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从事核电设备的政府监督管理部门相关的专业人员使用,同时可供设计院、建设单位、运行 本书由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组织行业专家进行编写,得到了行业单位的支持与响应,尤其是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核动力设计研究院。本书凝聚了业内专家的智慧,表达了其独到的见解,以专业而深入的视角来诠释,全面透视核安全设备鉴定技术。
本书适用于从事核安全设备相关的专业人员使用,包括政府、设计院、工程公司、核电站业主、产品制造商、实验室等。在内容选择和安排上,为便于理解,力求从浅入深、循序渐进,编写过程中有机地将理论和典型案例相结合,可操作性强,适用于鉴定实践指导。
相关阅读:
《》
《》
《》
《》
《》
内容简介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核安全设备的鉴定技术,从核电站安全相关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鉴定的涵义、发展历史、法规标准、设备使用条件、鉴定方法出发,着重阐述了核安全设备鉴程序、老化效应、抗震鉴定、电磁兼容和软件验证与确认,结合典型设备案例给予实践应用指导,适用于政府、核电设计院与研究所、核电站与工程公司、设备制造商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核安全设备鉴定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目录
序前言第1章设备鉴定概述1.1设备鉴定的基本概念1.2设备鉴定方法1.3设备鉴定过程1.4设备鉴定有关的法规和标准1.5设备鉴定的发展第2章设备使用条件及其影响2.1概述2.2设备使用条件2.2.1使用条件的分类2.2.2正常和异常运行条件2.2.3设计基准事件条件2.3环境或运行载荷及其影响2.3.1概述2.3.2温度2.3.3辐照2.3.4气压2.3.5湿度、潮湿和水喷淋2.3.6蒸汽2.3.7浸水2.3.8化学制剂2.3.9振动和地震2.3.10设备运行2.4小结第3章鉴定程序3.1概述3.2设计与执照申请基准3.2.1设计准则要求3.2.2执照申请核安全设备鉴定目录3.3鉴定设备3.3.1鉴定设备的标识3.3.2鉴定样品的选择3.3.3接口/辅助设备3.3.4安全功能3.3.5性能指标3.3.6使用条件3.3.7安装要求3.4鉴定目标及要求3.4.1鉴定寿命目标3.4.2裕度3.4.3验收准则3.4.4老化机理评定3.4.5维护和更换要求3.5鉴定方法选择3.5.1鉴定方法概述3.5.2型式试验法3.5.3分析论证法3.5.4运行经验法3.5.5组合法3.6和缓环境和严酷环境3.6.1和缓环境下的设备鉴定3.6.2严酷环境下的设备鉴定3.7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仪控设备鉴定3.7.1设备特点3.7.2鉴定要求3.7.3EMC鉴定要求3.8小结第4章老化效应评估4.1概述4.2老化载荷、老化机理和故障模式4.2.1老化载荷和老化机理4.2.2老化机理及其故障模式4.3显著老化机理4.4老化模型及其局限性4.4.1老化模型4.4.2老化模型的局限性4.5鉴定寿命4.5.1鉴定寿命的确定4.5.2和缓环境设备的鉴定寿命4.5.3保持鉴定寿命/状态的EQ维护4.5.4状态监测4.5.5环境监测4.5.6鉴定寿命的重新评价4.5.7库存寿命4.6小结第5章抗震鉴定5.1概述5.2基本概念5.2.1地震5.2.2地震模拟5.2.3阻尼5.2.4抗震类别5.2.5抗震设计要求5.2.6抗震等级5.2.7抗震裕度5.3抗震鉴定方法5.3.1常用方法5.3.2方法选择5.4抗震鉴定程序5.5型式试验法5.5.1概述5.5.2抗震鉴定试验步骤5.5.3抗震试验装置5.5.4试验试件要求5.5.5安装要求5.5.6测点布置要求5.5.7抗震鉴定试验准备5.5.8抗震试验方法5.5.9试验评定5.6分析法5.6.1介绍5.6.2动力法5.6.3静力法5.7分析与试验结合5.7.1复杂大型设备5.7.2相似设备的外推5.8运行经验法5.9鉴定文档5.9.1型式试验法5.9.2分析法5.9.3运行经验法5.10小结第6章电磁兼容性鉴定6.1概述6.2电磁兼容标准和法规要求6.2.1美国EMC标准和法规6.2.2欧洲EMC标准和法规6.2.3我国EMC标准和法规6.3鉴定试验程序6.3.1EMC抗扰度试验选择原则研究6.3.2严酷度等级的选择6.3.3抗扰度试验分类6.3.4静电放电抗扰度6.3.5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6.3.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6.3.7浪涌(冲击)抗扰度6.3.8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6.3.9工频磁场抗扰度6.3.10脉冲磁场抗扰度6.3.11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6.3.12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跌落抗扰度6.3.13谐波、谐间波抗扰度6.3.140~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6.3.15传导发射6.3.16辐射发射6.4电磁兼容评估及实现6.4.1EMC试验判据6.4.2电磁兼容评估6.4.3电磁兼容设计和故障诊断6.4.4核安全设备EMC生命周期管理6.5鉴定文档6.5.1设备鉴定样机技术规范书要素6.5.2设备鉴定大纲要素6.5.3试验计划要素6.5.4试验报告要素6.5.5设备、系统关键EMC性能6.5.6设备安装验收要素第7章安全软件验证和确认7.1概述7.2软件V&V;标准规范7.2.1IEC标准7.2.2IEEE标准体系7.2.3美国RG导则7.3软件V&V;生命周期及过程7.3.1软件分类方法7.3.2安全软件V&V;生命周期7.3.3软件编码7.3.4软件测试7.3.5可追踪性分析7.4软件V&V;配置管理7.5软件V&V;文档7.5.1软件质量保证大纲7.5.2软件V&V;大纲7.5.3软件配置管理大纲7.5.4软件V&V;报告第8章机械设备鉴定8.1概述8.2鉴定目的8.3机械设备分类8.4试验件的选择8.5鉴定步骤和方法8.6基准试验8.7老化试验8.7.1辐照老化试验8.7.2热老化试验8.7.3湿热循环试验8.7.4运行老化试验8.7.5振动老化试验8.8地震试验8.8.1概述8.8.2动态特性探查试验8.8.3地震试验准备8.8.4地震试验方法8.9事故环境试验8.9.1事故工况下的辐照试验8.9.2事故工况下的环境试验8.10鉴定试验后的功能试验8.11裕量8.12分析法8.12.1概述8.12.2数学模型建立8.12.3分析方法8.13运行经验法8.14鉴定结论8.15小结第9章设备鉴定的质量保证9.1核安全质量保证的特点9.2设备鉴定中的责任9.3设备鉴定要求的传递9.3.1设计输入与设计输出9.3.2标准要求的传递9.3.3质量标准的传递与质量保证分级9.4设备鉴定实施中的核安全文化第10章设备鉴定典型案例10.1仪表和控制系统鉴定10.1.1鉴定分类10.1.2鉴定试验项目10.1.3质量鉴定程序10.1.4基准试验10.1.5正常环境下极限值试验10.1.6老化试验10.1.7模拟事故工况试验10.1.8安全级软件的验证和确认(V&V)10.21E级交流电动机鉴定10.2.1概述10.2.2EQ要求10.2.3EQ程序10.2.4文件10.3蓄电池鉴定10.3.1总述10.3.21E级蓄电池鉴定要求10.3.3使用条件10.3.4老化10.3.5鉴定方法10.4电缆鉴定10.4.1概述10.4.2鉴定10.4.3鉴定试验10.5安全级干式变压器鉴定10.5.1概述10.5.2鉴定要求10.5.3型式试验10.5.4文件要求10.6柴油发电机组鉴定10.6.1概述10.6.2柴油发电机组鉴定标准10.6.3工厂试验10.6.4柴油发电机组鉴定试验附录术语与定义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众所周知,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现今核电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核安全设备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保障系统,而设备鉴定是确定其是否满足预期设计安全要求的验证手段,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现今国内外的鉴定方法和鉴定要求各有差异,鉴定水平参差不齐。本书的编写致力于推动我国核安全设备鉴定水平的提升,规范鉴定方法和操作程序,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本书的编写参考和借鉴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工作文件、IEC标准、IEEE标准和我国GB、EJ以及NB标准,解读了各国标准法规,结合编者的丰富实践经验,内容覆盖核安全设备的鉴定机理、鉴定方法和程序、鉴定试验、失效判据以及故障诊断和分析等。全书共分为10章,第1章是对核安全设备鉴定的总体概述,第2章描述核安全设备的使用条件及其影响,第3章介绍设备鉴定的程序,第4章阐述老化效应如何评估,第5~6章介绍设备抗震鉴定、电磁兼容性鉴定,第7章是安全软件验证和确认,第8章介绍机械设备鉴定,第9章是设备鉴定的质量保证,第10章是设备鉴定典型案例。 本书适用于从事核安全设备相关的专业人员使用,包括政府、设计院、工程公司、核电站业主、产品制造商、实验室等。在内容选择和安排上,为便于理解,力求从浅入深、循序渐进,编写过程中有机地将理论和典型案例相结合,可操作性强,适用于鉴定实践指导。 本书由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组织行业优秀专家进行编写,得到了行业单位的支持与响应,尤其是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核动力设计研究院。本书凝聚了业内专家的智慧,表达了其独到的见解,以专业而深入的视角来诠释,全面透视核安全设备鉴定技术。 在本书完成之际,作者特别要感谢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一司给予的关心和指导,本书的编写得到2013年度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技术项目的支持(项目号:JG201321)。最后还要感谢同事、家人和朋友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鼓励和帮助,使本书能够顺利完成。 因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核安全设备鉴定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