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手迹故事

陈云手迹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东升,蒋永清 编
图书标签:
  • 陈云
  • 手迹
  • 历史
  • 人物
  • 传记
  • 政治
  • 回忆录
  • 中国共产党
  • 近代史
  • 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重庆出版集团
ISBN:978722911113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319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277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以陈云生平业绩为线索,选取他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手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手迹背后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解读他的思想主张,以小见大,从不同侧面生动反映陈云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卓著功勋和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品格风范。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手迹主要反映陈云在1949年以前的革命生涯包括他在商务印书馆当学徒、走上革命道路、领导农民暴动等内容;第二部分的手迹主要反映了陈云在1949年以后改革开放之前关心和参加新中国各项事业建设,包括领导经济战线的工作、关心国家基本建设、关注军队建设等内容;第三部的手迹主要反映了陈云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关心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包括关心文化、农业等工作,呼吁提拔青年干部,怀念毛泽东、刘少奇等老战友,提倡保护环境等内容;第四部分的手迹带有总结性质,所反映内容贯穿了陈云的一生,包括重视调查研究、面对逆境不妥协、提倡不断学习等内容。此外,每幅手迹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再加上很多手迹书写的时间并不是与所反映的事件一一对应,因此,经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专家商定,本书的隔页不取标题,也不用时间段加以注明。书稿篇章的排列顺序,以手迹所反映事件的时间为序。


  


  

作者简介

孙东升,1965年生,山西临汾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办公厅副主任,研究员,编审。长期从事党的文献的编辑研究工作和中共领袖人物的生平思想研究工作,着重于毛泽东、邓小平和陈云生平思想研究。参加撰写《陈云传》,长期担任《党的文献》杂志常务副主编,主编和协助主编了《红书简》、《见证抗日》、《博览群书的毛泽东》、《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共和国重大决策和事件述实》、《史林智慧琐谈》等书。

蒋永清,1966年生,陕西合阳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现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处长,副研究员。长期从事邓小平、陈云生平思想研究以及新时期党的文献的编研工作。担任3卷本《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一书副主编,参与撰写《邓小平传(1975—1997)》,参加编辑《陈云文集》、《邓小平思想年编》等。发表的主要学术文章有:《略论邓小平与中国对外开放大格局的初步形成》、《20世纪50年代末60年初陈云、邓小平生平思想对比研究》、《探析1978年底1979年初邓小平决策实现对台方针政策的历史性转变》、《邓小平主持起草〈历史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决策建立中国博士后制度》等。

目录

前言

在商务印书馆当学徒 / 3
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 / 11
领导小蒸、枫泾农民暴动 / 17
金沙江畔渡江壮举 / 24
弥足珍贵的遵义会议手稿 / 29
延安时期七年中组部部长 / 36
抓住南满敌人的“牛尾巴” / 43
关心革命后代成长 / 48

领导打赢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 / 59
抗美援朝后的财经工作方针 / 65
两担“炸药”中选一个 / 70
奠定千秋大业之基 / 75
粮食定,天下定 / 79
对国家基本建设的思考和期望 / 85
向毛泽东汇报基本建设工作 / 90
调整落实钢铁指标 / 96
国难思良将 / 101
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 / 107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 112
在江西“蹲点”的日子里 / 116
应当怎样读书? / 120
调研秋季广交会 / 126

同邓小平在历史转折的关头 / 135
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 / 140
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 / 146
大声疾呼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 / 152
特区第一位的问题是总结经验 / 157
发展农业是头等大事 / 163
批示要求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 169
纪委干部必须有一股正气 / 176
终生萦怀教育事业 / 183
环境保护是一项大国策 / 192
支持文化出版事业 / 196
继承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 200
了解世界大势的窗口 / 206
关心曲艺事业 / 210
寄情评弹艺术 / 217
喜爱杭州的山山水水 / 222
同毛泽东的深厚感情 / 228
和刘少奇相知甚深 / 236

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 243
心系人民群众 / 246
善于学习的榜样 / 250
用好调查研究这个“利器” / 255
逆境中坚忍不拔 / 259
提倡做不怕吃亏的老实人 / 263
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老臣” / 268
学习哲学的要言妙道 / 273

精彩书摘

  《陈云手迹故事》:
  6月3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郑振铎、沈雁冰、胡愈之、叶圣陶等人联合12个学术团体,创办《公理日报》.《公理日报》是五卅运动中重要的舆论工具,对事件真相作了如实报道,声讨了帝国主义的血腥罪行,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陈云积极参加商务印书馆举行的罢市、游行、募捐、义卖《公理日报》等活动。在运动中,陈云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组织才能。
  五卅运动后,反动军阀大肆镇压工人运动,取缔工会组织,中共中央决定将上海的总罢工转向局部的经济斗争,并把商务印书馆作为党发动罢工的重点之一.与此同时,商务印书馆中部分中低级职员和学徒,受到上海邮务工人为增加工资罢工三天且取得胜利一事的鼓舞,也开始酝酿举行罢工。陈云积极参与了对罢工的酝酿。8月,陈云担任商务印书馆发行所职工会委员长,参加领导全馆职工大罢工.在罢工过程中,陈云总结五卅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周密计划,认真准备,在东方图书馆广场召开的商务印书馆四千职工大会上,代表罢工职工向馆方提出经过协商取得一致的复工条件,内容包括:承认工会,增加工资,缩短工时,废除包工制,优待女工,优待学徒,不得因此次罢工开除工人,罢工期间工资照发等。陈云等人和馆方多次谈判,反复交涉,据理力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在此次罢工前后,陈云的思想受到了彻底的洗礼,在罢工实践斗争中也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主义的认识。1925年八九月间,陈云加人中国共产党。从此,陈云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逐步成长为党内一名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
  1926年lo月至1927年3月,陈云参加了上海工人为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而举行的三次武装起义,他曾受上海总工会的派遣,与驻扎在龙华的北伐军东路军谈判。1932年3月,陈云担任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开始参与领导全国工人运动。
  1933年1月,由于上海的白色恐怖日益严重,中共临时中央决定将党中央机关迁往中央苏区。时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的陈云同博古一起,在中央特科的安排和护送下,于1月下旬抵达中央革命根据地。这时,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也由上海迁往苏区,同全总苏区执行局合并,改称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陈云任党团书记、副委员长兼福利部部长。陈云到达苏区以后,经过多次深人基层、深人群众的调查研究,对党和工会在领导苏区工人经济斗争中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错误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为苏区经济发展、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8月,在哈尔滨举行的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上,陈云作了《关于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报告》,指出,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是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当前职工运动的总任务。
  职工运动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任务是:聚集力量,扩大队伍,准备迎接解放军;联合民族资本家,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保护一切公私营企业及其机器、物资;加强职工内部的团结,等等。在解放区,职工的任务则是:提高自己的觉悟,有组织地自觉地积极参加新民主主义建设工作,特别是发展工业生产,以保证战争胜利,满足人民需要。解放区工会工作的任务是:在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总方针下,团结、教育职工,使其在国营、公营和合作经营的企业中发挥管理能力;在私营企业中起监督作用;在个体劳动中促进技术改良和生产合作。
  陈云的报告适应了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提出工人运动的不同任务,正确阐明实现工人运动的总任务与维护工人眼前具体经济利益间的关系,为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0月10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六届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陈云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

前言/序言

  在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像陈云这样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长期担任中央重要领导工作,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多次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是凤毛麟角的。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贡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的一生是伟大的、光辉的一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陈云同志为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确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的功勋,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陈云同志身上表现出来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强党性原则、求真务实作风、朴素公仆情怀、勤奋学习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陈云思想深邃,人格高尚,作风朴实,情趣雅致,是一位冷静、理性的革命家、战略家、实干家。他一生留有大量珍贵手迹,包括题词题字、书信短笺、讲话提纲、批示批注、文电手稿、书法赠言等等,内容精粹,资料珍贵,含蓄蕴藉,意味无穷。这些手泽,或关涉重大事件,或蕴含深刻思想,或饱含丰富感情,或寄寓深厚期望,可以说这些文字活动几乎陪伴了他的一生。在纪念他诞辰110周年之际,将这些珍贵手迹串联成有趣的故事,讲述手迹背后反映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不平凡业绩和伟大贡献,我们认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陈云自幼喜欢写毛笔字,练就了扎实的书法功底。他晚年重操笔墨,从80岁开始,每天悬腕习字,一直写到90岁,十年如一日,去世时留下的书法墨宝有两万多张。他的书法清秀隽永,结构严谨庄重,行笔流畅自然。他不仅把练习书法作为一项锻炼身体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借以表达思想、抒发情怀。他经常书写一些书法作品赠送给同志、亲友,大部分则是应邀题字题词,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陈云都始终善于用哲学的思辨方法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他一生学习哲学最精辟的总结,是一个充满唯物辩证法的领导原则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贡献。在许多同志手里,都珍藏着陈云的书法作品,而这十五字条幅,是陈云最爱写的内容之一,也是很多同志珍藏的陈云手泽。


  陈云常说:“一个人最愉快的事,就是参加革命,为人民的利益而斗争。”他始终把自己看作一名普通党员,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常常书写“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并把它赠送给有关同志,反映出他始终具有的“我们是党员,在党的领导下,适合老百姓的要求,做了一点事,如此而已,一点不能骄傲”的崇高品格。


  在党内,陈云以敢于坚持真理、党性原则坚定著称。他经常教育子女:对敌人,要横眉冷对、毫不屈服;对人民,要甘心俯首、尽心服务。他多次书写鲁迅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赠送子女、党内同志,给予勉励、激励。


  字如其人。欣赏、品味陈云的书法作品,可以窥见其敦厚朴实的人品,稳重内敛的性格,坚如磐石的精神,柔中寓刚的风格。这既是了解陈云、走进陈云内心世界的一条捷径,也是学习陈云精神风范的一种方法。


  《陈云手迹故事》这本书,正是这样以陈云生平业绩为线索,选取他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手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手迹背后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解读他的思想主张,以小见大,从不同侧面生动反映陈云的品格风范和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卓越功勋。


  本书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审孙东升、蒋永清担任主编,参加撰稿的青年学者有刘贵军、王达阳、孔昕、王桢。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借鉴、吸收了学术界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致以谢意。由于水平所限,书稿难免挂一漏万,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好的,这是一份不包含《陈云手迹故事》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介绍其他领域的书籍。 --- 书名:《星辰的低语:宇宙演化与人类命运的交织》 作者:[虚构作者名,例如:张宏]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例如:文明之光出版社] 版次:初版 字数:约1500字 --- 内容简介 《星辰的低语:宇宙演化与人类命运的交织》是一部宏大叙事的科普著作,它将读者从我们所熟悉的地球引向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本书不只是对天文现象的简单罗列,而是以时间为轴,以物理定律为骨架,勾勒出宇宙从“无”到“有”,从“奇点”到“未来”的壮阔史诗。 本书的写作风格力求在严谨的科学基础上,融入富有感染力的叙事,旨在让非专业读者也能深刻理解宇宙的运行机制,并反思人类在其中的位置。 第一部:创世之初——光与暗的较量 核心内容: 本部分深入探讨宇宙的起源与早期演化。 奇点的瞬间与暴胀: 详细阐述大爆炸理论的基础,解释宇宙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指数级膨胀。这里将引入最新的观测数据,如普朗克卫星的微波背景辐射图谱,来佐证宇宙诞生的“创伤疤痕”。 物质的诞生与“黑暗时代”: 讲解夸克、轻子如何结合形成质子和中子,以及随后原子核的合成。重点探讨在第一批恒星诞生之前,宇宙如何被中性氢和氦填充,进入漫长而沉寂的“黑暗时代”。 第一代恒星的觉醒: 描述宇宙中第一批恒星——“星族III”的形成过程。这些恒星质量巨大,燃烧剧烈,它们是宇宙中重元素(碳、氧、铁等)的“炼金炉”。它们超新星爆发所产生的冲击波,为后续复杂天体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作者在此处详细描绘了恒星内部核聚变的精妙平衡,这是维持宇宙秩序的根本力量。 第二部:结构的形成——星系的舞蹈与规律 核心内容: 本部分聚焦于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探讨引力如何塑造了我们今日所见的宇宙景观。 暗物质的隐形之手: 这是一个关键部分。本书将详细介绍暗物质——这种占据宇宙约85%质量的神秘物质。通过对星系旋转曲线和引力透镜效应的分析,解释暗物质如何充当“宇宙骨架”,引导普通物质聚集形成星系。本书特别区分了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本质区别与作用。 星系的演化史: 从不规则星云到螺旋星系、椭圆星系,本书描绘了星系群、星系团乃至超星系团的层级结构。通过案例分析,如仙女座星系与银河系的“末日相撞”,展示星系间的引力互动如何驱动宇宙的动态变化。 黑洞的统治力: 从恒星级黑洞到超大质量黑洞,本书剖析了它们在星系中心扮演的“引力锚”角色。详细介绍事件视界、奇点概念,并结合最新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的图像,解释黑洞如何影响周围物质的运动和星系的能量释放。 第三部:生命的奇迹——宜居带与地外文明的探索 核心内容: 视角收缩,聚焦于行星科学和天体生物学,探讨地球生命的独特性与宇宙中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宜居性的多维定义: 传统的“宜居带”概念被拓宽。本书讨论了潮汐锁定、液态水以外的生命化学基础(如甲烷或氨基酸溶剂)以及行星磁场对保护生命的重要性。 系外行星的发现与特征分析: 梳理开普勒望远镜和TESS任务的成果,介绍凌星法、视向速度法等主要探测技术。重点分析了超级地球、迷你海王星等新型行星的结构和大气层成分分析的最新进展。 生命的信号与费米悖论: 深入探讨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的策略,介绍从无线电波到生物标记(Biosignatures)的探测方法。最后,本书没有提供简单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审视“费米悖论”——“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发现他们?”背后的哲学与科学意义。 第四部:终极命运——宇宙的尽头与时间的意义 核心内容: 展望宇宙的远期未来,探讨物理学定律在时间尽头的表现。 暗能量的主导: 随着宇宙膨胀的加速,本书解释暗能量如何逐步压倒引力。讨论未来星系团的相互远离,以及局部星系群(本星系群)可能成为“宇宙孤岛”的景象。 恒星燃尽之后: 描述宇宙的“老年期”。白矮星的冷却、中子星的衰变、黑洞的蒸发(霍金辐射)。探讨宇宙最终可能走向“热寂”——一个温度趋于均匀、万物静止的结局。 超越已知物理的思考: 简要涉及多重宇宙理论和循环宇宙模型,尽管这些仍处于推测阶段,但它们代表了人类试图超越当前物理框架的努力。作者在此鼓励读者以谦卑和好奇心,面对宇宙的无限未知。 总结: 《星辰的低语》是一次思想上的远征。它不仅是关于恒星、星系和黑洞的知识汇编,更是一部关于“我们在哪里、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去向何方”的深度哲学探讨。通过了解宇宙的宏大尺度和精妙平衡,读者将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的脆弱与珍贵。本书适合对宇宙学、天体物理学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以及渴望拓展思维边界的求知者。 ---

用户评价

评分

《陈云手迹故事》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我一直对历史人物的书写方式很好奇,而这本书直接呈现在我眼前的是陈云同志的原稿,那种亲切感和真实感是任何转述都无法比拟的。我仔细辨认着那些字迹,想象着他在写下这些文字时的情景。很多手迹背后都附有详细的背景介绍,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作出这些重要决策的原因。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陈云同志不仅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有独到见解,他对具体问题的关注也丝毫不减。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市场规律的运用,再到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他的思考都非常全面和深入。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他的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为官之道、为政之德的书。

评分

翻开《陈云手迹故事》,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史料汇编,但读下去才发现,它是一部充满温度的故事集。那些泛黄的纸张,那些遒劲的笔迹,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个伟人的传奇。我被陈云同志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非凡魄力所深深吸引。他敢于坚持真理,敢于直面挑战,他的每一项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本书让我对“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有了全新的理解。陈云同志的手迹中,充斥着对具体问题的细致分析和对客观规律的尊重。他不是空谈理论,而是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读到那些关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论述时,我更加体会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更加敬佩陈云同志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这本书不仅是一份宝贵的史料,更是一笔精神财富,它激励我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评分

这本《陈云手迹故事》拿到手的时候,我真的是惊喜万分。一直以来,陈云同志在我心中就是一位德高望重、运筹帷幄的经济改革大师,但对于他更具体的工作方式,尤其是那些幕后细节,了解得并不深入。拿到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窗户,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陈云。每一页的手迹,都不仅仅是文字,它们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印记,记录着决策的艰难与智慧。 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关于他如何处理复杂经济问题的论述,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沉着和远见。读着这些亲笔的文字,我仿佛能听到他当年在会议上发出的那些振聋发聩的指示,感受到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凝聚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心血和智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无数次的思考、讨论和实践。它不仅仅是一本回忆录,更是一部生动的党史教科书,让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拿到《陈云手迹故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决策过程呈现在读者面前。那些陈云同志亲手撰写的文字,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我被他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深刻的洞察力所折服。书中很多关于经济理论和实践的阐述,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也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让我尤其感动的是,书中也展现了陈云同志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不拔。他并非神话,而是一个有着丰富经历和深刻思考的领导者。通过这些手迹,我看到了他如何克服重重阻碍,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更让我感受到了他身上那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感。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从中汲取智慧的力量之源。

评分

《陈云手迹故事》给了我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去近距离接触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我一直对历史事件的细节充满兴趣,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那些手写的稿件、批示和信件,每一份都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陈云同志当年工作的真实场景。我喜欢书中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深度解读,它帮助我理解了许多曾经不甚明了的政治经济决策是如何形成的。 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挑战与变革的时代。我感受到了陈云同志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那种审慎的态度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提出的许多关于市场经济的观点,在当时是多么的超前和具有颠覆性。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战略引导和坚定的执行力。它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史书,也是一部激励人心的奋斗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