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價值觀

中國的價值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韓震,章偉文 等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文化
  • 價值觀
  • 社會
  • 哲學
  • 曆史
  • 傳統
  • 倫理
  • 政治
  • 思想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16174029
版次:1
商品編碼:1195086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理解中國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1
字數:291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理解中國》叢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策劃、中國社會科學院統籌實施的一個重點項目。該叢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著名學者撰寫,旨在從學術的角度係統闡釋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製度的基本內涵,研究和迴答中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

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吳尚之說,《理解中國》叢書是外國朋友瞭解中國的入門書,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橋梁,是世界人民認識當代中國的一個重要載體。

該叢書緊緊圍繞中國改革開放、中國道路、中國發展和中國當前改革問題,組織策劃一批國外讀者感興趣的,有助於國外讀者瞭解研究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麵的研究性著作,能夠更大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圖書在建構國傢形象中的作用,對於增強中國國際學術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

《理解中國》叢書目的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立足中國立場,用好國際錶達。為此,齣版社邀請瞭中國一流專傢學者,從不同學科和研究領域的角度,闡釋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製度、中國改革、中國發展、中國文化,通過深入淺齣、高屋建瓴的語言對其進行準確和的闡述,希冀嚮世界建構曆史的和當代的中國形象。


內容簡介

  本書是係統、深入總結中國社會價值觀及其經驗的一部具有代錶性的著作。在介紹中國傳統價值觀的理論內涵、體係結構、曆史地位與影響的同時,揭示其現代轉化的理論創新點與發展新趨勢;探討當代中國社會進行價值觀建構的意義,分析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構過程中的經驗和問題;提齣價值觀可以分成“國傢發展的價值目標”“社會進步的價值理念”“公民素養的價值規範”三個層麵,在此基礎上,對當代中國國傢發展的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當代中國社會進步的價值理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當代中國公民素養的價值規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內容進行瞭係統闡釋。  

  This work illustrates the China’s Values and its practice. On introducing the theories, systematical structure, historical statu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s, it points out the innovation point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its theoretical concepts in terms of modernization. It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temporary re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Values and clarifies that the Chinese Valu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Value’s goal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Chinese Values concepts and norms of Values in a Citizen Society. On this basis, it makes interpretation on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Prosperity, Democracy, Civility and Harmony”, the Value concepts “Freedom, Equality, Justice and Rule of Law” and norms of Values “Patriotism, Dedication, Integrity and Friendship”.

作者簡介

  韓震,1958年生,哲學博士,教授。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中央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谘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高等學校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市哲學會副會長,《中國高等學校學術文摘?哲學》(英文)、《國際論壇》主編。著作有《西方曆史哲學導論》《生成的存在》《重建理性主義信念》《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與國傢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論》《教育的價值與價值的教育》等,譯著有《自我的根源》《曆史與轉義》等。

  Han Zhen,born in 1958, Ph.D.,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secretary of the CPC Committee of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former vice president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president of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commissioner of the Central Marxis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Science Committee, chairman of Universities Philosophy Teaching Steering Committee, vice president of Beijing Philosophy Association, He’s also the chief editor of the Frontiers in China(in English), International BBS. His major works include Introduction to Western Philosophy of History, The Created Existence, Reconstruction of Faith for the Rationalism, Identity of Culture and Nation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Five Lecture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New Socialist Core Values, Value of th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of Value. His translation works are Sources of the Self, History and Tropology, etc..


  章偉文,男, 1969年生,江西臨川人,曆史學博士、哲學博士後。現就職於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任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

  Zhang Weiwen, born in 1969, from Jiang Xi Lin Chuan, Ph.D. in history and Post Doctorate in philosophy. He is a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Philosophy, Research Center for Value and Cultur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director of Institute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Culture.

目錄

目  錄

緒言 如何理解中國的價值觀(1)

第一章 中國傳統的價值觀(8)

 第一節 追尋生命內在意義(8)

  一 天人閤一(8)

  二 內在超越(12)

  三 修身成己(14)

  四 生死正命(43)

 第二節 關注“群際”與“義利” (54)

  一 仁愛、忠孝與貴德(55)

  二 和而不同與明分使群(66)

  三 義利、公私與群己(73)

 第三節 胸懷傢國天下(84)

  一 貴和少爭(84)

  二 兼愛非攻(86)

  三 協和萬邦(89)

  四 富國強兵(91)

  五 民惟邦本(96)

  六 和閤大同(109)

 第四節 順應自然天理(114)

  一 道法自然、理通萬物(114)

  二 天行有常、參贊化育(116)

  三 物各有宜、貴和有度(118)

  四 生生不息、開物成務(120)

第二章 繼承與轉摺:近現代中國的價值觀建構(126)

 第一節 “救亡圖存”中的價值求索(127)

  一 “師夷長技以製夷” (127)

  二 “以群為體,以變為用” (129)

  三 人權、民權與國權(130)

  四 重塑“國民性”的“新文化運動” (132)

 第二節 民主革命時期的價值轉嚮(135)

  一 社會主義思潮應運而生(136)

  二 社會主義價值的“中國式”早期詮釋(138)

  三 社會主義文明演化的“中國式”理解(142)

  四 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初實踐(144)

 第三節 中華民族精神的近現代重鑄(147)

  一 民族意識的覺醒(148)

  二 愛國主義的升華(151)

  三 中國共産黨人對民族精神的光大(154)

 第四節 社會主義精神的時代彰顯(160)

  一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161)

  二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164)

  三 民族復興的道路探索(166)

  四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匯聚共識(169)

第三章 當代中國國傢發展的價值目標(173)

 第一節 富強(174)

  一 國富民強是百年期盼(175)

  二 新中國對富強之路的探索(180)

  三 建設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強國(183)

 第二節 民主(187)

  一 人民的選擇,曆史的選擇(187)

  二 廣泛而真實的民主(191)

  三 讓人民享有更廣泛的民主(198)

 第三節 文明(202)

  一 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203)

  二 傳中華文明薪火(206)

  三 築中華文明高地(210)

 第四節 和諧(213)

  一 和諧是人類的永恒追求(213)

  二 國傢發展離不開社會和諧(216)

  三 構建和諧社會(218)

第四章 當代中國社會進步的價值理念(222)

 第一節 自由(224)

  一 自由是當代中國人的重要價值追求(224)

  二 保障公民的閤法權利(231)

  三 注重實質自由的實現(236)

  四 自由與秩序、美德相統一(242)

 第二節 平等(245)

  一 人人平等是新中國的一貫主張(246)

  二 平等是社會不可或缺的價值(248)

  三 人人享有人生齣彩的機會(253)

 第三節 公正(260)

  一 公正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260)

  二 實現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産黨的一貫主張(264)

  三 公平正義比太陽更有光輝(265)

  四 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269)

 第四節 法治(280)

  一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281)

  二 科學立法(285)

  三 嚴格執法(286)

  四 公正司法(289)

  五 全民守法(291)

第五章 當代中國公民素養的價值規範(293)

 第一節 愛國(294)

  一 愛國是各國永恒的主題(295)

  二 愛國是公民責無旁貸的“天職” (299)

  三 理性愛國,行動報國(302)

 第二節 敬業(305)

  一 專心緻誌以事其業(305)

  二 空談誤國,實乾興邦(309)

  三 在平凡中鑄就非凡(311)

 第三節 誠信(312)

  一 言必信,行必果(312)

  二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314)

  三 履約踐諾,以誠待人(315)

 第四節 友善(320)

  一 仁者愛人(320)

  二 友善是社會的春風(323)

  三 懷友善之心、踐友善之行(326)

結束語 弘揚核心價值觀 共圓民族復興夢(329)

參考文獻(338)

關鍵詞索引(347)

後 記(357)


前言/序言

如何理解中國的價值觀

所謂價值,無非就是事物對於人的意義。所謂價值觀,也就是人們關於什麼樣的價值對人有何種意義的看法。即使在沒有“價值” 和“價值觀”這樣的概念的情況下,人們也有自己的價值觀,即關於是非麯直的標準或規範。中國前賢們所關注的“成己”“成人” “成物”的理想追求,實際上就有價值意義的預設,沒有這種價值理念的預設,人和萬物的存在、活動便失卻其意義。實際上,中國古代的所謂“禮”就是一套調節人們社會生活的價值體係。“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彆同異,明是非也。” (《禮記·麯禮上》)按照禮的標準言行,就是踐行社會的價值觀瞭。禮,就是告訴人們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生死,用什麼樣的規範看待義利,用什麼樣的尺度評價傢國和天下之事。這就是所謂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修身踐言,謂之善行。行修言道,禮之質也”(《禮記·麯禮上》)。在當時,遵循這套價值體係和價值觀,就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就能夠保障社會的安定有序。

作為是非麯直的規範,價值觀就成為社會成員自覺調節社會生活和社會行為的規範。凡屬人類社會,都有著基本的共性,因而許多價值具有普遍的意義,如善惡、正直、誠信、公正……但是人類的社會生活都是基於不同的時空展開的,由於麵臨不同的自然環境和生産方式,因而不同的民族對價值及價值觀會有不同的理解,同一個民族在不同的曆史階段上對價值及價值觀也會有獨特的理解,同一民族中的不同的成員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對價值及價值觀也有不盡一緻的理解。如果價值觀的理解都像對水分子的構成、水的沸點那樣一緻,那就不必研究價值觀瞭。價值觀問題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任何價值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是相互衝突的理解。譬如,人們都追求公正,但是在階級社會統治階級理解的公正與被統治階級理解的公正是完全不同的。古希臘哲學傢柏拉圖認為,統治階級、武士、勞動者各盡其職,不相互僭越,就是公正。柏拉圖的公正觀就與現代公正觀相去甚遠。在中國也是如此,如對“天下” 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詩經·小雅》)的價值觀,也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即天下為天下人的天下的價值觀。

本書講的“中國的價值觀”,是基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形成的中華民族的價值觀,也是當代中國人民在共同的社會實踐基礎上所形成的價值共識。這些價值觀既是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觀,也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價值追求。這種價值觀追求人的幸福、社會的福祉和文明的進步,因此與世界其他國傢和民族的價值觀有許多的共性。中國人餓瞭也要吃飯,睏瞭也要睡覺,纍瞭也要休息,也願意過自由自主的生活,中國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中國人也有自己的價值理想和追求。這與其他國傢和民族沒有多少不同。

我們通過曆史與現實的雙重闡釋,梳理齣中國的價值觀演化的曆史譜係,展現中國的價值觀具有時代氣息的生活基礎或生活世界。從中大傢就可以看到,中國古代就有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的價值追求,如何經曆瞭現代性和社會主義觀念的洗禮,一步步凝練成為“平等” “公正” 的價值觀;還可以看到,中國古代就有的“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價值追求,如何經過現代社會治理思想的淬煉,終於構建成“法治中國”的價值觀。大傢從中還可以看到,1840年以來,外敵入侵和淩辱的曆史體驗,特彆是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巨大民族犧牲和抗日戰爭的勝利,讓中國人多麼重視民族獨立、人民富裕和國傢強盛。

中國人民最大的期盼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這個目標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光榮與夢想,是符閤全體中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占世界1/5人口、超過13億之眾的中華民族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為瞭實現這一偉大目標。在古代,中國曾經是世界上具有領先地位的經濟強國,後來在世界工業革命發生深刻變革的時期,中國因固守舊規喪失瞭通過革新與世界文明同發展的曆史機遇,落到瞭被動挨打的境地。尤其是鴉片戰爭之後,中華民族更是陷入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狀況,中國人民受盡瞭欺侮淩辱。這一段慘痛的曆史悲劇絕不能重演!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是我們的價值目標,也是我們的價值理想和責任。

要理解中國的價值觀,首先要到當代中國人民的社會實踐和社會生活中去找根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與實踐,讓一個積貧積弱的文明古國煥發瞭青春,取得瞭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這毫無疑問地給中國的價值觀打上瞭深深的烙印。實際上,社會主義就是基於一種嶄新的價值理想而産生的,即建立使每個人都能夠得到自由而全麵的發展的社會,建立基於生産資料公有製的公平正義社會。我們經常批評某些人拿他們的價值觀來對我們指手畫腳,但是社會主義從不排斥民主、自由、人權這樣的價值,而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去考慮這些價值的閤理性基礎和實現的條件等問題。因此,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是抽象地談人人有投票權的所謂民主,而是實現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利方麵當傢做主,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是讓窄化瞭的僅有周期性投票權的民主變成具有廣泛權利的人民民主;當代中國也特彆重視人的自由而全麵的發展,因此纔希望把自由建立在社會公平的框架下,離開社會公正的自由,隻能是強者壓迫弱者的自由即資本壓榨勞動的自由;中國的價值觀不僅不排斥人權,而是讓人民的權利基於現實的可實現的基礎之上;中國不僅從個人的角度去看人權,而且也從社會的角度去看待權利,如果人人相互尊重權利,這就是人人平等的法治框架下的公正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的和諧價值觀,是包含瞭人權價值且超越於人權價值的價值觀;社會主義的公正價值觀,是包含瞭個人自由價值且高於個人自由價值的價值觀。

要理解中國的價值觀,還要瞭解中華民族的曆史探索和文明演化過程,瞭解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傳承。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鬥爭史,中國共産黨90多年奮鬥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發展史,改革開放30多年探索史,這些曆史一脈相承,不可割裂。脫離瞭中國的曆史,脫離瞭中國的文化,脫離瞭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脫離瞭當代中國的深刻變革,是難以正確認識中國的。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傢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每個人各吹各的調,莫衷一是,無所依據,那這個民族、這個國傢就無法作為一個文明整體前行。為什麼中華民族能夠在幾韆年的曆史長河中頑強生存和不斷發展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中華文明上下綿延數韆載,凝鑄瞭獨特的價值體係、思維方式和精神氣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的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我們今天提倡和弘揚的核心價值觀,就是過去價值理想的時代轉化和闡釋的結果。比如,中華文化強調“民惟邦本”“天人閤一” “和而不同”,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主張以德治國、以文化人;強調“君子喻於義” “君子坦蕩蕩” “君子義以為質”;強調“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強調“德不孤,必有鄰” “仁者愛人” “與人為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齣入相友,守望相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貧濟睏”“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這樣的思想和理念,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這些思想和理念,既隨著時間推移和時代變遷而不斷與時俱進,又有其自身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中國人,我們有著日用而不覺的共同的價值觀, “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閤、求大同”是基本的共性特徵。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

要理解中國的價值觀,也要麵嚮社會未來曆史發展進程的方嚮加以闡明。價值觀本質上不是對當下狀態的認可,而是帶有理想性的應然維度。我們一方麵不能拋棄傳統,割斷自己的精神命脈;另一方麵也不能停下前進的步伐,忘記理想的召喚。不忘本來纔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纔能更好創新;但是善於創新的文化纔真正有未來,在這個意義上創新纔是最好的繼承。由此,我們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閤、求大同” 的時代價值,同時也要在價值的拓新上下功夫。中國封建社會發展齣瞭一套完整的價值觀和價值體係,不僅有道德層麵的價值觀,如“仁義禮智信” (五常),而且有反映社會製度性質的社會規範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三綱)。“五常”可以成為我們進行時代闡釋的價值資源,但“三綱” 就如同西方的“君權神授” 一樣,是與曆史步伐成反比的價值瞭。顯然,曆史地反映封建主義社會等級製的價值觀是“三綱”,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而反映調節人民生活的道德是“五常”,即道德生活的規範性要求,以達到“懷仁義以相接”。在歐洲中世紀,封建統治者也宣揚君權神授,認為人是分為等級的,貴族則是上帝的選民,地位天然地高於平民。

正是針對封建主義等級製的價值觀,法國大革命中第三等級提齣瞭“自由、平等、博愛”的價值觀,新的價值觀就是新興資産階級反抗封建主義等級貴賤價值觀的思想武器。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是麵嚮未來理想社會的,因此,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必須把反映等級社會的價值觀滌蕩清除齣去,培育和弘揚符閤曆史發展方嚮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核心價值觀必須著眼於人類曆史發展的前進方嚮,必須反映社會發展的要求,隻有這樣纔能與曆史進步的節奏閤拍。

要理解中國的價值觀,同樣還需要在中國與世界各國日益密切的交流互鑒中加以體悟。中華文化曆來就是在與其他文化的相互激蕩中發展的。中華民族曆來就有天下一傢的開放胸襟,有協和萬邦的氣度。不僅在古代,中國就與世界各國進行瞭多方麵的交流互鑒,從中學到許多東西,經過消化吸收轉化為中華文化的成果,例如佛教的傳入、西域的音樂,而且近代以來,西方的文藝復興、啓濛運動、資産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等,特彆是馬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理論,都深刻地影響和改變瞭中國的麵貌。中國人對國傢富強目標的追求,顯然是受瞭歐美的影響,纔有瞭更強烈的動力。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價值,顯然有濃厚的歐美影響,但最終也是在中國人民啓濛和解放的雙重運動中逐漸清晰起來。當然,中國也可以對世界價值觀的發展做齣自己的貢獻。譬如,中國人和而不同的價值觀,可以成為調節國際關係的最佳規範。我們主張“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禮記·中庸》)。這要比霸權思維和價值觀閤理得多,也公正得多。中國夢絕不是世界霸權夢,而是和平共處、閤作共贏的夢。正如習近平強調的:“中國夢是奉獻世界的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中華民族始終崇尚的品德和胸懷。”① 和諧價值觀更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社會的偉大貢獻。對內,我們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繁榮富強;對外,我們主張和平發展,實行平等交往、互惠互利。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傢,由於所處的發展階段和空間條件不同,從而發展齣不同的文化,對問題的看法也就不同。應該采取和而不同的理念,這樣世界纔能和平。中國的和諧價值觀具有現實的、普遍的世界意義。

總之,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就深深熔鑄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並且孕育瞭具有中華民族獨特意識、品格和氣質的價值觀念體係。但是,民族精神或一個民族的價值追求是對民族現實的曆史創造性活動的引領和反映,它必然對特殊的時代性問題做齣迴應,從而必然帶有一定的時代烙印。隻有反映時代性特徵和要求的文化,纔能有時代性的影響力,纔能形成現實的有積極價值取嚮和生命力的文化。隻有在這種曆史與現實的相互映照中,我們纔能理解和體悟中國的價值觀。__



《中國人的精神內核:超越時空的文化密碼》 這本書並非要詳述中國悠久曆史中的某個特定時期,也非聚焦於某一位叱吒風雲的政治傢或某一次影響深遠的戰爭。它更像是一次深入肌理的探尋,試圖觸及那些滲透在中國人骨血之中,塑造瞭他們思考方式、行為模式,乃至對生命、社會與世界認知的深層驅動力。我們所要解構的,是那些在漫長歲月中沉澱下來,成為中國人共同精神財富,又在時代變遷中不斷被解讀與重塑的“價值觀”,但此處所言的“價值觀”,並非現代意義上狹隘的道德說教或政治口號,而是更廣闊、更具生命力的“精神內核”。 我們將從“天人閤一”這一古老而又貫穿始終的哲學思想切入。這並非單純的自然崇拜,而是對人與自然之間微妙關係的深刻洞察。它強調的是一種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哲學立場。在中國人的觀念裏,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非徵服者。這種思想催生瞭對自然的敬畏,對生態的珍視,以及對順應自然規律的追求。它體現在農業社會的耕作方式中,體現在中醫養生之道裏,更體現在藝術創作中對意境的追求,對山水寫意的熱愛。這種“天人閤一”的視角,使得中國文化中常常彌漫著一種溫和、包容、與萬物同在的氛圍,它教會人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尋找平衡,在個體與整體之間找到恰當的連接點。這種精神,在當下全球麵臨環境危機的時刻,尤顯其智慧與前瞻性。 其次,我們深入探討“傢國情懷”的復雜意涵。在中國傳統社會,“傢”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情感、責任與歸屬感的中心。“國”則是一個放大版的“傢”,國傢興衰與傢族命運緊密相連。“傢國情懷”由此形成瞭一種獨特的倫理結構,它強調孝道、忠誠、責任感,以及對社群的義務。這種情懷並非是僵化的教條,而是一種流動的情感紐帶,它維係著傢族的傳承,支撐著社會的穩定。從古代的“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到現代的“愛國愛傢”,這一脈絡清晰可見。然而,這種情懷也並非總是順風順水,它在曆史長河中也曾麵臨挑戰,被麯解,被利用。本書將審視這種情懷的演變,它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找到新的生長空間,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展現齣其獨特的價值。我們探討的,是這種情懷如何塑造瞭中國人的集體意識,如何讓他們在麵對睏難時凝聚力量,如何在國傢需要時挺身而齣。 再者,本書將著重闡釋“中庸之道”的智慧。這並非意味著平庸無奇、不思進取,而是一種更為精妙的處世哲學,一種在極端之間尋找最佳狀態的藝術。它強調的是適度、平和、避免偏激,是“過猶不及”的智慧。在中國人的生活哲學中,“中庸”是一種內在的道德修養,是一種行為的準則,也是一種解決矛盾的方式。它體現在人際交往中對圓融的追求,體現在決策中的審慎與權衡,體現在對事物發展的長遠考量。這種智慧,在充滿變數和不確定性的現代社會,顯得尤為珍貴。它教會人們如何化解衝突,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如何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我們並非鼓吹墨守成規,而是探究這種“中庸”的精神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被激活,如何成為一種應對挑戰的智慧。 本書還將觸及“重義輕利”的傳統觀念。在中國人的價值排序中,情義、信譽、承諾往往被置於物質利益之上。這種觀念,深刻地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模式,構建瞭基於信任的社會關係。它體現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的古訓中,體現在“一諾韆金”的承諾裏,體現在“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感恩中。這種“重義輕利”並非是對物質的排斥,而是強調一種更高層次的價值追求,一種對人際關係純粹性的珍視。它使得中國社會在物質發展的同時,也保留瞭一份人情味和溫情。本書將剖析這種觀念的現代解讀,它如何在商業社會中被重新審視,如何在快速變化的經濟環境中依然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此外,我們還將審視“集體主義”的文化底色。與西方強調個人主義的文化不同,中國文化更傾嚮於將個體置於集體之中,強調集體的利益高於個人的利益。這種集體主義並非是抹殺個性,而是強調個人與集體的共榮共損,強調個人的發展離不開集體的支撐。它體現在傢庭的凝聚力,體現在社群的互助,體現在國傢發展中的眾誌成城。這種集體主義,是中國社會得以在曆經磨難後依然保持強大的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書將探討這種集體主義的演變,它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找到新的形式,如何在激發個人創造力的同時,又能維係集體的力量。 最後,本書將對“變化中的永恒”進行一番思考。中國人並非沉溺於過去,也並非盲目追逐未來。他們深知,世界在不斷變化,但某些核心的價值,某些精神的內核,卻在時間的洪流中得以沉澱和傳承。這本書試圖梳理齣那些在曆史長河中流淌不息的精神脈絡,那些曆經風雨卻依然閃耀著光芒的智慧。它並非是要固化某種模式,而是希望通過對這些深層精神內核的解讀,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理解中國人,乃至在變幻的世界中找到一種更深邃的視角。 這本書不是一本關於中國政治製度、經濟成就或是曆史事件的百科全書。它是一次關於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一次對那些塑造瞭“中國性”的隱性力量的挖掘。它邀請讀者一同走入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去感受那份深沉的文化底蘊,去體悟那些超越時空的精神密碼。我們相信,理解這些,遠比瞭解那些錶麵的信息,更能觸及“中國”的本質。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中國的價值觀》真是一本讓我大開眼界、拍案叫絕的書!我一直對中國文化充滿瞭好奇,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紗,無法真正觸及它的核心。然而,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瞬間打開瞭我認識中國的大門。作者以一種極其生動、詳實的方式,娓娓道來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演變和發展,讓我不僅瞭解瞭“仁、義、禮、智、信”這些耳熟能詳的概念,更深入地體會瞭它們在中國社會中的具體體現。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孝道”的探討,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贍養老人,更包含瞭一種深厚的情感連接和責任擔當,這與我所理解的西方文化中的傢庭觀念有著截然不同的視角,讓我耳目一新。書中的案例也非常豐富,從古代的聖賢典故到現代的社會現象,作者信手拈來,將抽象的價值觀具象化,讓我能夠深刻地理解這些價值觀是如何塑造瞭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和社會結構。讀這本書的過程,我仿佛置身於中國曆史的長河之中,感受著不同時代人們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判斷,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受益匪淺。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它一定會讓你對中國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簡直太吸引人瞭!我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理論書,結果卻齣乎意料地生動有趣。作者的語言風格輕鬆幽默,夾雜著一些非常貼切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讓那些原本可能顯得有些高深莫測的價值觀變得鮮活起來。我一邊讀,一邊忍不住會心一笑,或者陷入沉思。書中對“中庸之道”的解讀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樣是簡單的“摺中”,而是強調在復雜局麵下尋求平衡、和諧與可持續發展的智慧。作者通過對古代哲學思想的梳理,以及對現代社會現象的觀察,描繪瞭一幅幅生動的畫麵,讓我體會到“中庸”並非是一種消極的等待,而是一種積極的、充滿智慧的生存和處事哲學。這本書就像一本精心製作的紀錄片,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中國價值觀的魅力,並且對如何將這些智慧融入現代生活有瞭新的啓發。

評分

我拿到《中國的價值觀》這本書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覺得可能就是一本泛泛而談的介紹性讀物。但讀瞭幾章之後,我徹底被它徵服瞭。作者的洞察力令人驚嘆,他對中國社會微妙之處的把握,對個體行為背後價值觀的解讀,都非常精準。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作者探討“禮”的演變。過去我一直認為“禮”就是一種繁瑣的規矩,但書中揭示瞭“禮”作為一種社會契約和行為規範,是如何在維護社會秩序、增進人際和諧方麵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作者也分析瞭“禮”在現代社會中的挑戰和演變,它不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與時俱進,與普世價值相結閤,呈現齣新的生命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價值觀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被塑造、被理解、被踐行的。它不僅僅是關於“是什麼”,更是關於“為什麼”和“如何”。

評分

說實話,我之前對中國價值觀的認識非常有限,甚至帶有一些刻闆印象。這本書《中國的價值觀》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以一種極其客觀、包容的視角,呈現瞭中國價值觀的豐富性和復雜性。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書中對於“傢國情懷”的深刻剖析。它不再是那種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對曆史事件和個體故事的梳理,展現瞭中國人如何將對傢庭的責任感延伸到對國傢的忠誠和熱愛,以及這種情懷是如何在中國社會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我甚至能在書中找到一些與我自身經曆相呼應的情感,讓我覺得這本書的討論非常貼近生活,充滿人情味。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理解一個國傢的價值觀,不僅僅是學習它的理論,更是要感受它的溫度,體會它的力量。我一定會把這本書推薦給更多的人,讓大傢都能有機會認識到一個更立體、更真實的中國。

評分

我必須說,《中國的價值觀》這本書的分析角度非常獨特,它沒有停留在錶麵概念的羅列,而是深入剖析瞭驅動這些價值觀背後的社會、曆史和哲學根源。作者的論證邏輯嚴謹,論據充分,讓我對許多過去模糊不清的觀念有瞭清晰的認識。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辯證分析印象深刻。過去,我常常將集體主義簡單地理解為犧牲個人利益,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在中國文化語境下,集體主義更多的是一種“為集體而奮鬥,最終實現個人價值”的動態平衡。它強調的是個體在集體中的責任感和歸屬感,以及通過共同努力實現社會和諧與進步。書中對“關係”在社會運作中的作用的闡述也相當到位,它揭示瞭在中國社會中,人際網絡的緊密聯係是如何影響著個人選擇和群體行為,這為理解中國人的處事方式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這本書不僅僅是學術研究的成果,更像是一位智者在與讀者對話,引導我們去思考,去探究。

評分

是正版的,希望下次再迴顧,好評。

評分

很好很強大,特彆好看的一本書

評分

領導說好看一般都不好看

評分

真心好書 郝時遠教授很厲害

評分

除瞭價格貴,其他都好。

評分

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

還不錯,待仔細來看

評分

公平瞭!繁榮瞭!人們安居樂業瞭,大傢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付齣努力後,都有實現的可能性,想不穩定都難,讀此書後我希望找到理性分析之依據!

評分

2017年度中國好書,央視評選,買來學習一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