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科 本书作为教师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教育心理学教材,力图体现以下“五个突出”。 (1)突出基础性原则。教材突出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要求。本书突显教师教育课程的教育价值,适应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要求。本书严格对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内容,围绕教师基本素质要求选取知识点。本书主要以师范生未来中学教育教学及教育心理学实践活动为依托,构建教材体系的框架,体现师范性特色。 (2)突出系统性原则。本书共计十一章,使学习者对教育心理学知识有一个整体和系统的印象。本书各章节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着各自的相对独立性。 (3)突出可操作性原则。在保证教材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突出强调教材内容对教育实践(即对师范生未来教书育人的实践和现时自我教育的实践)的富有实效的指导意义。这一原则着重体现在教材的理论阐述的针对性和实践应用的可操作性两个方面,以解决长期以来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4)突出阶段性原则。本书在各章节开头设置“内容概要”和“问题引入”,意图引导学习者带着对知识点或问题的思考进入章节学习。每章后面的“温故知新”意图引导学习者及时温习本章主要知识点。每章后面还设有“本章练习”,意图引导学习者通过完成练习题或获得练习题的启发,以达到强化对知识点识记和理解的目的。 (5)突出可读性原则。本书体现了师范生教书育人和自我教育的特点,针对师范生教书育人和自我教育中具有的普遍意义的问题,发掘有关的理论性内容。在编写形式上,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适当插入图片和专栏(心语感悟、拓展阅读、经典案例等),以活跃版面,增添学习兴趣。
内容简介
目前,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于我国教师教育来说,正经历着由数量导向向质量导向逐步深入的变革。时代需求和教育发展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只有不断加强教师教育,完善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教育理念武装师范生和其他有志于从事未来教师职业的人员,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工程。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质量关系到教师教育的质量。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我国师范院校面临的重大任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旨在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新机制,从师范类院校招生、教学、实践等环节入手,努力培养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深入研究并实践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卓越教师,从而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基于这个背景,我们编写了这本教育心理学教材。目前,教育心理学教材的版本很多,且各具特色。如何从众多教育心理学教材中脱颖而出,编写出一本既能体现新研究成果,科学性较强,又能符合师范生和其他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考试需求的教材,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目录
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3)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5)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9)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3)第五节教育心理学问题的研究程序(19)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25)第一节学习概述(28)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0)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37)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41)第五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3)第三章知识的学习(49)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51)第二节传统观点的知识学习(54)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60)第四节程序性知识的学习(62)第四章学习策略的学习(67)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69)第二节学习的认知策略(72)第三节学习策略的训练(86)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93)第一节智力的发展与培养(95)第二节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105)第六章动作技能的形成(113)第一节动作技能概述(115)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119)第三节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123)第七章学习的迁移(131)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133)第二节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及其研究(137)第三节当代的学习迁移理论(142)第四节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与教学(145)第八章人格及其形成(149)第一节人格概述(151)第二节人格理论(153)第三节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158)第四节健全人格及其培养(160)第九章态度和品德的形成(167)第一节态度和品德(169)第二节品德的认知发展理论及教育启示(174)第三节品德的社会学习理论及教育启示(177)第四节良好态度和品德的培养(182)第十章学习动机(189)第一节学习动机的概述(191)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196)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200)第十一章影响学习的认知与人格因素(207)第一节认知发展与学习(209)第二节智力差异与学习(213)第三节学习风格与学习(215)第四节非智力因素与学习(218)附录A(223)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23)附录B(229)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29)
精彩书摘
《教育心理学》:
人的绝大部分学习是通过精加工式的复述而进行的。很多研究都已证明了人们在获得新信息时会进行精加工。在鲍威尔等人的研究中,先让学生读了一段看病的小故事,然后让他们自动再现故事的内容。结果再现的内容中有20%不是原来故事中所有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而添加上去的,如故事中并没有“量血压”的描述,但很多学生都增加了这一细节。
在精加工的过程中,要对所学信息增加内容,它可以是逻辑上的推理,也可以是对新信息的扩展和延伸,或增加已知的例证,补充某些细节,进行某种类推等。精加工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学习者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学习者理解新知识;二是精加工后,新命题进入“命题网络”加以贮存,在以后需要提取的时候容易检索,如果直接检索它出现困难,也能够通过“命题网络”间接地把它推导出来。
(二)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
陈述性知识的提取首先需要有问题,问题可以由外界提出,也可以由学习者自己提出。然后,问题转化为内部的命题表征,并成为激活相关知识的线索。最后,通过激活的扩展使原有的“命题网络”中相关的命题得以激活。如果激活的命题能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提取就结束了;如果激活的命题回答不了所提出的问题且又有时间去检索的话,那么会继续进行激活的扩展,直到查找到合适的回答。但是,如果继续检索依然找不到合适的回答,或者由于时间不够来不及查找,那么学习者会根据已激活的命题对问题的答案加以推测,建构出自己的回答。
综上所述,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都通过激活的扩展来完成,提取是从检索的线索向需要再现的命题扩展,建构是从检索的线索向有关信息进行扩展。
(三)陈述性知识获得过程中的组织
在陈述性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学习者在进行精加工的同时,还要对新信息加以组织。组织指将一组信息分成子集并表达子集间关系的过程。
……
前言/序言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编写体现上述原则的教材,具有重要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意义。这是因为,有了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才会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针对近些年来部分师范院校不关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关起门来办教师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老三门”课程以及班级管理课程内容“空、繁、旧”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现状,教育部计划在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方面突出以实践为导向,打破“老三门”课程结构体系,开设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教师教育课程。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为我们编写高质量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指明了方向。 本书是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师教育实训教材系列丛书之一,由上海师范大学卢盛华副教授担任第一主编,湖北民族学院马一波担任第二主编,湖北大学吕莉担任第三主编。湖北大学徐学俊、湖北民族学院殷波、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李凡繁担任副主编。吕莉负责统稿,徐学俊负责定稿,马一波、李凡繁协助审稿。全书各章编写人员如下:湖北大学吕莉(第一章)、湖北大学吴柳(第二章)、湖北大学张梦(第三章)、湖北大学卢洋(第四章)、黄冈师范学院李凡繁(第五章)、湖北大学张二虎(第六章)、湖北大学张磊(第七章)、湖北大学徐学俊(第八章)、江西赣州赣南医学院谢云天(第九章)、湖北大学程艺和洪伟(第十章)、湖北大学曾岩(第十一章)。本书参考了国内外众多文献资料,在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湖北大学、湖北民族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江西赣州赣南医学院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虽然希望将本书编写成一本独具特色的教育心理学教材,但由于编者自身水平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及纰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教育心理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