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實用針刀醫學治療學(第2版)》上篇首先闡述瞭作者在針刀醫學基礎理論研究方麵的觀點,然後對臨床醫師必須掌握的病史采集、專科檢查、臨床檢查方法、相關疼痛的心理障礙檢測,以及本專業常用的輔助檢查項目各自特點作瞭特彆介紹。在診斷方麵,作者結閤多年臨床經驗提齣瞭功能分析法、綜閤分析法等新的見解。
《實用針刀醫學治療學(第2版)》中篇用圖文密切結閤的形式,介紹瞭針刀常用施術部位的體錶定位方法,繪製瞭局部解剖示意圖,結閤局部屍體解剖圖、體錶觸診圖可直觀地瞭解施術部位的組織結構和毗鄰關係。重點全麵推齣瞭作者獨特、創新的科研成果——脊神經觸激術、交感神經觸激術、神經韆(叢)觸激術,以及手術入路、操作方法。特彆總結歸納瞭針刀治療中的具體問題。
《實用針刀醫學治療學(第2版)》下篇收載經過臨床實踐驗證且療效確切的病種,對針刀治療痙攣性疾病的脊神經觸激術、切割鬆解術、延長術作瞭詳細介紹,尤其是將針刀治療腦癱的概念、理論、具體實踐操作等獨立成章,重點推薦給讀者。最後,闡述瞭針刀治療的意外及預防。
《實用針刀醫學治療學(第2版)》附篇結閤針刀醫學新學科的特點介紹瞭專科病曆的書寫及格式,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一種值得藉鑒的臨床參考。
《實用針刀醫學治療學(第2版)》為針刀醫學專科醫師和疼痛科醫師提供瞭實用依據。同時也可作為針刀醫學進修醫師和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針刀醫學專業課的參考教材。
作者簡介
任月林,男,1951年齣生於山東省臨清市,現任北京和諧康復醫院院長、北京腦癱醫學研究院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腦癱針刀微創治療與康復專傢學組組長、中國腦病微創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奬評審專傢、世界中醫藥學會聯閤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副會長。2016年8月,於北京人民大會堂,在世界中醫藥學會聯閤會針刀專業委員會2016年會上被授予“針刀元老”稱號。曾任泰山醫學院教學醫院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中醫針刀教研室主任,臨清市人民醫院黨委紀檢書記副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曾擔任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第九版)《針刀刀法手法學》副主編,在國傢醫學期刊發錶學術論文40餘篇。齣版專著、閤著8部,其中《實用針刀醫學治療學》(第1版)於2005年由人民衛生齣版社齣版,並於2015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奬二等奬。“針刀治療骨性關節炎的研究”,2006年獲國傢科學技術進步奬二等奬。“針刀治療痙攣型腦癱臨床研究”,在2006年北京香山第272次科學會議上,被與會專傢評價為腦癱治療的新途徑,屬“原創性創新成果”。“針刀微創治療腦癱技術研究”,2009年2月在中國中醫科學院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召開鑒定會,獲評“國際領先水平科研成果”,建議作為技術指南發布實施,2011年該技術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奬二等奬。與任旭飛編著《腦癱針刀微創治療與康復》,2013年由人民衛生齣版社齣版。
任旭飛,男,副主任醫師。山東臨清人,畢業於山東大學臨床醫學係,現任泰山醫學院教學醫院臨清市人民醫院針刀康復理療科主任,兼任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客座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腦癱針刀微創治療與康復專傢學組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疼痛分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骨傷微創腦病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山東中醫藥學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獲得聊城市第六屆青年科技進步奬,2015年度聊城市青年知識分子榮譽稱號。2016年由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成立“中國針刀醫學名醫任旭飛工作室”。
任旭飛齣生於名醫世傢,父親任月林為著名針刀醫學專傢,祖父任殿起曾為全國十佳醫院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外科專傢;受傢庭熏陶,耳濡目染,從小就樹立“大醫精誠”的醫學情懷,先後在國傢醫學雜誌發錶論文20篇。擅長對痙攣性疾病、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診治,可在介入導引下經精細解剖定位完成高難度微創治療,與其父任月林共同首創“針刀微創治療腦癱技術”;2005年完成專著《實用針刀醫學治療學》的撰寫與校對工作。所撰寫的“針刀微創治療腦癱技術”材料,2009年2月經中華中醫藥學會主持鑒定,認定該項技術是一項原創性成果,處於國際領先水平;2011年4月,該項技術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奬二等奬,2012年8月《針刀微創治療腦癱肢體畸形的技術建立及臨床應用》在《世界中西醫結閤雜誌》上發錶。2012年10月,參編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第九版)《針刀刀法手法學》,將針刀神經觸激術寫入教材,滿足瞭教學需求。2013年由人民衛生齣版社齣版發行撰寫的專著《腦癱針刀微創治療與康復》。
內頁插圖
目錄
上篇 針刀醫學基礎理論研究和診療技術
第一章 針刀醫學基礎理論研究
第一節 針刀醫學與軟組織損傷
第二節 針刀神經觸激術
第三節 對針刀治療腦癱基礎理論的再認識
第四節 針刀神經觸激術再認識
第二章 病史采集與臨床檢查
第一節 病史采集
第二節 神經係統檢查
第三章 專科檢查
第一節 頸項部
第二節 腰、骶、髂部
第三節 肩部
第四節 肘部
第五節 腕和手部
第六節 胸部
第七節 腹部
第八節 髖部
第九節 骨盆部
第十節 膝部
第十一節 髁、足部
第四章 輔助檢查
第一節 影像檢查
第二節 實驗室檢查
第五章 診斷、鑒彆診斷、治療程序
第一節 診斷
第二節 鑒彆診斷
第三節 椎管內腫瘤的診斷
第四節 治療程序
中篇針刀治療手術入路
第六章 體錶定位與應用解剖
第一節 頸項部
第二節 肩部
第三節 肘部
第四節 腕手部
第五節 胸部
第六節 中樞神經係統
第七節 周圍神經係統
第八節 神經乾(叢)應用解剖
第九節 腰部應用解剖
第十節 髖部
第十一節 膝關節
第十二節 踝、足部
第七章 針刀脊神經觸激術
第一節 曆史迴顧
第二節 基本原理
第三節 神經係統的緻敏
第四節 針刀脊神經觸激術的神經病學基礎
第五節 針刀脊神經觸激術的操作
第六節 手術中注意事項
第七節 術後處理
第八節 適應證、禁忌證與並發癥處理
第八章 針刀交感神經觸激術
第一節 腰交感神經觸激術
第二節 胸交感神經觸激術
第三節 頸交感神經觸激術
……
下篇 疾病針刀治療
前言/序言
看到任月林、任旭飛二位醫師的著作《實用針刀醫學治療學》還是在2006年北京香山科學會議第272次以“針刀醫學發展與中醫現代化”為主題的學術討論會上。當時我為會議執行主席之一,認真傾聽瞭任月林醫師的專題發言——“針刀閉閤術治療痙攣型腦癱臨床研究報告”。作為針灸研究學者,頓覺耳目一新,尤其是研究報告中提齣的對肌痙攣造成攣縮、畸形,采用針刀“針”的作用觸激神經産生應激反應,抑製神經對肌肉的傳人衝動,使該神經所支配的肌群受到抑製,降低肌張力,消除或減輕肌痙攣;采用針刀“刀”的作用,切割鬆解攣縮的肌組織、切斷部分緊張的內收肌群或跟腱,減弱肌肉或者肌腱的單元力量,促使痙攣肌和拮抗肌平衡,起到瞭矯形外科的作用,達到瞭矯正畸形之目的,而且通過臨床觀察其糾畸的效果持久和顯著。這些創新,必將對針刀醫學今後的發展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
2005年人民衛生齣版社齣版的《實用針刀醫學治療學》一書影響巨大,傳統與創新相結閤,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具有可實用性、可操作性,深受針刀醫學工作者喜愛,極大地促進瞭針刀醫學的發展、臨床的普及推廣。針刀醫學在傳統中醫針灸學的基礎上充分吸收現代西醫及自然科學成果,提齣符閤臨床實際的新理論、新認識。我們應當重視保護和建設針刀醫學的知識産權,努力使之成為中國中醫界有代錶意義的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項目。10多年過去瞭,有關理論及臨床實踐又有瞭新的發展和提高,為瞭學術的傳承與發展,任月林、任旭飛二位醫師毅然執筆修訂,推齣《實用針刀醫學治療學》第2版。
第2版對針刀醫學的前沿知識和成就進行瞭係統整理和規範,首次提齣腦癱的病理機製,錐體係病變次生“力平衡失調”導緻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依據錐體係病變導緻效應器官力平衡失調,通過觸激自主神經反饋調節運動神經,逆轉異常信號傳遞,調節肌力,改善肌張力,達到糾正力平衡失調的目的,是一項大膽的創新,也是對針刀醫學理論的補充。
從理論到精準定位,從應用解剖到手術人路,尤其是原創的針刀神經觸激術、肌肉刺激術、切割糾畸術的三大技術和49種術式,分彆對觸激不同部位神經、刺激不同的肌肉、矯正肢體畸形的操作手法及技巧等進行瞭規範,特彆是提齣的抑製痙攣、改善肌張力、矯正畸形的腦癱治療原則,已成為臨床圭臬。
將針刀微創治癱目標定位在功能改變、功能康復上,避免瞭“徒有外形,而無功能,纍贅肢體”的弊端。將解除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身心健康作為治療原則,這也是知識體係更新之後新的亮點,為針刀醫學工作者開闊瞭眼界,同時也為針刀醫學的發展作齣瞭突齣的貢獻。
“大羹必有淡味,至寶必有瑕穢。”然瑕不掩瑜,故《實用針刀醫學治療學》第2版齣版我樂為作序,以薦讀者。
《實用針刀醫學治療學(第2版)》圖書簡介 本書是一部係統闡述針刀醫學理論、技術與臨床實踐的專著。針刀醫學,作為一種將傳統中醫的“經絡學說”與現代醫學的“骨骼肌肉解剖學”相結閤的微創治療技術,在治療各類骨關節、軟組織損傷及相關疾病方麵,展現齣獨特的療效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核心內容概覽: 本書以其“實用”為導嚮,力求將復雜的針刀醫學理論化繁為簡,將精細的操作手法清晰呈現,旨在為廣大醫務人員提供一本易於理解、便於學習、便於應用的臨床指導手冊。 第一部分:針刀醫學基礎理論 本部分深入淺齣地介紹瞭針刀醫學的理論根基。 針刀醫學的起源與發展: 迴溯針刀醫學的學術淵源,梳理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脈絡,讓讀者對其學科地位有更清晰的認識。 針刀醫學的核心概念: 詳細闡述瞭“閉閤性鬆解術”、“組織粘連”、“閉閤性微創”等針刀醫學特有的核心概念,並結閤現代解剖學和生理學知識進行解讀,打破瞭傳統理解的壁壘。 針刀醫學的治療機理: 深入剖析針刀治療作用於肌筋膜、關節囊、韌帶、神經、血管等軟組織,通過“剝離粘連”、“疏通經絡”、“調整力學平衡”等多種方式,達到解除疼痛、恢復功能的治療原理。 中醫基礎理論與針刀醫學的融閤: 重點強調針刀醫學如何在中醫“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將經絡、穴位與西醫的神經、血管、淋巴等解剖結構緊密結閤,形成獨特的“經筋”學說和“體錶穴位”理論。 針刀的力學分析: 從生物力學角度,分析針刀在操作過程中對人體組織産生的力學效應,為精準操作提供理論依據。 第二部分:針刀操作技術詳解 本部分是本書的重頭戲,詳細介紹瞭各種針刀操作技術。 針刀的種類、規格與選擇: 係統介紹臨床常用的各類針刀,包括其形狀、尺寸、材質等特點,並指導讀者如何根據不同病情和部位選擇閤適的針刀。 針刀操作的基本原則與要領: 強調“輕、快、準、穩”的操作原則,詳細講解進針角度、深度、方嚮、提插撚轉手法等關鍵要領,並配以精美的插圖和示意圖,使操作過程可視化。 不同部位的針刀操作技巧: 針對人體頭麵部、頸部、肩部、肘部、腕部、手指、胸背部、腰腹部、臀部、髖部、膝部、踝部、足部等各個區域,詳細介紹瞭針對性的針刀操作方法。 常見損傷的針刀治療術: 結閤臨床實際,詳細闡述瞭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齣癥、股骨頭壞死、膝關節炎、網球肘、腱鞘囊炎、強直性脊柱炎、筋膜炎等常見疾病的針刀治療思路、操作部位、進針深度與角度、手法要點及注意事項。 針刀治療的配閤手法: 介紹瞭針刀治療與其他中醫治療方法(如拔罐、艾灸、推拿、中藥熏洗等)的配閤運用,以增強療效。 第三部分:針刀醫學的臨床應用 本部分聚焦針刀醫學在臨床各科的廣泛應用。 骨科疾病的針刀治療: 重點闡述針刀在骨關節病、骨質疏鬆癥、骨摺後期康復、椎間盤突齣癥、脊柱側彎等疾病中的應用。 運動醫學與康復科的應用: 詳細介紹運動損傷(如肌腱炎、韌帶損傷、肌肉拉傷)、運動防護、慢性運動傷的針刀治療。 內科疾病的針刀治療: 探討針刀在胃腸功能紊亂、呃逆、眩暈、失眠、頭痛、麵癱等與筋膜、神經、血管相關的內科疾病中的輔助治療作用。 婦科與兒科的針刀應用: 介紹針刀在痛經、盆腔炎、小兒肌性斜頸、尿布皮炎等婦科及兒科常見病癥中的應用。 其他學科的應用: 涉及針刀在疼痛科、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皮膚科等其他科室的探索性應用。 疑難雜癥的針刀治療策略: 針對臨床上一些復雜的、多因素的疾病,提供瞭針刀治療的思路與方法。 第四部分:針刀醫學的臨床實踐與進階 本部分旨在幫助讀者鞏固所學,提升臨床實踐能力。 針刀治療的評估與診斷: 強調針刀治療前詳細的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以及針刀診斷的運用,為製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針刀治療的並發癥防治: 詳細分析針刀治療過程中可能齣現的並發癥,如齣血、感染、神經損傷等,並提供預防與處理方法。 針刀治療的療效評價: 介紹如何科學、客觀地評價針刀治療的療效,包括主觀癥狀改善、客觀功能恢復等。 針刀醫學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展望針刀醫學的未來發展方嚮,包括理論研究的深化、技術創新、與其他醫學技術的融閤等。 常見臨床病例分析: 精選具有代錶性的臨床病例,從診斷、治療方案製定、操作過程、療效評價等環節進行詳細分析,幫助讀者舉一反三,提高臨床思維能力。 本書特色: 理論體係完整,邏輯清晰: 從基礎理論到臨床應用,層層遞進,構建瞭完整的針刀醫學知識體係。 技術操作圖文並茂,生動直觀: 大量采用高質量的插圖、照片和示意圖,直觀展示操作要點,降低學習難度。 臨床經驗豐富,案例翔實: 匯集瞭眾多資深針刀專傢的臨床經驗,提供瞭大量真實、典型的病例分析。 強調實用性,注重可操作性: 緊密結閤臨床需求,突齣操作技術的細節和實用技巧,便於讀者學以緻用。 與時俱進,更新迭代: 本次修訂,充分吸納瞭近年來針刀醫學領域的新進展、新理論、新方法,對內容進行瞭全麵更新和優化,使其更具時效性和指導意義。 本書適閤各級中西醫結閤醫師、針灸推拿醫師、骨科醫師、康復科醫師、理療師以及對針刀醫學感興趣的其他醫務人員閱讀。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係統掌握針刀醫學的理論精髓和臨床技能,為解決各類常見病、多發病提供一種安全、有效、微創的治療手段,造福廣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