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习总书记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本书主要收集和梳理2015年话语体系研究领域相关文章,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归纳为“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马克思主义与话语体系创新”、“人文视野中的话语体系建设”、“经济理论实践与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外交与国际话语权”等5个专题。
作者简介
马援,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智库办主任。
目录
序 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理论成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王伟光】
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
中国话语与话语中国【陈曙光】
论国家话语体系的建构【陈汝东】
论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国话语【张康之】
“中国模式”话语体系建构的方法论思考【赵鸣歧 张 放】
形成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闫志民】
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难点与对策【杨鲜兰】
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三重维度【郭建宁】
当代学术话语建设:一个长时段的思考【章 清】
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张异宾】
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吴晓明】
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张志洲】
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评价体系【高 翔】
马克思主义与话语体系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话语和话语权问题——以两次飞跃为例【李亚彬】
从“革命”到“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转换【唐爱军】
马克思主义“三化”与话语权问题【韩庆祥 陈远章】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的人治和法治
——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李慎明】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苏星鸿】
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诉求及其危害【梁 柱】
人文视野中的话语体系建设
从思想和价值观上打造“中国话语权”【戴木才】
文化软实力:基于中国实践的话语创新【骆郁廷】
传承优秀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安文华】
探析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之主流文化价值观建设【曾 路】
对当下我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理论思考【丁国旗】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建立学科自信和学术话语体系【关爱和】
中国海疆史话语体系构建的思考【李国强】
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学派、话语与话域【李振宏】
大众哲学之话语与范式【郝立新】
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反思与建构【欧阳康】
经济理论实践与话语体系建构
增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自信【刘 伟】
新发展理念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发展【顾海良】
《资本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话语体系【洪银兴】
把发展优势转化为理论优势和话语优势【双传学】
浅论西方经济学话语体系的阶级性与欺骗性【余 斌】
政治经济学“术语革命”或者话语革命——兼论社会主义调节经济【颜鹏飞 丁 霞】
构建中国经济史话语体系适逢其时【魏明孔】
中国外交与国际话语权
在共同的屋顶下——中国的全球秩序观【傅 莹】
论中国外交核心价值观【王存刚】
中国公共外交的自信与自觉【王义桅】
从大数据看中国智库的国际话语权【吴 瑛】
着力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周明伟】
“和合主义”:建构“国家间认同”的价值范式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余潇枫 张泰琦】
“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政治经济分析【盛 斌 黎 峰】
权力变迁、责任协调与中美关系的未来【王 玮】
中非关系中的话语权建设:经验与挑战【贺文萍】
前言/序言
序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理论成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王伟光
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标志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领导的伟大历史实践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始并正在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新起点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在新起点新阶段团结全党、统一全党,开展伟大斗争,继而赢得伟大胜利的思想武器。
深入学习、研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这对于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顺应世界历史时代潮流的理论应答
我国发展处在新的起点,进入新的阶段,首先是由时代大背景、世界大环境、国际大走势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在科学地观察、分析、判断和把握国际复杂形势、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乃顺应世界潮流而发。把世界走势看清了、吃透了,才能深刻地把握新起点、新阶段的特征、规律和需求,才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认清国际形势,是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趋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了唯物史观,而后又进一步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1879~1882年期间,晚年马克思成功地运用唯物史观,把研究重心和注意力转向俄国乃至东方社会,其中形成了著名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及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依次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经由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演变规律,指明了自从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来,人类历史即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就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进程,该时代始终贯穿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生死博弈。自从人类历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同时就孕育产生了埋葬资本主义的物质力量,酝酿产生了新的社会形态因素,世界历史发展展示了一系列整体性的时代变化。其特征为:一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打破了人类社会的旧的分割与隔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把人类社会连成一气,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的世界整体,谁也离不开谁。二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因素产生并在发展,世界历史始终贯穿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个前途、两种命运、两条道路、两大力量的较量。三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前途和力量呈交叉递进态势,资本主义由革命阶段的上升期经成熟阶段的发展期开始逐步衰退,资本主义虽强,仍顽强地表现自己,不可能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但总体由兴盛走向衰落。社会主义由新生阶段的初生期步入成长阶段的曲折期,由小到大,在曲折中坚强地发展前进,社会主义虽弱,但代表了人类历史的新前途。四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进程必然为共产主义世界历史进程所替代,这是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五是实现现代化是现今世界历史发展的核心问题。实现现代化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另一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资本主义现代化必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替代。世界历史进程决定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苦难。六是马克思所判断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进程已历经三个阶段,即马克思主义产生时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该阶段一方面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两极分化和工人阶级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是该阶段的主题;列宁所判定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该阶段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引起世界性战争,战争又引起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如十月革命、中国等东方国家的革命;邓小平所判定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结束后的和平与发展为两大世界性问题的新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总的时代性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仍然起作用,但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世界性问题。七是时代阶段性主题的转化,虽然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总的时代性质,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总趋势依然不可逆转,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依然不可调和,但时代主题的阶段性转换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
从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到今天,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从被欧洲大陆看成是一个幽灵尚不为人所接受,经过曲折斗争,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现实之中正在探索建设中的社会主义新的社会形态,占世界总人口21.7%,共14.2亿人,前后不过160多年的历史,这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瞬间,但却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这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世界历史理论关于时代判断的真理性。
中国的发展变化与世界历史时代息息相关。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里面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总体上服从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博弈的世界历史大势,与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博弈的总态势息息相关;二是中国的发展必须融入世界历史发展整体,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密切相连。时代特征与世界历史走势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在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生着深刻的、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总结社会主义前人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并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催生并不断推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世界历史进程决定,中国只有选择社会主义,进而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现代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转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把全世界殖民地瓜分完毕,西方资本主义出于自身的垄断资本利益,绝对不允许中国再像西方诸国那样独立自主地走资本主义的强国之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况充分表明了这一历史逻辑。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从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到辛亥革命,中国人向日本学习明治维新的办法,走西方富民强国之路不通,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共和强国之路也不通,中国总是受西方列强的欺负。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世界历史进程已经前进到不允许中国独立自主走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之路了,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通过资本主义实现强国之梦的历史机遇已然错过。
那么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强盛起来呢?世界历史进程的客观逻辑,决定了中国只能顺应世界历史进程和时代发展潮流。这突出地表现在:一是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地实现现代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分两步走,先进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再不间断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三是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利用市场经济的优势,建立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入世界历史全球化进程,在相对落后的经济社会条件下走出一条新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四是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社会主义中国必将受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特别是意识形态的阻杀。五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社会主义中国是实现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的道路,为世界历史进程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六是中国在完成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改革开放总体进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成果。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阵发性经济危机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国际因素。这次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西强我弱的局面正在悄然发生转化,形势越发有利于我,但争斗却更为激烈,西方反华反社会主义势力更加紧了对我的围攻。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抵御了国际金融经济危机,证明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在这场危机中整体实力呈下滑态势,整个敌我对比呈现彼降我升的态势,当然总体上还是西强我弱。这就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加大对我实施两手策略:一手是经济上有求于我,与我加强联络与合作;另一手是加紧集中力量运用各种手段打压我们。世界历史进程与国际环境大背景,决定了中国已进入一个有着许多不同以往特点的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世界历史进程国际形势新变化的反映和概括,是在世界格局、历史走势、发展规律、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基础上,对中国究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和路线,采取什么样的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这一带有根本性问题的科学解决。
二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发展阶段的科学指南
我国发展处在新的起点,进入新的阶段,既是国际环境大背景使然,也是由受国际影响的国内形势发展变化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同样是顺国内发展大势而为,是在鞭辟入里地分析国内形势,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认清国内局势,是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世界历史一系列事变的重要有机环节。从1921年作为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今天,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的事业已经经历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在正在进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的发展阶段。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历史诉求和应须完成的历史使命。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使命。毛泽东同志一生追求建设一个强盛的新中国,让中国人民吃饱饭过上幸福的生活。新中国成立之后,党领导人民为此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成绩无疑是事业的主旋律。“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历史使命,是1978年以来邓小平同志发动领导,经过江泽民、胡锦涛接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而实现的。经过30多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普遍地相对富裕起来了,中国成功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强手林立的当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真正让“中国人民强起来”,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必然地落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这是世界历史发展赋予新一代领导人的伟大历史使命。
我们党正在领导人民从事与以往历史时期有着许多新的不同特点的伟大实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真正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现实,这是新起点、新阶段的历史性重任。今天,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前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处在发展的决定关口。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成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选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事业的科学的思想指南,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社会制度。另一方面,中国发展面临着国内外极其复杂多变的局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挑战和风险。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关键期和转折点:一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由增长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提质增效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由“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向在坚持经济增长前提下的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环境友好、社会公平、民主文明、共同富裕转变。
国际上复杂形势必然反映到国内,各种社会力量、各种思潮在国际大背景的支撑下纷纷登台,拼命表现自己,试图影响舆论、影响民众、影响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正确主张和形形色色的错误主张之间的论争格外激烈。走资本主义的邪路,走高度集中的僵化、封闭、闭关锁国搞建设的老路,还是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抉择。
关于国内外诸条件的分析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起点、新阶段的重大转折点上。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全党迫切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时代判断、形势判断、方位判断、理论判断和战略判断的基础上,在制定并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举措的基础上,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的战略高度,顺应了新起点、新阶段的历史性转折与变化,把握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一发展新阶段的基本特征,概括了这一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事业前进的方向,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目标,提出了“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形成了一整套新看法、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对“面临新形势新需求新挑战,为什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最重大课题,所引发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出了全面的理论回答。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判断正确,理论彻底,态度坚决,旗帜鲜明,是非清楚,举措得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发出了十分明确无误的政治信号、理论定力和战略举措,使我们心中筑牢主心骨,手里握有定海神针,是指导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进新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从事更伟大斗争、取得更大胜利的行动指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更加有助于我们坚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更加有助于我们增强时代视野、世界眼光、大局观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判断形势,认识规律,因事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一步一步地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更加有助于我们统一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聚精定魂、团结一致、凝结力量,抓住机遇,改革开放,攻坚克难,开创事业新局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更加有助于我们提高理论政治素养、思想道德水准、领导工作本领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的生机活力和战斗力,切实完成党肩负的历史重任和民族重托。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全面阐发和深度丰富了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的科学论述,是全面阐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和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包含以下重要且基本的理论观点:
一是关于坚持和创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观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的理论基石,是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根本点。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方向,坚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他指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任务。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科学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是苏联垮台的重要原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既要把“老祖宗”的话说对,又要把“新话”说好,要把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
中国学术与话语体系建构(2016)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