解更復雜的時序邏輯模塊: 寄存器(Register): 介紹並行加載、移位寄存器(左移、右移)以及循環移位寄存器等類型。我們將展示如何使用D觸發器陣列來構建各種功能的寄存器,並解釋它們在數據存儲、移位和並行處理中的應用。 計數器(Counter): 我們將詳細介紹同步計數器(如二進製計數器、BCD計數器、環形計數器、約翰遜計數器)和異步計數器(行波計數器)。我們將分析不同計數器的結構、工作原理和時序特性,以及如何通過HDL實現它們。重點將放在如何設計具有特定模數(Modulus)的計數器。 移位寄存器(Shift Register): 深入講解移位寄存器在串行數據傳輸、數據轉換(串入並齣SIPO, 並入串齣SIPO, 串入串齣SISO, 並入並齣PIPO)中的應用。 狀態機(State Machine): 這是時序邏輯設計的核心內容之一。我們將介紹兩種主要的狀態機模型: 摩爾(Moore)狀態機: 其輸齣僅取決於當前狀態。 米利(Mealy)狀態機: 其輸齣取決於當前狀態和當前輸入。 我們將詳細講解狀態機的設計步驟,包括狀態圖(State Diagram)的繪製、狀態轉移錶(State Transition Table)的建立、狀態編碼(State Encoding)的選擇(例如二進製編碼、格雷碼編碼、獨熱碼編碼)及其對硬件資源和性能的影響,以及如何將狀態機轉化為HDL代碼。我們將通過實際例子,如交通燈控製器、序列檢測器等,來演示狀態機的設計和實現。 在HDL實現方麵,我們將重點展示如何在VHDL和Verilog HDL中描述時序邏輯。我們將強調使用進程(Process)或always塊(Always Block)來描述由時鍾觸發的狀態變化,以及使用非阻塞賦值(`<=`)來確保正確的數據流。我們將通過對比分析,展示如何選擇閤適的HDL語句來描述寄存器、計數器和狀態機的行為。 本章將通過大量實例,演示如何從功能需求齣發,設計並實現各種復雜時序邏輯電路。我們將強調在時序邏輯設計中,對時序約束的理解和應用,以及如何通過仿真和靜態時序分析來保證設計的正確性和穩定性。 第五章 FPGA/CPLD設計流程進階與實用技巧 在本章中,我們將進一步深入FPGA/CPLD的設計流程,重點關注那些能夠顯著提升設計效率、優化性能並確保項目成功的進階技術和實用技巧。 約束文件的深入理解與應用: 我們將詳細講解約束文件(Constraints File)的種類和關鍵屬性。 時序約束(Timing Constraints): 重點講解時鍾定義(`create_clock`)、輸入/輸齣延遲約束(`set_input_delay`, `set_output_delay`)、多周期路徑約束(`set_multicycle_path`)、僞路徑約束(`set_false_path`)以及最大/最小延遲約束。我們將通過實例說明,如何精確地設置這些約束來指導綜閤和布局布綫工具,以滿足係統的時序要求。 物理約束(Physical Constraints): 介紹管腳分配(Pin Assignment)、區域約束(Region Constraints)、僞放置(Pseudo-Placement)等,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器件的功耗、信號完整性和可製造性。 功耗約束(Power Constraints): 講解如何通過約束文件來影響工具對功耗的優化策略。 我們將強調,編寫正確且充分的約束文件是實現高性能FPGA/CPLD設計的“秘訣”之一。 IP核(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的應用與管理: IP核是FPGA/CPLD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預先設計好的、可復用的功能模塊,可以大大縮短開發周期。 IP核的種類: 介紹常見的IP核,如DSP核(乘法器、乘加器)、存儲器控製器(DDR、BRAM)、處理器核(ARM、MicroBlaze)、通信接口核(PCIe、Ethernet)以及各種數學函數庫等。 IP核的生成與配置: 演示如何使用廠商提供的IP核生成器來配置和實例化IP核,例如設置存儲器的深度和寬度,配置處理器核的參數等。 IP核的集成: 講解如何將不同的IP核以及用戶自定義模塊集成到一個完整的係統中,以及如何處理IP核之間的接口兼容性問題。 IP核的版權與授權: 簡要提及IP核的使用需要遵守相關的許可協議。 調試策略與工具: 有效的調試是硬件開發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仿真調試: 除瞭前麵章節提到的功能仿真,我們將深入講解如何使用仿真工具進行信號追蹤、斷點設置、波形分析,以及如何構建復雜的測試平颱來覆蓋更多的設計場景。 硬件調試: 片上邏輯分析儀(On-Chip Logic Analyzer): 詳細介紹如ChipScope(Xilinx)或SignalTap II(Altera)等片上邏輯分析儀的工作原理,如何配置探針(Probe)來觀察內部信號,以及如何將其與仿真波形進行對比。 JTAG接口與調試器: 講解JTAG接口在下載比特流、邊界掃描以及配閤調試工具使用中的作用。 邏輯分析儀與示波器: 介紹如何使用外部的邏輯分析儀和示波器來觀察FPGA/CPLD的外部I/O信號,以及如何通過觸發條件來捕獲特定時刻的數據。 調試技巧: 分享一些實用的調試技巧,例如在設計中插入調試信號、使用斷言(Assertions)進行錯誤檢查、逐步縮小問題範圍等。 設計優化技術: 在完成基本功能驗證後,對設計進行優化是提升性能、降低功耗和減小麵積的關鍵。 時序優化: 針對時序違規問題,我們將講解諸如流水綫(Pipelining)技術、復製邏輯(Logic Replication)、優化時序路徑(Timing Path Optimization)等方法。 麵積優化: 介紹如何通過改變HDL編碼風格、使用邏輯優化算法、減少不必要的邏輯等來減小硬件資源占用。 功耗優化: 講解降低功耗的常用策略,如時鍾門控(Clock Gating)、選擇低功耗邏輯單元、優化數據通路等。 綜閤與布局布綫選項的調整: 演示如何通過調整綜閤和布局布綫工具的運行選項來影響最終的硬件實現結果。 版本控製與協作: 在團隊開發中,版本控製工具至關重要。 版本控製係統(如Git): 講解如何使用Git來管理設計代碼、約束文件以及其他相關文檔,實現代碼的版本追蹤、分支管理和團隊協作。 第五章 FPGA/CPLD設計流程進階與實用技巧 在本章中,我們將進一步深入FPGA/CPLD的設計流程,重點關注那些能夠顯著提升設計效率、優化性能並確保項目成功的進階技術和實用技巧。 約束文件的深入理解與應用: 我們將詳細講解約束文件(Constraints File)的種類和關鍵屬性。 時序約束(Timing Constraints): 重點講解時鍾定義(`create_clock`)、輸入/輸齣延遲約束(`set_input_delay`, `set_output_delay`)、多周期路徑約束(`set_multicycle_path`)、僞路徑約束(`set_false_path`)以及最大/最小延遲約束。我們將通過實例說明,如何精確地設置這些約束來指導綜閤和布局布綫工具,以滿足係統的時序要求。這將包括理解時鍾域穿越(Clock Domain Crossing, CDC)帶來的挑戰,以及如何通過適當的約束和跨時鍾域處理電路來解決潛在問題。 物理約束(Physical Constraints): 介紹管腳分配(Pin Assignment)、區域約束(Region Constraints)、僞放置(Pseudo-Placement)等,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器件的功耗、信號完整性和可製造性。例如,如何通過物理約束來確保高性能信號綫的最短路徑,或者將相關聯的邏輯模塊放置在同一區域以減少時延。 功耗約束(Power Constraints): 講解如何通過約束文件來影響工具對功耗的優化策略,例如指定某些模塊可以犧牲一定性能來降低功耗,或者對關鍵路徑進行功耗優化。 我們將強調,編寫正確且充分的約束文件是實現高性能FPGA/CPLD設計的“秘訣”之一。這需要對目標器件的架構、時序模型以及設計需求有深刻的理解。 IP核(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的應用與管理: IP核是FPGA/CPLD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預先設計好的、可復用的功能模塊,可以大大縮短開發周期。 IP核的種類: 介紹常見的IP核,如DSP核(乘法器、乘加器)、存儲器控製器(DDR、BRAM)、處理器核(ARM、MicroBlaze)、通信接口核(PCIe、Ethernet)以及各種數學函數庫(如FFT、FIR濾波器)等。我們將強調選擇和評估IP核的幾個關鍵因素:性能、資源占用、功耗、可配置性以及廠商支持。 IP核的生成與配置: 演示如何使用廠商提供的IP核生成器來配置和實例化IP核,例如設置存儲器的深度和寬度,配置處理器核的參數,選擇接口標準等。我們將關注如何通過IP核配置界麵,精確地定義所需的功能,以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IP核的集成: 講解如何將不同的IP核以及用戶自定義模塊集成到一個完整的係統中,以及如何處理IP核之間的接口兼容性問題。這通常涉及使用廠商提供的IP集成工具,或者手動搭建總綫接口。 IP核的版權與授權: 簡要提及IP核的使用需要遵守相關的許可協議,特彆是在商業項目中使用第三方IP時。 調試策略與工具: 有效的調試是硬件開發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仿真調試: 除瞭前麵章節提到的功能仿真,我們將深入講解如何使用仿真工具進行信號追蹤、斷點設置、波形分析,以及如何構建復雜的測試平颱來覆蓋更多的設計場景。我們將介紹“邊運行邊仿真”(Co-simulation)技術,以及如何利用仿真報告來定位設計中的邏輯錯誤。 硬件調試: 片上邏輯分析儀(On-Chip Logic Analyzer): 詳細介紹如ChipScope(Xilinx)或SignalTap II(Altera)等片上邏輯分析儀的工作原理,如何配置探針(Probe)來觀察內部信號,以及如何將其與仿真波形進行對比。我們將重點講解如何選擇閤適的時鍾源、觸發條件以及采樣深度,以捕獲到有價值的調試信息。 JTAG接口與調試器: 講解JTAG接口在下載比特流、邊界掃描以及配閤調試工具使用中的作用。我們將介紹如何利用JTAG接口來執行邊界掃描測試,以及配閤硬件調試器(如Lauterbach)進行在綫調試。 邏輯分析儀與示波器: 介紹如何使用外部的邏輯分析儀和示波器來觀察FPGA/CPLD的外部I/O信號,以及如何通過觸發條件來捕獲特定時刻的數據。我們將討論如何將這些外部觀察與片上調試工具結閤使用,形成完整的調試閉環。 調試技巧: 分享一些實用的調試技巧,例如在設計中插入調試信號、使用斷言(Assertions)進行錯誤檢查、逐步縮小問題範圍、利用日誌文件記錄調試信息等。 設計優化技術: 在完成基本功能驗證後,對設計進行優化是提升性能、降低功耗和減小麵積的關鍵。 時序優化: 針對時序違規問題,我們將講解諸如流水綫(Pipelining)技術、復製邏輯(Logic Replication)、優化時序路徑(Timing Path Optimization)、關鍵路徑重構等方法。我們將通過示例展示,如何通過分析時序報告(Timing Report)來識彆瓶頸,並應用相應的優化策略。 麵積優化: 介紹如何通過改變HDL編碼風格、使用邏輯優化算法、減少不必要的邏輯、利用器件的特定資源(如DSP Slice, Block RAM)等來減小硬件資源占用。例如,如何識彆冗餘邏輯並將其移除,或者如何將組閤邏輯轉化為寄存器以獲得更好的時序。 功耗優化: 講解降低功耗的常用策略,如時鍾門控(Clock Gating)的原理和實現方式、選擇低功耗邏輯單元、優化數據通路、使用電源管理技術等。 綜閤與布局布綫選項的調整: 演示如何通過調整綜閤和布局布綫工具的運行選項來影響最終的硬件實現結果。例如,選擇不同的優化級彆、嘗試不同的綜閤算法、調整布局布綫策略等。 版本控製與協作: 在團隊開發中,版本控製工具至關重要。 版本控製係統(如Git): 講解如何使用Git來管理設計代碼、約束文件以及其他相關文檔,實現代碼的版本追蹤、分支管理和團隊協作。我們將介紹分支策略、代碼閤並、衝突解決等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利用版本控製係統來保證項目的可追溯性和穩定性。 通過本章的學習,讀者將能夠更全麵地掌握FPGA/CPLD的設計流程,並具備運用各種高級技術和工具來解決復雜設計挑戰的能力,從而能夠獨立完成更具規模和挑戰性的數字係統設計項目。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在“進階”方麵,也為我指明瞭方嚮。雖然它定位是“快速入門”,但在講解瞭一些基礎概念之後,也為讀者描繪瞭更廣闊的學習圖景。它並沒有止步於基礎的HDL編程和簡單的硬件模塊設計,而是簡要地觸及瞭一些更高級的主題,比如“時序約束”、“時鍾域交叉問題”以及“低功耗設計”的一些基本概念。雖然這些內容隻是初步的介紹,但足以讓我意識到FPGA/CPLD設計的深度和復雜性。特彆是關於“時序約束”,它提到瞭如何通過設置時序約束來告訴綜閤工具對時序有何要求,這對於保證設計的時序性能至關重要。書中還鼓勵讀者去進一步學習更復雜的IP核的使用,以及一些高級的調試技巧。這種“承上啓下”的處理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停留在初學者層麵,更是為我後續深入學習打下瞭堅實的基礎,並且為我指明瞭未來的學習方嚮。它讓我明白,FPGA/CPLD的設計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探索的過程,這本書隻是我旅程的起點,但它給瞭我一個非常好的開端。

評分

這本書在實際項目應用方麵的介紹,真的是給瞭我很多“靈感”。它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提供瞭幾個比較實用的項目案例,讓讀者可以親手實踐,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UART通信模塊”的講解。UART是一個非常常見且重要的通信接口,掌握它的設計和實現,對於很多嵌入式項目都非常有幫助。書中不僅詳細解釋瞭UART的工作原理,包括波特率、起始位、數據位、停止位和校驗位等,還給齣瞭完整的Verilog代碼實現。更重要的是,作者引導讀者如何一步步地去構建這個模塊,比如先實現發送部分,再實現接收部分,然後進行聯閤仿真。整個過程的講解邏輯清晰,跟著步驟操作,即使是初學者也能逐漸理解UART通信是如何在FPGA上實現的。此外,書中還提及瞭如“I2C控製器”、“SPI接口”等其他一些常用的外設接口設計,雖然篇幅有限,但足以勾勒齣這些接口的基本框架和設計思路。這些案例的選擇非常貼近實際工程需求,讓我覺得學習這些知識是有價值的,而且能夠快速上手一些簡單的項目,這對於建立信心非常有幫助。

評分

最近剛入手瞭一本關於FPGA/CPLD數字係統設計的入門書籍,說實話,我本來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畢竟市麵上這類教材實在太多瞭,很難找到一本既適閤新手又講解透徹的。這本書的包裝和排版都挺不錯的,紙張質量也好,閱讀體驗上去瞭不少。內容上,它從最基礎的硬件描述語言(HDL)講起,比如Verilog和VHDL,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絕對是關鍵的第一步。書中並沒有直接拋齣復雜的電路圖,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理解HDL的語法和基本概念,比如如何聲明寄存器、如何描述組閤邏輯和時序邏輯,甚至還講解瞭一些常用的操作符和語法結構,這些都為後續的學習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我特彆喜歡它通過一些簡單的例子來演示這些概念,比如一個簡單的LED閃爍程序,或者一個基本的加法器。通過這些小例子,我能很快地理解HDL代碼是如何映射到實際硬件中的,這比枯燥地背誦語法要有效得多。而且,作者在講解過程中,並沒有迴避一些初學者容易遇到的坑,比如時序衝突、異步復位和同步復位等,都會有提示和分析,這一點非常貼心。整體來說,這本書記載瞭從零開始,逐步構建數字邏輯電路的思路,讓人覺得學習過程是可控且有成就感的,為後續深入學習打下瞭良好的開端。

評分

這本書對於FPGA/CPLD的硬件資源理解,也做瞭一些非常棒的闡述。它沒有直接告訴你“這個模塊需要多少多少資源”,而是通過一些小的例子,讓你去體會不同設計風格對資源占用的影響。比如,在講到加法器的時候,它會對比用並行結構和串行結構實現加法器在資源和速度上的差異。再比如,在講解乘法器的時候,會提到不同的乘法器實現算法,比如陣列乘法器和逐位加法乘法器,它們在資源占用和計算速度上的權衡。這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硬件設計的“取捨”。我尤其喜歡它關於“狀態機設計”的那部分,講解瞭有限狀態機(FSM)的兩種基本錶示方法——摩爾型和米利型,以及如何將它們映射到FPGA的觸發器和邏輯門上。通過實際例子,能夠清晰地看到不同狀態機設計對時鍾周期、觸發器數量的影響,這對於優化設計、提高性能起到瞭非常關鍵的作用。書中還簡單提到瞭Quartus II這個開發軟件的一些基本操作,比如如何創建工程、如何進行語法檢查、如何進行綜閤和下載,雖然不是它的重點,但對於新手來說,這些基本的操作指導非常實用,能讓他們快速地將代碼應用到實際硬件中。

評分

這本書在數字係統設計的方法論上,給我的啓發相當大。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寫代碼,更是強調瞭整個設計流程的重要性。從需求分析,到模塊劃分,再到仿真驗證,以及最終的下載到硬件,每一個環節都被梳理得非常清楚。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仿真驗證”這個部分花費的筆墨。很多新手往往會忽略仿真環節的重要性,直接把代碼寫完就下載到FPGA上,結果齣瞭問題纔手忙腳亂地調試。這本書詳細講解瞭如何編寫testbench,如何使用波形窗口來觀察信號的變化,以及如何通過仿真來捕捉和定位設計中的錯誤。這部分的講解非常生動,通過實際案例展示瞭如何通過仿真來驗證一個設計的正確性,比如一個簡單的狀態機,如何通過testbench來模擬不同的輸入序列,然後觀察輸齣是否符閤預期。這種嚴謹的設計態度,對於建立一個良好的工程習慣至關重要。此外,書裏也談到瞭綜閤和布局布綫的基本概念,雖然沒有深入到非常底層的優化技巧,但對於理解HDL代碼如何被轉換成實際的硬件門電路,以及如何將這些門電路映射到FPGA的資源上,有瞭初步的認識。這些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閤,讓我對FPGA/CPLD的設計有瞭更全麵的理解,不僅僅是寫代碼,更是掌握瞭一套完整的設計方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