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吴昌硕的绘画融明代乃至晚清以来各家于一炉,博采众长,转益多师,加以创造革新。他继承徐渭和八大的奇纵,却更为苍劲;吸收石涛的酣畅,却更为雄奇;建基于任伯年、蒲华的色彩丰富,却更为热烈;笔墨纵恣圆秀,又得自于陈淳……
吴昌硕博取众家,在笔者看来,其临、摹、学、拟往往只是以己意为之,甚至是作者的文字修饰,其间变化不大,但总而言之体现了吴昌硕融冶各家的旺盛的艺术吸收力。其实是一种姿态,以示自己开放和博学,实质上他是遗貌取神,以简练概括的笔墨来抒发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目录
引言
论文
由雅及俗——吴昌硕早年绘画考略
从“与古为徒”到“与古为新”——吴昌硕的绘画艺术
徐渭与吴昌硕,其花卉杂画
吴昌硕绘画艺术的金石味
金石全形拓与缶庐博古画
梅花精神——论缶翁写梅
溪堂晚色看荷花
——从《墨荷图》看任吴合璧兼谈吴昌硕早年画风
从吴昌硕《朱子家训》观照吴氏早期生平及隶书风貌
吴昌硕篆书的蜕变之美
吴昌硕的《石鼓文》及其篆书艺术
“海派书法”发展溯源——兼论吴昌硕与沈尹默书风
吴昌硕书法篆刻艺术
吴昌硕篆刻风貌初成背景浅析
近现代印坛巨擘吴昌硕
吴昌硕篆刻的第四方“木鸡”
吴昌硕篆刻创作的代刀现象
吴昌硕先生晚年砚铭创作活动初探
吴昌硕与杨岘交游考
从吴昌硕致顾麟士的信札看二人的交往
吴昌硕与闵泳翊篆刻艺术交游考
吴昌硕与画中师友蒲华
吴昌硕和海上金石画派
吴昌硕、海上绘画与日本的亚洲主义
关于海派书画暨吴昌硕艺术对广东画坛的影响
吴昌硕研究之回顾与省思
附录
吴昌硕纪年对照表
“与古为徒”特展作品目录
精彩书摘
《与古为徒:吴昌硕书画篆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吴昌硕的绘画有着传统文入画的明显特征,总体倾向上属于文人士大夫高雅的一路。但他也在这种儒雅倾向中融入了世俗性、平民化的因素,表现出以俗入雅的倾向,这是吴昌硕“与古为新”的又一特色。
谈及吴昌硕画作的雅与俗,不能不提及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不能不提及“海上画派”。五口通商以来,上海等商埠成为了能感受时代风云晴雨的重镇,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风俗时尚,使之成为一个五方杂处的文化大熔炉,这种特殊的环境孕育了繁荣的市民文化,同时,也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最大的书画消费市场,在这块中西交杂、土洋并存的土地上,“海上画派”——一个近百年来重要的美术流派应运而生。这个画家群体,阵容庞杂,风格各异,然其共同的特点,便是以职业艺术家的心态,来感知市民文化的冲击。
吴昌硕接受的基本是传统的封建士大夫文化教育,艺术形式与审美情趣也基本是传统文人士大夫的。但与传统文入画家在生活无忧前提下的娱情悦性不同,他必须借由转向市场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我画难悦世,放笔心自责。高咏送穷文,加餐当努力。”这是吴昌硕当时创作与生活的真实写照,由此他不能不考虑市场中商贾市民的审美要求。正如他在《牡丹》题诗中说:“酸寒一尉出无车,身闲乃画富贵花。”一方面,他要“临摹石鼓琅玡笔,戏为幽兰一写真”;另一方面他又适应雇主的情趣,把牡丹、红梅、桃实画得艳丽夺目,给朴厚古拙的画风平添了无限生机,从而弱化了清高和超脱,强化了作品的世俗性。
在吴昌硕的画跋中,屡屡出现“富贵清高”“富贵神仙品,居然在一家”等题语。这是吴昌硕以俗入雅、调和雅俗的审美倾向的表现。这种追求雅俗共赏的倾向,首先表现在画题的选择上。吴昌硕为了适应雇主的要求,画了很多设色牡丹、桃花等,牡丹是富贵的象征,桃花意味着健康长寿,市民阶层往往喜欢这类题材。还有吴昌硕画的野蔬俗品,表达了普通市民的情感和生活。特别是吴昌硕晚年的许多画,多立意祈愿人们福寿康宁、富足平安。“大富贵”“平安吉庆,眉寿同欢”之类的题说,屡见不鲜。
其次,表现在用色上。吴昌硕的作品在用色上大胆出新,别具一格。他没有墨守文入画那种淡雅的画格,而在很多作品中使用秾丽对比的颜色。由于巧妙地以色助墨,以墨醒色,画面的色彩效果强烈而不刺激。吴昌硕常使用复色画法,大红大绿,重赭重青,通过微妙的色彩变化,显得既鲜艳厚重又得斑驳苍浑的古趣。在他晚年尤其喜用西洋红,这种红色是近代才从西洋传人的,其特点是浓郁浑厚,弥补了胭脂淡薄的缺点,正好与他古厚朴茂的绘画风格相匹配,艳丽强烈的色彩,给吴昌硕朴厚古拙的画面平添了无限生机。吴昌硕常说“事父母,色难;作画亦色难”,那是他于色彩用心之际的甘苦之言。潘天寿谓吴昌硕“大刀阔斧地用大红大绿而能得到古人用色未有的复杂变化,可说大写意花卉最善于用色的能手”,他的这种探索实践,给了齐白石等现代画家以很大的启示。
……
前言/序言
与古为徒:吴昌硕书画篆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