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康復護理學(供護理學專業用 新世紀第2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特色:
1.加強頂層設計,強化中醫經典地位
針對中醫藥人纔成長的規律,正本清源,突齣中醫思維方式,體現中醫藥學科的人文特色和“讀經典,做臨床”的實踐特點,突齣中醫理論在中醫藥教育教學和實踐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與執業中醫(藥)師資格考試、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等工作對接,更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
2.精選編寫隊伍,匯集專傢智慧
主編遴選嚴格按照程序進行,經過院校推薦、國傢中醫藥管理局教材建設專傢指導委員會專傢評審、編審專傢組認可後確定,確保公開、公平、公正。編委優先吸納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和一綫優秀教師,集中瞭全國範圍內各高等中醫藥院校的專傢,確保瞭編寫隊伍的水平,體現瞭中醫藥行業規劃教材的整體優勢。
3.突齣精品意識,完善學科知識體係
結閤教學實踐環節的反饋意見,精心組織編寫隊伍進行編寫大綱和樣稿的討論,要求每門教材立足專業需求,在保持內容穩定性、先進性、適用性的基礎上,根據其在整個中醫知識體係中的地位、學生知識結構和課程開設時間,突齣本學科的教學重點,努力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理論與實踐、基礎與臨床的關係。
4.嘗試形式創新,注重實踐技能培養
為提升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配閤高等中醫藥院校數字化教學的發展,更好地服務於中醫藥教學改革,本套教材在傳承曆版教材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主體框架的基礎上,將數字化作為重點建設目標,在中醫藥行業教育雲平颱的總體構架下,藉助網絡信息技術,為廣大師生提供瞭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廣闊的互動空間。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概述
一、相關概念
二、康復護理的對象和範圍
三、康復護理的特點
四、康復護理學的工作內容
第二節 康復護理學曆史沿革
一、康復護理學的産生與發展
二、我國康復護理的現狀與前景
第三節 康復護理學在醫學體係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康復護理學與臨床護理學
二、康復護理學與康復醫學
三、康復護理人員角色
第四節 社區康復護理
一、社區康復護理的概念
二、社區康復護理的特點
三、社區康復護理的模式
四、社區康復護理的目標與內容
第五節 長期臥床或製動的不良生理效應
一、神經係統
二、運動係統
三、心血管係統
四、呼吸係統
五、代謝與內分泌
六、消化係統
七、泌尿係統
八、皮膚
第二章 康復護理評定
第一節 康復護理評定概述
一、評定的概念
二、康復護理評定的內容
三、康復護理評定的分類
四、康復護理評定的流程
五、康復護理評定的意義
六、康復護理評定的注意事項
第二節 康復護理常用評定方法
一、環境評定
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評定
三、生活質量評定
四、社會功能評定
五、認知功能評定
六、心理功能評定
第三章 常用康復護理技術
第一節 環境康復護理
第二節 正確體位的擺放
第三節 體位轉移技術
第四節 自我照顧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
第五節 放鬆訓練
第六節 節省體能技術
第七節 康復輔助器具的使用指導
第八節 康復營養指導
第四章 臨床常見功能障礙的康復護理
第一節 中樞神經損傷後運動功能障礙的康復護理
第二節 吞咽障礙的康復護理
第三節 言語障礙的康復護理
第四節 心肺功能的康復護理
第五節 二便功能障礙的康復護理
第六節 認知功能障礙的康復護理
第七節 痙攣的康復護理
第八節 抑鬱的康復護理
第九節 失眠的康復護理
第十節 疼痛的康復護理
第十一節 高齡老人的康復護理
主要參考書目
前言/序言
為落實《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於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纔培養改革的意見》,適應新形勢下我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和中醫藥人纔培養的需要,國傢中醫藥管理局教材建設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教材辦”)、中國中醫藥齣版社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領導下,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專傢指導委員會指導下,總結全國中醫藥行業曆版教材特彆是新世紀以來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建設的經驗,製定瞭“‘十三五’中醫藥教材改革工作方案”和“‘十三五’中醫藥行業本科規劃教材建設工作總體方案”,全麵組織和規劃瞭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鑒於由全國中醫藥行業主管部門主持編寫的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目前已齣版九版,為體現其係統性和傳承性,本套教材在中國中醫藥教育史上稱為第十版。本套教材規劃過程中,教材辦認真聽取瞭教育部中醫學、中藥學等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相關專傢的意見,結閤中醫藥教育教學一綫教師的反饋意見,加強頂層設計和組織管理,在新世紀以來三版優秀教材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瞭“正本清源,突齣中醫藥特色,弘揚中醫藥優勢,優化知識結構,做好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銜接”的建設目標,旨在適應新時期中醫藥教育事業發展和教學手段變革的需要,彰顯現代中醫藥教育理念,在繼承中創新,在發展中提高,打造符閤中醫藥教育教學規律的經典教材。
本套教材建設過程中,教材辦還聘請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三個專業德高望重的專傢組成編審專傢組,請他們參與主編確定,列席編寫會議和定稿會議,對編寫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齣指導性意見,參加教材間內容統籌、審讀稿件等。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1.加強頂層設計,強化中醫經典地位
針對中醫藥人纔成長的規律,正本清源,突齣中醫思維方式,體現中醫藥學科的人文特色和“讀經典,做臨床”的實踐特點,突齣中醫理論在中醫藥教育教學和實踐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與執業中醫(藥)師資格考試、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等工作對接,更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
2.精選編寫隊伍,匯集權威專傢智慧
主編遴選嚴格按照程序進行,經過院校推薦、國傢中醫藥管理局教材建設專傢指導委員會專傢評審、編審專傢組認可後確定,確保公開、公平、公正。編委優先吸納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和一綫優秀教師,集中瞭全國範圍內各高等中醫藥院校的權威專傢,確保瞭編寫隊伍的水平,體現瞭中醫藥行業規劃教材的整體優勢。
《現代康復醫學進展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係統梳理和深入探討現代康復醫學的最新理論進展、前沿技術以及臨床實踐的優化策略,為從事康復醫學及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一本集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於一體的權威參考。全書內容嚴謹,邏輯清晰,緊密結閤臨床需求,力求全麵反映當前康復醫學的發展態勢。 第一部分:康復醫學理論基石與前沿探索 本部分將首先迴顧康復醫學的核心理念,包括其發展曆史、基本原則以及多學科協作模式的構建。在此基礎上,深入剖析神經康復、心肺康復、骨骼肌肉康復、老年康復、兒童康復以及腫瘤康復等各個專科領域的前沿理論突破。我們將重點關注神經科學在運動控製與修復中的新發現,例如神經可塑性機製的深入理解及其在腦卒中、脊髓損傷等疾病康復中的應用。同時,探討心肺功能評估與訓練的新方法,以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等患者管理中的優化路徑。在骨骼肌肉康復方麵,將聚焦於生物力學、運動學以及疼痛管理的新理論,介紹針對骨關節炎、運動損傷等病癥的個性化康復方案。老年康復部分,將著重於衰老相關疾病的康復策略,如跌倒預防、認知功能維護及生活質量提升。兒童康復將涵蓋發育遲緩、腦癱等患兒的早期乾預與功能重建。腫瘤康復部分,則強調在腫瘤治療全程中的康復支持,以減輕治療副作用,改善患者身心健康。 第二部分:創新技術在康復實踐中的應用 本部分將重點介紹當前在康復領域嶄露頭角且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創新技術。我們將詳細闡述機器人輔助訓練的原理、類型及其在提高訓練效率、精確性和客觀性方麵的優勢,包括外骨骼機器人、運動訓練機器人等在肢體功能恢復中的具體應用案例。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將在運動認知訓練、平衡功能訓練、疼痛分散化以及心理康復等方麵展現其獨特魅力,並通過具體場景設計和應用模式進行解析。此外,還將深入探討生物反饋技術在改善肌肉控製、協調性以及自主神經功能中的作用,包括肌電生物反饋、腦電生物反饋等。體外衝擊波療法、高強度聚焦超聲(HIFU)等物理因子療法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在軟組織損傷、疼痛管理等方麵的應用也將得到詳細介紹。新型假肢與矯形器的設計理念與製造工藝,以及其在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參與社會活動方麵的作用也將是本部分的重點。 第三部分:康復服務模式與質量管理 本部分將聚焦於康復服務的組織模式、體係建設與質量保障。我們將討論不同層級康復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與協作模式,包括綜閤醫院康復科、康復醫院、社區康復中心以及居傢康復等。針對不同患者群體,我們將探討個性化康復方案的製定原則與流程,強調基於循證醫學證據和患者個體化需求的評估、目標設定、乾預措施選擇及效果評價。同時,還將深入研究遠程康復(telerehabilitation)的模式與技術支持,探討其在擴大康復服務覆蓋範圍、提高服務效率和可及性方麵的潛力。質量管理方麵,本部分將介紹康復服務質量評估的常用指標體係、評估方法以及持續改進的策略,以確保康復服務的專業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參與和賦權在康復過程中的重要性也將被強調,探討如何通過教育、溝通和支持,增強患者的主動性和依從性。 第四部分:特殊人群康復的挑戰與策略 本部分將針對特殊人群的康復需求和挑戰,提供深入的分析和實踐指導。在老年人群體中,我們將重點關注認知障礙(如阿爾茨海默病)的非藥物乾預策略,如認知訓練、懷舊療法,以及多功能訓練對提高老年人平衡能力、預防跌倒的有效性。針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將詳細闡述心髒康復的三個階段,包括術後早期康復、社區心髒康復以及長期生活方式管理,並強調運動處方的個體化調整。呼吸係統疾病康復部分,將重點介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康復計劃,包括運動訓練、呼吸肌訓練、體位引流及痰液廓清技術。針對運動損傷,將探討不同類型運動損傷(如韌帶損傷、肌腱炎)的康復過程,包括急性期處理、亞急性期恢復以及重返運動的指導。此外,還將探討慢性疼痛管理的新進展,包括多模式鎮痛、心理乾預以及運動療法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綜閤應用。 第五部分:康復教育與科研發展趨勢 本部分將展望康復醫學的教育與科研未來。我們將討論當前康復人纔培養的模式、課程設置以及麵臨的挑戰,並提齣未來教育改革的方嚮,包括跨學科教育、實踐技能強化以及終身學習理念的推廣。科研方麵,將分析當前康復醫學研究的熱點領域,如神經科學與康復的交叉研究、人工智能在康復中的應用、以及精準康復的開發等。同時,也將探討如何加強康復醫學的科學研究能力,包括研究方法的選擇、數據分析技術以及成果轉化機製。最後,本書將強調康復醫學作為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需要從業者持續學習、勇於探索,以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滿足日益增長的康復需求。 本書內容全麵、視角新穎,既注重理論深度,又強調實踐指導,是康復醫學領域專業人士必備的參考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