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李鸿章传》以西方人的视角透析这位中国晚清“名人”的一生:创立淮军、对抗太平军、倡导洋务运动、创建北洋水师、处置中法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周游列国,签订《辛丑条约》……作者运用西方史学方法,评价人物力求客观、公正。这个被朝廷和国外列强盛赞,被国人痛骂的晚清首辅,是卖国贼还是晚清救星?同时,《李鸿章传》辅以梁启超先生的《李鸿章传》,有利于读者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位大清国“糊裱匠”的真实人生。
作者简介
布兰德(1863—1945),英文名是J.O.P.Bland,英国人。1883年来华,考入中国海关,任总税务司录事司。1896年任上海英租界工部局秘书长,兼任《泰晤士报》驻上海记者。1898年8月,奉英国代理总领事之命,设法将逃到上海的康有为送上英国邮船前往香港。布兰德与晚清时代的许多政治要人接触密切,对清朝宫廷生活非常熟悉,是清王朝由衰而亡的名副其实的见证者。主要作品有《李鸿章》、《慈禧》等。
目录
序言
导言
第一章 早年生活
第二章 仕途
第三章 外交生涯(上)
第四章 外交生涯(下)
第五章 担任海军与陆军总督
第六章 外交家与政治家
第七章 人物方程式
参考书目
大事年表
[附] 《李鸿章传》梁启超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精彩书摘
《李鸿章传》:
在前文里我们研究了李鸿章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所具有的一些特征,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产生这位东方超人的教育情况和国内环境,以及早年引导他思想和行为的事件与境遇。
首先,毫无疑问,李鸿章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其母亲强壮的体魄、非凡的精力、温和的脾气还有宽容的处世态度,这些特点让他的私生活十分与众不同,因此而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一些朋友便是在外交和生意中认识的。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总督生涯起步时和以后的对外政策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外国人的卓越认识,是明显受到了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他与戈登将军亲密交往的影响。
有关李鸿章父亲的事宜鲜为人知,我们只知道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归属于“仕途不济”、满腹失意、沮丧的“候选”官员之列。李鸿章是一个坚定的儒学之士,总是宣扬道德之中孝顺第一,在私人谈话中很少说到自己的父亲。在他为了训练文采而撰写的赞美诗中也没有写下对父亲的怀念。
我们知道李鸿章的父亲属于文人学士阶层,也就是说,他曾成功地通过省里的乡试,但和努力奋斗的学者大军中的许多人一样,他既没有能力又没有手段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他很早就成婚了,生了五个儿子(李鸿章排行老二),只能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般正统教育的入门课程:在乡村博学者的指导下,几个孩子都获得了鹦鹉学舌般的背诵经典的本领,在中国,这些经典之作都被:当作是对智力的启蒙而广为传授。
上文说到的那本所谓的《回忆录》中,介绍了一些李鸿章与父亲的关系。其中一篇文章据说是由李鸿章于25岁那年写于老家合肥,父母当时都是42岁;这就说明李鸿章的父亲早在15岁的时候就已成婚。另一篇文章标的日期是1846年1月的某一天,记录了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学者不愿听从他“高贵而严厉的父母”要他成婚的想法。李鸿章的第一次婚姻应该始于此时或不久之后,因为我们知道,在他1853年弃文从武之后不久,他年纪尚轻的妻子和孩子们都失踪了,毫无疑问,她们都死于太平军的袭击中。
根据记载,李鸿章通过伯父(伯父在当地厘金税征集处任职)的影响力,在衙门里寻得了一个职位,而此时当地的知县听闻了这个谨慎行事的年轻人文采不错,让他倒背了《春秋》,他做到了,这使李鸿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在这几年里,通过勤奋的工作,他将精力放在通过修炼文学功底和写作技能来提升自己的文学声誉,这帮他铺下了官宦生涯的康庄大道。
1847年,在为考取进士而设立的殿试中,李鸿章以第三名的成绩在4000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进入了翰林院,即“文人雅士的栖息之地”。1851年,他成为翰林院编修时,已有了不小的名声;他那优美而儒雅的书法已经名扬于京城的文人雅士之中,甚至名声已传到了各个省市。但是,他到此为止除了展现了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对自身才能的敏锐认识外,还没有表现出区别于正统儒家学者的精神特质。吸引他的老套僵化的学习体系,其所有细节完全还是父辈的那套体系,它摧残了父辈也正破坏了他同时代人的精神活力和想象力。
无论倒背还是顺背:李鸿章都能背诵整本的经典之作,撰写出无数散文以及诗歌等;同时,他的聪慧敏感让他知道,要想踏上雄心勃勃的成功之路,必须有充实的钱包,以及贵人的相助。但是,在他进入翰林院的那年,在中国南部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有利地丰富了他的经验,开阔了他的眼界。
李鸿章28岁那年住在安徽省合肥的老家,关于他在这个时期的职业,人们知道得很少。曼尼克思在那本编造的《回忆录》里,描述了太平军在李鸿章从京城返回老家的时候取得了如何惊人的进展,他写道:“当他回到老家时,看到太平军一路走过,正向京城胜利进军。当他看到那个给予他如此荣誉的朝廷和古老的政府身处危险之中时,爱国之情在心中澎湃不已。他立刻着手组织了一支去袭击和骚扰敌军后方的志愿军。”道格拉斯教授对于李鸿章军事生涯的发端也有大致一样的描述,但是他把时间定为1853年年初。我们知道李鸿章在金钱上极为吝啬,这让我们很难接受这个故事,更不用说即便是他愿意,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也不可能组织一支军队。
有一个更为合理的证据解释了李鸿章为何放弃文人生涯而加入他所鄙视的军事之中,即在太平天国强盛之后,曾国藩(大清帝国军队的都统)要求京城方面配备一些秘书,而李鸿章得到了一个安徽籍翰林的推荐,获得了其中一个前途不错的职位。正如资料所说,他和父亲(1856年去世)在为军官征收地方税中立了功,那么可以肯定地说,父子俩都是在曾国藩的领导下做事。
……
前言/序言
李鸿章传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