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279-2013 110kV及以下海底电力电缆线路验收规范

DL/T 1279-2013 110kV及以下海底电力电缆线路验收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能源局 编
图书标签:
  • DL/T 1279-2013
  • 海底电缆
  • 电力电缆
  • 验收规范
  • 110kV及以下
  • 电力系统
  • 标准规范
  • 电缆线路
  • 验收测试
  • 行业标准
  • 技术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174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4921
包装:平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
字数: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交联聚乙烯绝缘海底电力电缆(以下简称海缆)线路工程验收的基本要求,包括海缆出厂、施工、竣工验收。本标准适用于110kV及以下交流海缆、光纤复合海缆。更高电压等级的海底电缆及直流海缆线路可参照执行。

前言/序言


《高压输电线路设计与施工标准解读》 图书简介 本专业参考书旨在为电力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深入、实用的高压输电线路设计、施工与验收标准解读与实践指南。全书紧密围绕国家及行业现行标准规范,重点剖析了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陆上输电线路工程的各个关键环节,旨在提升工程质量、确保运行安全、优化施工效率。 第一部分:设计基础与规划 本书首先系统梳理了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设计依据和前期规划要求。 第一章:设计规范体系与标准更新 本章详述了国家电力行业关于高压输电线路设计、材料、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核心规范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涉及勘测、结构、电气和土建等主要类别的现行标准。重点解析了近年来标准修订的背景和主要变化,特别是针对抗风载、冰载、地震设防以及特殊地理环境下的设计要求。 第二章:工程勘测与可行性研究 深入探讨了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测工作。内容涵盖地形测绘、地质勘察、水文气象数据收集与分析。特别强调了复杂地质条件(如岩溶、软土、高填深挖地段)下的勘察深度、取样频率及报告编写规范。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勘测成果确定塔位布线、线路走向的优化路径,平衡经济性、安全性与环境影响。 第三章:线路电气参数设计 本章聚焦于线路的电气设计核心内容。详细讲解了导线和地线(OPGW/ADSS)的选型原则,包括载流量计算、短路电流校核、容许电晕电压等级的选择。着重分析了在不同电压等级下,线路的对地距离、相间距离的确定方法,以及如何依据当地电磁环境要求进行线损计算和功率传输能力校核。 第四章:线路结构设计与塔型选择 系统阐述了线路结构件的设计理论。详细对比了钢结构塔、水泥电杆、拉线塔等常见塔型的适用条件、受力分析和选型依据。深入讲解了基础设计,包括重力基础、拉线基础、桩基础等在不同土质条件下的配筋要求和施工控制要点。对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参数的选择、接地电阻的计算与优化给出了详尽的指导。 第二部分: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本部分将理论设计转化为实际工程操作的指南,侧重于陆上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第五章:基础施工与接地网工程 详细介绍了塔基开挖、模板支设、钢筋制安与混凝土浇筑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要点。针对预制件基础和现场浇筑基础的工艺流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特别细致地阐述了防雷接地网的施工规范,包括接地体埋深、引下线连接电阻的测量与记录要求,确保接地系统满足设计要求的低电阻值。 第六章:杆塔组装与架设技术 覆盖了从构件出厂检验、现场验收、塔材的吊装、螺栓紧固直至整体倾斜对中的全部流程。重点剖析了利用吊车或抱杆架设高塔的工艺流程、安全距离控制和作业风险评估。强调了结构连接的扭矩控制标准和验收程序,以确保结构几何尺寸和受力性能的准确性。 第七章:导线和地线架设工艺 本章是施工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详细阐述了张力放线、牵张控制、紧线、耐张段划分的工程实践。对比分析了常用导线(如LGJ、JKLYJ等)的架设工艺差异。重点讲解了张力计算的实际应用、导线弛度测量与调整的规范操作,以及线夹、耐张线夹等金具的安装工艺要求,确保导线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安全裕度。 第八章:跨越与特殊段落施工 针对河流跨越、铁路跨越、公路跨越等复杂地形和环境下的施工难点,提供了专业的解决方案。包括跨越塔的设计校核要点、临时支撑架设技术、以及在不允许停电或交通管制的关键跨越点上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三部分:验收、试验与运行维护衔接 本书最后一部分关注工程成果的最终检验以及与后续运行维护的无缝对接。 第九章:竣工验收与技术资料归档 系统阐述了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从分项、分部到单位工程的验收流程。详细列出了各关键部位(如基础沉降观测、螺栓扭矩记录、焊接质量报告、放线弛度报告)的验收标准和必备技术文件清单。强调了竣工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这是后续运行维护的基础。 第十章:电气试验与投运前检查 聚焦于线路投入运行前的关键电气试验。包括绝缘耐压试验(工频和感应耐压)、接地电阻复测、光纤通信和告警系统的功能测试。详细解读了试验电压的选择依据、试验时间控制和判据标准,确保所有电气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及安全运行要求。 结论与展望 本书的编写力求详实可靠,结合了近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行业前沿技术,是从事高压输电线路规划、设计、施工及质量监督人员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学习资料。全书严格遵循现行规范,不涉及海底电缆及其他低电压等级的具体验收要求。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第一次翻阅这本技术标准的时候,内心是有些忐忑的,因为“海底”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高风险和高投入。然而,越往后看,那种不安感就越被一种踏实的专业感所取代。这本书在结构设计上非常合理,它没有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的理论模型,而是紧密围绕“验收”这个核心环节展开。比如说,对于电缆的绝缘性能测试,它给出的不仅是测试方法,更重要的是“合格”与“不合格”的界限在哪里,以及出现偏差时应该如何追溯和处理。这对于项目经理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海洋环境影响评估的部分,它把海水温度、盐度变化对电缆长期载流量的影响考虑进去了,这在以往的很多规范中都是被粗略带过的。这种对环境因素的精细化管理,体现了编撰者在设计标准时的高度前瞻性。它不仅仅关注当下安装的“好不好”,更着眼于未来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稳不稳”。

评分

我是一个搞质量控制出身的工程师,对任何标准的第一反应都是审视其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这本书在这两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几乎可以做到“拿起本规范,就能对照检查”。举个例子,关于电缆敷设后的通电前检查,书中详细列出了从电缆本体外观到保护层完整性的多级检查点,每一步都有明确的记录表格样式,让人感觉这不是在写一份报告,而是在完成一个结构化的流程。我特别欣赏它对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的规范描述,明确了责任边界和委托范围,避免了施工方与监理方之间的推诿扯皮。此外,对于那些难以现场测量的参数,比如内部杂质或微观结构缺陷,规范也引导我们通过非破坏性试验方法去间接验证,这种务实的态度非常符合当前工程界追求效率与安全的平衡点。它成功地将复杂的电缆系统集成验收,分解成了一系列可执行、可验证的小任务。

评分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本书对于我们这些经常需要与设计院沟通的专业人员来说,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在项目初期进行技术交底或澄清设计意图时,这本书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和基准线。以前我们常常因为对“合格”的理解存在差异而产生扯皮,但有了这部具体的验收规范,双方在设计阶段就必须把验收标准嵌入进去。我注意到规范中对不同敷设方式(如直埋、隧道敷设或水下拖拉)的差异化要求,处理得非常精妙。例如,对于水下拖拉,对电缆外护套的抗拉伸和抗磨损指标要求就显著提高。这表明该标准充分考虑了不同施工工序对最终产品性能的累积影响。对我而言,它不仅仅是竣工验收时的依据,更是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技术红线,确保了设计愿景能够以符合最高标准的方式落地实现。

评分

这本110kV及以下海底电力电缆线路验收规范,读起来有一种“终于有人把这些事儿说清楚了”的释然感。我以前参与的项目中,很多关于海底电缆的特殊处理,比如防跳线、锚固点的设计裕度,往往依赖于施工单位的“经验主义”,缺乏统一的、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文件。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在技术要求上体现出的严格程度,绝对是站在行业最高水平来制定的。特别是对于电缆投入运行后的定期巡检和状态监测的初始阈值设定,书中给出了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这对于保障长期可靠性至关重要。它不是那种只在纸面上好看的“花架子”规范,而是真正深入到海底环境的严酷性中去考量每一处连接、每一段绝缘、每一个保护措施是否足以抵抗海洋的侵蚀和物理冲击。读完它,我对未来海洋能源项目中的电缆敷设工作,信心又增加了一层。

评分

这本规范,从我一个实际接触过电力工程的“老手”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为我们一线工程师量身定做的。我尤其欣赏它在电缆敷设过程中的那些细节描述,比如沟槽开挖的深度控制、回填材料的选择标准,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完事的。记得有一次在滩涂地带施工,沙土的密实度要求特别高,如果没有这本书里明确提出的验收指标作为依据,我们很容易在质量上出现偏差。规范里对附件安装的预处理环节也写得非常详尽,什么清洁度等级、干燥时间,每一个步骤都像是在为你拆解一个复杂的谜题。特别是关于接头和终端的耐压试验参数,列得清清楚楚,让人心里有底。我感觉这本书的编撰者对110kV等级的电缆系统在海洋环境下的特殊应力点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从材料的抗腐蚀性到机械强度的校验,都体现出一种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对于我们确保电缆长期稳定运行,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实在是太关键了。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而不是一本纯理论的堆砌,里面那种“碰钉子”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味道很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