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五卷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芋螺科

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五卷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芋螺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凤兰,林民玉 著
图书标签:
  • 动物学
  • 软体动物
  • 腹足纲
  • 芋螺科
  • 中国动物志
  • 海洋生物
  • 生物多样性
  • 分类学
  • 无脊椎动物
  • 科学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88701
版次:1
商品编码:11979578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动物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6
字数: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五卷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芋螺科》记述中国海域腹足类芋螺科软体动物128种,其中有1新种。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论述芋螺科的研究简史、形态特征、分类系统、地理分布、生物学及经济意义。各论部分将单个的芋螺属Conus分为7个组(类群),分别列出检索表;对每个组所包含的种类都记述有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地理分布等,对于易混淆的和存在分类问题的种进行了比较对照和讨论。本卷还附有插图168幅,彩色图版4面。
  《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五卷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芋螺科》是迄今记录有关中国海域腹足类芋螺科软体动物内容*丰富和较为完整的基础资料,可供科研、医药、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总论
一、研究简史
二、形态特征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构造
1.消化系统
2.神经系统
3.生殖系统
4.呼吸系统
三、分类系统
四、地理分布
五、生物学
1.栖息环境
2.摄食习性
3.繁殖
六、经济意义
1.芋螺毒素
2.贝壳药用
3.观赏用
4.危险芋螺
各论
芋螺科Conidae Fleming,1822
芋螺属Conus Linnaeus,1758
(一)贝壳呈倒圆锥形t
倒圆锥形1分支
(1)绕圈芋螺Conus balteatus Sowerby, 1833
(2)堂皇芋螺Conus imperialis Linnaeus,1758
(3)粟芋螺Conus miliaris Hwass in Bruguiere,1792
(4)桑芋螺Conus moreleti Crosse,1858
(5)瑞氏芋螺Conus recluzianus Bernardi,1853
(6)浦岛芋螺Conus urashimanus Kuroda et Ito,1961
倒圆锥形2分支
(7)玛瑙芋螺Conus capitanellus Fulton,1938
(8)大尉芋螺Conus capitaneus Linnaeus,1758
(9)独特芋螺Conus caracteristicus Fischer, 1807
(10)象牙芋螺Conus eburneus Hwass in Bruguiere,1792
(11)槲芋螺Conus quercinus Solander in Lightfoot,1786
(12)西伯达芋螺Conus sibogae Schepman,1913
(13)方斑芋螺Conus tessulatus Born,1778
倒圆锥形3分支
(14)腔芋螺Conus coelinae Crosse,1858
(15)少女芋螺Conus emaciatus Reeve,l849
(16)黄芋螺Conus flavidus Lamarck,1810
(17)柏岛芋螺Conus kashiwajimensis Shikama,1971
(18)豹芋螺Conus leopardus (Roeding,1798)
(19)信号芋螺Conus litteratus Linnaeus,1758
(20)南沙芋螺,新种Conus nanshaensis Li,sp.nov
(21)杉本芋螺Conus sugimotonis Kuroda,1928
(22)爱猫芋螺Conus tribblei Walls,1977
(23)贞洁芋螺Conus virgo Linnaeus,1758
(二)贝壳呈低圆锥形
低圆锥形1分支
(24)连接芋螺Conus connectensA.Adams,1854
(25)寒芋螺Conus frigidus Reeve,1848
(26)鼬鼠芋螺Conus mustelinus Hwass in Bruguiere,1792
(27)赭芋螺Conus ochroleucus Gmelin,1791
(28)点芋螺Conus pertusus Hwass in Bruguiere,1792
(29)平坦芋螺Conus planorbis Born,1778
(30)鼠芋螺Conus rattus Hwass in Bruguiere,1792
(31)条纹芋螺Conus striatellus Link,1807
(32)瓦芋螺Conus tegulatus Sowerby, 1870
低圆锥形2分支
(33)将军芋螺Conus generalis Linnaeus,1767
(34)玉带芋螺Conus litoglyphus Hwass in Bruguiere,1792
(35)大中华芋螺Conus tisii Lan,1978
(36)菖蒲芋螺Conus vexillum Gmelin,1792
(37)卷芋螺Conus voluminalis Reeve,1843
低圆锥形3分支
(38)相称芋螺Conus consors Sowerby, 1833
(39)平濑芋螺Conus hirasei (Kuroda, 1956)
……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中名索引
学名索引
《中国动物志》已出版书目
图版

前言/序言


《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五卷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芋螺科》图书内容简介 本卷《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五卷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芋螺科》全面、系统地记录了中国海域及部分陆地分布的芋螺科(Conidae)物种。本书旨在为海洋生物学家、分类学家、生态学家以及对海洋无脊椎动物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和爱好者提供一份详尽、权威的参考资料。 一、 芋螺科概述与分类地位 卷首部分详细介绍了芋螺科(Conidae)在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中的系统发育地位、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芋螺科是海洋腹足类中一个高度特化且具有医学和生态学重要性的类群。本卷首先概述了芋螺科的全球分布概况、主要的演化历史,并重点阐述了在中国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其附属岛屿海域)的地理分布格局和生物多样性现状。 二、 芋螺科的形态学特征 本卷对芋螺科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结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述。 外部形态: 重点描绘了芋螺标志性的螺塔(Spire)、螺层(Whorls)的形状、高度和螺纹特征;壳口(Aperture)的形态、大小、边缘特征以及唇缘(Lip Margin)的构造。螺壳的颜色、花纹(如斑点、条纹、网格状图案)和表面纹理(如光滑、具螺肋或颗粒)是系统描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配有高质量的彩色和黑白照片,力求精确反映物种间的细微差异。 内部结构: 尽管重点在于外壳,但本卷也对芋螺科的关键解剖特征进行了概述,包括齿舌(Radula)的形态——这是芋螺科分类的基石。芋螺的齿舌结构高度特化,拥有用于注射毒液的毒牙(Radular Teeth),本卷会详细描述毒牙的结构(如基部、尖端形态)及其与不同芋螺亚科或属群的相关性。此外,还涉及了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基本特征描述,以辅助系统分类。 三、 中国芋螺科的系统分类与物种专论 本书的中心内容是对中国已发现的芋螺科物种进行系统的分类和物种描述。根据最新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本卷采用了现代分类系统,对芋螺科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划分。 分类系统: 遵循当前国际公认的系统发育关系,本卷可能涉及的属级单位,如芋螺属(Conus)、盾螺属(Conomurex)等(具体取决于当前对芋螺科的划分标准,本书将采用一个与时俱进的分类框架)。 物种专论: 对于每一个被确认存在于中国管辖海域或地区的物种,均设有独立的“种”专论部分。每个物种描述包括: 1. 学名与命名历史: 记录有效的学名、最初的命名人、命名年份、模式标本(Type Specimen)的保存地点,以及重要的异名(Synonyms)列表。 2. 形态特征详细描述: 壳体大小范围、螺塔高度、螺口特征、壳表花纹的精确描述。 3. 生态学和生物学信息: 栖息地类型(如潮间带岩礁、珊瑚礁、泥沙底质)、生活水深、分布范围(包括全球和中国区系内的具体分布点)。 4. 生态角色: 简要讨论其食性(如专食多板纲、蠕虫或鱼类,这与毒液的特化相关)。 5. 鉴别特征: 明确指出该物种与其他形态相似的近缘种之间的关键区别点,这对准确鉴定至关重要。 6. 图版和照片: 为每个物种提供多角度的实物照片或模式标本照片,以及关键的微观结构图(如齿舌图)。 四、 毒液与毒理学意义(系统层面讨论) 鉴于芋螺科物种因其复杂而高效的神经毒素(芋螺毒素,Conotoxins)而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本卷在系统分类的框架下,对不同属或种群的毒液系统进行了必要的概述。这部分内容侧重于宏观的分类学意义上的毒素多样性,而非详尽的生物化学分析,旨在强调形态和生态多样性与潜在毒理活性之间的联系。 五、 检索系统与附录 为了方便读者使用,本卷末尾附有详尽的检索系统: 1. 学名索引: 按字母顺序排列所有记录的有效学名、异名。 2. 俗名索引: 记录在中国沿海地区或国际上常见的俗名。 3. 图版索引: 便于读者快速定位特定物种的图像资料。 总结 《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五卷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芋螺科》是一部集形态学、系统分类学和地理分布学于一体的专业著作。它立足于最新的科研成果,对中国海域芋螺科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权威的梳理和总结,是动物学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本书的出版,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志书体系,为物种保护、生物资源评估以及毒素药物研发提供了坚实的物种基础数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五卷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芋螺科》在我手中,沉甸甸的,光是捧着它,就有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油然而生。我常常在想,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究竟隐藏着多少奇妙的生命。芋螺,这个名字听起来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它们在海的深处,以怎样的姿态生存,又有着怎样令人惊叹的生存策略?书的封面设计朴素却又不失庄重,仿佛在诉说着科学研究的严谨与深邃。我期待着翻开书页,那些关于芋螺的生命故事,关于它们外壳的精美纹路,关于它们捕食方式的独特之处,都能一一展现在我眼前。想象一下,那些形态各异的芋螺,有的如同精致的艺术品,有的则带着某种野性的张力,它们都在这片土地的海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那个我鲜少触及,却又无比迷人的无脊椎动物的世界,尤其是芋螺科这个独特的家族。它承载的,是中国科学界对于这片土地上生物多样性的不懈探索和记录,这份厚重感,本身就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评分

我一直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感到着迷,尤其是那些形态各异、充满智慧的无脊椎动物。《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 第五十五卷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芋螺科》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对这个特定类群的求知欲。芋螺,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它们是海洋中一类非常独特的软体动物,以其形态独特的外壳和捕食方式而闻名。我曾经在一些科普文章中读到过关于芋螺能够分泌毒素捕食猎物的信息,这让我对它们产生了极大的好奇。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它们的平台。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不仅认识到中国境内有多少种芋螺,更重要的是,了解它们是如何在这个复杂的海洋生态系统中生存和繁衍的。它们的食性、它们的栖息环境、它们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我相信,这本书的详细描述和精美插图,一定会让我对芋螺这个家族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敬畏大自然的奥秘。

评分

最近入手了这本《中国动物志》的卷册,是关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下的芋螺科。作为一个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我对各种形态的“化石”或者说现生生物的精美结构总是情有独钟。芋螺那螺旋形的、常常带有精美花纹的外壳,在我看来,就像是经过千万年自然雕琢的艺术品,它们不仅是生物的保护壳,更承载着进化的历史。我一直对这种海洋生物的演化过程、它们的分类体系以及在中国特定地理区域内的分布情况非常好奇。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了解芋螺科的绝佳机会。我希望这本书中能够包含详细的分类信息,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不同种类的芋螺,并对其外形特征进行细致的描述。同时,我也对它们在不同地质时期的存在情况,以及它们与其他海洋生物的协同演化关系有很大的兴趣。能够通过这本书,更深入地理解芋螺,理解它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悠久历史,对我来说是一件极具吸引力的事情。

评分

《中国动物志》这个系列的名声在外,所以当看到新出的这卷关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的芋螺科时,我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我一直以来对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那些在陆地和海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无脊椎动物非常感兴趣。芋螺,作为海洋中一类极具代表性的软体动物,它们的生存方式和演化过程总是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本土芋螺物种的大门。我期待能够看到书中对不同芋螺种类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分布范围等进行详尽的介绍,并且最好能配有高质量的图片,能够直观地展示这些生物的美丽与奇特。此外,我也非常关心它们在中国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们是捕食者还是被捕食者?它们是否对维护海洋环境的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这些都是我希望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对于我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是一次探索自然奥秘的旅程,一次与这些古老而神奇的海洋生灵对话的机会。

评分

我最近刚入手了这本《中国动物志》的卷册,关于软体动物门下的腹足纲,特别是芋螺科的部分。作为一个对海洋生物,尤其是那些拥有螺旋状外壳的生物情有独钟的业余爱好者,我对于这本书的到来简直是翘首以盼。芋螺,这个在许多人看来可能陌生,甚至有些令人畏惧的科属,却在我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曾经在海边捡拾过被海浪冲刷上岸的芋螺外壳,它们那错综复杂的纹路和迷人的色彩,总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我知道,这些外壳背后,是活生生、拥有复杂生命活动的生物。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些神奇生物的绝佳机会。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中国这片广袤的海岸线上,究竟分布着多少种芋螺?它们各自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以及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是否会一一揭示?我尤其希望能看到关于它们独特的“鱼叉”捕食方式的详细阐述,那可是它们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征之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