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7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小学》结合各省市(自治区)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考情和考试真题,立足于满足各地区教师(含特岗)及其他事业单位(教育类)的招聘考试,深入研究考试趋势和真题命题特点,编写了本书。具体来说本书有如下特色:
本书特色一:立足真题
在本书的编写中,融合了包括福建、安徽、广东、山东、广西、四川、湖南、江西、黑龙江、陕西、江苏、浙江、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自治区)的历年考试真题。立足大量真题,认真研究和比较总结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的考查趋势及命题特点,为考生的备考提供有效参考。
本书特色二:体例科学
“真题实测”——每部分内容前设置了“真题实测”,汇总了各地区的典型历年真题,可以直观地了解本部分的考查基本点,方便考生学习、巩固知识点
“思维导图”——每章(部分)内容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汇总了本章的内容框架,从整体上体现正文内容体系
“考题再现、知识拓展、备考锦囊”——正文讲解中设置考题再现、知识拓展、备考锦囊板块,帮助考生直观呈现大量真题,做好知识补充,提供备考指导。
“牛刀小试”——每章后以真题汇编的练习题供考生自我检测和练习。
本书特色三:内容全面
本书架构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主要考查内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每部分内容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常考知识点做出细致讲解,并以下划线的形式标示了考查重点内容。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7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小学》编者潜心研究了各省市(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综合各地区的教师招聘考试大纲或要求,力求覆盖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要考点,构建了本书的知识体系。主要包含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六部分内容。
本套通用版的图书具有综合性强、通用性强、融合性强的特点。方便考生在针对本省、市(自治区)的考情备考时,参照其他省份历年真题进行复习。由于真题的效度较高,因此本书中在知识讲解、章前小测和章后检验等部分都设置了大量真题,能够让考生更为直观、真实地接触真题,做到学以致用。
目录
真题实测(2)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4)
思维导图(4)
考点梳理(4)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4)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7)
牛刀小试(29)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32)
思维导图(32)
考点梳理(32)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32)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41)
牛刀小试(47)
第三章小学教育目的(51)
思维导图(51)
考点梳理(51)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51)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56)
牛刀小试(63)
第四章教育制度(66)
思维导图(66)
考点梳理(66)
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66)
第二节我国的学制(69)
牛刀小试(73)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77)
思维导图(77)
考点梳理(77)
第一节学生(77)
第二节教师(81)
第三节师生关系(89)
牛刀小试(93)
第六章小学课程(96)
思维导图(96)
考点梳理(96)
第一节课程概述(96)
第二节课程目标(103)
第三节课程设计(105)
第四节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109)
第五节课程资源(113)
牛刀小试(116)
第七章小学教学(119)
思维导图(119)
考点梳理(120)
第一节教学概述(120)
第二节教学过程(123)
第三节教学原则(128)
第四节教学方法(132)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139)
第六节教学评价(144)
第七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48)
第八节教案设计与编写(152)
牛刀小试(168)
第八章小学德育(173)
思维导图(173)
考点梳理(173)
第一节德育概述(173)
第二节德育内容(177)
第三节德育过程(179)
第四节德育原则(184)
第五节德育模式(186)
第六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189)
牛刀小试(194)
第九章班主任与班级(197)
思维导图(197)
考点梳理(197)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197)
第二节班级与班级管理(208)
第三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213)
牛刀小试(216)
第十章小学课外、校外教育(219)
思维导图(219)
考点梳理(219)
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概述(219)
第二节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221)
第三节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223)
第四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224)
牛刀小试(227)
第十一章教育科学研究(228)
思维导图(228)
考点梳理(228)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概述(228)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232)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34)
第四节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240)
牛刀小试(242)
真题实测(246)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248)
思维导图(248)
考点梳理(248)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248)
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250)
第三节心理的实质(252)
牛刀小试(254)
第二章认知(256)
思维导图(256)
考点梳理(257)
第一节感觉(257)
第二节知觉(259)
第三节意识与注意(264)
第四节记忆(269)
第五节想象(281)
第六节言语与思维(284)
牛刀小试(291)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294)
思维导图(294)
考点梳理(294)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294)
第二节意志(301)
牛刀小试(306)
第四章个性心理(308)
思维导图(308)
考点梳理(308)
第一节需要与兴趣(308)
第二节能力(312)
第三节人格(317)
牛刀小试(325)
真题实测(3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332)
思维导图(332)
考点梳理(332)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332)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334)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336)
牛刀小试(338)
第二章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339)
思维导图(339)
考点梳理(339)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339)
第二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346)
第三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347)
牛刀小试(352)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355)
思维导图(355)
考点梳理(355)
第一节学习概述(355)
第二节行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360)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367)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73)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377)
牛刀小试(380)
第四章小学生学习心理(385)
思维导图(385)
考点梳理(386)
第一节学习动机(386)
第二节学习策略(397)
第三节学习迁移(407)
第四节知识的学习(413)
第五节技能的形成(424)
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431)
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441)
牛刀小试(450)
第五章教学心理(456)
思维导图(456)
考点梳理(456)
第一节教学设计(456)
第二节课堂管理(464)
牛刀小试(474)
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476)
思维导图(476)
考点梳理(476)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论(476)
第二节小学生心理辅导(483)
第三节教师职业心理(495)
牛刀小试(506)
真题实测(512)
第一章我国课程改革概述(514)
思维导图(514)
考点梳理(514)
第一节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与理论(514)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515)
牛刀小试(517)
第二章新课程带来的变革(519)
思维导图(519)
考点梳理(519)
第一节教育观念的变革(519)
第二节学习方式的变革(522)
第三节课程组织的变革(524)
牛刀小试(530)
真题实测(536)
思维导图(537)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538)
考点梳理(538)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538)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541)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544)
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545)
牛刀小试(550)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553)
考点梳理(553)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概述(553)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555)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558)
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管理(561)
牛刀小试(563)
真题实测(566)
思维导图(567)
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568)
考点梳理(568)
第一节教育法规概述(568)
第二节教育法律规范(571)
第三节教育法律关系(572)
第四节教育法律责任(574)
第五节教育法律救济(579)
第六节依法执教和对教师的法制教育(583)
牛刀小试(584)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汇编(585)
考点梳理(585)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585)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593)
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598)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603)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606)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607)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611)
八、《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612)
九、《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613)
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615)
十一、《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615)
十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616)
牛刀小试(617)
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体系笔试课程(620)
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体系面试课程(621)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622)
精彩书摘
部分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基本规律
●小学教育目的●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师●小学课程
●小学教学●小学德育
●班主任与班级
●小学课外、校外教育
●教育科学研究
1.【2016·天津·判断】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是瓦根舍因。()
2.【2016·天津·判断】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六艺”包括“礼、乐、射、易、书、数”。()
3.【2014·四川雅安·判断】一次考试的失利让李东很沮丧,李东回家时遇到邻居张阿姨并得到张阿姨的安慰鼓励,使得李东振作起来。我们可以称张阿姨为李东的“教育者”。()
4.【2011·福建·单选】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这说明
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科技功能D.文化功能
5.【2016·天津·单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通过研究(),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A.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B.教育过程和教育对象
C.教育方法和教育问题D.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6.【2016·江西·单选】人的身体发展遵循由“中心向周围发展”规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特征。
A.不平衡性B.顺序性
C.阶段性D.差异性
7.【2016·江西·单选】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卢梭
C.涂尔干D.洛克
8.【2016·天津·单选】根据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学习型社会B.终身教育C.毕生教育D.继续教育
9.【2011·江西·单选】()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A.义务教育B.教育制度
C.教育目的D.教育评价
10.【2014·四川成都·单选】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A.壬戌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寅学制
11.【2014·四川·单选】教师职业的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多层性B.单一性
C.多样性D.不确定性
12.【2011·江西·单选】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
A.综合课程B.潜在课程
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
13.【2010·江西·单选】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一观点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A.巩固性B.启发性
C.循序渐进D.系统性
14.【2015·河南郑州·单选】《学记》提出“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疏导原则D.导向性原则
15.【2014·河南三门峡·单选】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A.个案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
前言/序言
自2003年教育部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制定了“凡进必考”的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制度以来,教师招聘考试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正规化、专业化趋势十分明显,对应试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对应试者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川、广西等省(或自治区)已在全省(或自治区)范围内实行统考。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一般由各地教育部门或人事部门发布招聘简章,应试者需通过报名与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基本功考核、体检等环节,才能被录用。
为帮助更多考生顺利走上教师岗位,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深入研究了各地教师招聘考试要求和真题,在多年教学研发的基础上,推出了本套教师招聘考试系列辅导教材。
建议考生在使用本书时依据以下步骤对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明华, 李秀兰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年11月 定价: 78.00元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系统阐述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核心要素、实践路径及未来趋势,为广大一线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本书内容涵盖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理念,并紧密结合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第一部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石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理论,为理解和推动教师成长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详细阐述了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的演变过程,分析了教师作为专业群体的核心特征,包括其特定的知识体系(学科知识、教学知识、育人知识)、专业技能(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评价反馈)、专业伦理(责任感、公正性、关爱学生)以及专业自主性。强调了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者,其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学习型教师的理论视域: 借鉴成人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深入剖析了学习型教师的特质。指出学习型教师应具备持续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善于从教学实践中反思和学习,积极拥抱新技术和新方法,并能够构建个人化的知识体系。探讨了如何通过自我反思、同行交流、专业阅读等多种途径,培育小学教师的学习型人格。 教师专业发展模型与理论: 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经典模型,如布鲁姆的教师发展阶段论、李文斯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型、以及新近提出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等。分析了不同模型的适用性,并重点强调了在小学教育情境下,教师专业发展并非线性的、单一的阶段性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多元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互动关系: 探讨了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例如课程改革对教师学科知识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师信息化素养的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理念对教师育人模式的转变等。同时,也强调了教师专业发展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指出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改革目标的关键。 第二部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本部分聚焦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构成要素,深入分析其内在联系与实践路径。 学科知识的深化与拓展: 强调小学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更要理解学科的内在逻辑、发展脉络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分析了小学数学、语文、科学等学科的教学特点,以及如何通过课程学习、学术研究、参与学科竞赛等方式,不断更新和深化自身的学科知识。 教学知识与教学技能的精进: 深入研究了教学设计(课程目标确立、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利用)、课堂组织与管理(班级氛围营造、学生行为规范引导、突发事件应对)、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应用)等核心教学知识与技能。提供了大量小学教学情境下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帮助教师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强调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理解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学规律等,并将教育心理学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如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情绪管理等。指导教师如何将教育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本部分着重探讨了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在线学习平台的运用、教育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以及教师自身的数字素养提升等。鼓励教师拥抱新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反思性实践与研究性学习: 强调反思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引导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中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并将其转化为改进教学的行动。同时,也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解决之道,提升专业能力。 第三部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与策略 本部分从实践层面出发,为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和策略。 校本研修与专业学习共同体: 深入探讨了校本研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高效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分析了教研组、备课组、名师工作室等不同形式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强调了在共同体中,教师之间互助合作、经验分享、共同学习的重要性。提供了校本研修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原则。 职后培训与继续教育: 介绍了国家和地方为小学教师提供的各类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项目。分析了培训项目的类型、内容、形式,以及教师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培训机会。强调了培训的有效性在于学以致用,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 教学实践与经验积累: 指出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勇于创新,积极参与教学竞赛和示范课活动。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和反思,实现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学术交流与专业阅读: 强调通过参与学术会议、阅读专业期刊、撰写学术论文等方式,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了解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鼓励教师将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形成学以致用的良性循环。 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发展: 指导教师如何进行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设定专业发展目标,并采取有计划的行动去实现这些目标。强调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第四部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展望 本部分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 个性化与自主化发展: 预测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自主性,教师将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选择更灵活、更具针对性的发展路径。 技术驱动与智慧化发展: 探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如智能化的学习诊断、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推荐、虚拟现实的教学演练等。 协同化与网络化发展: 展望教师专业发展将更加强调跨区域、跨层级的协同,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化发展模式。 伦理建设与人文关怀: 强调在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的职业伦理建设和人文关怀将更加受到重视,教师应具备更强的育人能力和教育情怀。 本书特点: 理论体系严谨: 充分汲取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构建了系统、完整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体系。 内容贴近实践: 紧密结合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案例丰富,指导性强,易于一线教师理解和应用。 前沿视角: 关注教育改革前沿和教师发展新趋势,为教师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语言生动: 采用清晰易懂的语言,避免过于学术化的表达,力求让广大教师能够轻松阅读和吸收。 本书适合读者: 全体小学教师 师范院校相关专业学生 从事教师教育的研究者与管理者 关心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工作者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前瞻性于一体的专业著作,必将成为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