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第二版)

细胞生物学(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瑶 编
图书标签:
  • 细胞生物学
  • 生物学
  • 细胞
  • 分子生物学
  • 生命科学
  • 医学
  • 教材
  • 第二版
  • 高等教育
  • 生物化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45472
版次:2
商品编码:1176832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细胞生物学(第二版)》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组织编写,在系统阐述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周期调控、分化发育、癌变、免疫、衰老与凋亡等细胞的重大生命活动。相比于第一版教材,内容上更加丰富,在阐明基本概念、原理的同时,适当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并对专业词汇注明了英文,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为便于读者学习、思考,章末附有本章小结、进展、思考题。本书可作为综合、师范、医学和农林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细胞生物学教材,也可作相关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瑶,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主要教学经历(授课名称、起止时间、授课对象、授课学时、所在单位等)1。细胞生物学,1993-2014,本科生,26-54学时/年,复旦大学2。基因组医学研究进展,2008-2014,研究生,18-36学时/年,复旦大学3。生物芯片,2010-2014,本科生,18-36学时/年,复旦大学。

目录

第一章细胞与细胞生物学1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简史1
一、显微镜的发明2
二、细胞的发现与描述3
三、细胞分裂与染色体的研究5
四、细胞器的发现5
五、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6
第二节细胞学说的创立7
一、细胞理论7
二、原生质理论7
三、现代细胞理论8
第三节细胞的化学组成9
一、细胞的化学基础9
二、细胞的基因10
第四节生物体由细胞组成12
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2
二、细胞的多样性14
三、细胞的同一性17
第五节细胞的一般结构21
一、原核细胞的结构21
二、真核细胞的结构22
第六节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24
一、干细胞工程及其在医学的应用25
二、人造细胞26
三、虚拟细胞27
四、细胞组学27
本章小结28
思考题28
参考文献28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30
第一节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30
一、光学显微镜30
二、电子显微镜36
第二节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38
一、用超速离心技术分离细胞器与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38
二、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示踪技术、原位杂交40
三、应用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的合成动态41
四、流式细胞技术、技术进展和功能41
第三节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组学研究技术41
一、细胞培养41
二、细胞工程43
三、基因转染与敲除43
四、组学研究技术44
本章小结45
进展46
思考题46
参考文献46
第三章细胞膜与表面47
第一节细胞膜47
一、细胞膜的组成47
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征53
第二节物质的跨膜运输56
一、转运蛋白和主动运输56
二、离子通道运输61
第三节细胞表面和细胞外65
一、细胞表面65
二、细胞外被和胞外基质74
本章小结80
进展81
思考题81
参考文献81
第四章核糖体与RNA83
第一节细胞质83
一、细胞质的组成83
二、细胞质遗传86
第二节核糖体86
一、核糖体的基本类型与成分86
二、核糖体的结构与生物发生88
三、核糖体的功能91
四、多聚核糖体97
第三节非编码RNA97
一、核酶98
二、小RNA106
三、长链非编码RNA110
本章小结115
进展116
思考题116
参考文献117
第五章细胞内膜系统118
第一节内质网118
一、内质网的结构119
二、RER与蛋白质合成120
三、ER与蛋白质的修饰、加工和组装125
四、脂类合成128
五、ER的其他功能128
第二节高尔基复合体129
一、高尔基体的基本结构130
二、主要功能131
三、高尔基体的发生134
第三节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135
一、溶酶体的结构和性质135
二、溶酶体的发生137
三、溶酶体的功能139
四、溶酶体与疾病141
五、过氧化物酶体143
第四节膜泡运输145
一、膜泡运输的种类145
二、膜泡运输的定向机制150
三、细胞的内吞作用153
四、细胞分泌158
本章小结162
进展163
思考题163
参考文献163
第六章细胞骨架165
第一节微丝166
一、微丝的组成及结构166
二、微丝的组装及动力学特征167
三、微丝结合蛋白169
四、微丝的功能170
第二节微管177
一、微管的组成及结构178
二、微管的组装及动力学特征179
三、微管组织中心182
四、微管结合蛋白183
五、微管的功能183
第三节中间纤维189
一、中间纤维的化学组成189
二、中间纤维蛋白的翻译后修饰190
三、中间纤维的组装191
四、中间纤维结合蛋白191
五、中间纤维的功能191
第四节细胞骨架纤维间的相互联系193
一、微丝与微管间的相互联系194
二、微管与中间纤维间的相互联系194
三、微丝与中间纤维间的相互联系194
四、微丝、微管及中间纤维间的相互联系194
本章小结194
进展195
思考题196
参考文献196
第七章细胞的能量代谢198
第一节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199
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199
二、线粒体的功能201
第二节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207
一、叶绿体的形态结构207
二、叶绿体的功能209
第三节线粒体和叶绿体蛋白质合成与定位217
一、线粒体蛋白质合成与定位217
二、叶绿体蛋白质合成与定位221
第四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222
一、线粒体的增殖与起源222
二、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223
本章小结224
进展225
思考题225
参考文献225
第八章细胞核与染色体227
第一节细胞核的形态和结构227
一、细胞核的形态、大小、数目和位置227
二、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28
第二节核被膜的结构与功能228
一、核被膜228
二、核孔复合体230
三、核纤层237
第三节染色质239
一、染色质DNA的类型239
二、染色质蛋白240
三、染色质的基本亚单位——核小体243
四、染色质组装的结构模型244
五、染色质结构和组蛋白修饰决定基因活性246
六、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250
第四节染色体251
一、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252
二、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255
三、核型与染色体显带257
四、巨大染色体258
第五节核仁262
一、核仁的超微结构262
二、核仁的功能263
三、核仁周期265
第六节核基质266
一、核骨架的组成266
二、核骨架的功能267
本章小结268
进展269
思考题269
参考文献270
第九章细胞通信和信号转导271
第一节概述271
一、细胞通信方式271
二、细胞信号转导273
三、信号分子275
四、信号受体276
五、第二信使277
六、终效应分子278
七、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网络279
第二节一氧化氮介导的信号转导279
一、一氧化氮/环鸟苷磷酸途径280
二、一氧化氮与其他靶蛋白分子的互相作用280
第三节细胞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281
一、离子通道偶联受体途径281
二、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282
三、酶联受体途径284
第四节细胞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288
一、核受体的结构与功能288
二、核受体的种类288
三、核受体的辅调节因子290
第五节细胞连接与黏附依赖的细胞通信291
一、紧密连接与细胞通信291
二、黏着带与细胞通信292
三、桥粒与细胞通信292
四、缝隙连接细胞通信292
五、黏附分子介导的细胞通信292
六、突触294
七、细胞与外基质的连接通信295
第六节植物的细胞信号转导295
一、植物激素295
二、生长素途径296
三、赤霉素途径296
四、细胞分裂素途径297
五、脱落酸途径298
六、乙烯途径299
七、油菜素甾醇途径299
本章小结300
进展301
思考题301
参考文献302
第十章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303
第一节概述303
第二节二分裂和无丝分裂305
一、二分裂305
二、无丝分裂307
第三节有丝分裂与无性繁殖308
一、前期——复制后的中心体移动有助于形成纺锤体的两极310
二、前中期——染色体被“捕捉”到纺锤体上311
三、中期——染色体排列到纺锤体的赤道面上313
四、后期——姊妹染色单体分开314
五、末期——细胞核膜的重建316
六、胞质分裂——子细胞产生316
七、有丝分裂中的细胞器318
八、有丝分裂与无性繁殖319
第四节减数分裂与配子发生319
一、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320
二、染色体联会和染色单体交换324
三、减数分裂与真核生物的配子发生327
第五节细胞周期及其调控334
一、细胞周期的概念334
二、细胞同步化335
三、细胞周期调控336
本章小结344
进展345
思考题345
参考文献346
第十一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347
第一节细胞分化及其调控机制347
一、细胞分化347
二、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354
三、再生医学356
第二节细胞分化中基因表达的调控358
一、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基因差异性表达358
二、转录水平上对基因表达的调控360
三、转录后水平上对基因表达的调节362
四、翻译和翻译后加工水平的调控363
五、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调控367
本章小结369
进展370
思考题370
参考文献370
第十二章细胞衰老与凋亡372
第一节细胞衰老372
一、细胞衰老的复杂性372
二、细胞衰老的分子基础375
三、细胞衰老的信号途径379
第二节细胞凋亡381
一、细胞凋亡的主要特性381
二、参与细胞凋亡的分子384
三、细胞凋亡的机制390
第三节衰老或凋亡395
一、细胞凋亡与衰老之间的联系396
二、潜在的凋亡与衰老选择机制398
本章小结400
进展400
思考题401
参考文献401
第十三章免疫系统的细胞403
第一节免疫器官404
一、中枢免疫器官404
二、外周免疫器官405
第二节固有免疫系统的细胞406
一、固有免疫的防御机制406
二、吞噬细胞407
三、巨噬细胞407
四、树突状细胞409
五、NK细胞411
六、粒细胞412
第三节适应性免疫系统的细胞413
一、适应性免疫的防御机制413
二、B淋巴细胞414
三、T淋巴细胞419
四、抗原呈递424
本章小结428
进展429
思考题430
参考文献430
第十四章癌细胞431
第一节癌细胞的基本知识431
一、肿瘤的类型431
二、癌细胞的基本特征432
第二节肿瘤的发生436
一、肿瘤形成的阶段437
二、肿瘤发生的环境因素437
第三节参与肿瘤形成的基因440
一、原癌基因和癌基因440
二、抑癌基因442
第四节肿瘤的遗传和表观遗传的改变445
一、肿瘤分子遗传学445
二、表观遗传学变异447
三、肿瘤的转录调控改变448
第五节肿瘤的诊断和治疗450
一、肿瘤的病理诊断450
二、分子诊断450
三、癌症的治疗452
本章小结457
进展457
思考题458
参考文献458

前言/序言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有关细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石,本教材的目的是使中国的高等院校大学本科生初步掌握本课程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为培养生命科学、医学和农学等相关学科人才打下基础。作为实验科学,细胞生物学发展迅速,知识面广,内容更新快,国外原版每套3~4年改版一次。另外,我们的第一版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为了与国际进展接轨,并不断改进,我们从2014年着手修订第一版教材。为了更好地完成编写任务,我们还邀请了刚从海外归国的、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年轻学者加入改编工作,为本教材编写组增添了新鲜血液。内容上,在原书框架的基础上作了更新和调整,参考了最新的国外教科书和科学杂志、重要科学论文,适当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如在第四章中加强了非编码RNA的介绍,该领域目前研究很热门,有很多新的突破。书中对专业词汇注明了英文对照,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便于他们理解和阅读专业英文文献。同时,考虑到不同院校的本科教学要求和学时数的限制,我们在内容上尽可能拓宽知识面,同时在内容上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重复,强调基础面,尽量控制其深度和难度,并尽量反映现代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因此,本教材普遍适合农、林、医、师范及综合性大专院校的本科双语教学和中文教学作参考书。
  由于工作等多方面原因,参与第一版编写的部分编写人员未能加入第二版修订工作,但正是有了第一版的基础,才使得第二版的改编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尤其要感谢吴超群教授和沈大棱教授,两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为了培养年轻的学者能尽快成长,高风亮节,主动让出副主编的位置,让两位青年学者有机会锻炼,正是这种承上启下的传统,使得我们的队伍永远朝气勃勃,充满生机。参与第二版编写工作的老师还有:刘志学、曲志才、吴超群、张红锋、张鹭、胡小健、郭滨、黄燕和蔡亮等。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劳动!
  由于本教材是由多位研究者共同参与编写,虽经主编和副主编统稿校对,但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欢迎热心的同行及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在今后的修订工作中不断改进。
  主编
  2015年5月





《生命之基:微观世界的探索》 简介 我们所处的宇宙浩瀚无垠,而生命的奇迹则在另一个维度——微观世界中悄然上演。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构成我们身体的无数细胞,生命活动的根本都在于这些肉眼无法企及的微小结构。《生命之基:微观世界的探索》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引人入胜的旅程,深入探究细胞的奥秘,揭示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运行机制。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它是一扇通往生命本质的窗口,一堂关于“生命为何如此”的生动课程。 本书的核心在于对细胞的全面而深入的解读。我们从细胞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细胞膜开始,理解它是如何巧妙地调控物质进出的,维持细胞内外的环境平衡,就像一座精密的城市边界。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细胞的“发动机”——线粒体,探索它们如何将食物转化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正是有了这些能量,细胞才能完成生长、分裂、运动等一系列复杂的生命过程。 本书将细致地描绘细胞核,这个储存着生命蓝图——DNA的“信息中心”。读者将了解到DNA是如何编码遗传信息,决定着生命的性状,又是如何通过基因的表达,指挥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我们还将深入探究核糖体,这些“蛋白质合成工厂”,如何精确地解读DNA的指令,将氨基酸组装成维持生命运转的各式各样蛋白质。 此外,本书还将深入探讨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膜性细胞器,它们在蛋白质的加工、修饰、包装以及物质的转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将会理解,这些“细胞内的流水线”是如何协同工作,确保细胞内各项生理活动的有序进行。我们也会触及溶酶体等“细胞内的回收站”,它们是如何清除细胞内的废物和衰老物质,维持细胞的健康和活力。 本书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对细胞多样性的展现。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对一个“典型”动物细胞的描述,而是将带领读者认识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理解它们如何适应植物的生存需求。同时,我们也会简要介绍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展现生命在结构上的两种主要进化路径。 除了静态的结构解析,本书更着重于动态的生命过程。我们将详细阐述细胞是如何进行分裂的,这是生命繁衍和个体生长发育的根本。从DNA的复制到染色体的分离,再到细胞质的均分,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精妙的设计。我们还将探讨细胞如何进行能量代谢,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理解能量是如何被高效地利用和储存的。 本书还将触及细胞信号转导的奇妙世界。在一个复杂的生物体中,细胞之间如何进行信息交流?又是如何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做出相应的反应?本书将为你揭示细胞膜上的受体,胞内信号分子的传递,以及最终的效应分子,如同一个复杂的通信网络,确保身体各部分能够协同工作。 更进一步,本书还将探讨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细胞如何感知外界的变化,如何通过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还将涉及细胞的运动,以及它们是如何在组织和器官中发挥作用的。 本书将力求用清晰易懂的语言,结合丰富的图解和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细胞生物学概念化繁为简。我们相信,理解细胞的运作机制,不仅是生物学专业人士的追求,更是每一个对生命充满好奇的人所应具备的知识。通过阅读本书,你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类自身的构成,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甚至对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产生更宏大的思考。 《生命之基:微观世界的探索》,它不仅仅是关于细胞的知识堆积,更是关于生命智慧的启迪。它将带你走进一个前所未有的微观世界,让你惊叹于生命的精巧与强大,让你对自身的存在产生全新的认知。无论你是一名学生,还是一位对生命科学充满热情的探索者,本书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伙伴。让我们一起,揭开生命最深层的秘密,探寻生命之所以为生命的奥秘。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扎实的细胞生物学基础,理解生命活动在微观层面上的基本规律。通过对细胞结构、功能以及生命过程的详细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激发读者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 内容预览 细胞的边界与屏障: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脂双层、蛋白质、糖萼,选择性通透,物质跨膜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细胞的能量工厂: 线粒体的结构(外膜、内膜、嵴、基质),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ATP的生成。 生命的蓝图与指令: 细胞核的结构(核膜、核孔、染色质、核仁),DNA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的转录与翻译,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核糖体。 细胞内的“加工厂”与“运输系统”: 内质网(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的功能,蛋白质的合成、折叠与修饰;高尔基体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分拣、包装与分泌。 细胞内的“消化系统”与“动力系统”: 溶酶体的形成与功能,消化细胞内大分子物质;细胞骨架(微丝、微管、中间纤维)的结构与功能,维持细胞形态,参与细胞运动和物质运输。 植物细胞的独特之处: 细胞壁的构成与作用,支持与保护;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的功能,维持膨压,储存物质。 生命的基础——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生殖细胞的形成。 能量的转化与利用: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链;无氧呼吸的类型与意义。 细胞间的“对话”: 细胞信号的接收(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胞内信号分子的传递,信号的放大与整合。 细胞的运动与识别: 鞭毛、纤毛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粘附,免疫识别。 生命起源的微观视角: 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演变,原始生命的出现,细胞学说的建立。 《生命之基:微观世界的探索》,将带领您以全新的视角审视生命,解开构成我们自身以及万事万物的基本单元的无穷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对一些前沿概念的介绍上,并没有显得过于晦涩难懂,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例如,在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章节中,它从基本的转录因子开始,逐步深入到表观遗传学、RNA干扰等更复杂的机制。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新的研究方向,而是用清晰的语言,结合最新的实验证据,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动态的、多层次的基因调控网络。我个人对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非常感兴趣,而这本书恰好在这方面有比较详尽的介绍,不仅解释了其基本原理,还讨论了其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潜力与伦理挑战。这种兼顾理论深度和应用广度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接地气”,也能够激发我对未来科学发展的想象。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不少著名的科学实验,并且对实验的设计、结果以及其推导出的结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喜欢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帮助我理解科学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仅仅记住结论。这种对科学方法论的强调,也是我认为这本书的一大特色。

评分

翻阅了这本书的目录,我的第一反应是,它似乎涵盖了细胞生物学领域相当广泛的主题。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到分子机制,再到发育和疾病,每一个章节标题都显得十分专业和扎实。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同时也隐隐感到一丝压力,因为我知道,要完全掌握这些内容,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的部分,这是我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一直觉得比较难以深入理解的章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系统的讲解,并且配以高质量的插图,帮助我理清那些复杂的信号通路和分子事件。此外,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在其他教材中可能不太常见的章节,比如“细胞工程的应用”或者“癌症的细胞学基础”,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在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方面,可能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一直认为,好的教材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堆积,更应该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希望这本书的编排能够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到复杂应用,逐步深入,让不同程度的学习者都能从中受益。对于内容更新方面,我希望它能够紧跟最新的研究进展,比如在基因编辑技术、干细胞研究等方面,能够有更加详尽的阐述,毕竟细胞生物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学科。

评分

我注意到这本书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也做得相当到位。比如,在提到一些重要的生物分子时,书中不仅会给出它们的化学结构,还会介绍其在细胞中的具体功能,以及相关的疾病。这让我觉得,学习细胞生物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了解生命的本质,以及如何应对与生命相关的健康问题。我曾经在其他教材中看到过,对于某些细胞器的介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其结构和功能,缺乏更深层次的解读。而这本书则不同,它能够将这些微观的细胞结构,与宏观的生命活动,甚至与人类的健康福祉联系起来,这让我觉得学习过程更有意义。我还发现,书中在引用参考文献时,也做得比较规范,这对于我进行更深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我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够在这些细节上继续保持高水准,并且可以考虑加入一些与时下热门话题相关的案例分析,比如利用细胞技术治疗疾病的最新进展,这会让学习更加具有吸引力。

评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在解释一些抽象概念时,大量运用了类比和形象的比喻,这对于我这样非生物学专业背景的学习者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当讲解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作者将细胞膜比作一片波涛汹涌的海洋,而膜蛋白则是漂浮在其中的各种“岛屿”,这种生动的描绘,一下子就将原本枯燥的分子结构具象化了,让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画面,也更容易理解膜蛋白的功能多样性和动态变化。又比如,在介绍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时,它详细描述了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过程,并将其与现代工业的能源生产过程进行对比,这种跨学科的类比,不仅加深了我对能量转换机制的理解,也让我体会到了生物体内部运作的精妙之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生化反应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公式和名词,而是通过精心的叙述,将每一个步骤的目的、关键的酶以及反应的产物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甚至会提及一些历史上发现这些过程的科学家们所经历的艰辛探索,这让我觉得阅读过程更加富有故事性和人情味。我一直相信,学习的本质在于理解,而理解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建立联想和联系。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引导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构建知识体系。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可读性。作者在描述每一个细胞过程时,都会尽量使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并且在首次出现时,通常会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这对于我这样初次接触细胞生物学或者需要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者来说,非常有帮助。我不喜欢那种过于口语化,甚至有些“卖弄学问”的语言,而这本书的文字恰恰相反,它是一种理性、客观、清晰的表达方式。但同时,作者也并非仅仅是枯燥的知识搬运工,在一些关键的理论阐述中,会适当加入一些引导性的评论,或者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使得阅读过程更加引人入胜。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历史上的争议性问题,是如何通过实验证据逐渐得以解决的描述,这展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对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的理论,书中会反复强调其核心要点,并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确保读者能够真正理解。我个人认为,一本优秀的教材,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在图文配合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个重要的细胞结构,比如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等,都有高质量、清晰的示意图,而且这些图通常都带有详细的标注,能够准确地指出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更难得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不少真实的显微镜图像,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图像,这些图像让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能够直观地看到细胞器的形态,以及它们在细胞中所处的位置。我特别喜欢那些通过不同染色技术呈现的图像,它们能够突出显示特定的细胞结构或分子,这对于理解细胞的复杂性和动态过程非常有帮助。例如,在介绍细胞骨架时,书中不仅有复杂的示意图,还有通过荧光标记技术获得的清晰图像,让我能够清楚地看到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在细胞内的分布和形态。我一直认为,科学的图像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传达信息的重要载体。这本书的插图质量很高,选择也很有针对性,能够有效地辅助文字内容的理解。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分子机制,比如DNA复制或蛋白质合成,书中还配有流程图,将复杂的生化过程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步骤,这对于我梳理知识脉络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中包含的案例分析和研究回顾。例如,在介绍细胞信号通路时,书中会详细地回顾一些经典实验,是如何一步步揭示这些通路的关键分子和调控机制的。这些回顾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科学探索过程的生动展现,让我看到了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敏锐的观察和大胆的假设,最终攻克科学难题的。这让我对科学研究充满了敬畏之情,也激发了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我个人认为,对于学习复杂科学概念而言,理解其发现的“故事”和“过程”与理解其“结论”同等重要。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能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包装成引人入胜的科学探险记,让我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也学到了宝贵的科学思维方法。我希望更多教材能够借鉴这种模式,将科学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读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坦白说,初次见到的时候并没有让我眼前一亮。那种朴实无华的风格,让我一度觉得它可能只是市面上众多同类教材中的一员,缺少一些能够吸引眼球的视觉元素。封面上的“细胞生物学(第二版)”几个字,虽然清晰明了,却也显得有些传统。我当时甚至在想,在如今这个追求个性化和视觉冲击力的时代,这样的设计是否会成为阻碍读者进一步了解书籍内容的“门槛”。我更偏爱那种设计巧妙、能够传达出学科精髓,甚至带有艺术气息的封面,比如用抽象的细胞结构图,或是用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来暗示细胞的生命力与复杂性。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开始阅读其中的内容时,我才发现,外在的包装或许并不如内在的品质来得重要。这是一种朴素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例证。我个人对于教材的期待,除了内容的严谨性与时效性之外,也包含了一定的“阅读体验”,比如排版的舒适度、图文的协调性,以及文字的生动性。这本书的封面,至少在视觉吸引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或许可以考虑加入一些更具现代感的设计理念,或是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营造出一种探索生命奥秘的神秘感。当然,这仅仅是我作为一名读者,对于书籍“第一印象”的个人看法,它并不影响我对书中内容的评判,只是一个初步的联想,也期待在未来的版本中,能够看到在封面设计上的一些创新。

评分

坦白说,在使用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让我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某些章节的结尾,我希望能够有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思考题,或者是一些需要综合运用多章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能够更好地检验我是否真正理解了内容。另外,我有时候会觉得,某些实验方法的介绍可以更加详尽,如果能够提供一些操作的注意事项,或者是一些常见的实验误差分析,对于希望进行相关实验的学习者来说,会非常有帮助。当然,我也明白,一本教材的编写,需要兼顾方方面面,不可能做到完美。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整体质量还是相当高的,它为我提供了一个扎实而全面的细胞生物学学习基础。我希望在未来的版本中,能够看到更多这种“锦上添花”的改进,让这本书成为更加卓越的学术工具。

评分

这本书在章节的组织结构上,给我一种“体系化”的感觉。每一章的内容都围绕着一个明确的主题展开,而且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常清晰,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我喜欢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它不会让我在短时间内被大量信息 overwhelming。从细胞的基本构成,到细胞的生命活动,再到细胞的协同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非常自然。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在介绍一个复杂的细胞过程后,通常会有一个“总结”或“思考题”的部分,这有助于我巩固刚刚学到的知识,并尝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这种设计,我觉得非常人性化,它不仅仅是将知识“喂”给我,更是鼓励我去主动消化和吸收。我一直觉得,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本书恰恰能够帮助我做到这一点,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框架,让我可以在这个框架上,进一步添砖加瓦,构建属于自己的理解。

评分

确实是一本很好的书!

评分

内容很新,解释也比较实用,很好。

评分

确实是一本很好的书!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物有所值,支持正版

评分

单位买 的。。。。。。。。。。

评分

内容很新,解释也比较实用,很好。

评分

确实是一本很好的书!

评分

内容很新,解释也比较实用,很好。

评分

很好,适合竞赛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