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盎然诗意书写盛唐传奇,以赤子之心携手知己同行
《漫客小说绘》热榜连载——《浮云半书》持续加印热销,
人气作家李惟七倾情力作,第二卷精彩再续!
挚友长安初遇 | 师生感人羁绊 | 将军身世之谜
杏园探花的风流、月灯马球的轻狂、雀楼登高的热血、乌衣巷别的深情……
从暖萌少年进士到铁血白衣将军的成长之路!
大结局篇《夜雨寄》&附录《唐史趣闻》精彩呈现
随书附赠精美海报
大唐开元盛世,张九龄的学生裴昀进士及第,被天子钦点为探花郎。春风得意的题名宴,他却见证一幕幕离奇之事接连发生——能障目的紫檀琴,能续命的菊花酒,能看到过去的风声木……从朝堂宰相到市井琴师,从温雅进士到冷峻金吾卫,玄妙的草木之物牵绊着各色人心,更隐藏着少年裴昀的身世之谜。
李惟七A型血天秤座,喜欢的宠物是猫、金鱼和蝈蝈。
总是会被这些场景所打动:雪中红尘,楼阁画意,温酒醉剑,兄弟并肩。写文时,希望所有的情感终有结局,而美好的故事永不落幕。
已出版作品:《浮云半书》系列、《大唐奇案攻略》《天下不帅》《以貌娶人》《驸马非马》
序
琵琶行
蜀道难
白雪歌
题菊花
桃源行
鹳雀楼
章台柳
丹青引
乌衣巷
夜雨寄
附录
也许,每一句真心的话语,都是一句咒语。
白雪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
裴昀觉得,每次遇到这个金吾卫,他都很倒霉。
第一次是科举大考的前夜,他在长安街上夜行,被宵禁巡逻的这家伙一箭射中手臂,只能打着绷带参加考试;第二次是杏园探花的路上,户部突然失火,他被对方拿兵刃架住脖子;第三次就是现在。
晴空万里,少年裴昀潇洒地策马而行,手执球仗轻松挥杆,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水花高高溅起,球仗脱手飞入了旁边的池水中!
努力练习打马球的裴昀衣袂飘举,像被一坨鸟粪砸中的白蝴蝶,从马上很没气质地摔了下来,狼狈滚了一身泥泞。
人生没有最倒霉,只有更倒霉,当他准备悄悄爬起来,想装作什么也没发生时——抬头一看,这个金吾卫正笔直站着,面无表情地看着远方……但后背却笑得直发抖。
士可杀不可辱,裴昀很风雅地爬起来,凑到对方跟前:“英雄贵姓?”
那人不理他。
“英雄你看到我的马球滚到哪里去了吗?”
那人目不斜视。
“英雄你看曲江的风景这么好,旁边这棵梨树,怎么不开花?”
那人额头的青筋跳动了两下。
“英雄你气宇轩昂,但不会说话,不会是个人俑吧?”裴昀说话间朝对方的肩膀摸去。
对方好看的剑眉一紧:“探花郎自重。”
“原来你会说话,不是哑巴。”裴昀顿时松了口气,欣慰地拍了拍身上的泥巴,“而且还认识我。”
裴昀是今年的新科探花郎。
作为新进士里的红人,他近日片刻也不得闲。相识宴、烧尾宴、闻喜宴、樱桃宴……除了各种宴饮之外,还要准备月灯阁打马球。马球这种运动最初是从军中流行起来的,可做阵前练兵之用,后来流传到宫中和民间,成为新进士聚会的习俗。
裴探花年少风流、琴棋书画都擅长,但他有个缺点——他不会骑马。
让不会骑马的人打马球,好比让不会游泳的人去玩跳水,会出人命的。为了不在月灯阁马球赛上摔死或者被马蹄踩成肉饼,裴昀只好先和他身下的西域骏马练一练。
谁知道马儿太不给面子,现在球仗掉进了水里,马儿没心没肺地悠闲吃草去了,他一身泥泞跑到池边,想看看能不能把月仗捞起来。
池水深不见底,趴在池边的探花郎愣了一下,只见水中央泛起一圈小小的涟漪,水底下有东西在游动。
是大鱼吗?
水中的游动的影子并不像鱼,水纹越来越大,渐渐变得如旋涡一般,隐约可见雪色鳞片起起伏伏,神秘的光泽仿佛将九天阳光都聚拢在一处,又像要将所有的光明都吞噬进深不见底的池心。
那个金吾卫的脸色一变,大步走过来,一把拉起还在发愣的裴昀,后者还浑然不觉:“怎么了?”
金吾卫将他大力拽得远离湖水,冷冷睨了他一眼,意思是:找死?
裴昀回头看去,只见那漩涡渐渐收拢,像是威严起伏的胸膛归于平静,朝阳下的湖水碧波荡漾,仿佛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之前水里那若隐若现的,究竟是什么东西?早春其实还冷得很,裴昀望着不见底的湖水,后背有点发凉。
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听说开元八年,新进士们游曲江时,出过沉船事件,几十名进士全部葬身湖底。那时便有人传说,这湖中有东西。
神色冷峻的金吾卫皱眉:“以后不要来这里练马球了。”
“不练怎么行?月灯阁马球赛没几天了。”裴昀抗议。
“那么,不要靠近这池水。”对方转身走开,只丢下这一句话:“记住。”
——千万不要靠近这池水。
很遗憾,裴昀没有把这句话听进去。
二
月灯阁马球会如期而至。
春色似锦,新科进士们穿了英姿飒爽的胡服,高大的突厥与大宛马在赛场边排成队形,教坊的歌伎们演奏着雄浑的《秦王破阵乐》。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只听身后传来霸气的马蹄声。
人未到,声先至:“闲人回避!我乃是金吾卫旅帅江赜,今日我等要用月灯阁的场地!”
马匹横冲直撞进场地,扬起阵阵尘土,进士们纷纷狼狈躲闪,有几个差点被马撞倒——他们平日知书识礼,何时见过这样不讲理的阵仗?
领头的江赜扬鞭大喝,身后一众身穿铠甲的金吾卫紧跟其后,个个手持朱红色球仗,威风凛凛。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进士们虽然愤慨,却大多敢怒不敢言。
这时,只听一个气愤的声音说:“新郎君在此,尔等才该回避!”
说话的是新科状元郎杜清昼,他的个子不高,气势却比很多人要强硬。
“哦?这身长腿短的,看来是状元郎了?”对方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随即发出一阵嚣张的冷笑,“我就给你一个面子!我们来比一场,谁赢了就能用这个场子!”
进士们面面相觑,不敢贸然应战。
“量你们这些书生也不敢吧?”江赜故意发出“啧啧”的奚落声,金吾卫中也一片喝倒彩的嘘声。
“这月灯阁马球会,历年都有,原本就是我们的场地,谁说要和你们比试赢了才能打?”只听一个懒洋洋的声音接口,说话的人双臂环胸,悠闲地站在旁边,正是裴昀。
“都是些没用的文人而已!”江赜扬鞭大笑,“岭南来的蛮子,连马都不会骑,更不用说打马球了!”说话间转脸朝杜清昼:“哦我忘了,状元郎,听说你的老师是中书侍郎张九龄?说什么风度冠绝长安,也就是个没用的书生而已,弱不禁风的与妇人何异?哈哈哈!”
杜清昼脸色一变,突然翻身上马,眼里腾起杀气:“你可以羞辱我,但不能羞辱我的恩师!”
“不要中了他们的激将法。”裴昀一把拉住他的马缰,稳定有力的手覆盖住杜清昼气得发抖的手背,眉宇间滑过一抹凛冽,笑意灿烂绽放,“好好打,打得他们满地找牙!”
说话间他一撩衣袍,翻身上马。
裴昀在新进士中极有威信,见他应战,大家也都纷纷上马。
原本平整的地面激起了尺高的尘土,金吾卫们左奔右突,风驰电掣,极为强悍霸道。
杜清昼憋着一口气,看准马球飞到空中的机会,纵马前去抢球!谁知被横冲出来阻挡的江赜挥杆一拦,胯下的马受了惊,嘶鸣着昂起前蹄。他一个措手不及,差点被马甩了出去,幸好他及时拉住缰绳。惊魂未定地抬头一看,只见江赜正得意洋洋地大笑。
杜清昼一咬牙,双腿愤怒地猛地一夹马腹:“驾!”骏马吃痛向前狂奔,转眼就来到了江赜跟前。短兵相接,江赜先发制人,根本不给杜清昼任何机会。被压得死死的杜清昼心有不甘,可惜他的体力和球技的确与金吾卫差得远,只能任人羞辱。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空灵而充实”,信息量巨大,但阅读体验却非常轻盈。它成功地避免了许多自然写作容易陷入的陷阱,比如过度抒情或者知识点的堆砌。作者似乎掌握了一种平衡的艺术,既能深入到植物细胞层面去解析其奥秘,又能瞬间拔高到一种近乎禅宗的境界去体悟万物的平等。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停顿”的力量。每读完一个小章节,我都会不自觉地放下书本,望着窗外——哪怕只是看到一盆普通的绿植——都会有全新的感知和联想。它像是一把钥匙,帮我解锁了日常生活中被我们麻木忽略掉的、那些隐藏在平凡表象下的丰富层次和深邃意涵。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极其细腻和考究的,用词精准而富有画面感,但又带着一种久经沉淀的古典韵味。它不是那种华丽辞藻堆砌的“美文”,而是一种近乎匠人精神的打磨,每一个词语似乎都被放置在了最恰当的位置。比如,在描述一片林地光影变幻时,作者用到的那些动词和形容词,精准地捕捉到了光线在不同密度树叶间散射的那种动态美,那种“不可复制的瞬间”。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观察”这件事本身产生了更深的敬畏。这本书需要慢读,需要细品,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翻阅,很可能会错过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微光。它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复摩挲的玉器,每一次触摸都能发现新的纹理和光泽。
评分这本书的开篇就给我一种扑面而来的生命力,那种草木葳蕤、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触手可及。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入微,无论是对一株野花的细微刻画,还是对整片森林的宏大描绘,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学识。读着读着,我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风穿过树叶的沙沙声。尤其是那些关于植物生长的细节描写,简直像是一堂生动的自然科学课,但又丝毫没有枯燥的说教感,而是通过精妙的比喻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将科学知识融入到了一种近乎哲学的思考之中。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季节更替时所流露出的那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悟,那种静谧而深沉的力量,让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可以沉淀心灵的角落。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草木”,它更是关于生命、关于存在、关于我们与这个世界之间微妙联系的深刻探讨。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新颖,它不像传统散文那样线性叙事,而是更像是一本带着主人翁深刻思考的笔记集,充满了跳跃性和灵感闪现。我必须承认,初读时会有一点点费力去适应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但一旦进入了作者的思维频道,就会发现这种自由流淌的文字反而更能捕捉到“灵光一现”的美感。其中有些章节对于特定植物的文化象征意义的探讨尤为精彩,它巧妙地将植物学知识与人类历史、民间传说甚至是一些晦涩的哲学思辨连接起来,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解读空间。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草木”,背后蕴含着多么丰富的人文和历史沉淀。作者的知识面之广令人惊叹,但所有的博学都像是水到渠成,没有丝毫炫技的痕迹,读起来非常自然流畅。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中流露出的一种近乎“疏离”的观察视角,这使得它的叙述显得格外客观和冷静,但这种冷静之下又涌动着对生命深切的同情。作者似乎站在一个超然的角度,冷静地记录着草木的生灭荣枯,不带多余的主观干预,却也正因为这种抽离,让读者得以用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生命的普遍规律。书中穿插的一些古籍引用和引经据典,并非是为了彰显学问,而是作为一种参照系,将眼前的草木现象置入更宏大的人类文明脉络中去考察。这种“冷眼观世界,热心藏胸怀”的写作态度,让这本书的格局一下子打开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自然随笔,而上升到了对“存在意义”的追问,非常耐人寻味。
评分帮别人买的,应该是不错的书。
评分还好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好
评分好看
评分不错的书,小朋友看了喜欢。
评分宝贝质量好,包装得很好,服务周到!
评分帮朋友买的,说他很满意,书是正版,质量没什么问题
评分给孩子同学买的,相信自营的质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