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3
夕阳红:百位三国人物勾勒成败兴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成败只是结果,性格决定历史
突破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书写传统,首创“五度空间”理论,透过文字洞烛人物心境
★拒绝狭隘的“历史决定论”
近年来史学界里总有一种“历史决定论”的倾向,不断弱化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甚至在这种决定论之下,许多人物无法左右自身命运,沦为历史的牺牲品。
★不读性格,何谈历史?
然而公孙策告诉你,回归本源,决定历史的是人,决定个人命运的是性格。看似英勇善战的吕布,也有着残忍不义的一面;而刘表为什么不采纳蒯越偷袭曹操后方的计策?曹操为什么对张松冷淡,而失去取蜀先机?《夕阳红》中提出另一种可能,那便是人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在当下遭受了影响,因而做出不同于以往,或迥异于性格的决定与行动,其结果甚至造成历史发展的转变。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魏、蜀、吴三国的魅力无远弗届、历久弥新。
一百个故事还原一百位真实的三国人物,他们不是可以用善恶来划分的名字,他们具有鲜活、复杂的人格。这对我们理解当下的世情也有启示作用,成败只是结果,更应用辩证的眼光审视历史人物。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是层出不穷的能臣干将撑起了整片历史的天空。“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史学家赵翼的这句话完美诠释了三国的用人精髓。三国的精彩在于用人,英雄的精彩在于心境。公孙策妙语解读,走进英雄的内心,听听历史上真实的声音,是如何影响了成败兴衰。
风起云涌、诡谲多变的三国时代中,其实前三国时期才是这段历史精彩的前奏曲。公孙策讲述着大时代的一百个重要英雄豪杰的事迹,面目清晰、个性分明的人物故事勾勒出完美的历史面貌。在这本书中,他告诉我们,决定历史的不是大决定、大战役,而往往是一些小细节甚至某个人物的性格阴暗面。“三顾茅庐”其实是诸葛亮计划好的?《三国演义》中俊美的吕布,实际上是个不义的莽夫?关羽的最后一仗被打得落花流水,是因为他无法善待后勤?你没读过的三国,都在这里一一展开。
说到三国大家都会想到“权谋”,仿佛推动三国历史的只是计谋和战役。然而这些历史人物是在如何的心境下做出这样的抉择,这前因后果又是什么,换一个人,换一种性格,历史会有大不同。在以往的三国史书籍中,“人”是客体,甚至处在历史决定论下无法左右自身命运。而公孙策告诉读者,“人”才是历史的推动力,不了解英雄内心,是无法了解历史的。他首度开创“五度空间”理论学习法,在时间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了心境解读的手法,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个个有血肉的三国人物。在他的笔下,枭雄也有软弱的一面,懦夫也有逞能的一面,这些曾经鲜活的历史人物一一走出纸页来到读者面前。历史并非片面的成败,只有阅读人物才能了解真相。
公孙策,本名陈哲明,台湾知名专栏作家、政论家。公孙策曾任中时报系记者、主任、副总编辑,曾任台湾《新新闻周刊》总经理、副总编辑,喜欢以历史为鉴,发表大量政论文章。著有《公孙策说名句故事》、《公孙策说唐诗故事》等著作,擅长引经据典写乱世浮沉。
高中时,历史老师说:“你们历史不好好念,将来就会‘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而如今,我会的,就是拿故事跟时事对照,也就是“张飞杀岳飞”啦。
公孙策说历史故事不是一天两天了。作为一位资深的媒体人,他多年前就在新闻专业杂志上用以史为鉴的手段让许多浮舞于尘世之间光怪陆离的政治现象有了可参照的历史向度,从而读者非但对现实有了更冷隽的透视;对古史似乎也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温度。
我很讶异他的书没能够成为中学生的历史教材(或者至少是历史科的补充教材),像这样浅显易懂而兼具史识的书,他已经写了两本(《英雄劫》《大对决》),据说还得写足一千个故事,若能结合历史教学,让学子在生动的文笔点染之下,贯通历史事件枝叶纷披的繁复因果,而能从主流的历史叙事和晓畅的世情观察中启发更深远的知见,这是多么可观而方便的教育?
——张大春(著名作家,代表作《大唐李白》《四喜忧国》)
公孙策在全书十分关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的关键,我认为是相当重要的……其实,无论中国与西方史学传统,向来是“重视人物”的。从这样的体认来反思,公孙策侧重“人物心境”的努力,便很有意义。
——黄春木(台北语文名师)
透过公孙策先生流利生动的文笔来诉说这些古老人物,总感觉这些两千多年前的人物竟是栩栩如生,穿越时空来到眼前。
——陈美儒(台湾著名教育家)
总序三十本经典,一千个故事/1
作者序五度空间学习—人物心境是重点中的重点/9
1.刘宏:皇帝公开卖官/11
2.黄巾:巫医变贼匪/13
3.许劭:“乱世奸雄”一锤定音/17
4.曹操:治世能臣的一面/19
5.张温:不杀董卓养虎遗患/21
6.刘焉:避祸反得割据四川/24
7.何进:外戚杀宦官/26
8.袁绍:引狼入室/29
9.董卓进洛阳:先掌控大局,再掌控皇帝/31
10.汉献帝刘协:如果刘协也不行,那么就不该让他们留种!/33
11.吕伯奢:坐实奸雄形象/36
12.韩馥让冀州:引狼入室,只能自杀/38
13.郑泰:董卓搞不定朝廷官员/41
14.曹洪:曹操败部复活/43
15.刘虞:不当傀儡天子/46
16.公孙瓒:赢得幽州争夺战/49
17.刘备:刘关张赵兄弟帮,靠人脉不靠学识/51
18.孙坚:英雄不长命/53
19.刘表据有荆州:洛阳社交圈中的“心机一号”/55
20.公孙度:割据辽东,独自称国/58
21.程昱:慧眼识曹操/60
22.吕布刺杀董卓:“父子之情”破灭/62
23.蔡邕:要命的一声惊叹/65
24.王允:李傕、郭汜兵变,对策却是火上浇油/67
25.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69
26.陶谦:好官乱世非英雄/71
27.张邈叛曹迎吕布:昨日生死相许,今日自相残杀/73
28.典韦:曹操的“救命恩人”/75
29.麋竺:陶谦让徐州,从此追随刘备/77
30.孙策:父子都受袁术耍弄/79
31.吕范:孙策威震江东的原因/81
32.李傕、郭汜:一栖不两雄,引关中内战/83
33.张济、段煨、张杨:流浪天子回洛阳/85
34.沮授:献计失败,袁绍放弃大好机会/89
35.袁术:想称帝想得走火入魔/91
36.董昭:与曹操一拍即合/93
37.郭嘉:高级人才弃袁绍投曹操/95
38.孔融:抛弃北海,曹操收容/97
39.袁涣:写,就活;不写,就死/99
40.祢衡击鼓骂曹:我只看得起两个人,其他都看不上/101
41.张绣:打走了曹操,也不敢留在宛城/103
42.陈登:曹操的眼线,吕布也真好骗/105
43.贾诩:计谋绝妙,曹操弃宛救许/108
44.陈宫:刘备一句话害死吕布/111
45.太史慈、孙策:全凭一股英雄魅力/114
46.公孙瓒、袁术亡:一病不起,吐血而死/117
47.荀彧:袁绍与曹操对决“十败十胜”/120
48.郭图、审配:袁绍听谗分散兵权/122
49.杨阜:坐山观虎斗,“品人”成系统/124
50.韩嵩:被摇摆不定的刘表冤枉/127
51.董承、刘备卷入政变阴谋:迅雷和暴风会让人变色/129
52.田丰:袁绍一误再误/132
53.关羽斩颜良:各为其主,不要追/134
54.许攸阵前倒戈:突如其来的叛变/137
55.逢纪:分裂的种子/139
56.孙权:兄终弟即,南方有大变化/143
57.鲁肃:鼎有三足,却还看不出“第三足”/145
58.袁谭:鹬蚌相争,曹操得利/148
59.辛毗:袁谭靠向曹操,有没有利/150
60.李孚:大胆骗过曹操两次/152
61.陈琳:曹操不记旧恨,封官旧敌/154
62.田畴:选择曹操,眼光堪比诸葛亮/157
63.徐庶:提议刘备三顾茅庐的人/160
64.诸葛亮:旷世战略隆中对,真才与骗子有不同/163
65.甘宁:孙权击斩黄祖,一跃东吴主将/165
66.刘琦:夺嫡斗争惨被算计/167
67.赵云:长坂坡救阿斗,绝不抛弃刘备/169
68.孙刘连手抗曹:决心已定,只差办法/171
69.周瑜:东吴的主战将领不敌曹操“放暗箭”/174
70.黄盖:赤壁大战第一功,刘备也有“愧”与“喜”/176
71.蒋干:不是丑角,只是衬托周瑜的配角/180
72.吕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182
73.韩遂:凉州军阀败散/184
74.张松:刘备得蜀的贵人,曹操却视而不见/186
75.庞统:说服刘备“抛弃信义”/188
76.严颜: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190
77.刘璋:爱民如子,不得不拱手让益州/192
78.蒋济:一言不合,淮南人民附孙权/195
79.曹操逼死伏皇后:翻版王莽,篡位有术/197
80.诸葛瑾:孙权讨荆州的和谈特使/199
81.司马懿:曹操真的“得陇不望蜀”吗?/201
82.张辽:张辽来也,势不可挡/203
83.周泰:东吴“兄弟治国”的传统/206
84.曹丕:贾诩高招定王储/208
85.曹植:文采胜过才能,最终失去信任/210
86.杨修:因为曹植才被杀/212
87.吴质:低调的高级智囊/214
88.庞德:关羽水淹七军/216
89.陆逊:扮猪吃老虎/218
90.桓阶:曹操锐气已消/220
91.傅士仁、糜芳:关羽兵败被杀/222
92.曹彰:黄须儿表现不俗/225
93.张飞:师未出,身先死/227
94.于禁:曹丕的性格阴险面/229
95.赵咨:“孙权身段柔软”/231
96.孙桓:猇亭之战/233
97.刘阿斗:刘备白帝城托孤/236
98.邓芝:联吴制魏的第一线外交官/238
99.马谡:助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240
100.张昭:孙权称帝,这是一场“君臣秀”/243
后记/245
书写历史人物:愚蠢的人,或理性的人?
◎文/黄春木(台北语文名师)
三国,是一段非常迷人的历史,千古多少风流人物也谈不尽、说不完。现在公孙策从“人物心境”着眼,重新讲三国,并且标举历史的学习应是“五度空间学习”,这对于中学生,或是爱听历史故事的社会大众而言,确实是一个言简意赅的提醒。
公孙策在全书十分关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的关键,我认为是相当重要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目前中学历史教科书所呈现的,几乎是一个没有“人”的历史,即使有人名的交代,却经常是面目模糊的,人变成历史的配角,仅是历史叙事中一个用来指涉“事实”的媒介而已。在如此局限中,人沦为历史的客体,甚至是历史“决定论”下的产物。
其实,无论中国与西方史学传统,向来是“重视人物”的。从这样的体认来反思,公孙策侧重“人物心境”的努力,便很有意义。
在大多数情形下,我们解读历史人物,往往出现两种典型的“想象”,一种是古人很愚蠢,另一种是古人很理性。前者譬如汉灵帝,怎么会胡里胡涂开列价码表,出卖各等官职呢?后者譬如吕蒙,即便同乡故人,私取民家斗笠是为了维护公物,仍然得依律下令处斩。但公孙策显然在本书中很希望再提示另一种可能,那便是人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在当下遭受了影响,因而做出不同于以往,或迥异于性格的决定与行动,其结果甚至造成历史发展的转变。
不过,想要洞烛历史人物当下心境的转折或冲动,这是谈何容易的功夫!更何况,公孙策认为,“小事情”这等偶发细故,往往是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如此“见微知著”的历史解释,非比寻常,相关的书写论述并不轻松,而面临的挑战或许更大。
例如第五十五回谈到袁绍的败亡,究竟有多大的程度可以归因于逢纪进谗,导致田丰被处死,无法助袁绍挽回危局?第七十四回谈到刘备取益州,究竟有多大的程度可以归因于曹操没有正视、重用张松?这其实都是极不容易论断,也难以获得共识的问题。
幸好公孙策在全书已经用心地铺陈大量的史实,因此读者自己可以前后比对、统合,在事理中体会人情,在人情中解读事理,加上全书用字浅显洗练,又能适度引用《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典籍印证,白话解说,使得可读性大为提高。
我们每一个人谈论历史、探究历史,其实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回答问题”。因此,我们拣选了主题、取舍了材料、建构了因果,也做出了评价,甚至在“隐身”中将史事“引申”到时事,发为议论。由于历史有太多细节与转折,而现实又有太多暧昧与变化,因此谈古论今,永远是一件题材丰富、趣味盎然的事情。
现实经验里,在愚蠢与理性之外,人们当然还有诸多样貌,因此历史中的人物自然也不应该只有愚蠢或理性两种可能,过往许多历史书写在人物处理上出现这样的倾向,反映的是一种思想怠惰或贫乏的问题。人的丰富或复杂如何阐释与彰显,并且从中得到发行和启示,这是读史、写史者都必须面临的考验,历史迷人之处就在这里。公孙策这本新书已经做出了尝试,而“三国”应该也会继续是跨时代不断寻求对话交流的好题材。
:这书非常不错,有读的意义。:
评分商品很不错 送货速度很快
评分618拼单更实惠,留着慢慢看
评分商品非常不错!
评分买了还没看,应该不会失望的吧,给个好评!
评分好
评分真的不错,力挺
评分精品收藏,人文阅读,学术权威,思想沉淀
评分书不错,以后慢慢学习,在这里买书真给力。
夕阳红:百位三国人物勾勒成败兴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