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 《摄影艺术教程》适用于摄影学生及爱好者。 当相机不再只是记录时间与空间的方式,
当镜头不再只是捕捉瞬间的工具,
照片所反映的艺术性便成为衡量摄影者拍摄水平高下的直接标准之一。
为何持同样相机的拍摄者,拍摄出的照片却相差甚远?
为何面对同一景致,不同人却拍出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市场满目的摄影类图书中,讲授技能技法的随处可见,但从摄影艺术入手,以审美角度切入的却并不多见。
而艺术性的培养,对摄影初学者来说,却比购置优良设备、掌握娴熟技法困难得多。
《摄影艺术教程》正是以摄影的审美艺术为浓墨重彩的渲染点。
内容简介
作者同济大学邬春生副教授,以20余年丰富教学经验及大量深度摄影采风为基础,以摄影艺术美学入手,从摄影艺术的发展历史到摄影技术技巧的应用,再到摄影艺术审美与欣赏,在讲解基本摄影知识的同时,重点讲授了摄影艺术的审美规律和特点,以及如何创造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书中讲解主题涉及自然景观、人像、静物、建筑,以及动物,涵盖日常摄影中的所有常见题材,全面而系统;而书中所选的作品汇集了作者足迹遍布各地的精华作品,从中国的黔东南、川西北到西疆西部,从东南亚、俄罗斯到西欧、南欧。作者以其细敏的观察与洞见,为读者道出了摄影中不同艺术效果产生的缘由。
作者简介
邬春生,副教授,现任教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963年5月生。198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美术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上海美术家协会水彩画工作委员会会员。
作品曾入选:《庆祝上海解放四十周年画展》、《第五届全国建筑画大赛》、《1999上海澳门庆回归画展》、《2000上海水彩水粉大展》、《2005上海水彩画年展》、《上海高校青年教师美术作品展》、《2006首届中国当代学院水彩艺术展》、《2007上海水彩画展暨中韩水彩画展》,《2011上海水彩画展》,《2011日本东京都第十五回纪念展暨日本法国现代国际美术大展》;作品〈小巷〉、〈山乡秋色〉获《第五届全国建筑画大赛》优秀作品奖;水彩作品〈光之韵〉、〈经幡飘飘〉、〈秋韵〉、〈农舍系列之一〉、〈雪域佛光〉、〈小桥流水人家〉分别入选《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建筑画大赛》、《2011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师作品展》。
作品被编入《中国现代绘画》、《中外建筑》、《中国当代青年建筑美术家作品选》、《中国建筑画选》、《上海高校青年教师美术作品选》、《首届中国当代学院水彩艺术画展-作品选》、《2007上海水彩画展暨中韩水彩画展-作品选》,《2011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师作品集》,《2011日本东京都第十五回纪念展暨日本法国现代国际美术大展-作品选》等。
曾主编“高校美术教材系列丛书”-《水粉》、《水彩》和《摄影基础》、《摄影艺术教程》《建筑摄影》《建筑摄影拍摄指南》等多书。曾在美国佛蒙特艺术中心和同济大学举办个人画展,多幅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及艺术中心收藏。
内页插图
目录
总论
第 一章 摄影艺术发展史简介6
第 一节 初期摄影(1839~1850年)6
第二节 早期摄影(1850~1889年)7
第三节 近代摄影(1890~1917年)9
第四节 现代摄影(1918~1960年)12
第五节 当代摄影(1960~至今)19
第二章 摄影器材基本知识篇22
第 一节 照相机的基本结构22
一、镜头22
二、快门装置25
三、取景器25
四、控制电路系统25
五、机身部件26
第二节 照相机类型27
一、传统胶片照相机27
二、数码照相机28
第三节 影像的存储29
第四节 影像的色彩控制30
一、色温30
二、数码照相机的白平衡31
第三章 摄影技术、技巧应用篇34
第一节 光的运用34
一、光线的基本特性35
二、光线的应用35
三、常用的摄影光源43
第二节 空间因素的把握48
一、景深与透视48
二、灭点会聚的应用52
三、视点的选择52
第三节 摄影的特殊效果56
一、影像多重曝光效果56
二、慢速摄影(慢门拍摄)56
三、高速快门58
四、高速度闪光58
五、变焦拍摄58
六、极浅景深控制61
七、模糊影像61
第四章 摄影艺术美学基础篇64
第一节 构图的基本知识64
一、恰当的画面取舍64
二、画面布局突出重点65
三、画面的均衡66
四、视点的选择69
五、影像的重构与裁切71
第二节 形式的构成71
一、线条的作用71
二、形状的表现77
三、体积的力量77
四、质感的描绘80
第三节 影调的魅力82
一、影调的作用82
二、影调的表现技巧82
三、影像的调性82
四、黑白影像的优势86
第四节 色彩的造型作用87
一、色彩的心理效应88
二、色彩造型中的对比94
三、色彩的和谐95
第五节 图纹语言100
一、肌理的影像效果100
二、图案的影像效果100
第六节 各种题材影像画面的基本视觉元素103
一、自然景观105
二、人像115
三、静物116
四、建筑119
五、动物124
第五章 作品欣赏126
自然景观126
人物128
静物132
建筑135
参考书目139
后记140
前言/序言
总论
在摄影诞生的初期,摄影的探索者们无暇顾及摄影的风格和艺术,而是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摄影技术及器材的优化和更新方面。影像的清晰度和持久性是衡量一幅照片好坏的唯一尺度,摄影被人们认为是存在于艺术领域之外的一种纯机械的精确复制的技术手段。19世纪50年代以后摄影成像技术有了重大突破,蛋白纸印像法和火棉胶湿版法进入摄影主流。蛋白纸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影像的层次感,湿版操作使曝光时间大大缩短,摄影技术和器材不断改进,摄影视野随之逐渐扩大。摄影开始由狭小的生活圈子转向广大的社会,一些摄影家对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战争场面等社会现状进行了有意识的记录性拍摄,产生了如1851—1854年英国J。E。梅奥尔的“重建水晶宫”;1855年R。芬顿的“克里米亚战争”之行;1861年M。布雷迪的“美国南北战争”等社会纪实题材的作品,纪实摄影上升为有理性、有层次的实践。当时的《伦敦新闻画报》评述说“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同时又作为事实的纪录和再现手段的卓越成就让人惊叹”。由于纪实摄影作品所具有的深刻的社会影响力,摄影成为记录时代和促进社会改革的有力工具,逐渐在社会纪实和新闻领域中占据了自己的地位,由此形成了延续至今的“纪实摄影”流派,其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今天的“新闻摄影”奠定了基础。从19世纪中叶起,一批具有艺术倾向的摄影家开始摹仿绘画的构图和主题,试图在这种摹仿中建立起与艺术的联系,并希望以此来提升摄影的艺术地位,由此掀起了早期“艺术摄影”的风潮。随着摄影技术的逐渐成熟,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审美。白金版、胶彩版、照相凹版印刷和照相蚀刻的出现,使用柔焦所造成的光晕染,特殊纸产生的绘画质感等新的技术手段的出现,使摄影者可以很容易地获得他们所追求的绘画艺术效果。摄影者们已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效仿绘画,他们认为最成功的作品看上去就是一张画,在构图、光线、影调上追求绘画效果,让照片产生如绘画般的视觉效果才是创作的最高理想。1852年英国摄影家R。贝亚德发明了“拼接合成法”的暗房工艺;1855年法国摄影家H。斯芬格尔首创了“修描照片”法;1856年法国风光摄影家G。勒格雷公开了“叠印技术”等,这些摄制工艺的普及与推广,无疑为“用摄影来绘画”提供了发展的条件与空间。于是遵循绘画造型原则和审美取向的新的摄影艺术流派诞生了。1868年杰出的英国摄影及摄影理论家H。P。鲁滨逊在《摄影的艺术效果》一书中提出:“摄影的美学标准和绘画是一样的,摄影越是忠实地模仿绘画就越接近真正的艺术”,为摄影绘画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1886年,摄影艺术新思潮的先驱者英国摄影家P。H。埃默森发表题为“摄影,一门富于画意的艺术”的讲话,明确提出“艺术和科学(即绘画和摄影)之分是不应该存在的,摄影是艺术”的主张。他的观点立刻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坚持这一主张的摄影家由此获得了“绘画主义”摄影的称号。
摄影艺术教程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书封面很脏…… 没有包装袋
评分
☆☆☆☆☆
书封面很脏…… 没有包装袋
评分
☆☆☆☆☆
书封面很脏…… 没有包装袋
评分
☆☆☆☆☆
书封面很脏…… 没有包装袋
评分
☆☆☆☆☆
书封面很脏…… 没有包装袋
评分
☆☆☆☆☆
书封面很脏…… 没有包装袋
评分
☆☆☆☆☆
太好了
评分
☆☆☆☆☆
书封面很脏…… 没有包装袋
评分
☆☆☆☆☆
书封面很脏…… 没有包装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