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人民文学之星奖中篇小说奖得主
★赵树理文学奖得主
★第十五届百花奖得主
★苏童、韩少功、阎连科、金宇澄、范小青、李敬泽、张莉等名家一致推荐
★各大文学期刊争相热捧的实力派作家
《假面》由五部以校园为背景的中篇小说组成。
在这五篇小说中,孙频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身在校园的“畸零人”,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无法与生活妥协,无法融入现实之中,在他们之中,有先给老板做情人后选择卖包子度日的年轻女性,有因为丑陋被周围人所不容的男生,有因为被恋母情结绑架影响了生活轨迹并走向毁灭的学生……孙频笔下的人物都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周围环境的虚伪与冰冷,并试图以一个人的力量进行对抗,这种年轻人面对无形天花板的“自噬”现象,在这部书的五个故事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孙频是勇敢者,她用文字刺穿围绕在青年人身边虚幻的“幸福”泡沫,选择直面问题,对于新一代年青人命运有深入的观察与思考。
孙频的文字一如既往的流畅、酷烈,可读性强。她也被誉为年青一代作家中超级会讲故事的人。
孙频
女,1983年生,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太原文学院。2008年开始小说创作,迄今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当代》《花城》《钟山》《上海文学》等文学杂志上发表中短篇小说两百万字。部分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等选刊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小说集《隐形的女人》《无极之痛》《同体》《三人成宴》以及长篇小说《绣楼里的女人》。
孙频一直游荡在孤独与依赖,原罪与救赎,存在与虚无等诸多文学疑问中,观看这代人的生存危机与精神困境。
——金宇澄
孙频对她所写的人物一点也不隔膜。所以她在小说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特别真切。尊严似乎是孙频在小说中反复表现的主题。我觉得这很好,一个作家如果将一个伟大的词语反复表现,将其表现得非常充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去展示它。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贺绍俊
孙频的小说通过对人性深处与潜意识的呈现与挖掘,尤其对人物复杂心理的把握,显示出一种叙事的内在张力,把心理和哲学等多种元素在文本中发酵。
——梁鸿
对人性的独到侦测,对经验的鲜活释放,对语言的精准控制,使孙频在文学上高开高走。我既惊讶又好奇:她将要写到哪里去?
——韩少功
孙频的写作从容大气,在新一代的作家群中,她早巳脱颖而出。
——苏童
她的文字里嵌着错落有致的意象和隐喻:比如衰败小城,比如荒凉街道,比如黄河——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条河流早已不复盛景只是没人说出来……还有男人女人之间,人和人之间,那些被人生弄脏的爱意和悲伤的恶毒。人终究闪躲不开被命运淹没,她把这种淹没的过程处理得恰当,好看,似乎人间本该如此,也只能这样。
——《文艺风赏》主编笛安
作为一位80后的女性写作者,她以其令人惊叹的才华,将那些苍凉卑微的女性故事写得如此惊心动魄,不禁让人对年轻一代的写作刮目相看。
——青年评论家徐刚
孙频是“80后”这一代里超级会讲故事的小说家之一。
——青年评论家李德南
孙频是80后作家中的佼佼者,她以独特的题材和语言风格等引人瞩目。通读孙频的小说,大概可以见出她极喜欢张爱玲,其小说题材、人物、语言隐约都有张爱玲的影子。
——青年评论家刘涛
孙频的小说是用故事把岁月的侮辱改造成一曲音乐,一声细语和一个象征。
——《作家》杂志社主编宗仁发
既敢于涉险,又善于探微,所以孙频涉笔成篇,篇篇皆入法眼。
——《大家》杂志社主编李巍
孙频一直试图在人表面卑贱、琐碎、世俗、失败、黯淡的生活与命运背后探索人真正的神性之光。
——《钟山》杂志社主编 贾梦炜
孙频的小说如瓮。瓮中的人们兀自步步惊心,卓绝长征。北方的群山围困着孙频,她的心里却生长着潮湿的南方。她的文字有着谪落凡尘的气息,似乎是,终有一日,凡尘里会绽放奇迹,沉重饱满的瓮化为逃逸的气球。
——李敬泽
对人的内化,对黑暗中的尊严,对永恒生存困境的不竭追问,从黑暗中粹取着光明。
——阎连科
孙频表现出惊人的力量和逼人的才气,她以一个女性视角来直面社会和人生,凛然不退。
——范小青
细腻绵密又风生水起的表述下,那些黑暗和明媚,混沌和尖锐,希望和绝望。孙频不仅写出了我们身在的现实,还写出了我们时代人的精神隐疾。
——张莉
假面 1
自由故 50
恍如来世 110
十八相送 168
凌波渡 216
假 面
一
教室外面正下着雨,李正仪也不打伞,斜挎着书包,两手插兜走进了雨里。
黑暗裹着他,像给他穿上了一件隐身衣,他开始感到安全了,边走边打起了口哨。他相信此时没有人会认出他是个刚刚受辱的人,就在刚才,他给女生递情书时又一次被当众拒绝了。教室里没有人会追出来围观他的,他可以淋着雨一路慢慢走回宿舍。
走着走着他嘴里那支不成形的口哨戛然止住了,他在黑暗中忽然独自笑起来。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副失恋的样子真是装得连自己都信了,他问自己,他就真那么喜欢那女生吗?此时他情愿相信他根本没那么喜欢她,与其说他多么喜欢她,不如说他只是急着想和她上床,不,准确地说,是想和女人上床。只不过上床也要有个意淫对象罢了。这样一想他心里舒服了些。他情愿这样想自己,原来他只是想和一个女人上床。多么像嫖客。他甚至在雨中疾走了几步,像是刚刚嫖完的嫖客生怕被人认出来一样,他的泪几乎下来了,却又继续打起了那支口哨,似乎他正独行在荒郊野地里,存心要给自己壮胆。
前面烟雨迷蒙,连平素极熟悉的宿舍灯光也模糊不见了。真是无路可走的感觉,真的是无路可走。在这样一个三流院校混着,大三已经快混完了,毕业的恐惧感简直是与日俱增。工作之难找史无前例,即使找到了也很可能毕业十年都买不起一套房。等他四十岁的时候还得租着房挤着公交车,恐怕连老婆都娶不到。天哪,看看前方,简直是上天入地都无门,他像一只宇宙间蹦出来的石猴子,没有来处,也没有去路,没有一个地方会真正收留他。而未来已经昭然若揭,鲜血淋漓。
至于刚才那点受辱,他就当是被蚊子叮了一口,挠挠也就算了。这算什么?他从小就看着人的各种眼色,从小就是受辱长大的,蜕了一层又一层皮,他都懒得把身上那些暗疮亮出来给人看,这么一亮倒让他像个战场上下来的老兵了。何况时间长了,他早已练出了金刚不坏之身,甚至能从各种侮辱中找到奇妙的快感。侮辱越是深重,越是伴随着疼痛,这种快感便越是强烈。
他吹着断断续续的口哨,不知怎么忽然想起了某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如果文明让人卑躬屈膝,那我会让你们看到野蛮的骄傲。
他在黑暗中独自笑着。
雨还在下,他浑身上下已经湿透了,几个女生撑伞走过去时回头窃笑着看着他,他像只落水的公鸡一样抖了抖浑身的羽毛。这些女生,无论是丑的还是美的,没有一个是属于他的。眼看着就要大四了,他越发觉得自己真是失败,大学几年一无所获,连恋爱都没谈过,至今还没有和女人睡过觉。恋爱摆在他的面前就像一个天衣无缝的玻璃球,无论从哪个方向走,他都找不到一丝挤进去的缝隙。至于玻璃球里五光十色的内容,那就更是天方夜谭里的东西了。好不容易给自己供了一尊女神,女神又拂袖而去,连个正面都不给他。
他不再追女生,为了取暖,开始和宿舍的哥们儿们集体行动。这天早晨突然起早了,他便和宿舍的两个哥们儿去学校后门买油条当早饭。往前走的时候李正仪注意到门口忽然多了个卖包子的姑娘,因为这姑娘长得太漂亮了,让人不注意到都不行。她穿着一件红色的T恤衫坐在一堆白花花的包子后面正看着来往的学生。李正仪一阵目眩。他装作像刚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指着包子失声惊叹,呀,热包子,多久没吃包子了。另外两个哥们儿的眼睛也正盯着卖包子的姑娘,一听这声惊叹,两人顺水推舟地应承,那就吃包子,今天不吃油条了。三个男生围了过去,姑娘麻利地给他们取包子,眼睛始终垂着,并不看他们,她身上有一种奇怪的羞涩,如今的女生都不会这么羞涩了。李正仪便大胆地盯着这姑娘看。校园里很少能见到这么漂亮高挑的姑娘,她的皮肤白皙异常,连下面的血管都能看见,简直是一弹就破,那双取包子的手也是雪白的,每一枚指甲都晶莹剔透。这样一个姑娘和一堆包子摆在一起明显是不协调的,这点不协调忽然刺激了李正仪的神经,他隐隐闻到了一种血腥气。
这让他有些兴奋,又有些害怕。
三个人拎着包子默默走了一段路了,其中一个叫王建的哥们儿忽然看看左右,低声神秘地说,你们知道那卖包子的是谁?我认出来了,她叫王姝。我们刚进大一那年她就在这卖过包子,我对她印象特深,人漂亮嘛,你们看不是?后来市电视台不是办过一次模特大赛吗,她去参加了好像还得了个亚军。参加完那次比赛之后她就消失了,听人说被一个有钱男人包养了一年,后来听说又转手给了另一个男人包养了。这也有三年了吧,怎么突然又回学校来卖包子?卖一年包子也没有包养几天的钱多吧,谁知她这是怎么了?
李正仪一句话都没有说,他一边听他们说话一边慢慢举起了一个包子,把包子送到嘴边时他忽然发现自己那只手正在轻微发抖,雪白的包子含在手心里,他把包子塞到嘴里咬了一口,没有任何味道,他又默默地嚼了一口,还是吃不出包子是什么味道,只是,在这咀嚼中他又闻到刚才那缕血腥味了。他全身的神经忽然被提起来了,他紧张而兴奋地看着周围,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看什么,旁边的哥们儿和他说了什么他一句都没有听见。
这部作品的结构设计得像一个极其精密的钟表,每一个齿轮——无论是时间线上的跳跃,还是不同叙事视角的切换——都咬合得天衣无缝。我作为一个偏爱结构实验的读者,对这种看似混乱实则井然有序的叙事手法深感敬佩。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利用“非线性叙事”来制造信息差,让读者在拼凑碎片信息时产生一种参与解谜的快感。然而,这种高难度的阅读体验也意味着它对读者的专注度要求极高,如果稍不留神错过了一个关键的侧写或者一个不起眼的道具的描述,可能就会影响对后续情节的理解。从主题上看,它探讨了记忆、身份认同与真实性之间的界限,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当我们所依赖的“事实”可以被轻易地重塑时,我们还剩下什么来定义自我?这本书不是那种让人放松的消遣读物,而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马拉松,需要你全神贯注地投入。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调性”非常独特,它混合了一种我从未在其他作品中体验过的、近乎于超现实主义的荒诞感和一种根植于现实的、令人不安的真实感。书中的许多场景和对话都带着一种梦魇般的逻辑,让你时而觉得荒谬可笑,时而又脊背发凉,因为你知道,在现实世界的某个角落,或许真有这样荒诞不经的事情发生着。我非常喜欢主角那种近乎于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无助感,他不是传统的英雄,更像是一个在巨型系统面前挣扎的普通人,他的抗争显得微小却又无比坚韧。作者在处理这种“小人物对抗大世界”的主题时,没有落入俗套的煽情,而是用一种冷静的、甚至略带嘲讽的笔触,描绘了人性的脆弱与韧性。这本书对于那些渴望从传统叙事框架中跳脱出来,寻求更具实验性和哲学思辨色彩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次极佳的发现。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我花了很长时间才从那种压抑的氛围中抽离出来,它在精神层面对读者的冲击力是巨大的。我发现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遣词造句间流淌着一种古典的美感,即使是在描绘最残酷的场景时,也保持着一种冷静而精准的克制,这使得文字本身具有一种独特的张力。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它对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的隐晦批判。它没有直白地喊出口号,而是通过故事中那些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和那些隐藏在光鲜外表之下的腐败逻辑,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无力感。我尤其欣赏那些留白的艺术,很多关键性的信息和人物的最终命运都交给了读者自己去想象和填补,这种开放性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文本的深度,让这本书在合上之后依然能在脑海中持续发酵和生长。对于那些偏爱文学性强、探讨社会议题的严肃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我对这本书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世界构建”能力。作者笔下的那个世界观,无论是其历史背景、社会风俗还是潜藏的规则,都构建得极其详尽和自洽,即使是那些看似最匪夷所思的设定,也都有着坚实的内部逻辑支撑。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沉浸式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你必须学习它的语言、理解它的禁忌,才能勉强生存下去。我个人非常享受这种完全抽离于日常的代入感。此外,书中对“秩序”与“混乱”的辩证关系有着深刻的洞察,它挑战了我们对既有规范的盲从,迫使我们思考,那些被奉为圭臬的规则,究竟是为了维护稳定,还是为了巩固某种特权?这种对宏大主题的深入挖掘,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娱乐范畴,它更像是一部探讨文明与野蛮边界的厚重文本。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是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那种紧迫感从翻开第一页就开始笼罩着你,一直到最后一章都让人手心冒汗。作者对场景和情绪的描绘非常细腻,仿佛能清晰地感受到角色在那种极端压力下的每一个细微反应。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冲突的方式,不是那种简单粗暴的对决,而是充满了智谋和心理上的博弈。每一次主角看似找到了出路,紧接着又会被更复杂、更黑暗的迷雾所吞噬,这种连续的“反转再反转”让人欲罢不能。更难得的是,尽管情节推进得如此迅猛,人物的内心挣扎和道德困境却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你很难简单地将任何角色归类为纯粹的好人或坏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灰色地带和驱动他们做出决定的复杂动机。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追求高强度阅读体验,并且享受在字里行间挖掘深层含义的读者准备的,它成功地将一部惊悚故事提升到了对人性边缘的深刻探讨层面。
评分正品,很不错
评分买书如山倒,读书似抽丝。
评分还不错
评分正品,很不错
评分京东的活动还是很给力,喜欢读这种类型的小说!
评分东西不错 性价比高 继续关注
评分收到,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买书如山倒,读书似抽丝。
评分正品,很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