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钒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4-01 |
| 作者:齐济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49.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122288073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低价钒氧化物在光开关、电开关及智能控温节能材料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书是全面系统介绍钒氧化物制备及应用的研究型著作,概述了钒氧化物及薄的制备方法及研究现状,含钒玻璃和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详述了合成低价钒氧化物热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低价钒氧化物的制备与表征,玻璃表面钒氧化物的制备与性质,含钒玻璃的制备与性质,还介绍了钒氧化物的应用情况。全面系统介绍钒氧化物制备及应用的研究型著作
本书以钒氧化物为核心,对不同价态钒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介绍;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详述了钒氧化物制备过程的热力学计算方法;在实验优化的基础上,对低价钒氧化物的粉体的制备工艺与产物表征结果进行了阐述;在实验探索的基础上,介绍了钒氧化物在玻璃体中和玻璃表面上的应用性质。另外,还对钒氧化物的已有应用及潜在应用领域进行了概述。 本书可供材料科学领域的科研、生产、设计和应用的科技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化学工程等专业师生参考。
齐济,大连民族学院 化工学院,副教授,致力于玻璃材料的科学研究和物理化学方面的教学工作多年,先后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EI收录3篇,获国家授权专利1项,参编学术著作5部;申报者将玻璃材料的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教学理论相结合,具有提炼浮法玻璃生产和质量控制中物理化学原理的能力。申报者的主要学历、科研、生产实践和教学背景如下:学历背景: 1981,09-1985,07 大连轻工业学院,化学工程系,硅酸盐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8,09-1991,02 大连轻工业学院,化学工程系,硅酸盐专业,从师于王承遇教授,论文题目“轻量玻璃组成的研究”,获硕士学位2003,03-2008,05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工系, 从师于宁桂玲教授,论文题目:“钒氧化物及其复合玻璃的制备与性质研究”,获博士学位。 科研背景:1988,12-1991,12 轻工业部重点项目(198809)“轻量瓶玻璃组成的研究”,主要参与人(排名第三),承担微机编程和实验优选玻璃组成的研究工作,该项目已于1991年8月通过轻工业部科技项目鉴定,1994年底成果公开,在《玻璃与搪瓷》上发表论文3篇。 2000,01-2002,12 国家民委重点项目(2000034)“壳聚糖及其降解物与金属的缀合物研究开发”,参与人,参与分析测试工作,在国际会议上 发表论文2篇, 该项目已如期结题。 2007,01-2008,12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微/纳米技术及系统)开放基金项目(20061026)“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温感控温膜的研制”,主持人,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获授权专利一项,该项目已如期结题。 2009,01-现在 大连民族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081226)“热致相变VO2材料的合成研究”,主持人,已被《材料导报》和《硅酸盐通报》各录用一篇文章,分别在2009年8月10月发表。 生产实践背景:1985年至1988年在大连玻璃仪器厂工作,担任助理工程师工作,积累了一些的玻璃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 教学背景:从1991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讲授过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化工设计、科技英语等课程,对无机材料中的物理化学原理具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1绪论001 1.1概述001 1.2钒氧化物粉体制备方法001 1.2.1V2O5粉体的制备方法002 1.2.2VO2粉体的制备方法004 1.2.3V2O3粉体的制备方法008 1.2.4制备低价钒氧化物热力学计算010 1.2.5钒氧化物制备方法发展趋势011 1.3钒氧化物薄膜制备方法012 1.3.1真空蒸发镀膜法012 1.3.2化学气相沉积法013 1.3.3溅射法013 1.3.4溶胶-凝胶法014 1.3.5钒氧化物制膜方法的应用015 1.4含钒无机功能材料017 1.4.1含钒玻璃材料017 1.4.2含钒陶瓷材料032 1.4.3含钒无机功能材料研究趋势036 2合成低价钒氧化物热力学参数计算037 2.1制备低价钒氧化物相关物质的热力学性质037 2.2相关物质的恒压摩尔热容随温度变化规律方程038 2.3制备低价钒氧化物的热力学计算与分析039 2.3.1H2还原V2O5法039 2.3.2热分解V2O5法042 2.3.3CO还原V2O5法044 2.3.4SO2还原V2O5法045 2.3.5C粉还原V2O5法046 2.3.6CH4还原V2O5法048 2.3.7NH3还原V2O5法049 2.3.8热解NH4VO3法051 2.4制备低价钒氧化物的控制条件053 3低价钒氧化物粉体的制备与表征054 3.1制备低价钒氧化物工艺流程的设计054 3.2实验试剂与仪器056 3.2.1实验试剂与仪器056 3.2.2仪器的测试条件056 3.3脱氧脱水柱的制备与使用范围058 3.3.1脱氧脱水原理058 3.3.2脱氧脱水柱制备方法058 3.3.3脱氧温度与范围059 3.4VO2粉体的制备与表征060 3.4.1NH3还原V2O5法061 3.4.2热解NH4VO3法070 3.5V2O3粉体的制备与表征077 3.5.1NH3还原V2O5法077 3.5.2H2还原NH4VO3法081 3.6VO2粉体光学与电学性质的测试084 3.6.1红外透过率的测定084 3.6.2电导率的测定084 3.7低价钒氧化物粉体制备中存在的问题089 4玻璃表面钒氧化物膜的制备与性质093 4.1玻璃表面钒氧化物膜制备方案093 4.1.1钒氧化物物理化学性质093 4.1.2玻璃表面析碱现象095 4.1.3玻璃表面制膜方案及清洁方法098 4.2玻璃表面钒氧化物膜的制备099 4.2.1实验试剂与仪器099 4.2.2溶胶的制备099 4.2.3玻璃表面V2O5膜的制备与还原101 4.3玻璃表面钒氧化物膜的性质101 4.3.1数码相机、SEM及AFM 照片101 4.3.2紫外/可见光和红外透过性质103 4.3.3XRD晶相测定103 4.4玻璃表面钒氧化物膜制备中的问题106 5含钒玻璃的制备与性质108 5.1V2O5微量掺杂对玻璃光学碱性的指示作用108 5.1.1实验试剂与仪器109 5.1.2玻璃样品的制备109 5.1.3紫外吸收性质的测试结果与讨论110 5.2V2O5常量掺杂中玻璃光学性质与密度的关系112 5.2.1实验试剂与仪器112 5.2.2玻璃样品的制备113 5.2.3玻璃样品密度和紫外吸收性质的测试方法114 5.2.4测试结果与讨论114 5.3二元含V2O5及相关玻璃中极化率性质与密度的关系116 5.3.1氧离子极化率与玻璃密度的关系117 5.3.2摩尔极化率与玻璃密度的关系120 6钒氧化物的应用126 6.1工业催化剂127 6.1.1单一氧化钒催化剂128 6.1.2氧化钒-氧化钼系催化剂(V>Mo)133 6.1.3氧化钒-氧化钼系催化剂(Mo>V)134 6.2光学和电学材料135 6.2.1三氧化二钒136 6.2.2二氧化钒137 6.2.3五氧化二钒142 6.3钒氧化物的研究价值与潜在应用领域143 参考文献145
我是一名刚入门的化学研究生,目前正在尝试了解一些在催化领域中有前景的无机材料。我的导师曾经提到过钒氧化物在某些重要的工业催化反应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所以我对这本书的书名《钒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理解钒氧化物的基本化学性质,包括它们的氧化还原特性、酸碱性等等。同时,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几种主流的钒氧化物制备方法,并分析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比如成本、效率、产物纯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列举一些具体的催化应用实例,并深入分析钒氧化物在这些催化过程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机理,例如作为氧化剂、脱氢剂或者助催化剂。如果书中还能提及一些关于钒氧化物催化剂的改性方法,以提高其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那将对我当前的科研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像是一扇通往未知材料世界的门。我一直对那些具有特殊功能性的无机化合物着迷,而“钒氧化物”这个词,总带着一种神秘而又充满潜力的色彩。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揭开钒氧化物的面纱。我期待能从书中了解到,是什么样的化学结构赋予了钒氧化物独特的性能,以及这些性能是如何通过精密的制备工艺来实现的。比如,是否可以通过控制晶体的生长方式来影响其导电性或光学性质?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先进的合成技术,比如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甚至更前沿的纳米材料制备技术?而“应用”的部分,更是让我充满了遐想。我很好奇,这些不起眼的钒氧化物,究竟能在哪些我们意想不到的领域大放异彩?或许是新能源领域,或许是环保技术,又或许是高性能材料的开发。我渴望在书中找到答案,了解它们如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更多可能性。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实验室里充满化学仪器的场景,以及那些需要精确控制的反应条件。我本身是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对各种功能性材料的制备和性能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钒氧化物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有些专业,但我直觉认为它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钒氧化物的各种制备方法,从最基础的固相反应到更复杂的化学气相沉积,能够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我更关注的是,不同的制备工艺如何影响钒氧化物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以及最终的宏观性能。同时,书中对钒氧化物应用的介绍,我希望能够涵盖其在催化、传感、储能、涂层等多个领域的具体案例,并能对这些应用背后的科学原理进行清晰的解释。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钒氧化物材料表征的常用技术,比如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并说明如何通过这些技术来评估材料的质量和性能,那将对我非常有启发。
评分坦白说,我是在书店偶然翻到这本书的。当时我正在寻找一些关于能源储存技术的最新进展,而这本书的书名虽然没有直接提及“电池”或“储能”,但“钒氧化物”这个词在与能源相关的材料研究中偶尔会遇到。我拿起它,翻开目录,里面的章节标题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广泛内容。我注意到有一些章节似乎在探讨不同晶体结构对钒氧化物性能的影响,这让我联想到材料的微观结构如何决定其宏观性质,这正是我一直以来非常着迷的一个科学问题。还有一些章节可能涉及到了钒氧化物在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控制,比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等,这些细节对于理解如何高效地获得高性能材料至关重要。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书中对钒氧化物在高性能电池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我理解下一代能源技术的瓶颈和发展方向非常有帮助。如果书中还能对不同种类的钒氧化物进行区分,并说明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那就更完善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低调而专业的风格,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书名所传达的学术气息。我是一名对材料科学领域稍有涉猎的业余爱好者,平日里喜欢翻阅一些介绍基础材料性质和制备方法的书籍,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虽然我对“钒氧化物”这个具体的物质类别并不算特别熟悉,但“制备及其应用”这几个字眼,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设想着,这本书可能会像一本精美的科学画册,用清晰的图示和深入浅出的文字,向我展示钒氧化物是如何一步步从基础原料变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的。也许会涉及到一些有趣的化学反应原理,或者一些巧妙的物理处理方法。我特别期待能看到书中关于钒氧化物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比如它们是如何在催化剂、电池、甚至特种陶瓷中发挥作用的。如果书中还能穿插一些相关的历史发展脉络,或者提及一些在这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那将是锦上添花了。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心中描绘了一个充满科学魅力和实用价值的图景,让人充满期待地想要去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