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故事 [9-12岁]

中国通史故事 [9-12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童超 编
图书标签:
  • 历史故事
  • 中国历史
  • 通史
  • 少儿历史
  • 9-12岁
  • 历史普及
  • 文化启蒙
  • 趣味历史
  • 历史知识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6621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45976
品牌:日知图书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美丽国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192
字数:18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9-12岁
  1、专家主编,品质保证。《中国通史故事》由社科院专家童超老师主编,从选目、撰稿、配图到装帧设计,充分考虑大众普及读物的审美标准和阅读需求,从而使本书兼具可读性和准确性。
  2、化繁为简,变阅读为悦读。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图将繁厄、艰深的历史梳理得更加简洁、清晰。通过93则妙趣横生的故事,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社会变迁、战争风云、历史人物和文化艺术剪接成一部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卷。
  3、读图时代,图说历史。《中国通史故事》中精心选取了近200张图片,既有各大博物馆珍贵的文物正片,也有历朝代表书画作品,既有复原图,也有遗迹遗址……多侧面全方位直观展现中国历史的精彩瞬间和丰富内涵。

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故事》以历史编年为经,以各个时代影响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为纬,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艺术、民俗等诸多方面。全书上起神话传说时代,下迄清王朝结束,选取了近100则故事,200余幅图片,生动、真实、客观、凝练地再现了中国历史的精彩瞬间和丰富内涵。生动流畅的文字、异彩纷呈的图片、新颖活泼的版式、精美考究的装帧设计,使广大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尽享全新的阅读感受。

作者简介

  童超,1938年生于江苏徐州,祖籍浙江绍兴。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64年四川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史研究》杂志社总编辑兼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系主任,以及中国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秦文研究会会长等职。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撰写或合著的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第一卷)、《中国古代军制史》、《中国军事制度史·后勤制度卷》、《中国农民战争史?魏晋南北朝卷》、《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等。主编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大历史”(系列丛书)和《看得见的中国史》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尧舜禅让/6
大禹治水/8
夏宫之乱/10
残暴的夏桀/12
成汤建商/14
盘庚迁殷/16
武丁中兴/18
妇好的传奇人生/20
武王伐纣/22
国人暴动/24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26
齐桓公慧眼识管仲/28
楚庄王一鸣惊人/30
孙武斩妃/32
孔子周游列国/34
勾践卧薪尝胆/36
神医扁鹊/38
商鞅变法/40
屈原投江/42
秦王扫六合/44
蒙恬奉诏修长城/46
沙丘政变/48
刘邦斩蛇起兵/50
鸿门宴/52
西楚霸王项羽/54
张骞通西域/56
飞将军李广/58
司马迁著《史记》/60
昭君出塞/62
王莽夺玺称帝/64
张衡发明地动仪/66
乱世英雄曹操/68
刘备三顾茅庐/70
赤壁之战/72
曹丕称帝代汉/74
高平陵之变/76
豪门斗富/78
愚夫妒妇/80
王马共天下/82
淝水之战/84
“三绝”画家顾恺之/86
刘裕建宋/88
北魏孝文帝改革/90
隋文帝勤俭治国/92
杨广杀父自立/94
玄武门之变/96
一代诤臣魏徵/98
文成公主入藏/100
玄奘取经/102
女皇武则天/104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106
“诗仙”李白/108
梦断马嵬驿/110
我花开后百花杀/112
朱全忠不忠/114
耶律阿保机称帝/116
后周世宗柴荣/118
陈桥兵变/120
李元昊建西夏/122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124
苏门三父子/126
完颜阿骨打建金/128
靖康之变/130
女词人李清照/132
岳飞抗金/134
陆游临终留诗/136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38
“箭镞”哲别/141
忽必烈建元/142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144
元曲大家关汉卿/146
科学巨匠郭守敬/148
和尚做皇帝/150
靖难之役/152
明成祖迁都北京/154
郑和下西洋/156
土木堡之变/158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60
张居正辅政/162
戚继光抗倭/164
努尔哈赤建后金/166
皇太极巧用反间计/168
清军入关/170
郑成功收复台湾/172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174
曹雪芹与《红楼梦》/176
乾隆帝六下江南/178
虎门销烟/180
火烧圆明园/182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4
甲午中日战争/186
百日维新/188
武昌起义/190

精彩书摘

  妇好的传奇人生
  作为王后,妇好也许不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但是同时作为王后和军事统帅,妇好却是历史上少有的。
  商王武丁见于史料的妻子有60多位,其中只有三人拥有王后的地位,妇好则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在现存的甲骨文献中,“妇好”的名字频频出现,仅在安阳殷墟YH127甲骨穴中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她就出现过200多次。而且武丁在这些甲骨占卜中向上天祈告的内容,涵盖了妇好生活的各个侧面:征战、生育、疾病,甚至包括她去世后的状况如何,足见武丁对妇好关切之深。
  那么,历史上的妇好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其实,妇好并不姓妇,她嫁给武丁成为武丁的妻子以后,武丁赏赐给了她相当丰厚的封地和人口,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并被尊称为“妇好”,或者“后妇好”。妇好的庙号为“辛”,商王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妣辛”或“后母辛”。
  妇好留在历史上的记录不仅仅停留在一个王后的位置上,她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军事家。
  妇好在刚刚成为王后的时候,武丁对她的军事才能还不是非常了解。一年夏天,商的北方边境有外敌入侵。武丁派手下的大将前去征讨,但是战火延续了很久,商朝军队都没能彻底击败敌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妇好主动请缨,要求率兵前往助战。武丁对妻子的要求非常犹豫,毕竟征战沙场历来都是男子的事情。但是前线久战不胜,武丁也没有其他办法。考虑很久之后,武丁通过占卜向上天询问出战的吉凶,占卜的结果是大吉,武丁这才决定让王后妇好率军出征。
  果然,妇好在前线调度指挥有方,而且身先士卒,很快就击败敌人,取得了胜利。
  武丁从此对妻子刮目相看,封妇好为商王朝的统帅,让她指挥作战。从此以后,妇好率领军队南征北战,前后击败了北土方、南夷国、南巴方,以及鬼方等二十多个小国,为商王朝开疆拓土立下了不朽战功。
  在对羌方一役中,妇好麾下的军队达1。3万人,这占了当时商王朝总兵力的一半以上,可见武丁对妇好的信任。这场战争大获全胜,也是武丁时期出兵规模最大的一次。
  对巴方作战中,妇好率领一部分军队在群山之中布阵设伏,武丁则率领其他军队与敌人正面交锋,把巴方的军队从东面驱赶进妇好设好的伏击圈。妇好率领伏兵四面杀出,将敌人全歼,这也成为中国战争史上记载最早的伏击战。
  除了率军作战,妇好还掌握着商王朝的祭祀占卜之典,经常主持这类典礼。她是名副其实的神职人员、最高祭司,可见她在当时的尊贵地位。
  妇好于33岁时死去,这在商代已经不能算作英年早逝了,但是对于活了59岁的武丁来说,失去妇好的悲痛可想而知。
  武丁对妇好予以厚葬,并修筑享堂时时纪念。1976年发现的妇好墓是一座墓主人身份清楚、没有被盗过的王室墓葬。该墓共出土随葬物品1928件,其中青铜器440多件、玉器590多件、骨器560多件,此外还有石器、象牙制品、陶器以及6000多枚贝壳。妇好墓出土的器物异常精美,如工艺精湛的小玉人、镶嵌绿松石的象牙杯等。在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中,有多件上面铸有“妇好”的铭文。特别是一件带有“妇好”铭文的武器钺,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妇好可以领兵打仗的权力标志。
  女皇武则天
  唐代是个相当开放的朝代,妇女与男子有着近乎平等的地位。而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风气烘托熏陶下,走出了一个千古绝唱,名震天下,统治权力中枢近半个世纪,并最终改唐易周的女皇帝武则天。
  传说当年曾有一个善于看相的术士袁天罡,曾对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说:“这孩子(武则天)将来贵不可言。”武士彟便问:“她能成为皇后吗?”袁天罡却答非所问地留下一句:“岂止是皇后。”便转身离开了。虽然这只是传说,却也能看出人们对武则天的神化与尊崇。
  637年,14岁的武则天被召入后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当太子时,经常到父皇宫中问安,受到武才人的殷勤接待,两人一见倾心。唐太宗逝世后,凡未生育的嫔妃均要出家为尼,武才人亦不例外,到长安感业寺落发。这时,唐高宗的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便屡次劝高宗接回武则天。唐高宗怀念旧情,便将武则天接回了宫中。
  武则天再次入宫,处处迎合王皇后,被封为昭仪。站住脚后,她便离间王皇后与唐高宗的关系,以夺取皇后之位。为了往上爬,达到获得权位的目的,武则天不惜扼杀亲生女儿,嫁祸王皇后,使唐高宗心生怨恨以致要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但废王立武,遭到了唐高宗的舅父、太尉长孙无忌等旧臣的坚决反对。无论唐高宗、武则天给长孙无忌送厚礼,封他的儿子官爵,还是武则天母亲杨氏去向长孙无忌请求,或者让礼部尚书许敬宗去劝说,都毫无作用。655年,废王立武在朝廷上发生激烈争论,最后唐高宗将反对派大臣褚遂良驱逐出朝廷,于当年十月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
  从此,武则天协助唐高宗处理政事,渐渐掌握了朝政。675年,由于唐高宗患风眩头痛病,朝廷大政几乎都由武则天决断。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由太子李显即位,即唐中宗,尊武则天为太后。唐高宗遗诏军国大务都由太后裁决。不到两个月,武则天便以唐中宗要将天下送给岳父为名,废黜了中宗,另立幼子李旦为帝,即为唐睿宗,仍由武则天临朝称制,掌握大权。她以铁腕手段排斥异己,消灭反对势力,牢牢控制了局面。
  690年,武则天下诏改唐为周,改元天授,以睿宗皇帝为皇嗣,赐姓武。至此,67岁的她终于登上了皇位。
  武则天重视农业的发展,继续推行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此外,她还广开言路,注意纳谏,对于直言敢谏的官吏和臣民都十分敬重,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不予追究。武则天又继承了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注意严惩贪吏,拔擢贤才。唐朝初年,汉魏以来兴起的士族门阀制度逐渐由盛而衰,武则天在镇压反对势力的同时,大力打击旧门阀制度,扶植庶族地主出身的官僚,发展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武则天所制定的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她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得到发展ど以说武则天的统治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对唐王朝中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她和历代封建帝王一样,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点和错误,尤其晚年时期,武则天在生活上日益奢侈腐化、荒淫无度,又大修宫殿、佛寺,使得朝廷政治也逐渐腐败。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她任用一些贪赃枉法的酷吏,滥杀了一些无辜臣民。尽管如此,这些过失同她的政绩相比,还是功大于过的。
  705年,武则天病危,宰相张柬之、崔玄等联络文武官员多人率领禁军入宫,逼迫武则天退位,徙居上阳宫,拥戴中宗复位,恢复国号为唐。同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武则天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王皇后、萧淑妃二族及褚遂良、韩瑶的亲属等都赦罪。
  这次兵变,虽说是废周复唐,但最终的实质是母亲将帝位传给儿子,与寻常的改朝换代并不相同。何况武后临终自愿除去帝号,称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而且她曾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颇丰。所以整个李唐王朝及后代的李氏君主都对武后尊崇备至。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
  在中外关系交往史上,马可·波罗是需要浓抹重彩的一个人物。他是把中国介绍给西方的第一个外国人。西方国家正是通过他的游记,了解了东方富庶繁华的中国。
  元朝的时候,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往来很密切。有许多外国人到过中国,其中影响最大的要算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了。
  马可·波罗出生在意大利首都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里。1260年,他的父亲尼古拉·波罗和叔父玛赛·波罗到金帐汗国做生意,回国途中经过不花剌,在那里遇上了伊利汗国派往元朝的使臣,在使臣的邀请下,他们一起到了中国。元世祖忽必烈召见了他们,向他们了解西方各国和罗马教廷的情况,询问他们外国是怎样治国和打仗的,信仰什么宗教等等。他们的回答令忽必烈很满意,决定派使臣柯嘉达到罗马教廷,任命波罗弟兄二人为副使,带上国书,请罗马教皇派100名精通修辞、语法、逻辑、数学、天文、地理、音乐七种学科的传教士来中国。
  忽必烈派出到欧洲的使团出发不久,大使柯嘉达就得了重病,无法前往。波罗兄弟只好继续前进。他们在途中的时候,得知教皇已经去世,只好回到家乡威尼斯,打算等选出了新教皇,再去罗马教廷。这时候,尼古拉的妻子早已死去,只留下十五岁的儿子马可?波罗。兄弟俩在威尼斯等了两年,新教皇却一直没有选出,于是他们决定再到中国去。这次他们把年轻的马可·波罗一起带走了。他们先从罗马教廷取得证书,又到圣地耶路撒冷取了圣油,才正式踏上遥远的归途。当他们走到亚美尼亚(今苏联亚美尼亚)境内的时候,罗马新教皇已经选出,他们又返回去见了新教皇。可是新教皇只派了两名传教士随同他们到中国去。走到半路上,两个传教士听说亚美尼亚正在打仗,都吓坏了,把公文和礼品交给了波罗兄弟,就回罗马去了。
  波罗兄弟和马可?波罗三人穿越叙利亚和两河流域,进入现在的伊朗,越过中亚大沙漠,再翻过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历尽艰辛,终于进入今天的中国新疆境内,又经过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县),到达罗布泊。在罗布城休息了一个礼拜,带上一个月的粮食,又继续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中前进。从罗马出发算起,他们经过了三年半的时间,终于在1275年到达元朝的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这时候,元世祖忽必烈正在上都避暑,他们呈上教皇的信和礼物,把和教皇交涉的情况以及沿途的经历向忽必烈做了汇报。元世祖高兴极了,封他们三人为荣誉侍从。
  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由于他办事能干、细心、认真,忽必烈对他非常信任。他常常被忽必烈召进皇宫,讲述欧洲各国的历史和风俗、现状,忽必烈总是听得津津有味。马可·波罗除了在大都担任职务以外,还经常奉忽必烈的命令去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他曾经去过今天的山西、陕西、四川等省,深入四川、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到过云南和缅甸北部。据他自己说还在扬州当过官。他还曾奉命出使南洋,到过安南(今越南)、爪哇、苏门答腊(今印度尼西亚)等地,还到过印度各地和僧伽剌(今斯里兰卡)。
  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父在中国整整生活了17年,非常想念家乡。这时候伊利汗国的大汗派使臣向元朝求娶王妃,元世祖决定让17岁的公主阔阔出远嫁。伊利汗国的使臣和公主从陆路出发,因为中亚发生战争,道路不通,又回到大都。正巧马可·波罗从印度坐船回来,三名使臣便要求马可·波罗父子三人带他们从海路回去。忽必烈本来舍不得让马可·波罗父子离开中国,因为公主出嫁,又不得不同意,但是要求他们探亲后再来中国。
  1292年初,马可·波罗父子三人准备了十四艘大船,两年吃用的粮食,带着元世祖给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国王的国书,从福建泉州出发了。海上风云莫测,波涛汹涌,他们经过两年半的时间才到达伊利汗国。原来随行的有近千人,这时只剩十八个人了。公主在他们的小心照料下安然无恙。他们把公主送到大汗那里,休息了九个月之后,启程去意大利。路上得知元世祖已经去世,他们打消了再回中国的念头。
  1295年年底,马可·波罗父子三人回到了家乡威尼斯。当时威尼斯和热那亚发生战争,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舰队,同热那亚作战,1298年,他兵败被俘,被关押了一年。同狱中有一位作家叫鲁思蒂谦,马可·波罗把自己在亚洲的丰富见闻讲给鲁思蒂谦听。鲁思蒂谦把它记录了下来,这就是闻名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
  ……

前言/序言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是一面镜子,映照的却是当下的社会现实。因此迷恋历史的背后,是“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旷世忧伤和凝然思虑。然而,现代社会生活的紧张忙碌令许多人对中华五千年厚重悠远的历史、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只能望而兴叹。即便有时间,又有多少人愿意皓首穷经呢?有感于此,我们精心编撰了这部《中国通史故事》。
  本书以历史编年为经,以每一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政治、经济、民族、艺术、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为纬,纵横捭阖地勾勒出中华民族上起原始社会、下至清亡的历史进程。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图将繁厄、艰深的历史梳理得更加简洁、清晰。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社会变迁、战争风云、历史人物和文化艺术剪接成一部异彩纷呈的历史巨片。
  在这里,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优美、细腻的笔触中呼之欲出;一个个生动的历史瞬间通过精美、珍贵的彩图得以真实再现……
  但是,谁也无法奢望一本图书可以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示出中国文明的丰富内涵,毕竟煌煌中华五千年厚重的历史沉淀是书籍无法承载的。我们只是希望书中细腻灵动的文字叙述能够让你回眸战国的刀光剑影、西汉的鼓角争鸣;栩栩如生的文武图片可以让你感受隋唐的盛世雄风、两宋的经济繁荣;历经时光流转的建筑实景图片可以让你领略魏晋的舞榭风流、南北朝的石窟艺韵。
  除了可以让你在图文间梦回前朝外,我们还希望历史中的智慧能够启迪你今天的生活。因为历史原本就是先贤们遗落的钥匙,可以带领我们开启一道道现实的困惑之门。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古代埃及文明的图书简介,与您提到的《中国通史故事 [9-12岁]》内容无关,并且力求详细自然: 尼罗河的馈赠:法老、金字塔与神祇的古老国度 面向好奇的读者,一趟穿越时空,探索三千年不朽传奇的史诗之旅。 你是否曾仰望夜空,想象那些横跨数千年的宏伟建筑?你是否曾被神秘的符号和神圣的传说所吸引?准备好,我们将一同登上尼罗河畔的金色沙滩,走进一个光芒万丈,却又充满谜团的古老文明——古埃及。 这本书不是干巴巴的历史教科书,而是一扇通往法老王宫、宏大金字塔工地和神秘墓穴的魔法之门。它将带领我们深入了解一个如何在一个单一河流的馈赠下,发展出如此精妙、复杂且长盛不衰的社会体系。 第一部分:尼罗河的脉动——文明的摇篮 我们的旅程从那条决定一切的生命之源——尼罗河开始。 河流的恩赐与周期:古埃及人如何依靠每年定期的洪水来灌溉农田,创造出富饶的“黑土地”?我们将探讨“洪水年历”的意义,以及这种自然规律如何塑造了埃及人的宇宙观和时间感。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我们将描绘尼罗河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乃至宗教信仰中的核心地位。 从部落到统一: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是如何从南部的上埃及和北部的下埃及两个王国,通过强有力的统治者迅速统一起来的?我们将重点介绍被认为是统一者之一的“美尼斯”(或称那尔迈),他如何奠定了一个延续三千年的政治结构的基础。 权力的象征:法老:法老不仅仅是国王,他们是活着的“神”——荷鲁斯的化身,是连接人类世界与神灵的桥梁。本书将深入剖析法老的神圣职责、他们的权力结构,以及在“王权神授”的信念下,他们是如何维持国家秩序和文化认同的。 第二部分:不朽的建筑——石头的史诗 古埃及留给世界的最大遗产,无疑是那些挑战时间、屹立不倒的巨型建筑。 阶梯金字塔的诞生:我们不会直接跳到吉萨高原,而是从更早的尝试开始。探访伟大的建筑师伊姆霍特普,了解他如何设计出萨卡拉的第一座阶梯金字塔。这是人类第一次将石头堆砌成如此宏伟的永久性纪念碑,标志着建筑学的一次革命。 吉萨的奇迹:胡夫、卡夫拉、孟卡拉——这三座宏伟的金字塔代表了古王国时期的巅峰。我们将详细揭示建造它们所需的人力、物力、技术和组织能力。这些究竟是奴隶的血汗,还是组织严密的工匠和农民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会展示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理论,让读者亲眼见证这项不可思议的工程。同时,雄伟的狮身人面像——守护金字塔的永恒哨兵——它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面容和秘密? 来世的居所:神庙与陵墓:金字塔是法老的安息之所,而宏大的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则是诸神居住的永恒宫殿。我们将探索这些神庙的布局、巨大的方尖碑和层叠的柱廊,理解它们如何被设计成微缩的宇宙模型。 第三部分:神祇、灵魂与永生——宗教与来世的信仰 古埃及文明的核心驱动力是他们对永生的不懈追求。 多神的世界:埃及拥有一个庞大且复杂的众神谱系。谁是太阳神拉(Ra)?谁是冥王奥西里斯(Osiris)?我们还将介绍智慧之神托特(Thoth)、生育女神伊西斯(Isis)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家族和神话故事。这些神祇如何体现了自然界的各种力量? 木乃伊的秘密:为什么保存尸体如此重要?本书将详尽介绍制作木乃伊的复杂过程,从器官的取出、天然防腐剂的使用,到包裹和陪葬品的放置。这不仅仅是一个防腐技术,更是一种对“卡(Ka)”和“巴(Ba)”(灵魂的不同组成部分)得以在来世重聚的信仰实践。 审判之日:死亡不是终结,而是通往另一世界的开始。我们将走进《亡灵书》的世界,了解死者的灵魂如何接受“称心仪式”——心脏被放置在玛特(Ma'at,真理与正义女神)的羽毛秤上,以确定他们是否有资格进入阿努比斯掌管的永恒天堂。 第四部分:智慧的遗产——文字、艺术与日常生活 古埃及人不仅会建造巨物,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充满了精致的智慧。 象形文字的魔力:从石碑上的宏大铭文到莎草纸上的行政记录,象形文字是理解他们的钥匙。我们将介绍“罗塞塔石碑”的发现,以及尚波良如何成功破译了这种美丽的符号系统。读者将学习识别一些基础的象形文字符号。 艺术的法则:埃及艺术有着惊人的稳定性和规范性——人物的头部侧面、身体正面、腿部侧面……为什么他们坚持这种“正面律”?我们将解析这种艺术风格背后的宗教和宇宙秩序观念,以及壁画和浮雕如何成为讲述历史和神话的视觉语言。 尘世的色彩:走出法老的陵墓,来看看普通埃及人的生活。他们的食物(面包、啤酒、洋葱)、他们的服饰、他们的家庭结构、他们在尼罗河上航行的小船。了解埃及的医生、抄写员、工匠和农夫是如何构筑这个庞大帝国社会结构的。 结语:不落的太阳 从古王国到中王国,再到新王国,埃及文明经历了辉煌的鼎盛,也经历了动荡的衰落。然而,即便在被希腊人、罗马人征服之后,法老王朝留下的精神印记依然深刻。 本书旨在让读者理解,古埃及文明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那些巨大的石块,更在于其对秩序、永恒和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翻开这本历史的书卷,感受尼罗河的呼吸,触摸历史的脉搏,你将发现一个比任何传说都更加真实、更加迷人的古代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通史故事 [9-12岁]》这本书,我只能说,它太棒了!我以前总觉得历史书很无聊,因为里面都是一些我记不住的名字和日期。但是,这本书完全不一样。作者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讲得特别有趣。我感觉自己就像在看一部精彩的纪录片,或者在听爷爷奶奶讲古时候的故事。它没有把所有的事情都讲得那么严肃,反而加入了很多幽默的元素,让我在哈哈大笑中就记住了很多历史知识。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古代的科技发明,比如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作者把它们的发明过程和对世界的影响都讲得特别清楚,让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非常贴近我们,就像在跟我们同龄人交流一样,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我特别喜欢它的一些小标题,比如“皇帝也有烦恼”、“古代孩子的生活”之类的,一看就很有吸引力。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的历史充满了好奇,甚至开始自己去搜集关于某个朝代或者某个历史人物的更多信息了。它让我明白,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中国通史故事 [9-12岁]》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通史”听起来就有点宏大,我担心它会像学校里讲的那样,一股脑地灌输知识。但读了几页之后,我发现自己完全错了。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没有上来就讲那些复杂的政治斗争或者朝代更迭,而是从最贴近我们生活的方面入手。比如,它讲到了古代人吃什么、穿什么,他们玩些什么游戏,他们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这些内容让我觉得特别亲切,也更容易记住。而且,作者在讲到一些重大事件的时候,会穿插一些小故事,比如某个皇帝是如何发现某个发明,或者某个战役是如何被巧妙地取胜的。这些故事让我觉得历史人物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四大发明的介绍,作者把它们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以及对当时人们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都讲得非常清楚,我甚至还尝试着按照书里说的原理,用一些简单的材料模拟了一下造纸的过程,虽然最后做的不好,但也觉得特别有意思。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不仅仅是过去,更是我们今天生活的基础。

评分

我之前对中国历史的认知,大多来源于一些零散的电影和电视剧,总觉得有些夸张和不准确。读了《中国通史故事 [9-12岁]》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真实性。这本书非常注重细节,它不仅仅讲了大的历史事件,还深入挖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比如,在讲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它详细描绘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盛况,每个学派的主要思想都用很形象的比喻给解释清楚了,让我这个对哲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有所领悟。还有,书里对不同朝代的服饰、饮食、建筑风格的描述也特别细致,让我能够想象出那个时代人们的具体生活场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讲述一些重大变革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原因和结果,而是通过讲述一些具体的人物故事,来展现这些变革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故事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印记,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共情。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构成的,每一个小人物的故事,都可能串联起时代的脉络。

评分

这本《中国通史故事 [9-12岁]》简直是给我的惊喜!我一直是个比较“马虎”的学生,对需要记住很多细节的历史课程总是感到吃力。但是,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用一种我完全能接受的方式,把我带进了中国历史的长河。它不像一本教科书,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词汇和枯燥的论述。相反,作者的语言非常通俗易懂,就像在跟我聊天一样,把每一个朝代的特点、重要的历史事件都讲得绘声绘色。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不会一股脑地把所有信息都丢给我,而是有选择性地选取了最能代表那个时代、最能引起我兴趣的内容。比如,讲到汉朝,它会重点讲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它对当时对外交流的影响;讲到明朝,它会详细介绍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还有那时候精美的瓷器。这些内容都让我觉得耳目一新,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成就充满了自豪感。而且,书里的时间线设计也非常巧妙,不会让人觉得混乱,每个故事都承接得很好。看完这本书,我对历史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画面,我甚至开始能区分不同朝代的风格和特点了。

评分

这本《中国通史故事 [9-12岁]》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历史就是枯燥乏味的年代和人名堆砌,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作者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把那些遥远的时代一下子拉近了。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穿越了一样,亲眼看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壮举,感受到了唐朝长安城的繁华盛景,也体会到了宋朝科技的辉煌。尤其是那些小故事,比如古代人们怎么过节,皇帝们平时都在做什么,还有那些有趣的传说,都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活。而且,这本书的插图也特别棒,那些人物画像、建筑图、地图都栩栩如生,让我更容易理解故事的背景。我本来对历史没什么兴趣,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竟然开始主动去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的事情了,我还会缠着我爸妈问一些书里没讲到的细节,他们都说我变了好多!这本书真的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中国历史的大门,我爱上了这个充满智慧和魅力的古代世界。

评分

买的第n批书了,这本书我觉得很好的地方就是它每篇都会带个关于诗或者诗人的小故事

评分

少年有理想,壮年有担当,老年有依归。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不错 !!!!!!!!!!!!!!!!!!!!!!!!!!!!!!!!!!!!!!!!!!!!!!!!!!!!!!!!!!!!!!!!!!!!!!!!!!!!!!!!!!!!!!!!!!!!!!!!!!!!!!!!!!!!!!!!!!!!!!!

评分

3、有趣生动的诗人(词人)故事,在品味诗词的同时,更好地感受诗词背后的历史。 

评分

总体来说,该书基本呈现出了古代散文佳作和现代散文名篇的成就,对现代人学习和思想有积极的意义。

评分

弗朗索瓦芭布-高尔长期研究孩子欣赏艺术的特点,汇集了当代艺术知名的30幅经典艺术作品,完全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语言对经典艺术发问,是一本真正写给孩子看的艺术书!《20世纪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修订版)》第一部分让你放下疑虑,以新的视角重新看待20世纪艺术。第二部分20世纪艺术的表现手法,几位深刻改变20世纪艺术的重要艺术家等,以及每个年龄阶段对20世纪艺术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第三部分是名作赏析,针对三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设置了不同程度的问答,很容易就找到适合不同年龄孩子的解答。

评分

、四色彩印,完美印刷,要的就是古色古香。 

评分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精选了古代、现代经典篇目百篇,配上古典雅致的图片,让人读起来赏心悦目。本书内容详实,所选书目经典耐读,值得反复阅读。古代部分篇目还配有翻译和阐释,使得理解起来更容易。同时,在精美图片的陪衬下,使得阅读更有趣不枯燥,在培养青少年的人文情感和写作思路上都有很好的示范效果。全书采用全彩四色印刷,图片精美,适合青少年阅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