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三部曲(背包十年+我们为什么旅行+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套装共3册)

梦想三部曲(背包十年+我们为什么旅行+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套装共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小鹏 著
图书标签:
  • 旅行文学
  • 散文集
  • 游记
  • 个人成长
  • 人生感悟
  • 梦想
  • 青年文学
  • 背包旅行
  • 随笔
  • 治愈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0863504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055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第一部:《背包十年》
  《背包十年》分三个部分,用100个故事串联起10年旅途。故事后会有点评,描述当时的心路历程,并配有大量在旅途中拍摄的精美图片。第一章:背包行天下(2001-2004)以义次自助背包旅行起。描述自由自在的旅途生活。第二章:艰难的旅行路(2005-2007)描述在旅途中的颠沛流离,父母的不支持,人生中的低谷;在黑暗中摸索一条可以把旅行良性循环的道路,因为没有前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第三章:看见自己的彩虹(2007-2010)在一次破釜沉舟的旅行之后,终于柳暗花明。现在我的生活就是旅行,写字,拍照,再次旅行,而且旅行有各种赞助,不再为钱发愁;也终于获得家人的认可。
  第二部:《我们为什么旅行》
  《背包十年》之后,小鹏继续走在路上,又去了许多国家,旅行经验更丰富,对世界的体验更深刻。经过两年的沉淀,他写出了《我们为什么旅行》,从8个角度回答了“我们为什么旅行”这个稍显宏大的问题,分别是:要有光,在路上,奢与简,体验式,巴别塔,陌生人,无尽欢,因有梦。作者通过华丽的文字和惊艳的图片,呈现出他12年来走过的地方,遇见的人和物,他的感动,泪水,欢笑,心灵受到的冲击,震撼,以及他对“我们为什么旅行”这个问题的理解。在此之前,作者在微博上做了“我们为什么旅行”的问题征集,千名网友踊跃参与,为《我们为什么旅行》做了良好的预热,一触即发。《新周刊》本期的大专题,也是“我们应该怎么玩”,深入探讨*国人的旅行。
  第三部:《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记录了背包客小鹏的最后一次长途旅行,用了两个月时间,沿着切·格瓦拉在《摩托日记》中的足迹,纵穿南美。同时他在旅行结束时,对那三个问题——我是谁,从哪儿来?往哪儿去?——找到了满意的答案。他带着这些答案回家了,在崭新的领域,让梦想落地。

作者简介

  小鹏,大学毕业后就没正经上过班,攒点钱就去旅行,直到他发现旅行也能攒钱,于是生活就变成了旅行、旅行、旅行。他喜欢写字,他说要把一路上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和朋友们一起分享,正是因为这种真实与坚持,他获得千万网友的热烈追捧。他还喜欢拍照片,他说只拍自己在旅行时的一瞬间感动。他是谁?一个追梦的人而已。

目录

《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
序一 背包十年
序二 奔跑的小孩
第一章 背包行天下
2001年6月 借个背包就出发 [中国,阳朔]
2002年9月 速辞两份工作赴欧洲 [荷兰,格罗宁根]
2003年1月 一定要去巴黎 [法国,巴黎]
2003年2月 活着的废墟 [西班牙,巴塞罗那]
2003年2月 融入当地才是真正的旅行 [安道尔]
2003年2月 旅行总有奇遇 [意大利,米兰]
2003年5月 听从内心声音而活 [荷兰,阿姆斯特丹]
2003年6月 生在养鸭场也没有关系 [丹麦,奥登赛]
2003年6月 围墙内的世界太小了 [德国,柏林]
2003年6月 双脚放在地狱,眼睛搁在天堂 [德国,柏林]
2003年6月 旅行就是我的信仰 [梵蒂冈]
2003年7月 寻找心中的神殿 [希腊,苏尼恩]
2003年7月 一个人看日落 [希腊,圣托里尼]
2003年7月 第一次露宿街头 [意大利,比萨]
2003年7月 多走多看才不算白活 [法国,马赛]
2003年7月 海关裸体搜身 [瑞士,日内瓦]
2003年8月 欧洲是个什么样儿 [比利时,布鲁日]
2003年8月 发现爱.传递爱 [法国·尼斯]
2003年8月 找到一个回来的理由 [法国,巴黎]
2003年9月 想你的天空 [德国,法兰克福]
2003年11月 在丽江好好发呆 [中国,丽江]
2003年11月 且行且珍惜 [中国,丽江]
2004年4月 26岁已不再年轻 [中国,北京]
2004年12月 妈妈心中的世界地图 [中国,北京]
……

《我们为什么旅行》
《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精彩书摘

  《梦想三部曲(背包十年+我们为什么旅行+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套装共3册)》:
  《背包十年》
  自序 忘记
  我一直觉得,一个快乐的旅行者一定是个能在旅途中忘记时间、忘记地点、忘记身份、忘记年龄,甚至忘记性别的人。
  旅途一旦开始,我最先忘记的是时间。如果你问我旅途中的某天是几月几号,我肯定得先琢磨一下,然后答非所问地告诉你,这是我出门旅行的第几天。是的,旅行时你会自然忘记今天是工作日还是礼拜天,进而忘了几点起床几点上班几点买菜几点做饭等等习以为常的作息规律。此时无论你在旅途中奔波,还是正晒着太阳喝着小酒,都跟何世何时无关。
  忘记地点的事也经常会在我的旅途中发生,比如一次在香港,因为之前转了两次飞机,我在酒店醒来后至少用了两三分钟的时间,才通过窗外的摩天大楼和繁体字的招牌判断出自己究竟在哪儿。
  关于忘记身份我想举一个反例。一次在老我挝山区旅行,和十几个当地人、三四个旅行者还有关在笼子里的鸡鸭一起挤在颠簸的卡车后座。一个来自荷兰的游客从一上车就开始不停抱怨——早晨买的袋装饼干已经过期十天,自己从没坐过这么不舒服的车子。见没人理他,又自言自语地比较起老挝和欧洲居民的平均寿命。我想他的一路旅行都会很辛苦,因为他忘不掉自己来自富裕国家的身份。
  在旅途中我还交过许多忘年的朋友。旅行时人与人建立联系的基础是看彼此脾气秉性是否投缘,而在日常生活中,年龄相差悬殊的人基本没有成为朋友的可能,因为功利而紧张的都市节奏在每个人心中都预设了一架以阶级、地位为砝码的天平。
  忘记性别基本属于小概率事件。一次我和一男一女两个驴友到西藏南部去看雪山天湖,其中有两天没地方洗澡,同行的女孩就跟我们一样蓬头垢面,而她戴在头上的渔夫帽、缠在脖子上的户外围巾和裹在身上的绿色冲锋衣更是进一步虚化了她的性别特征。
  《我们为什么旅行》
  赤足行路
  我一个人朝着版纳村的方向走去。山路不宽,要是迎面走来另一个人,我们俩都得侧身才能通过。好在老挝人又黑又瘦的,一路碰见的还都是去山里砍竹子的精壮劳力,远远望去,他们的身形比扛在肩头的竹竿宽不了多少。
  路的一侧是高不见顶的山壁,我边走边朝上看,总怕会有根基不牢的大石随时滚落。另一侧有条与山路平行的小河,河水被密实的林木遮隐,让人只闻其声,不见其形。那水声时而嘹亮,时而脆甜,应该是对应着河道的宽宽窄窄。水声特别响时,我猜那儿一定有了高低落差,上游的水一失足,“啪”的一声拍在石头上。
  山路没有太多高低起伏的变化,也就不用费尽力气地上坡和提心吊胆地下坡。可这条路走起来仍不轻松。刚下过一场大雨,这东南亚雨季的大雨可从来不会上演什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戏码,要下就下得天昏地暗,痛痛快快。不一会儿,地上的黄土就被雨水拌成了黄泥。每次落脚都能把地面踩凹进去几厘米,而每次抬腿就像是从土里拔葱,得花比平常多一倍的力气。
  ……
《行者无疆:穿越山海的灵魂诗篇》 这是一套献给所有怀揣梦想、渴望探索内心与世界的人们的集结。它汇集了三位勇于踏上未知旅途的思想者、实践者,用他们的双脚丈量大地,用他们的眼睛观察世界,用他们的心感受生命。这套书并非简单记录一场场远行,而是深刻挖掘旅行的意义,探寻个体在广阔天地中的定位,以及最终回归自我、安顿心灵的路径。 第一部:《足迹印记:一场关于“为什么”的壮游》 本书作者,一位曾将十年光阴献给世界各个角落的旅行者,以一种近乎朝圣的虔诚,记录了他与世界的每一次深度对话。他没有止步于打卡式的观光,而是深入那些被时间遗忘的村落,与淳朴的当地人共同生活,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从巍峨的雪山之巅到广袤的草原腹地,从充满异域风情的市集到静谧的原始森林,每一个目的地都承载着他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 他笔下的世界,不是地图上的坐标,而是鲜活的生命体。他描绘了撒哈拉沙漠的浩瀚与孤独,感受了安第斯山脉的壮丽与神秘,体验了东南亚雨林的潮湿与生机。然而,这些壮丽的风景只是他探索的载体,他真正追寻的是隐藏在风景背后的答案——我们为什么要去远方?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剖析了自己从最初的逃离到后来的追寻的过程。他坦诚地讲述了旅途中遇到的困惑、迷茫,以及在绝境中迸发出的强大生命力。他发现,每一次的出发,都是一次与自己的和解,一次对生命边界的拓展。他观察到不同文化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反思自身固有的观念,逐渐消解了偏见与狭隘。他发现,世界之大,远超想象,而人心之深,亦是无尽的宝藏。 本书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提供标准化的旅行攻略,而是呈现了一种思考方式:如何通过行走,去学习、去成长、去理解。作者将旅行视为一种哲学实践,每一次的跋涉都加深了他对“我是谁”的认知。他通过与不同的人相遇,看见了人性的多样性,也看见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他分享了在异国他乡独自面对困难时的无助,以及在陌生人帮助下的温暖,这些真实的经历,让读者在感动之余,也能从中汲取力量。 他提炼出的“为什么”,并非单一的答案,而是层层递进的理解。从最初对新鲜事物的渴望,到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再到最终对生命本质的敬畏。他认为,旅行不应该仅仅是身体的移动,更应该是灵魂的迁徙。只有当我们愿意放下熟悉的一切,去拥抱未知,去倾听内心的声音,才能真正抵达旅程的终点,也就是与真实的自我重逢。 第二部:《心之所向:寻觅生命之光》 如果说第一部是对“为什么”的探索,那么第二部则更侧重于“如何”去抵达那个名为“心之所向”的彼岸。这本书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将旅行提升到了精神求索的维度。他相信,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盏灯,等待被点亮,而旅行,恰恰是照亮这盏灯的绝佳方式。 他将旅途中的风景,巧妙地与内心的风景融为一体。当他行走在充满历史沉淀的古老城镇,他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建筑的沧桑,更是人类文明的脉络;当他置身于静谧的自然之中,他体悟到的不仅是山水的秀美,更是宇宙的浩渺与自身的渺小。他善于从平凡的瞬间中捕捉不平凡的意义,比如一缕阳光穿过树叶的斑驳,一阵风拂过脸颊的轻柔,一次与陌生人的短暂交流,都能在他的笔下化作触动灵魂的哲思。 本书的核心在于“看见”。作者鼓励读者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周遭的世界,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他提出了“同理心旅行”的概念,主张在旅行中放下评判,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相信,通过真诚的互动,我们可以打破隔阂,建立连接,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 他分享了自己在旅途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有在战乱中依然坚守希望的艺术家,有在大城市中努力生活的小人物,也有在山林中归隐的智者。他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认识到生命的坚韧、善良与智慧。这些生命的故事,如同星辰般点亮了他的旅程,也为读者提供了看待世界的新视角。 本书并不回避旅行中的挑战与艰辛。作者坦诚地记录了他在旅途中遭遇的困难,比如语言障碍、文化冲突、身体疲惫,但重要的是,他如何在这些挑战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从中汲取力量。他认为,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也更加珍视那些来之不易的美好。 “心之所向”,并非遥不可及的目的地,而是内心深处的呼唤。这本书引导我们去倾听这个呼唤,去理解它,并勇敢地去追寻。作者认为,真正的旅行,是身体的出发,更是灵魂的觉醒。只有当我们能够将外在的风景与内心的风景相融合,我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 第三部:《归途的意义:在流浪中安顿》 经历了漫长的探索与求索,当脚步逐渐放缓,当远方的吸引力逐渐转化为对“家”的思念,我们便抵达了这趟旅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篇章。第三部《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是对所有远行者最终的慰问与提醒。它深刻地阐述了,无论我们走了多远,无论世界多么精彩,那个叫做“家”的地方,永远是我们心灵最安稳的港湾。 本书的作者,以一种温情而坚定的笔触,探讨了“回家”的真正含义。他认为,“家”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空间,更是情感的归属,是精神的寄托。在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或许会遇见无数的美景,结识无数的良友,但当疲惫袭来,当孤独涌上心头,最渴望的,依然是那份熟悉的温暖和慰藉。 他以细腻的观察,描绘了“家”的多重意象。它可以是父母的微笑,爱人的拥抱,孩子的欢笑;也可以是熟悉的街道,街角的咖啡馆,甚至是一本珍藏的书。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本书并非否定旅行的价值,而是强调了旅行的终极意义——是为了更好地回归。作者认为,真正的旅行者,并非永远在路上,而是懂得如何在流浪中积蓄力量,又能在回归时,将所得所感融入生活。每一次的远行,都是为了让归途更加丰盛,让“家”更加有意义。 他分享了许多在旅途中,思念家人的片段,以及那些让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这些感人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在宏大的叙事背后,个体对情感的珍视。他相信,即使走遍天涯海角,我们内心的某个角落,始终会有一个指向“家”的罗盘。 作者也探讨了“回家”后可能面临的挑战,比如如何将旅行中的感悟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行动,如何平衡自由与责任,如何与曾经熟悉但可能已经发生变化的环境重新连接。他鼓励读者,不要将旅行的激情仅仅留在远方,而是要将其带回家,用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成熟的心态去经营自己的生活。 《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这本书,是对所有在追寻远方途中,却从未忘记初心的人们的致敬。它告诉我们,无论人生有多少次的出发,最终都会走向一次次的回程。而每一次的回程,都应该是一次洗礼,一次成长,一次对生命更深刻的理解。它提醒我们,在探索世界的同时,也别忘了探索内心,别忘了那个属于自己的,永远温暖的“家”。 《行者无疆:穿越山海的灵魂诗篇》这套书,如同三面棱镜,折射出旅行的不同面向:对意义的追问,对自我的发现,以及对归属的珍视。它不只是旅行者的指南,更是每一个渴望生命更加丰盈、内心更加辽阔的灵魂的邀请。翻开它,你将踏上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这场旅程,终将带你抵达最真实的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这套书的整体阅读体验,远超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会是一系列关于“在路上”的励志故事,但实际读下来,发现它更像是一次由外向内的探索过程。从“背包十年”的身体力行,到“我们为什么旅行”的哲学思考,再到“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的心灵回归,整个过程衔接得非常自然,而且层层递进。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诚和思考,他没有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无所不能的旅行家,而是坦诚地展现了自己的困惑、挣扎和成长。这种真实感,是很多旅行文学作品所缺乏的。每次读完一个篇章,我都会陷入沉思,思考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这本书让我明白,旅行不仅仅是一种逃离,更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它拓展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内心,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那种读完就丢在一边的书,而是会让你时不时地翻开,重新汲取力量的书。

评分

“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这个书名,一开始就戳中了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在读完前面两本关于远方和探索的书后,这本《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仿佛是一剂温柔的安抚。它没有继续宣扬远行和冒险的豪情壮志,而是将目光收回到“家”这个概念上。但这里的“家”,已经超越了物理空间的界限,它更多地代表着一种归属感,一种心灵的港湾,一种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支撑你前行的力量。作者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关于亲情、友情、以及与自己和解的故事。那些在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最终的答案往往都指向了内心的平静和对“根”的追寻。我特别喜欢他描述的,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如何在经历风雨后依然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强大,不是征服远方,而是能够安然地面对生活,并且永远记得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不忘初心。

评分

《我们为什么旅行》这本书,确实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启发。我一直以为旅行就是看看风景,拍拍照,但读完之后,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作者深入探讨了旅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它如何重塑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他不仅仅是在讲述旅行的经历,更是在挖掘旅行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和动机。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一次又一次地出发,不仅仅是为了新鲜感,更是为了在行走中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去体验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去发现自己潜在的可能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次的出行,都是一次与自我的对话,一次对未知的好奇心的满足,一次对生活更深刻的探索。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善于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并通过这些细节折射出更宏大的主题。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自己过去的旅行经历,以及旅行对我意味着什么。它让我明白,旅行的价值不在于去过多少地方,而在于你在路上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成为了什么样的人。

评分

终于把这套“梦想三部曲”读完了,说实话,这体验真是五味杂陈。最初被这套书吸引,纯粹是因为“背包十年”这个名字,总觉得能勾起一种对远方和自由的向往。翻开第一本,立刻就被作者那种近乎赤裸的真诚打动了。他没有刻意去描绘一场多么惊心动魄的冒险,更多的是在行走中对自我、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和反思。那些在陌生城市街头巷尾的偶遇,那些与当地人短暂却深刻的交流,都仿佛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他描述的那些不期而遇的温暖,比如一个陌生人递来的一个微笑,或者是一顿简单却美味的家常饭。这些细微之处,恰恰是旅行中最动人的部分,也让我开始思考,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为了逃离,还是为了寻找?作者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一种朴实的力量,像一股清泉,慢慢地洗涤着心灵。读着读着,自己也仿佛背上了行囊,走在了路上,感受着世界的辽阔和人性的光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远行,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也为我注入了继续前行的勇气。

评分

刚开始接触这套“梦想三部曲”,是被“梦想”这个词所吸引,总觉得里面应该充满了激情和远大的抱负。但读完之后,我才发现,这套书所讲述的“梦想”,更接地气,也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它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行走,一次次的体验,去寻找内心的声音,去实现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字中展现出的那种平和而坚韧的力量。他不是在宣扬某种极致的生活方式,而是在分享一种平衡的生活态度。在追逐远方的同时,不忘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关怀,对家人的眷恋。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梦想”的定义,它不是终点,而是沿途的风景,是不断前行的动力。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被填满了,不再焦虑,不再迷茫,而是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也更加明白,无论走到哪里,最重要的还是保持一颗平和而充满力量的心。

评分

京东一直都支持,物流和商品品质有保证,好评。

评分

价格合理,质量可靠,值得购买

评分

很不错、去了小鹏开的青旅、聊了很多、值得看的书

评分

很不错、去了小鹏开的青旅、聊了很多、值得看的书

评分

送朋友的,很喜欢

评分

还没看,都是京东自营的,质量应该挺好的

评分

收到了,刚开始看

评分

收到书了,很好呢,我很喜欢,感觉棒棒哒

评分

一如既往的快,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