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先生的全部著译,在其身后,经三十余年的努力整理,在《傅雷译文集》与《傅雷文集》两部巨帙的基础上,加上多方发掘,辑录阕佚,现已具备条件慎重编篆一部最终版二十六卷本《傅雷著译全书》。《傅雷全集》共五本,分别为文学卷、艺术卷、家书卷(上)、家书卷(下)和书信卷。
《傅雷文集》代序
《傅雷文集》最早编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特邀已故三联书店的资深编辑秦人路先生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老编辑林乐齐先生,编纂了部分注释。香港中文大学的金圣华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的著名研究员罗新璋先生——这两位傅译研究专家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成书过程中,还得到已故北京三联书店总编辑,德高望重的出版家范用先生,以及华东师大中文系陈子善教授、上海教育学院汪孝文先生、中央高级党校秦国珍先生等大力协助。此次增补编选过程中,先父手札的钟爱者和研究者、书法评论家张瑞田先生,据先父手迹录入增补的致黄宾虹先生信函十六通。在此一并致以深挚的谢意和敬意。
傅敏
二〇一六年四月七日
《巴金散文》给我的感觉,就像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清澈而又充满生命力。巴金先生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却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他写童年,写故乡,写亲人,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饱含着深情和眷恋。他的散文,就像他的人一样,质朴、真诚、充满温情。读他的文字,仿佛能感受到他心底最柔软的部分,那些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善良人性的赞美,对社会进步的期盼。他笔下的那些人,那些事,都带着一种温暖的光芒,让人觉得生活是可以美好的,人是可以善良的。我尤其喜欢他写亲情的部分,那种细腻的情感,那种不加修饰的爱,读起来让人倍感温馨。他的散文,不是激昂的号角,也不是沉重的悲歌,而是一种平和的叙述,一种温润的抚慰,它能让我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宁静,一份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沈从文文集》带给我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更像是漫步在湘西的烟雨朦胧之中,感受那份质朴、纯粹的美好。沈从文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江南风韵,一种淡淡的乡愁,一种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体察。他笔下的湘西,不是刻意描绘的奇观,而是融入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理解。那些古朴的村落,淳朴的民风,以及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都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他写爱情,写人性,都带着一种温婉、细腻的笔触,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刻意的雕琢,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他的文字,有一种洗涤心灵的力量,它让我暂时忘却了都市的喧嚣和功利,沉浸在那份宁静、美好的世界里。读他的作品,仿佛与一位温厚的朋友聊天,他用他特有的方式,向你展示着生活的美好与人性的光辉,让人心生向往。
评分《围城》这本小说,我简直是爱不释手。钱钟书先生的文字,太有味道了!简直是冷峻的幽默,刻薄的智慧。书里的人物,一个个活灵活现,有种让人啼笑皆非的真实感。方鸿渐、孙柔嘉、唐晓芙、苏文纨,这些名字仿佛自带了他们各自的命运和性格。尤其是“围城”这个比喻,真是绝了!无论是在婚姻里,还是在事业上,似乎都逃不开那种“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的困境。读这本书,我总会不自觉地对照自己的人生,发现那些曾经的迷茫、无奈,甚至是可笑的执着,都或多或少地映照在书中的人物身上。钱先生对人性的洞察,对社会的批判,用词精准,比喻新奇,读起来既过瘾又引人深思。他没有道德说教,也没有激烈控诉,只是用一种旁观者的姿态,不动声色地揭示了人世间的种种荒诞与无奈。每次读完,都会觉得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选择多了一份审视。
评分初读《傅雷家书》,便被其中饱含的父爱和深刻的教育智慧深深打动。傅雷先生对儿子傅聪的循循善诱,既有对艺术道路的指引,更有对人生品格的塑造。他从不避讳谈论生活中的困顿与挣扎,却总是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读他的信,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却充满人文气息的年代,与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对话。傅雷先生对音乐的理解,对文学的鉴赏,对人性的洞察,无不展现了他深厚的学养和高尚的品格。他不仅仅是在教导儿子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更是在传授如何成为一个有担当、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字里行间流淌着的热情、严谨,以及对儿子无尽的关怀,让冰冷的文字也散发出温暖的光芒。他教导儿子要“喜欢真、喜欢善、喜欢美”,这种朴素而又深刻的价值观,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浮躁喧嚣的时代,更显珍贵。我反复阅读,每一次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和感悟。
评分提起《鲁迅全集》,我脑海里第一个闪过的词就是“呐喊”。鲁迅先生的文字,就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析着国民的劣根性,揭示着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他的文章,读起来有一种沉重感,一种痛彻心扉的压抑,但他又用这种方式,试图唤醒沉睡的灵魂。那些经典篇章,《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至今读来依然振聋发聩。我记得小时候读《阿Q正传》,虽然不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但阿Q那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却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哀。而长大后再读,才真正体会到鲁迅先生笔下那种深刻的悲悯和强烈的批判。他的文字,不是为了取悦读者,而是为了振作国民,唤醒良知。在那个时代,他用笔作为武器,与黑暗势力进行着殊死搏斗,他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思考,更是整个民族的命运。每次翻开鲁迅的文字,都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种不屈不挠的斗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