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报告是河南巩义窑2002~2004年的考古发掘成果。巩义窑址为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包括站街镇的黄冶唐三彩窑址和北山口镇的白河瓷窑址。2002~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对巩义市黄冶窑址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共开挖探方、探沟42个,发掘面积近2000平方米。发掘中发现并清理了不同时期的窑炉遗迹10座,作坊5处,水井2眼,淘洗池、沉淀池及陈腐池各1个,灰沟12条,灰坑162个。出土完整或可复原的瓷器、釉陶器、素烧器、作坊具和各种窑具5000余件,陶、瓷制品和素烧器80余万片。出土遗物中既有大批早已被人们熟知的黄冶窑典型产品——唐三彩,还出土一些不为人们确定的产品,如盛唐时期的精美白瓷、黑瓷,中唐以后的白釉绿彩、白釉蓝彩器和晚唐时期的青花瓷等,扩大并丰富了我们对黄冶窑的传统认识。
《巩义黄冶窑(套装上下册)》适合于考古学、博物馆学以及古陶瓷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发现概况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
一、地理环境
二、历史沿革
第二节 窑址调查与发现
第三节 2002至2004年的考古发掘及以后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探方分布与地层堆积
第一节 探方分布
第二节 地层堆积
一、Ⅰ区地层堆积
二、Ⅱ区地层堆积
三、Ⅲ区地层堆积
第三节 地层与分期
一、黄冶窑器物及窑具的演变规律
二、典型地层关系与典型器物组合
第三章 主要遗迹
第一节 窑炉
一、Ⅱ区窑炉
二、Ⅲ区窑炉
第二节 作坊
一、Ⅱ区作坊
二、Ⅲ区作坊
第三节 淘洗池、沉淀池及陈腐池
一、淘洗池(C3)与沉淀池(C2)
二、陈腐池(C1)
第四节 水井
一、Ⅱ区水井
二、Ⅲ区水井
第五节 灰沟
一、Ⅱ区灰沟
二、Ⅲ区灰沟
第六节 灰坑
一、Ⅰ区灰坑
二、Ⅱ区灰坑
三、Ⅲ区灰坑
第四章 出土遗物
第一节 第一期文化遗物
一、瓷器
二、陶器
三、建筑材料
第二节 第二期文化遗物
一、瓷器
二、釉陶器
三、窑具
第三节 第三期前段文化遗物
一、瓷器
二、釉陶器
三、作坊具
四、窑具
五、建筑材料
六、铁器
第四节 第三期后段文化遗物
一、瓷器
二、釉陶器
三、作坊具
四、窑具
五、建筑材料
六、铁器
第五节 第四期文化遗物
一、瓷器
二、釉陶器
三、白釉蓝彩与青花
四、擂钵
五、作坊具
六、窑具
七、建筑材料
第六节 钱币
一、第二期钱币
二、第三期前段钱币
三、第三期后段钱币
四、第四期钱币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各期的器物特征
一、器物成型与烧造工艺
二、釉色与装饰
第二节 各期年代的讨论
第三节 巩义窑的兴衰
第四节 黄冶窑唐三彩与其他唐三彩窑的异同
一、陕西铜川市黄堡窑
二、陕西西安市唐长安醴泉坊窑
三、河北内丘县西关窑-
四、山西浑源县界庄窑
第五节 唐代青花瓷器的产生与发展
一、蓝花加彩陶器——青花瓷器的孕育期
二、白地蓝花陶器——青花瓷器的萌发期
三、唐青花——成熟阶段的青花瓷器
四、青花瓷器产生的技术条件
五、巩义与扬州——产地与集散地
附表
附表一 探方情况统计一览表
附表二 探方地层堆积对应关系一览表
附表三 典型遗迹单位出土陶瓷釉色装饰统计一览表
附表四 探方遗迹分期一览表
附表五 灰坑登记一览表
附表六 典型遗迹单位出土陶瓷器统计一览表
附表七 地层、遗迹单位出土钱币统计一览表
附录
附录一 与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合作研究15年纪要
附录二 唐青花产地的PIXE研究
附录三 唐青花的产生
附录四 巩义黄冶窑出土陶瓷器的无损分析研究
附录五 黄冶窑白瓷的原料特征和烧制工艺研究
后记
Ahstract
前言/序言
巩义黄冶窑(套装上下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