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艺术也许不能完全改变世界,但它能改变社会的生活方式,反映社会的文化内核。当你翻开此书,蕴藏着民间工艺人智慧的广东民间工艺跃于眼前,向你展示广东民间的另一种社会文化。
《广东艺道》系《地道广东》丛书之一种,着重阐述和表现广东的艺术文化,对宣扬岭南文化将起到一定的有益作用。
内容简介
“地道广东”丛书中的一册。所谓“地道”广东,既是就广东风物而言,也是就广东文化精神而言,也就是说丛书既真实反映广东社会文化的表层,也揭示广东社会文化的内核,从对民俗的变与不变的记叙中,揭示广东地域文化的传统和社会文化的变迁,揭示广东人的行为方式、价值理念。
《广东艺道》聚焦广东的民间工艺,例如大吴泥塑、潮州木雕、刺绣、瓷板画等等。本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道出了广东民间工艺品的兴衰荣辱,而他们的传承人是凭着对工艺的热爱坚持至今。
作者简介
黄树森,生于鄂,漂泊湘桂黔,长居岭南一甲子。长期从事文化批评和岭南文化研究,编审,广东省文联荣誉委员,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参事,中山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文联第六、七届代表。专著和编著有《题材纵横谈》《手记叩问——经济文化时代猜想之子丑寅卯》《黄说——叩问岭南一甲子》《春天纪》《广东九章》《上海九章》《广西九章》《深圳九章》等,主编“叩问岭南”丛书五种,“流行蛊”丛书六种,“地道广东”六种。《东莞九章》首次挖掘“莞香”岭南文化密码,续断160年之莞(沉)香文化,可望成为超千亿产值的经济文化联姻的经典个案。新近出版《黄说》会通六十年之文化缅怀人生洞见社会淬砺,另有《说黄》汇集六十文坛大家名家言说评论,成我者与他者之互文互动。得过若干奖。名被选入《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学者辞典》《中国文艺家名人录》等。媒体和民间有“文化奇人”“黄九章”俗称。
目录
序
第一章 演绎百年风采的大吴泥塑
第二章 潮州木雕古韵十足的诗
第三章 神奇的手拉坯朱泥壶
第四章 独树一帜的瓷板画艺术
第五章 潮绣:秀出的中华一绝
第六章 誉满全球的潮州日用瓷
第七章 “潮彩”,演绎华夏古典艺术
第八章 端州砚石天下奇
第九章 广彩手艺人的创新之路
第十章 北亭女儿们的广绣必修课
第十一章 材料与手艺完美结合的广雕
第十二章 精雕细刻漾动的玉之精髓
第十三章 形神兼备的石湾陶艺
第十四章 几寸核仁上的精致榄雕
第十五章 登上大雅之堂的广东剪纸
第十六章 石艺升级的云浮石材产业
精彩书摘
“大吴泥塑”,本地人叫“大吴翁仔”(应为“大吴安仔”,当年台湾学者由沙溪镇人带到大吴村了解泥塑,沙溪人的口音,将“安”读成“翁”,后来台湾出了一本大吴泥塑的书,因此才有“翁仔”之说)。潮州有句俗语叫:“银湖小姐,大吴安仔”,其意是赞银湖的小姐美貌俊俏,更赞潮州大吴村的“土安仔”巧夺天工,美妙绝伦。大吴泥塑以戏剧故事人物组合为主,形象生动逼真,其历史可溯至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距今770多年。
潮州具有2000年的历史,这里有古桥、古刹、古井、古牌坊……当然还保存了许多“古”的礼俗。成年礼至今还在延续,潮州的成年礼叫出花园,在孩子15岁这年的七夕举行。据载:“生子虑难养者,辄请禄神到家供养,候此子十六(俗多为十五岁)请道士以纸为园,设列盆花,令此子坐其中,道士扮花公花母为之宣诵,即毕,遣出,焚园,谓之出花园,乃罢禄神之祀。”以前讲究的人家要采十二种不同的鲜花,浸在水里给孩子沐花水浴,让芬芳洗净身上的孩子气。洗完之后,扎上母亲亲手缝的新肚兜,肚兜里压着十二颗桂圆和两枚“顺治”铜钱,穿上外婆送的新衣服和一双红皮木屐。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上述的繁琐礼节已较为少见,但祭拜“公婆”这一仪式,至今仍然少不了(用薯粉圆、糕以及三牲来答谢“公婆”)。因为“公婆”是小孩的看护神,当小孩步入成年时,“公婆”也就尽职了,因此要答谢他们多年来的辛苦,也教育孩子要孝顺老人。自此之后,“出花园”的孩子要以大人相待,这一天破例让他坐到席上的主位,象征着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为表现潮州丰富多彩的礼俗,吴光让从2008年3月开始,到2010年底创作出了迄今最大型泥塑《潮州人一生礼俗》。
……
前言/序言
有人认为,当世界大步迈向人工智能时代,却还在鼓励手工业的生产方式,这着实是一种落后。
但依然有很多人在用、欣赏传统手工的制品,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的行列。他们用手工的温情抵抗着工业生产的廉价和效率。
应该怎么看待传统民间工艺,打个比方,打铜这个行当在广州几近消亡,但这个工艺在清末时代非常盛行。那个时候,广州有2000多个打铜工人,除了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比如铜碗、铜炉等,还有些精致的作品会远销南洋一带。打铜匠会根据金属的自然属性来进行打磨和制作,让它的习性得以最大的发挥,即便年久日常,破碗破锅拿去修补修补即可再用。这种珍惜对待物品的生活态度也体现在待人的态度上。而其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让人体会到最原本的幸福,想必传统工艺之道也在于此。
其实,广东自古以来便是手工业发达的地区,历史源远流长。广州地区的飞蛾岭、新市葵涌、增城新兰寺村、番禺等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了几何形印文陶器,有最早的广州民间工艺制品的印记。印纹陶器的曲折纹、云雷纹、叶脉纹、S形纹等多种几何形装饰图案,既是先民图腾崇拜形象的艺术升华,也是先民对民间艺术的杰出贡献。
广东工艺美术行业共有雕塑、陶瓷、琉璃、编织、漆器、家具、金属、金银首饰等十余个大类、数百个品种,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汕头、潮州、揭阳、肇庆、江门、阳江、茂名等地。就广州地区来说,自西汉起,广州的艺术品渐多,民间艺术不断发展,这与中原文化传入岭南,以本土文化为基础,融汇中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岭南文化逐渐形成是分不开的。到了明清乃至民国时,广州的民间艺术更因大量吸收外来文化精华而空前发展,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广东民间工艺品的发展历来都是与广东的商业环境密不可分的。有数据显示,2012年广东工艺美术行业总产值约为2147亿元,占全省GDP的3%,占全国行业总产值的1/4,居第一位。究其原因,广东工艺美术品出口相对便利,内外需求旺盛都促进了产业快速发展。光玉器这个品种,广东就有四个全国最大的原料供应地,它们分别是“翡翠之乡”肇庆市四会、“手镯之乡”佛山市平洲、“亚洲玉都”揭阳市阳美村、“世界之最”广州市荔湾区。
广东的手艺一直保持着从前的姿态:走精品路线、兼容并包、精雕细刻,像牙雕、玉雕,材料稀缺、珍贵,手艺人最大限度地增加工艺品的艺术附加值,而不以量取胜,是其珍贵性;广彩、广绣,为适应外商、内销的订货要求,皆增添用料、改变工艺,艺术上兼容中西画法,则是其兼容性;潮州木雕匠师们去探求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与手法,根据不同的题材,不同的用途,不同的部位,单独、交错或综合地灵活运用雕工,是其精致性……
本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以广府文化为代表的广佛民间工艺,另一个则是以潮汕为代表的潮州民间工艺。书内的手艺人多是能代表广东特殊技艺的匠人,当然也有很普通的手艺人,这些人大部分最初多是为了生计而拜师学艺,然而,即便在生活最不济时,也能不懈地坚持下来,磨练出现在精湛的手艺,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手艺人的坚守和内敛。透过本书,我们可以去了解他们的人生态度,对劳动和器物的认识,也可以了解,随着时代的不同,这些手艺人的自我突破,以及他们在传承和创新方面所做的努力。
广东艺道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