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团结战斗、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它虽然已经过去80多年了,炮声消失,硝烟散去,但它用血与火铸就的长征精神,已经生动地揭示了人类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这样一个真理。它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千难万险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已经突破了时空和国度的界限,在人类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丰碑。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然而,红军长征之初并不叫长征,而是被称作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去”,同红2、红6军团会合,先放下行李,而后实行战略反攻,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恢复中央革命根据地。因此,这种转移,当然是短距离的,不可能是长途远征。那么,长征一词究竟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据现有历史文献资料记载,“长征”一词*早见于1935年5月,中国共产党以朱德名义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首次使用了“红军万里长征”一词。从此以后,红军的战略转移开始冠以“长征”二字,载人了史册。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一、红7军团北上、红6军团突围西征
二、红6军团同红2军团会师
三、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四、实行战略转兵
五、伟大的历史转折
六、四渡赤水河
七、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八、中共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九、北上抗日救国
十、红25军的长征
十一、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
十二、开创抗日救国新局面
十三、张国焘南下碰壁
十四、红2、红6军团的长征
十五、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十六、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
基本总结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团结战斗、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它虽然已经过去80多年了,炮声消失,硝烟散去,但它用血与火铸就的长征精神,已经生动地揭示了人类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这样一个真理。它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千难万险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已经突破了时空和国度的界限,在人类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丰碑。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然而,红军长征之初并不叫长征,而是被称作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去”,同红2、红6军团会合,先放下行李,而后实行战略反攻,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恢复中央革命根据地。因此,这种转移,当然是短距离的,不可能是长途远征。那么,长征一词究竟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据现有历史文献资料记载,“长征”一词最早见于1935年5月,中国共产党以朱德名义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首次使用了“红军万里长征”一词。从此以后,红军的战略转移开始冠以“长征”二字,载人了史册。
早在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继续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领导人民和革命武装,首先举行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接着,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然后,组织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数百次武装起义,开始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新时期。至1930年夏,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全国红军已由零星的起义武装发展到10多个军共7万余人,地方武装3万余人,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遍及中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四川、陕西等省100多个县境,其中赣南根据地(后与闽西根据地合并为中央革命根据地)、闽西根据地、湘赣根据地、湘鄂赣根据地、湘鄂西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赣东北根据地等在全国影响比较大,特别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当时是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红军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根据地。此外,在广东东江、琼崖(今属海南省)、江苏中部、四川东部、陕西北部等地活动的红军和游击队还建立了若干小块根据地和游击区。在根据地内,红军和游击队普遍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权,组建了工农武装,进行了土地革命。这些根据地和游击区,成为红军和游击队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