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套装上下册)

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夏坝·降央克珠,魏德东 编,宗峰,缘宗 译,跋梭天王·曲吉坚参,卡若堪钦·阿旺饶丹,嘉木样协巴·阿旺尊哲 等 注
图书标签:
  • 藏传佛教
  • 菩提道次第广论
  • 四家合注
  • 哲学
  • 宗教
  • 佛学
  • 智慧
  • 修行
  • 密宗
  • 论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4877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110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佛学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12
套装数量:2
字数:11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套装上下册)》包括《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上册)》《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下册)》,共2册。《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套装上下册)》内容有:思惟苦谛;思惟集谛;十二缘起;除邪分别;解脱正道;上士道;人大乘门;菩提心次第等等。

目录

总序
缘起
凡例
科判
上册
道前基础
造者殊胜
教授殊胜
听闻轨理
说法轨理
完结轨理
亲近善士
修习轨理
暇满
道次引导
共下士道
念死无常
三恶趣苦
归依三宝
深信业果
共中士道
希求解脱
思惟苦谛
思惟集谛
十二缘起
除邪分别
解脱正道
上士道
人大乘门
菩提心次第
仪轨受法
学菩萨行
布施波罗蜜
持戒波罗蜜
忍波罗蜜
精进波罗蜜
静虑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
四摄法

下册
奢摩他
毗钵舍那
《札底格西注》跋
《嘉木样协巴·阿旺尊哲注》跋
论译者后记
注译者后记

精彩书摘

  《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套装上下册)》:
  世尊现大海中,诸龙龙子龙女,悉皆如是无有限量,不能得知数量边际。世尊!有何因缘而乃如此?世尊告曰:龙王!若于善说法毗奈耶而出家已,未能清净圆满尸罗,亏损轨则,亏损净命,亏损尸罗,未能圆满,然见正直,此等不生有情地狱,死殁已后,当生龙中。”此复说于拘留孙大师教法之中,在家出家有九十八俱胝;金仙大师教法之中,有六十四俱胝;迦叶大师教法之中,有八十俱胝;吾等大师教法之中,有九十九俱胝;由其亏损轨则净命,尸罗增上,于龙趣中已生当生。吾等大师,般涅槃后,诸行恶行,毁犯尸罗,四众弟子,亦生龙中。
  然亦宣说,彼等加行虽不清净,由于圣教尚未退失深忍意乐增上力故,从龙死殁,当生人天。除诸趣人于大乘者,一切悉当于此贤劫诸辈:佛教中,而般涅槃。
  是故微细黑白诸业,如影随形,皆能发生广大苦乐。当生坚固决定解已,虽微善业,应励力修,微少恶罪,应励力断。如《集法句》云:“如鸟在虚空,其影随俱行,作妙行恶行,随彼众生转。如诸少路粮,入路苦恼行,如是无善业,有情往恶趣,如多有路粮,入路安乐行,如是作善业,有情往善趣。”又云:“虽有极少恶,勿轻念无损,如集诸水滴,渐当满大器。”又云:“莫思作轻恶,不随自后来,如落诸水滴,能充满大器,如是集少恶,愚夫当极满,莫思作少善,不随自后来。如落诸水滴,能充满大瓶,由略集诸善,坚勇极充满。”
  ……

前言/序言

unll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所著的阐释佛法修学次第的经典著作。本书以无比清晰的脉络,将从凡夫地到成佛的完整修行过程,层层剖析,细致入微。其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闻思修的各个层面,从认识暇满人身、思维死亡无常,到生起出离之心、修学大乘菩提心,直至证悟空性,最终成佛,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然有序,使修学者能够循序渐进,不致迷失方向。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更在于它所提供的切实可行的修行方法。宗喀巴大师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修行体验,将抽象的佛法义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指导,让初学者也能找到入门的路径,让有一定基础的修行者能进一步深化修习。书中不仅阐述了理论知识,更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指出闻思与修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 更是集结了四位重要祖师的注疏,汇集了不同的理解和阐释角度,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解读。这四位祖师分别是: 嘉曹杰(Khedrup Je):宗喀巴大师的杰出弟子,也是藏传佛教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论师。他的注疏以其严谨的逻辑和对宗大师原意的精准把握而著称,是理解《广论》的基础。 克珠杰(Khedrup Je):与嘉曹杰同为宗喀巴大师的弟子,他的注疏同样精湛,侧重于将《广论》的义理与经论的原文相结合,展现了深厚的经论功底。 达波仁波切(Dakpo Rinpoche):一位对《广论》有独特见解的祖师,他的注疏往往能在细节处提供更为细致的解释,并且善于将《广论》的义理与实际的修行经验联系起来。 洛桑却吉坚赞(Lobsang Choekyi Gyaltsen):一位集大成就者于一身的祖师,他的注疏往往带有他自身的体悟和证量,为读者提供了更为贴近实修的指导。 这四位祖师的注疏,如同四盏明灯,照亮了《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每一个角落。它们互相补充,异中求同,使得《广论》的义理更加清晰,修行的方法更加具体。阅读“四家合注”,如同与四位大德一同坐而论道,他们的智慧和慈悲,能够深深地感染和启发读者。 《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 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理解: 上册:暇满、死亡、三恶趣、皈依、业、解脱道,及出离心之次第。 暇满人身之难得: 这一部分着重阐述暇满人身(暇满义,是指获得人身,且具足能修学佛法的各种顺缘和条件)的无比珍贵,以及其失坏的迅速。通过对八种有暇和十种圆满的细致分析,让读者深刻认识到,我们现在能够听闻佛法、修学佛法是多么难得的机缘,从而生起珍惜之心,避免将宝贵的人身空耗在无益之事上。 死亡无常之必然: 接着,本书引导读者思维死亡的必然性和无常性,指出任何人都无法逃避死亡,而且死亡到来之时,财富、地位、亲友都无法相伴。这一思维过程旨在破除我们对世间的贪着,减少对“我”和“我所有”的执着,从而生起对生命终结的警惕,促使我们认真对待当下,将时间用在最有意义的佛法修学上。 三恶趣之苦: 进一步,本书会剖析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的种种苦难。这些苦难的描述并非为了制造恐惧,而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不善业所带来的恶果是多么可怕,从而生起对轮回之苦的畏惧,坚定希求解脱的决心。 皈依三宝: 在生起对轮回苦的认识和对解脱的希求之后,本书便引导我们进入皈依三宝的修习。皈依是进入佛教的第一个门槛,通过皈依,我们将三宝(佛、法、僧)作为我们生命的方向和依怙,获得内心的安定和指引。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业力是贯穿佛法修行始终的重要概念。这一部分详细阐述了“业”的形成、增减、异熟等规律,特别是强调了“造业”的根本原因在于贪、嗔、痴等烦恼。通过对往昔罪业的忏悔,以及对未来如何不造恶业的指导,帮助修学者净化身心,积累福德资粮。 解脱道之基础: 在对业力有了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本书开始阐述求解脱道的次第。这里的“解脱道”是指以声闻、缘觉的修证为主,希求解脱生死轮回。这部分内容是修学大乘菩提心之前的重要基础。 出离心之次第: 这是上册的核心内容之一。出离心并非厌世,而是对轮回生死苦海的透彻了解后,生起的誓不沉沦、誓求解脱的决心。通过对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深入思惟,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以及对三恶道苦的怖畏,逐步增长修学者的出离心,为进一步修学大乘菩提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册:大乘菩提心、空性、道之本体,及究竟成佛之次第。 菩提心之修习: 下册的内容则将重心转向了大乘佛教的精髓——菩提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是发愿成佛,救度一切众生)。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修学菩提心,包括“七因果教授”和“自他交换教授”等殊胜的修法。 七因enda教授: 这包括:1. 认识母、2. 忆念母恩、3. 报答母恩、4. 希求慈心、5. 希求悲心、6. 希求增上意乐(菩提心)、7. 发起菩提心。这一系列教授,以最贴近生活和情感的方式,引导修学者从对母亲的爱出发,逐渐将慈悲心扩展到一切众生。 自他交换教授: 这是菩提心修学中最深刻的次第之一,其核心在于将自己的安乐完全给予众生,而将众生的一切痛苦完全承担。通过这种修习,可以将极端的自私转化为极端的利他,从而圆满菩提心。 空性之证悟: 在圆满菩提心之后,本书将引导修学者进入对“空性”的证悟。空性并非虚无,而是指一切诸法(包括我们自身)没有独立自存的实体,都是因缘和合而生。通过闻思、观修,破除对“我”和“法”的实有执着,才能真正证悟诸法实相,获得究竟的解脱。 道之本体(双运道): 本书会进一步阐述,圆满的佛道是“方便”(慈悲、菩提心)和“智慧”(证悟空性)的结合,即“方便与智慧双运”。只有将度化众生的慈悲与证悟空性的智慧结合起来,才能真正通往究竟的佛果。 究竟成佛之次第: 最后,本书会系统阐述从凡夫地到究竟成佛的完整过程,包括菩萨的十地、佛地的功德等。它为修学者勾勒出一条从凡夫到佛陀的清晰可见的修行蓝图,指明了最终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 《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 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文字内容的丰富,更在于它所代表的传承与加持。这四位祖师的注疏,是历代祖师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无量的加持力。通过阅读此书,修学者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与历代祖师产生连接,获得他们的慈悲和智慧的加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佛法。 本书的行文风格,继承了宗喀巴大师一贯的严谨、清晰、有条理的特点。四位祖师的注疏也同样保持了这种风格,语言精炼,义理深刻,但又力求易于理解。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先以一家的注疏为主,逐渐熟悉之后,再参考其他祖师的观点,能够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总之,《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套装上下册)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佛法修行宝典。它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宝库,更是实践方法的指南。无论您是初入佛门,还是已有修行基础,本书都将为您提供深入修学、直至究竟解脱的强大助力。它是一条通往光明与智慧的康庄大道,指引着我们从烦恼的此岸,抵达觉悟的彼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空性”和“缘起”的阐释,那种深入骨髓的透彻感,远超我之前阅读的任何资料。它没有用过于花哨的语言来粉饰,而是用极其坚实和清晰的逻辑,将这些高深的哲学概念还原到可以被理解的层面。阅读过程中,我的很多旧有的、模糊的认知被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清晰、更符合实际运作规律的理解。这套书的学术价值毋庸置疑,但它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样巨大。它教导的不是如何逃避现实,而是如何在现实中以一种更清醒、更具智慧的方式去生活。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自己内心的执着与烦恼,也指明了破除之道。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相对较高,它不适合只是想快速了解佛学概念的读者。它需要你投入时间,投入心力,去跟随着作者的思路进行一场深入的智力探险。但对于那些真正有志于在佛法道路上深耕的同修来说,这就是一座富矿。我特别喜欢其中对心识运作的剖析,细致入微,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密的心理学实验。每一次的研读,都感觉自己的心性更加细致敏感。这套书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一种修行态度的体现——认真、严谨、不苟且。它教会我,真正的学问,是要经得起反复推敲和时间考验的。这是一次非常充实而有深度的阅读体验,我会把它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随时取阅。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之前有些犹豫,毕竟厚厚的两册,看起来就让人望而生畏。但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才发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对于那些真正想系统学习佛教论典,想要探究其精髓的人来说,这套书是不可或缺的宝典。它的价值在于其“合注”的特点,不同学派的见解汇集一处,使得原本可能产生分歧或模糊的地方得到了极佳的澄清。这套书的编排非常用心,结构清晰,检索方便,即便是庞大的内容体系,也能让人找到头绪。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得以窥见前辈大德们数十年乃至毕生的精研成果。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光亮和感悟,它是一本可以伴随终生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认识佛教经典的一扇新大门。我一直对佛学理论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那些古老的文本晦涩难懂,抓不住重点。直到我开始接触这部《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难以言表。它不像是一本枯燥的说教书籍,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一步步引导你走进这座知识的殿堂。里面的注释和论述极其详尽,对于每一个概念的阐释都深入浅出,即便是初学者也能比较轻松地把握住核心思想。特别是那些不同学派的观点汇集在一起,让我在理解复杂理论时,能够看到更全面的视角,而不是局限于单一的解读。这种多角度的探讨,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佛法教义的理解深度,让我看到了理论体系的宏大与精妙。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对心性的深刻洞察。

评分

阅读这套书的过程,说实话,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享受。它对精力和耐心的要求非常高,每次翻开都需要静下心来,仔细推敲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和逻辑推导。我发现,它不仅仅是在讲解佛法,更是在塑造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你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认知,不断地去质疑和辨析。书中引用的很多论证非常严密,层层递进,逻辑链条清晰可见。我尤其欣赏其中对“次第”的强调,它让我明白了修行的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步的积累都至关重要。这种严谨的次第观,让我对待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开始有了更系统、更有条理的规划。读完一部分内容后,我常常会合上书本,花很长时间去消化和内化,那种思想被重塑的感觉非常奇妙。

评分

恭敬顶礼赞叹宗客巴大师???

评分

终于得到了这册书,开心。

评分

注解不是太多,有点失望。

评分

恭敬顶礼赞叹<菩提道次第广论>???

评分

读不懂,本以为“注”的会通俗易懂,还不如原文呢!另外京东618物流太差,瘫痪一样!完全不按预定时间达到!

评分

非常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评分

值得研读

评分

单本这价格算贵 一般书是绝对不值 就是利用对信仰的尊重赚钱吧

评分

希望自己能够认真坚持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