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Linux基礎教程(第2版)

嵌入式Linux基礎教程(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剋裏斯托弗·哈利南(Christopher Hallinan) 著,周鵬 譯
圖書標籤:
  • 嵌入式Linux
  • Linux
  • 嵌入式係統
  • 開發
  • 教程
  • 技術
  • 編程
  • ARM
  • 實戰
  • 電子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02509
版次:1
商品編碼:11904669
品牌:異步圖書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5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適閤Linux程序員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讀物。
  嵌入式Linux著作  全五星評價  全麵剖析嵌入式Linux開發,揭示大量技術內幕 廣泛的硬件支持、高效穩定的內核、開源共享的軟件開發工具、完善的網絡通信和文件管理機製等特點,是嵌入式Linux獲得瞭廣泛應用,已成為嵌入式開發的主流平颱。  本書是嵌入式Linux領域的名著,全麵深入而又簡明地闡述瞭構建嵌入式Linux係統的精髓。本書不僅剖析瞭嵌入式Linux係統,而且講述瞭處理器、內核、引導加載程序、設備驅動開發、文件係統等關鍵組件,介紹瞭嵌入式Linux係統的開發工具、調試技術。作者多年積纍總結的嵌入式Linux開發技巧和提示,無論對初學者還是有經驗的開發人員,都彌足珍貴。這一版不僅對原有章節進行瞭全麵的修訂、更新和改進,還新增瞭udev、USB和開源構建係統等內容。

內容簡介

  《嵌入式Linux基礎教程(第2版)》是嵌入式Linux的經典教程,介紹瞭引導加載程序、係統初始化、文件係統、閃存和內核、應用程序調試技巧等,還講述瞭構建Linux係統的工作原理,用於驅動不同架構的配置,Linux內核源碼樹的特性,如何根據需求配製內核運行時的行為,如何擴展係統功能,用於構建完整嵌入式Linux發行版的常用構建係統,USB子係統和係統配置工具udev等內容。更重要的是,《嵌入式Linux基礎教程(第2版)》闡述瞭如何修改係統使之滿足讀者自身的需求,確保讀者能夠從中學習一些嵌入式工程中非常有用的提示和技巧。  《嵌入式Linux基礎教程(第2版)》適閤Linux程序員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讀物。

作者簡介

  Christopher Hallinan,注明嵌入式Linux技術專傢。現任Mentor Graphics公司技術市場工程師,曾任MontaVista軟件公司現場應用工程師,3Com公司工程總監,Crosscomm公司工程總監。他有25年以上網絡和通信産品的軟硬件開發經驗。曾擔任Linux谘詢師,提供定製Linux主闆接口、設備驅動程序和引導加載程序等方麵的解決方案。

目錄

第1章 入門 1
1.1 為什麼選擇Linux 1
1.2 嵌入式Linux現狀 2
1.3 開源和GPL 2
1.4 標準及相關組織 3
1.4.1 Linux標準基礎 3
1.4.2 Linux基金會 4
1.4.3 電信級Linux 4
1.4.4 移動Linux計劃:Moblin 4
1.4.5 服務可用性論壇 5
1.5 小結 5
第2章 綜述 6
2.1 嵌入與非嵌入 6
2.2 剖析嵌入式係統 7
2.2.1 典型的嵌入式Linux開發環境 8
2.2.2 啓動目標闆 9
2.2.3 引導內核 10
2.2.4 內核初始化:概述 12
2.2.5 第一個用戶空間進程:init 13
2.3 存儲 14
2.3.1 閃存 14
2.3.2 NAND型閃存 15
2.3.3 閃存的用途 16
2.3.4 閃存文件係統 17
2.3.5 內存空間 17
2.3.6 執行上下文 19
2.3.7 進程虛擬內存 20
2.3.8 交叉開發環境 21
2.4 嵌入式Linux發行版 22
2.4.1 商業Linux發行版 24
2.4.2 打造自己的Linux發行版 24
2.5 小結 24
第3章 處理器基礎 26
3.1 獨立處理器 26
3.1.1 IBM 970FX 27
3.1.2 英特爾奔騰M 27
3.1.3 英特爾淩動TM 28
3.1.4 飛思卡爾MPC7448 28
3.1.5 配套芯片組 28
3.2 集成處理器:片上係統 30
3.2.1 Power架構 30
3.2.2 飛思卡爾Power架構 30
3.2.3 飛思卡爾PowerQUICC I 31
3.2.4 飛思卡爾PowerQUICC II 32
3.2.5 PowerQUICC II Pro 32
3.2.6 飛思卡爾PowerQUICC III 33
3.2.7 飛思卡爾QorIQTM 34
3.2.8 AMCC Power架構 36
3.2.9 MIPS 38
3.2.10 Broadcom MIPS 38
3.2.11 其他MIPS 39
3.2.12 ARM 40
3.2.13 德州儀器ARM 40
3.2.14 飛思卡爾ARM 42
3.2.15 其他ARM處理器 43
3.3 其他架構 43
3.4 硬件平颱 43
3.4.1 CompactPCI 43
3.4.2 ATCA 44
3.5 小結 44
第4章 Linux內核:不同的視角 46
4.1 背景知識 46
4.1.1 內核版本 47
4.1.2 內核源碼庫 48
4.1.3 使用git下載內核代碼 49
4.2 Linux內核的構造 49
4.2.1 頂層源碼目錄 49
4.2.2 編譯內核 50
4.2.3 內核主體:vmlinux 52
4.2.4 內核鏡像的組成部分 53
4.2.5 子目錄的布局 56
4.3 內核構建係統 57
4.3.1 .config文件 57
4.3.2 配置編輯器 58
4.3.3 Makefile目標 61
4.4 內核配置 66
4.4.1 定製配置選項 68
4.4.2 內核Makefile 71
4.5 內核文檔 72
4.6 獲得定製的Linux內核 72
4.7 小結 73
第5章 內核初始化 75
5.1 閤成內核鏡像:Piggy及其他 75
5.1.1 Image對象 78
5.1.2 與具體架構相關的對象 78
5.1.3 啓動加載程序 79
5.1.4 引導消息 80
5.2 初始化時的控製流 83
5.2.1 內核入口:head.o 84
5.2.2 內核啓動:main.c 85
5.2.3 架構設置 86
5.3 內核命令行的處理 87
5.4 子係統初始化 92
5.5 init綫程 94
5.5.1 通過initcalls進行初始化 95
5.5.2 initcall_debug 96
5.5.3 最後的引導步驟 97
5.6 小結 98
第6章 用戶空間初始化 100
6.1 根文件係統 100
6.1.1 FHS:文件係統層次結構
標準 101
6.1.2 文件係統布局 101
6.1.3 最小化的文件係統 102
6.1.4 嵌入式根文件係統帶
來的挑戰 103
6.1.5 試錯法 104
6.1.6 自動化文件係統構建工具 104
6.2 內核的最後一些引導步驟 104
6.2.1 第一個用戶空間程序 106
6.2.2 解決依賴關係 106
6.2.3 定製的初始進程 107
6.3 init進程 107
6.3.1 inittab 109
6.3.2 Web服務器啓動腳本示例 111
6.4 初始RAM磁盤 112
6.4.1 使用initrd進行引導 113
6.4.2 引導加載程序對initrd的
支持 113
6.4.3 initrd的奧秘所在:
linuxrc 115
6.4.4 initrd探究 116
6.4.5 構造initrd鏡像 116
6.5 使用initramfs 117
6.6 關機 119
6.7 小結 120
第7章 引導加載程序 122
7.1 引導加載程序的作用 122
7.2 引導加載程序帶來的挑戰 123
7.2.1 DRAM控製器 123
7.2.2 閃存與RAM 123
7.2.3 鏡像的復雜性 124
7.2.4 執行環境 126
7.3 通用引導加載程序:Das U-Boot 126
7.3.1 獲取U-Boot 127
7.3.2 配置U-Boot 127
7.3.3 U-Boot的監控命令 129
7.3.4 網絡操作 130
7.3.5 存儲子係統 132
7.3.6 從磁盤引導 133
7.4 移植U-Boot 133
7.4.1 EP405的U-Boot移植 133
7.4.2 U-Boot Makefile中的配置
目標 134
7.4.3 EP405的第一次構建 135
7.4.4 EP405 處理器初始化 136
7.4.5 與具體闆卡相關的初始化 138
7.4.6 移植總結 141
7.4.7 U-Boot鏡像格式 141
7.5 設備樹對象(扁平設備樹) 143
7.5.1 設備樹源碼 145
7.5.2 設備樹編譯器 148
7.5.3 使用DTB的其他內核鏡像 148
7.6 其他引導加載程序 149
7.6.1 Lilo 149
7.6.2 GRUB 150
7.6.3 其他更多的引導加載程序 151
7.7 小結 152
第8章 設備驅動程序基礎 154
8.1 設備驅動程序的概念 154
8.1.1 可加載模塊 155
8.1.2 設備驅動程序架構 155
8.1.3 最小設備驅動程序示例 156
8.1.4 模塊構建的基礎設施 157
8.1.5 安裝設備驅動程序 160
8.1.6 加載模塊 160
8.1.7 模塊參數 161
8.2 模塊工具 162
8.2.1 insmod 162
8.2.2 lsmod 163
8.2.3 modprobe 163
8.2.4 depmod 164
8.2.5 rmmod 165
8.2.6 modinfo 165
8.3 驅動程序方法 166
8.3.1 驅動程序中的文件係統
操作 166
8.3.2 設備號的分配 169
8.3.3 設備節點和mknod 169
8.4 綜閤應用 170
8.5 在內核源碼樹外構建驅動 171
8.6 設備驅動程序和GPL 172
8.7 小結 173
第9章 文件係統 174
9.1 Linux文件係統概念 175
9.2 ext2 176
9.2.1 掛載文件係統 177
9.2.2 檢查文件係統的完整性 178
9.3 ext3 180
9.4 ext4 182
9.5 ReiserFS 182
9.6 JFFS2 183
9.7 cramfs 185
9.8 網絡文件係統 187
9.9 僞文件係統 190
9.9.1 /proc文件係統 191
9.9.2 sysfs 194
9.10 其他文件係統 196
9.11 創建簡單的文件係統 197
9.12 小結 199
第10章 MTD子係統 201
10.1 MTD概述 201
10.1.1 開啓MTD服務 202
10.1.2 MTD基礎 203
10.1.3 在目標闆上配置MTD 205
10.2 MTD分區 205
10.2.1 使用Redboot分區錶進行
分區 206
10.2.2 使用內核命令行傳遞分區
信息 210
10.2.3 映射驅動 211
10.2.4 閃存芯片驅動 213
10.2.5 與具體闆卡相關的初始化 214
10.3 MTD工具 215
10.4 UBI文件係統 219
10.4.1 配置UBIFS 219
10.4.2 構建UBIFS鏡像 220
10.4.3 使用UBIFS作為根文件
係統 222
10.5 小結 222
第11章 BusyBox 224
11.1 BusyBox簡介 224
11.2 BusyBox的配置 225
11.3 BusyBox的操作 227
11.3.1 BusyBox的init 230
11.3.2 rcS初始化腳本示例 232
11.3.3 BusyBox在目標闆上的
安裝 233
11.3.4 BusyBox小應用 235
11.4 小結 235
第12章 嵌入式開發環境 237
12.1 交叉開發環境 237
12.2 對主機係統的要求 241
12.3 為目標闆提供服務 242
12.3.1 TFTP服務器 242
12.3.2 BOOTP/DHCP 服務器 243
12.3.3 NFS服務器 245
12.3.4 目標闆使用NFS掛載根
文件係統 247
12.3.5 U-Boot中使用NFS掛載根
文件係統的例子 248
12.4 小結 250
第13章 開發工具 252
13.1 GNU調試器(GDB) 252
13.1.1 調試核心轉儲 253
13.1.2 執行GDB 255
13.1.3 GDB中的調試會話 257
13.2 數據顯示調試器 258
13.3 cbrowser/cscope 260
13.4 追蹤和性能評測工具 261
13.4.1 strace 261
13.4.2 strace命令行選項 264
13.4.3 ltrace 266
13.4.4 ps 267
13.4.5 top 269
13.4.6 mtrace 270
13.4.7 dmalloc 272
13.4.8 內核oops 274
13.5 二進製工具 276
13.5.1 readelf 277
13.5.2 使用readelf查看調試信息 278
13.5.3 objdump 280
13.5.4 objcopy 281
13.6 其他二進製實用程序 281
13.6.1 strip 281
13.6.2 addr2line 282
13.6.3 strings 282
13.6.4 ldd 282
13.6.5 nm 283
13.6.6 prelink 283
13.7 小結 284
第14章 內核調試技術 286
14.1 內核調試帶來的挑戰 286
14.2 使用KGDB進行內核調試 287
14.2.1 KGDB的內核配置 288
14.2.2 在開啓KGDB時引導
目標闆 289
14.2.3 一些有用的內核斷點 293
14.2.4 KGDB與控製颱共享一個
串行端口 294
14.2.5 調試非常早期的內核代碼 295
14.2.6 主綫內核對KGDB的支持 296
14.3 內核調試技術 297
14.3.1 gdb遠程串行協議 298
14.3.2 調試優化的內核代碼 300
14.3.3 GDB的用戶自定義命令 307
14.3.4 有用的內核GDB宏 307
14.3.5 調試可加載模塊 315
14.3.6 printk調試 319
14.3.7 Magic SysReq key 320
14.4 硬件輔助調試 321
14.4.1 使用JTAG探測器對閃存
進行編程 322
14.4.2 使用JTAG探測器進行調
試 323
14.5 不能啓動的情況 326
14.5.1 早期的串行端口調試輸
齣 326
14.5.2 轉儲printk的日誌緩衝
區 327
14.5.3 使用KGDB調試內核異常 328
14.6 小結 329
第15章 調試嵌入式Linux應用程序 331
15.1 目標調試 331
15.2 遠程(交叉)調試 331
15.3 調試共享程序庫 335
15.4 調試多個任務 340
15.4.1 調試多個進程 340
15.4.2 調試多綫程應用程序 342
15.4.3 調試引導加載程序/閃存
代碼 345
15.5 其他遠程調試選項 345
15.5.1 使用串行端口進行調試 345
15.5.2 附著到運行的進程上 346
15.6 小結 346
第16章 開源構建係統 348
16.1 為什麼使用構建係統 348
16.2 Scratchbox 349
16.2.1 安裝Scratchbox 349
16.2.2 創建一個交叉編譯目標 350
16.3 Buildroot 351
16.3.1 安裝Buildroot 352
16.3.2 配置Buildroot 352
16.3.3 構建Buildroot 353
16.4 OpenEmbedded 354
16.4.1 OpenEmbedded的組成 355
16.4.2 BitBake元數據 355
16.4.3 配方基礎 356
16.4.4 任務 358
16.4.5 類 359
16.4.6 配置元數據 360
16.4.7 構建鏡像 361
16.5 小結 362
第17章 實時Linux 363
17.1 什麼是實時 363
17.1.1 軟實時 363
17.1.2 硬實時 364
17.1.3 Linux調度 364
17.1.4 延時 364
17.2 內核搶占 365
17.2.1 搶占的障礙 366
17.2.2 搶占模式 367
17.2.3 SMP內核 368
17.2.4 搶占延時的根源 369
17.3 實時內核補丁 369
17.3.1 實時補丁的特性 370
17.3.2 O(1)調度器 371
17.3.3 創建實時進程 372
17.4 實時內核的性能分析 373
17.4.1 使用Ftrace追蹤內核行為 373
17.4.2 檢測搶占被關閉的延時 374
17.4.3 檢測喚醒延時 375
17.4.4 檢測中斷被關閉的延時 377
17.4.5 檢測Soft Lockup 378
17.5 小結 378
第18章 通用串行總綫 379
18.1 USB概述 379
18.1.1 USB的物理拓撲結構 379
18.1.2 USB的邏輯拓撲結構 381
18.1.3 USB版本 382
18.1.4 USB連接器 382
18.1.5 USB綫纜 383
18.1.6 USB模式 384
18.2 配置USB 384
18.3 sysfs和USB設備命名 388
18.4 實用的USB工具 390
18.4.1 USB文件係統 390
18.4.2 使用usbview 392
18.4.3 USB 實用程序(lsusb) 394
18.5 通用USB子係統 395
18.5.1 USB大容量存儲類 395
18.5.2 USB HID類 397
18.5.3 USB CDC類驅動 398
18.5.4 USB網絡支持 400
18.6 USB調試 401
18.6.1 usbmon 402
18.6.2 實用USB雜記 403
18.7 小結 403
第19章 udev 405
19.1 什麼是udev 405
19.2 設備發現 406
19.3 udev的默認行為 407
19.4 理解udev規則 409
19.4.1 Modalias 411
19.4.2 典型的udev規則配置 414
19.4.3 udev的初始係統設置 415
19.5 加載平颱設備驅動程序 417
19.6 定製udev的行為 419
19.7 持久的設備命名 420
19.8 udev和busybox配閤使用 423
19.8.1 busybox mdev 423
19.8.2 配置mdev 425
19.9 小結 425
附錄A 可配置的U-Boot命令 427
附錄B BusyBox命令 430
附錄C SDRAM接口注意事項 440
附錄D 開源資源 447
附錄E 簡單的BDI-2000配置文件 449

前言/序言


《嵌入式係統開發實戰指南》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麵嚮廣大嵌入式係統開發者的實戰型技術手冊,旨在幫助讀者深入理解嵌入式係統的設計、開發、調試與優化全過程。全書圍繞嵌入式項目開發的典型流程,從基礎概念的梳理到高級主題的探討,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套係統、全麵且極具操作性的知識體係。本書內容緊密結閤實際工程需求,理論與實踐並重,旨在培養讀者解決復雜嵌入式問題的能力,提升開發效率與産品質量。 第一部分:嵌入式係統基礎架構與開發環境搭建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構建堅實的嵌入式開發基礎。首先,我們會深入剖析嵌入式係統的核心組成要素,包括但不限於微控製器(MCU)、微處理器(MPU)、內存(RAM, ROM, Flash)、外圍設備(GPIO, UART, SPI, I2C, ADC, DAC等)以及各種傳感器和執行器。我們將詳細講解不同類型處理器架構的特點和適用場景,例如ARM Cortex-M係列在資源受限的微控製器中的應用,以及ARM Cortex-A係列在高性能嵌入式Linux設備中的普及。 接著,本書將引導讀者搭建高效的嵌入式開發環境。這包括交叉編譯工具鏈的安裝與配置,如GCC for ARM、Clang/LLVM等,並演示如何為目標硬件平颱生成適配的編譯器和鏈接器。我們將詳細介紹集成開發環境(IDE)的選擇與使用,如Eclipse CDT、VS Code配閤插件,以及專門的嵌入式IDE,如Keil MDK、IAR Embedded Workbench等,並講解其調試器、代碼編輯器、工程管理等功能。此外,對於基於Linux的嵌入式開發,我們將詳細介紹構建根文件係統(Root File System)的方法,包括使用Buildroot、Yocto Project等自動化構建係統,以及手動構建的基本步驟,並深入講解BusyBox的應用,它如何精簡地提供大量常用Linux命令。 第二部分:裸機編程與嵌入式操作係統原理 本部分將從最底層的裸機編程開始,逐步過渡到嵌入式操作係統的原理。在裸機編程部分,我們將通過豐富的實例,講解直接操作硬件寄存器的方法,理解中斷處理機製,學習如何編寫設備驅動程序,例如GPIO輸入輸齣控製、定時器配置、ADC數據采集等。讀者將學會如何利用數據手冊(Datasheet)來精確地配置硬件,理解時鍾係統、電源管理等關鍵概念。 隨後,本書將深入探討嵌入式實時操作係統(RTOS)的核心原理。我們將詳細介紹RTOS的任務管理,包括任務的創建、調度(搶占式、協作式)、同步與通信機製(信號量、互斥鎖、消息隊列、事件標誌組)。我們將剖析RTOS的內存管理,講解堆棧的管理與分配。此外,中斷管理在RTOS中的處理方式,以及係統調用(System Call)的實現原理也將被詳細闡述。我們將選取經典的RTOS,如FreeRTOS、RT-Thread等,通過實例演示其API的使用,以及如何進行RTOS的移植和配置。 第三部分:嵌入式Linux開發深度探索 針對日益增長的嵌入式Linux應用需求,本部分將進行深入的探討。我們將首先詳細介紹Linux內核的引導過程,從Bootloader(如U-Boot)的角色和作用,到內核的加載與初始化,再到用戶空間的啓動。我們將講解Linux設備模型(Device Model),設備驅動程序在Linux內核中的實現方式,包括字符設備、塊設備、網絡設備驅動的編寫。讀者將學習如何使用Linux內核提供的框架,如Platform Devices、I2C/SPI Framework、Input Subsystem等。 本書將重點介紹嵌入式Linux用戶空間的開發。我們將講解應用程序開發,包括使用標準C/C++以及POSIX API。對於網絡通信,我們將詳細介紹Socket編程,TCP/IP協議棧在嵌入式設備上的應用,以及MQTT、CoAP等物聯網通信協議的實現。進程間通信(IPC)機製,如管道(Pipe)、共享內存(Shared Memory)、消息隊列(Message Queue)、信號(Signal)等,也將被一一講解。 第四部分:嵌入式係統調試與性能優化 高效的調試是嵌入式開發的關鍵。本部分將聚焦於嵌入式係統的調試技術。我們將詳細介紹GDB(GNU Debugger)在嵌入式環境下的使用,包括遠程調試(GDB Server)、斷點設置、變量查看、內存監視等。我們將講解JTAG/SWD調試接口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硬件調試器進行底層調試的技巧。對於Linux係統,我們將介紹strace、ltrace等工具用於追蹤係統調用和庫函數調用,幫助定位問題。 性能優化是嵌入式産品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本部分將從多個維度講解性能優化的策略。我們將深入分析CPU性能瓶頸,講解代碼優化技巧,包括算法選擇、循環展開、函數內聯等。內存優化是嵌入式係統設計的重點,我們將討論內存泄漏的檢測與修復,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緩存(Cache)和內存預取(Memory Prefetching)。對於功耗敏感的應用,我們將介紹低功耗設計技術,包括CPU的休眠模式、外設的電源管理、以及動態電壓頻率調整(DVFS)等。 第五部分:嵌入式項目開發實例與進階主題 為瞭鞏固所學知識,本書將提供一係列精心設計的嵌入式項目開發實例。這些實例將涵蓋工業自動化、智能傢居、車載係統、醫療設備等多個領域,從簡單的LED控製到復雜的圖像處理與通信係統。每個實例都將詳細闡述設計思路、硬件選型、軟件架構、關鍵代碼實現以及調試過程。 最後,本書還將探討一些嵌入式係統開發的進階主題。這包括嵌入式安全(加密、認證、固件更新安全)、嵌入式GUI開發(如Qt for Embedded, LVGL)、嵌入式Linux的性能分析與調優工具(如perf, ftrace)、以及容器化技術(如Docker, LXC)在嵌入式領域的應用。我們將簡要介紹嵌入式係統集成與測試的方法,以及DevOps在嵌入式開發中的實踐。 本書特色: 實戰導嚮: 每一章節都緊密結閤實際開發場景,提供可運行的代碼示例和詳細的操作步驟。 體係完整: 從底層硬件到上層應用,覆蓋瞭嵌入式係統開發的各個環節。 深入淺齣: 理論講解清晰透徹,技術細節深入剖析,同時兼顧初學者易於理解。 案例豐富: 多個真實世界的項目案例,幫助讀者理解理論知識的應用。 前沿技術: 包含近年來嵌入式領域的熱點技術和發展趨勢。 目標讀者: 有一定C/C++基礎,希望進入嵌入式開發領域的在校學生和在職工程師。 需要深入理解嵌入式係統底層原理和開發流程的嵌入式軟件工程師。 從事物聯網、工業控製、消費電子等相關行業的開發者。 希望提升嵌入式係統開發技能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技術人員。 總結: 《嵌入式係統開發實戰指南》將成為您在嵌入式係統開發道路上的得力助手。無論您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經驗的開發者,本書都將為您提供寶貴的知識、實用的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助您在快速發展的嵌入式技術領域取得成功。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真是太翔實瞭!我一直對嵌入式Linux的係統移植非常感興趣,但又覺得無從下手。這本書在這個方麵的內容簡直是一部寶典。從bootloader的選擇和配置,到內核的編譯、裁剪和移植,再到根文件係統的製作和優化,每一個環節都講解得淋灕盡緻。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對uboot和kernel各個版本的講解,以及不同硬件平颱上的移植案例,這讓我能跳齣單一的框架,理解移植的通用性和特殊性。書中提供的詳細步驟、截圖以及大量的配置代碼,讓我在實際操作中能夠事半功倍。當我遇到問題時,迴過頭來翻閱這本書,總能找到相關的綫索和解決方案。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怎麼做”,更是告訴你“為什麼要這麼做”,並且深入分析瞭不同選擇的優缺點。我感覺自己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不僅學會瞭操作,更重要的是培養瞭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能力。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接地氣,也很有前瞻性,對於想要深入理解嵌入式Linux係統內部原理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評分

哇,這本書真是太棒瞭!我之前對嵌入式Linux一直有點懵懵懂懂,覺得它高深莫測,但這本書就像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一點一點地把我帶進瞭這個神奇的世界。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比如什麼是嵌入式係統,Linux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到如何搭建開發環境,書裏都講得特彆細緻。我記得剛開始配置交叉編譯工具鏈的時候,總是齣各種各樣的問題,看得我焦頭爛額,但這本書提供的步驟清晰明瞭,甚至連一些容易齣錯的細節都給標注齣來瞭,讓我少走瞭不少彎路。而且,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理論書,有很多實際的例子和代碼片段,我跟著做,很快就能看到成果,這種成就感真的太讓人滿足瞭!書中講解的各種命令和工具,比如`grep`、`sed`、`awk`,還有Makefile的編寫,都讓我覺得不再是晦澀難懂的符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利器,能夠幫助我解決實際問題。最重要的是,作者的語言非常生動有趣,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有時候甚至會忍俊不禁。我感覺自己好像真的掌握瞭一些真本事,對未來的嵌入式開發充滿瞭信心。

評分

坦白說,我之前對嵌入式Linux開發一直持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它離普通人很遙遠,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儲備。但當我翻開這本《嵌入式Linux基礎教程(第2版)》時,我發現我的看法徹底改變瞭!這本書用一種非常易懂、幽默的方式,將嵌入式Linux的世界展現在我麵前。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技術術語,而是從最通俗易懂的比喻開始,一步步建立起讀者的信心。我特彆喜歡書中對Linux內核裁剪和優化的講解,它讓我明白,即使是看似龐大的Linux係統,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瘦身”,變得更加高效和靈活。書中還詳細介紹瞭各種開發工具的使用,比如GDB調試器,這讓我覺得開發過程不再是“黑盒操作”,而是可以被我掌控和理解的。而且,書中提供的許多小技巧和經驗總結,都是作者多年開發經驗的結晶,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我感覺自己不僅學到瞭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瞭對嵌入式Linux開發的興趣和熱情。這本書真的讓我覺得,嵌入式Linux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隻要有好的引導,每個人都可以掌握它。

評分

我是一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正在為我的畢業設計項目尋找相關的技術資料。我們項目需要用到嵌入式Linux係統來控製一些硬件設備,但我對Linux的瞭解僅限於一些基本的命令行操作,嵌入式方麵更是完全沒有接觸過。在老師的推薦下,我找到瞭這本《嵌入式Linux基礎教程(第2版)》。一開始我還擔心內容會太難,或者太陳舊。但讀瞭之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內容安排非常閤理,從最基礎的Linux命令和shell腳本,到嵌入式Linux係統的組成,再到應用程序的開發,循序漸進,非常適閤我們這種初學者。書中對嵌入式Linux開發環境的搭建、交叉編譯器的使用、以及如何編寫和調試嵌入式應用程序都講得非常清晰。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嵌入式GUI開發的章節,它介紹瞭Qt等框架的使用,這對於我們項目最終實現用戶交互界麵非常有幫助。而且,書中還提供瞭一些實際的項目案例,讓我們能夠結閤理論知識去實踐。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細緻的導師,一步步引導我掌握瞭嵌入式Linux開發的關鍵技術,為我的畢業設計項目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我是一名工作瞭幾年,但一直沒怎麼接觸過嵌入式Linux的開發者,這次決定係統地學習一下,搜尋瞭好多資料,最終選擇瞭這本《嵌入式Linux基礎教程(第2版)》。說實話,一開始我對“基礎教程”幾個字還有點顧慮,擔心它會不會過於簡單,不夠深入。但讀瞭之後,我發現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在打牢基礎的同時,也為後續更深入的學習鋪平瞭道路。它不僅僅是介紹命令和概念,更側重於講解“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不同方法之間的權衡。比如,在講解內核編譯時,它不僅給齣瞭操作步驟,還解釋瞭各個配置選項的含義,以及它們對最終生成鏡像的影響,這讓我能夠根據實際需求來調整內核。書中對文件係統、設備驅動模型、進程間通信等核心概念的闡述,也是非常到位,並且結閤瞭實際的代碼實現,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象化。我還特彆喜歡它在講解網絡編程和常用服務搭建的部分,這對於我這種需要將嵌入式設備連接到網絡的開發者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總的來說,這本書的知識體係搭建得非常完整,既有廣度,又有深度,是我近期讀到的最實用、最紮實的學習材料之一。

評分

不大看得懂,堅持看吧

評分

創客最近很熱,開始學習點新的知識

評分

買瞭還沒看呢……

評分

評論專用的正好十個字。

評分

多瞭解嵌入式Linux的各個方麵的知識,幫助相當大。

評分

京東的書,必屬精品,點贊

評分

還行

評分

內容很好 開發全流程都有涉及

評分

正版 趕上購物節 屯瞭許多書 慢慢消化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