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武器鉴赏指南(珍藏版)/世界武器鉴赏系列

特殊武器鉴赏指南(珍藏版)/世界武器鉴赏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深度军事》编委会 编
图书标签:
  • 武器
  • 军事
  • 收藏
  • 鉴赏
  • 图鉴
  • 珍藏版
  • 世界武器
  • 军事科技
  • 冷兵器
  • 热兵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44381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372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世界武器鉴赏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76
字数:36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是清华大学出版社重点推广的兵器知识系列图书,其具有如下明显的特色。
  内容全面,经典不错过从二战到现在,从欧美到亚洲,经典武器全盘收录。
  文字简明,理解更容易文字力求通俗易懂,减少生僻专业术语,读者理解更容易。
  结构清晰,搜索更简单分章合理,排列有序,主次分明,一目了然。
  图片丰富,阅读更轻松图片数量多、质量高,观赏性和实用性兼具。
  【图书卖点】
  收录200多种经典特殊武器,另类角度认识现代军事科技
  涉及10多个军事大国,侧面了解各国军事研发实力
  搭配200多张精美图片,形象诠释复杂军事知识
  一本书汇集全球特殊武器,足不出户了解天下大势。
  特殊陆战武器、特殊海战武器、特殊空战武器、特殊单兵武器……总有一款吸引你。

内容简介

  本书精心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制造的两百余种特殊武器,涵盖了特殊海战武器、特殊陆战武器、特殊空战武器和特殊单兵武器四个类别,着重介绍了每种武器的基本信息、突出特点、整体结构和作战性能。
  本书内容结构严谨,分析讲解透彻,图片精美丰富,适合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和收藏,也可以作为青少年的科普读物。

作者简介

  《深度军事》编委会,是由一群资深的军迷组成的写作团队,主编曾经担任铁血论坛版主。曾经以笔名“铁血图文”以及“铁血工作室”出版过20余本军事类图书。写作团队中的作者也有曾经在《舰船知识》、《轻兵器》等专业军事杂志上发表过自作品的知名作者,还有多位曾经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过畅销军事书的主创人员。
  《深度军事》正在打造全国一流的军事图书写作团队,力求创作出深受读者喜爱的军事图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现代武器概述 1
现代武器发展简史 2
当代特殊军事科技 6
第2章 特殊陆战武器 11
美国“阿特拉斯”机器人 12
美国“大狗”机器人 14
美国“魔爪”无人车 16
美国“角斗士”无人车 18
美国机动探测评估响应系统 19
美国主动拒止系统 20
美国通用遥控武器系统 21
美国M65原子炮 22
美国/加拿大“巴巴多斯”大炮 23
美国“龙火”迫击炮 24
美国“小大卫”迫击炮 25
美国M28/M29核火箭筒 26
美国M270多管火箭炮 27
美国“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 28
美国MIM-104“爱国者”地对空导弹 29
美国战区高空防御导弹 30
美国MGM-140陆军战术导弹 31
美国M22“蝉”式空降坦克 32
美国M60装甲架桥车 33
俄罗斯2B9迫击炮 34
俄罗斯2K22自行防空系统 35
俄罗斯“喀秋莎”火箭炮 36
俄罗斯“龙卷风”火箭炮 37
俄罗斯TOS-1自行火箭炮 39
俄罗斯R-36M洲际弹道导弹 40
俄罗斯SS-24洲际弹道导弹 41
俄罗斯SS-25洲际弹道导弹 42
俄罗斯T-35重型坦克 43
俄罗斯1K-17激光坦克 44
俄罗斯OT-34喷火坦克 45
俄罗斯KV-8喷火坦克 46
俄罗斯PT-76两栖坦克 47
俄罗斯BMR-3M装甲扫雷车 48
英国M777牵引榴弹炮 49
英国“防御者”无人车 50
英国“黑骑士”无人装甲车 51
英国“丘吉尔鳄鱼”喷火坦克 52
法国CAESAR自行火炮 53
法国Vespa 150 TAP摩托车大炮 54
德国“古斯塔夫”列车炮 55
德国K5列车炮 56
德国“卡尔”臼炮 57
德国“哥利亚”遥控炸弹 58
德国三号喷火坦克 59
德国“鼠”式重型坦克 60
德国“野猪”装甲扫雷车 61
德国“海狸”装甲架桥车 62
以色列“守护者”无人车 63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 65
瑞典S型主战坦克 66
第3章 特殊海战武器 67
美国“宪法”号风帆护卫舰 68
美国“鹦鹉螺”号攻击型核潜艇 70
美国“长滩”号巡洋舰 71
美国“企业”号航空母舰 72
美国“班布里奇”号巡洋舰 73
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74
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75
美国“福特”级航空母舰 76
美国“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 77
美国“蓝岭”级两栖指挥舰 78
美国“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 79
美国“自由”级濒海战斗舰 80
美国“独立”级濒海战斗舰 82
美国“海影”号隐身试验舰 84
美国“先锋”级联合高速船 85
美国“海上斗士”号试验舰 86
美国“褐雨燕”号双体船 88
美国“短剑”高速隐形快艇 90
美国“的里雅斯特”号潜水探测器 91
美国“斯巴达侦察兵”无人艇 92
美国“雷穆斯”无人潜艇 93
美国潜水员输送载具 94
美国MQ-8“火力侦察兵”无人机 95
美国电磁轨道炮 97
美国“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98
美国“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 100
美国“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 101
美国“战斧”巡航导弹 102
俄国“诺夫哥罗德”号圆形装甲舰 103
俄罗斯“列宁”号破冰船 104
俄罗斯“台风”级潜艇 105
俄罗斯“基洛夫”级巡洋舰 106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107
俄罗斯“野牛”级气垫登陆艇 108
俄罗斯“卡什坦”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110
俄罗斯“暴风”超空泡鱼雷 112
英国“海神”号三体试验船 113
英国“塔里斯曼”无人潜艇 114
英国“亨特”级扫雷舰 115
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 116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 117
以色列“保护者”无人艇 118
以色列“银色马林鱼”无人艇 119
荷兰“守门员”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120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投送舰 121
挪威“盾牌”级导弹艇 122
日本“大和”级战列舰 124
日本“信浓”号航空母舰 125
日本伊-400级潜艇 126
日本“出云”级直升机护卫舰 127
韩国“独岛”级两栖攻击舰 128
第4章 特殊空战武器 129
美国X-15试验机 130
美国X-20试验机 131
美国X-37太空飞机 132
美国X-38试验机 133
美国X-43试验机 134
美国X-47无人机 135
美国X-51“乘波者”试验机 137
美国XF-85“哥布林”战斗机 138
美国XB-70“瓦尔基里”轰炸机 139
美国B-52“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 141
美国B-1“枪骑兵”战略轰炸机 143
美国B-2“幽灵”战略轰炸机 145
美国SR-71侦察机 147
美国SR-72侦察机 148
美国U-2“蛟龙夫人”侦察机 149
美国CH-47“支努干”直升机 151
美国CH-54“塔赫”直升机 153
美国VZ-1“波尼人”旋翼机 154
美国XC-142倾转旋翼机 155
美国V-22“鱼鹰”倾转旋翼机 156
美国F-117“夜鹰”攻击机 158
美国AC-119攻击机 160
美国AC-130攻击机 161
美国MQ-1“捕食者”无人机 163
美国RQ-3“暗星”无人机 165
美国RQ-4“全球鹰”无人机 166
美国MQ-5“猎人”无人机 168
美国RQ-7“影子”无人机 169
美国MQ-9“收割者”无人机 170
美国RQ-170“哨兵”无人机 172
美国“复仇者”无人机 173
美国“弹簧刀”无人机 174
美国“阿克伦”级飞艇 175
美国YAL-1机载激光系统 176
美国AGM-129隐身巡航导弹 177
美国AGM-158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 178
美国大型空爆炸弹 179
美国巨型钻地弹 180
美国B53核弹 181
俄罗斯K-7轰炸机 182
俄罗斯图-95“熊”战略轰炸机 183
俄罗斯图-22M“逆火”战略轰炸机 184
俄罗斯图-160“海盗旗”战略轰炸机 186
俄罗斯安-225“哥萨克”运输机 188
俄罗斯“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189
俄罗斯V-12直升机 190
俄罗斯“伦”级地效翼飞机 191
俄罗斯AN602氢弹 192
俄罗斯空投高功率真空炸弹 193
英国“雷神”无人机 194
英国“火神”战略轰炸机 195
英国“勇士”战略轰炸机 196
英国“胜利者”战略轰炸机 197
英国/美国防空气球 198
法国“幻影Ⅳ”战略轰炸机 199
法国“神经元”无人机 200
加拿大VZ-9垂直起降飞机 201
以色列“哈比”无人机 202
第5章 特殊单兵武器 203
美国XOS外骨骼系统 204
美国AN/PVS-14夜视镜 206
美国AN/PEQ-15激光瞄准器 207
美国Kill Flash防反光装置 208
美国M1火焰喷射器 209
美国M2火焰喷射器 210
美国FGM-148“标枪”反坦克导弹 211
美国XM29单兵战斗武器 213
美国XM109狙击步枪 214
美国TAC-50狙击步枪 215
美国M500左轮手枪 216
美国“高标”无声手枪 217
美国FP-45“解放者”手枪 218
美国X26泰瑟枪 219
美国阻止人员和刺激响应激光步枪 220
美国激光制导子弹 221
美国SOG S37匕首 222
美国M9多功能刺刀 223
美国天魄Phantom CLS军用弩 224
俄罗斯PTRS-41反坦克枪 225
俄罗斯RPG-7反坦克火箭筒 226
俄罗斯SPG-9无后坐力炮 228
俄罗斯SPP-1水下手枪 229
俄罗斯TP-82手枪 230
俄罗斯PSS微声手枪 231
俄罗斯VSK-94狙击步枪 232
俄罗斯NRS侦察匕首 233
俄罗斯AKM多用途刺刀 234
英国AWM狙击步枪 235
英国费尔班-塞克斯格斗匕首 236
德国PP/PPK半自动手枪 237
德国HK VP70手枪 238
德国“刺拳”多管火箭筒 239
德国/苏联“莫洛托夫鸡尾酒”炸弹 240
德国LL80伞兵刀 241
意大利“犀牛”左轮手枪 242
以色列“墙角枪” 243
以色列“沙漠之鹰”手枪 245
以色列“长钉”反坦克导弹 246
瑞典AT-4反坦克火箭筒 247
瑞典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 249
瑞士迷你左轮手枪 251
西班牙“丛林之王”求生刀 252
奥地利TMP战术冲锋手枪 253
芬兰L-39反坦克枪 254
南非NTW-20狙击步枪 255
南非连发式榴弹发射器 256
克罗地亚RT-20狙击步枪 258
捷克SF1“海妖”非致命武器 259
尼泊尔廓尔喀弯刀 260
参考文献 261

精彩书摘

  美国M28/M29核火箭筒
  M28/M29核火箭筒(另一说法为无后坐力炮)是美军在冷战时期装备的小型核武器,发射M388“大卫·克洛科特”核弹,其名称是为纪念美国众议员和民间英雄大卫·克洛科特。从1956年开始,美国共制造了2100枚M388,在1961—1971年间装备美国陆军。
  结构解析
  M28/M29核火箭筒用于在欧洲战场对付庞大的苏军装甲集群,它所发射的M388核弹使用W54核弹头(重约23千克),可选择10吨或20吨当量的设定。
  作战性能
  M388有两种发射器:120毫米口径的M28射程约2千米,155毫米口径的M29射程约4千米。M28/M29被称为20世纪“最愚蠢的武器”,一般认为若没有合适的防御掩体,M28/M29的发射组员不太可能在发射1枚M388后存活,因为这种武器的杀伤范围大于它的射程。
  美国M270多管火箭炮
  M270多管火箭炮(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MLRS)是北约国家的制式自行火箭炮,1983年开始服役。英军戏称其为“平方千米清除系统”,因为它发射的弹药能够完全轰击1平方千米的范围。
  结构解析
  M270 多管火箭炮由发射车和弹药补给车两部分组成,其中发射车由M2履带式步兵战车底盘改装,前部为驾驶兼发射控制室,成员3人。后部为发射装置,用铰链固定在转盘上。发射装置为箱体式结构,分隔成两个弹舱,每舱装6个发射管,每管1枚火箭弹。
  作战性能
  M270 多管火箭炮采用模块化技术,机动性和防护性能好,火力密集且精度颇高,尤其是还具备发射陆军战术导弹的能力,被西方认为是最好的火力支援系统。M270 多管火箭炮装有无线电台、导航定位仪和火控计算机等,可在60秒内发射12枚火箭弹对6个以上目标瞄准射击。
  美国“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
  “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Avenger Air Defense System)是美国研制的近程低空防空系统,是美军第一种能在行进间发射的防空导弹系统。
  结构解析
  “复仇者”系统主要以“悍马”装甲车为武器系统机动平台,但也能在一个独立的装置中操作或在多种军用车辆上安装。武器系统主要由陀螺仪-稳定导弹发射转塔、标准车辆安装发射装置、敌我识别器、前视红外瞄准具、光学瞄准具和近防机枪构成。发射装置为八联,控制塔两侧各四联,呈箱形对称分布于控制塔两侧,主要发射“毒刺”防空导弹。
  作战性能
  “复仇者”系统的抗红外干扰能力强,并具有全方位攻击能力,不但可尾追攻击,还可迎击攻击。“复仇者”系统体积小,运输非常方便,C-130运输机1次可运载3套“复仇者”系统或5具发射装置。“复仇者”也可使用其他导弹系统,如法国“西北风”防空导弹等。
  美国MIM-104“爱国者”地对空导弹
  MIM-104“爱国者”(MIM-104 Patriot)地对空导弹是美国研制的全天候、全空域防空导弹武器系统,1985年装备部队。
  结构解析
  “爱国者”导弹采用四联装发射箱,箱体为长方形,有多道垂直于射向的加强箍,前方由液压杆支撑,发射角为38度。 导弹采用正常气动布局,头部呈尖卵形,没有弹翼,控制翼面呈十字形配置,位于弹体底端,前缘后掠,后缘平直。
  作战性能
  “爱国者”导弹能在电子干扰环境下拦截高、中、低空来袭的飞机或巡航导弹,也能拦截地对地战术导弹。它能对付多个目标,具备一定的抗毁和攻击能力。1个导弹火力单元可同时监视100个目标,8枚导弹拦截多个目标。“爱国者”导弹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1部相控阵雷达可以完成目标搜索、探测、跟踪、识别以及导弹的跟踪制导和反干扰任务,射击反应时间仅为15秒。
  美国战区高空防御导弹
  战区高空防御导弹(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简称THAAD)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导弹拦截用导弹,属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加强一环,主要目的是取代“爱国者”导弹。
  结构解析
  战区高空防御导弹以发射车1组10枚方式部署,拥有比海基“标准”Ⅲ型导弹更强大的拦截能力。导弹由一级固体火箭和1个动能杀伤拦截器组成,全长6.17米,起飞重量为800千克。导弹采用推力偏向弹头以2500米1秒的速度飞向目标予以击毁,并由红外线追热装置修正最后航向。
  作战性能
  战区高空防御导弹强化了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功能,其最大射程为200千米,可在40千米以上到150千米以下的高度拦截导弹弹头。战区高空防御导弹采用动能直接碰撞杀伤模式摧毁来袭导弹或弹头目标,来袭的核、生、化弹头在受到拦截时不会发生爆炸,不会对美国防御地带造成污染。
  美国MGM-140陆军战术导弹
  MGM-140陆军战术导弹是美国陆军现役最先进的近程、单弹头弹道导弹,1991年开始服役,可用于打击纵深集结部队、装甲车辆、导弹发射阵地和指挥中心等。
  结构解析
  MGM-140导弹为单级固体火箭推进的弹道导弹,采用以环形激光陀螺为基础的捷联惯性制导系统,虽具有多种型号,但各型导弹的弹体结构、发动机类型却基本相同。MGM-140导弹的弹体短粗,弹尾一组控制面,共4片,形状特殊,后缘的翼尖有切角,整体呈不规则五边形。
  作战性能
  MGM-140导弹使用简单,可利用美军现役的M270多管火箭炮进行发射,两个发射箱各装1枚导弹。导弹的装运箱可快速拆卸。一次可单独运载2枚导弹,或运载1枚导弹和6枚火箭弹。使用时,无需另外的操作员、发射架和其他设施。MGM-140导弹的射程达124千米,可实施精确打击。
  美国M22“蝉”式空降坦克
  M22“蝉”式(Locust)空降坦克是美军在二战时期研制的一款能够从运输机上降落快速突击敌军后方的轻型坦克,也是世界上第一款能够进行空降的坦克,为以后的空降坦克奠定了基础。
  结构解析
  M22坦克的战斗全重为7.72吨,乘员3人,车长为3.94米,车宽为2.25米,车高为1.84米,算得上是小巧玲珑。炮塔为铸造均质钢装甲炮塔,四周的装甲厚度为25毫米。车体为轧制钢装甲焊接结构,正面装甲最厚处为25毫米,其余部位为10~13毫米。
  作战性能
  M22坦克的机动性不错,但火力明显不足,防护力也较差,再加上空运麻烦,这种先天性的缺陷,使它很难完成突袭任务。该坦克的主要武器包括1 门M6型37毫米口径的火炮和1挺7.62毫米口径的同轴机枪,车前还有2 挺7.62毫米口径的航向机枪。英军为M22坦克安装了烟雾发射装置,并在口径为37毫米的火炮上试制安装了“小约翰”锥膛增压装置,使用钨芯穿甲弹。
  美国M60装甲架桥车
  ……

前言/序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诚然,人类生活中许多新奇事物最初都源自于想象,这点在军事领域也不例外。突击步枪、反坦克火箭筒、航空母舰、无人潜艇、倾转旋翼机、太空飞机、电磁轨道炮……各种武器的诞生无一不是想象力加上辛勤钻研的结果。
  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爆发了两次惨烈无比的世界大战,虽然之后没有再出现全球性的战争,但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从未间断。在战争的催化下,军事科技以远胜于冷兵器时代的速度飞快地向前发展。在此期间,世界各国研制了大量用途各异的作战武器,其中不乏一些充满奇思妙想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本书精心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制造的两百余种特殊武器,涵盖了特殊海战武器、特殊陆战武器、特殊空战武器和特殊单兵武器四个类别。这些武器有的构造奇特,有的威力惊人,有的技术超前,均是军事爱好者喜闻乐见的魅力武器。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这些特殊武器的方方面面。
  本书紧扣军事专业知识,不仅带领读者熟悉武器的构造,而且可以了解武器的作战性能,特别适合作为广大军事爱好者的参考资料和青少年朋友的入门读物。全书共分为5章,涉及内容全面合理,并配有丰富而精美的图片。
  本书是真正面向军事爱好者的基础图书。全书由资深军事研究团队编写,力求内容的全面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全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关于武器的相关参数还参考了制造商官方网站的公开数据,以及国外的权威军事文档。
  本系列图书由《深度军事》编委会创作,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有阳晓瑜、陈利华、高丽秋、龚川、何海涛、贺强、胡姝婷、黄启华、黎安芝、黎琪、黎绍文、卢刚、罗于华等。对于广大资深军事爱好者,以及有意掌握国防军事知识的青少年,本系列图书不失为最有价值的科普读物。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通过阅读本系列图书,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


《世界军事装备图鉴:冷战时期篇》 一部深入剖析冷战时期军事科技与战略格局的权威著作 《世界军事装备图鉴:冷战时期篇》是一部集历史、军事、科技、战略于一体的鸿篇巨著,它以详实的历史资料、精密的图文解读,全景式地展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即冷战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全球主要军事强国在武器装备发展、军事思想演进以及地缘战略博弈中所呈现出的独特面貌。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极具洞察力的视角,去理解那个充满对抗、恐惧与创新交织的年代,以及这些武器如何深刻地塑造了世界格局。 内容概览: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武器名称与参数,而是将每一件装备置于其诞生的历史土壤之中,探究其研发的时代背景、技术突破、战略意图、实战表现以及对后世军事科技的影响。内容涵盖了陆、海、空、天、特种作战等各个领域,力求做到包罗万象,又重点突出。 一、 陆地钢铁洪流:地面力量的较量 主战坦克: 从苏联强大的T系列坦克(如T-54/55、T-62、T-72)到美国“巴顿”系列及M60、M1“艾布拉姆斯”的演进,本书深入分析了不同国家坦克设计理念的差异。苏联坦克强调批量生产、火力压制与简单维护,而西方坦克则更注重乘员防护、先进火控系统与高机动性。章节将详细解析这些坦克的装甲防护、火炮性能、发动机技术、悬挂系统以及电子设备,并通过实战案例(如中东战争、越南战争)来评估其真实效能。同时,对当时出现的其他重要坦克型号,如德国的“豹”系列、英国的“挑战者”系列,也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 步兵战车与装甲运兵车: 作为地面部队的重要补充,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步兵的战场生存能力和机动性。本书将重点介绍苏俄的BMP系列(BMP-1、BMP-2)以及美国的M113、M2“布拉德利”等标志性型号。分析它们在火力配置(机关炮、反坦克导弹)、载员能力、防护水平以及两栖能力等方面的设计特点,并探讨它们如何在战场上与坦克协同作战,执行侦察、突击、支援等多种任务。 自行火炮与火箭炮: 大口径火炮和多管火箭炮是地面部队的远程打击利器。书中将详尽介绍苏联的2S1“康乃馨”、2S3“阿卡齐亚”以及美国的M109“帕拉丁”、M110等自行火炮,分析其射程、射速、射击精度、机动性以及战场部署。对于远程压制和饱和攻击至关重要的火箭炮,将重点介绍苏联的BM-21“冰雹”及后继型号,以及美军的M270多管火箭系统,阐述其巨大的杀伤力和战略威慑作用。 反坦克武器: 随着坦克装甲技术的进步,反坦克武器也经历了飞跃式发展。本书将系统梳理冷战时期各种反坦克导弹(如苏俄的AT-3“萨格尔”、AT-4“斯潘德尔”;美国的“陶”、“龙”系列)的制导方式、威力与射程,以及单兵便携式反坦克火箭筒(如RPG-7)的普及和战术应用。同时,对反坦克炮(如T-12、PaK 40)的演变及其在对抗坦克时的作用也将进行探讨。 二、 制海权之争:海军力量的博弈 航空母舰: 作为海军力量的核心,航空母舰在冷战时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将详细介绍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小鹰”级等超级航母,以及苏联海军试图追赶的“基辅”级、“库兹涅佐夫”号等载机巡洋舰。分析其舰载机配置、起降模式(弹射式、滑跃式)、舰载武器系统、航空弹射技术、拦阻索系统以及核动力和常规动力航母的优劣。并探讨航母编队在远洋军事存在、力量投射以及战略威慑中的作用。 核潜艇: 冷战的海上对抗,很大程度上是潜艇之间的较量,特别是核潜艇。书中将深度剖析苏联的“德尔塔”级、“台风”级战略核潜艇,以及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分析其搭载的弹道导弹(如SS-N-6、Trident D5)、静音技术、探测与反探测能力,以及其作为二次核打击力量的战略意义。同时,对攻击型核潜艇(如苏联的“维克托”级、美国的“洛杉矶”级)在反潜战、反舰作战以及情报收集方面的作用也将进行详细阐述。 水面舰艇: 从大型导弹驱逐舰、巡洋舰到护卫舰、轻型护卫舰,本书将逐一介绍各国海军的主力水面舰艇。重点介绍如苏联的“卡拉”级、“光荣”级导弹巡洋舰,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以及各国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在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反潜武器、舰炮以及电子战系统等方面的配置和性能。探讨它们在编队防空、反潜、反舰以及执行巡逻、护航任务中的协同作战能力。 两栖攻击舰与登陆舰艇: 登陆作战是现代海军重要的作战样式之一。本书将介绍冷战时期各国发展出的各类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坦克登陆舰等,分析其运载能力、登陆方式(气垫登陆艇、人员登陆艇)以及所搭载的直升机和两栖作战车辆。并通过分析特定区域的登陆作战预案,来评估这些装备的战术价值。 三、 制空权之巅:空中力量的角逐 战斗机: 空中力量的尖端代表无疑是战斗机。本书将深入解析冷战时期一系列传奇战斗机的设计理念和性能特点。从苏联的米格系列(米格-21、米格-25、米格-29)到美国的F系列(F-4“鬼怪II”、F-15“鹰”、F-16“战隼”、F-14“雄猫”),分析其气动布局、发动机推力、航电系统、雷达性能、武器挂载以及缠斗能力和超视距作战能力。通过对越南战争、赎罪日战争等空战的复盘,来评估这些战斗机的实战表现。 轰炸机: 战略轰炸机在冷战时期是核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详细介绍美国的B-52“同温层堡垒”、B-1“枪骑兵”以及苏联的图-95“熊”、图-160“白天鹅”等战略轰炸机。分析其航程、载弹量(特别是核弹)、隐身技术(如有)、电子对抗能力以及其在执行核打击和常规打击任务中的角色。同时,对战术轰炸机(如A-7“海盗II”、苏-24)的低空突防能力和对地支援能力也将进行探讨。 直升机: 直升机在战场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本书将介绍各种军用直升机,包括武装直升机(如美国的AH-1“眼镜蛇”、AH-64“阿帕奇”;苏联的米-24“雌鹿”),分析其火力配置(机炮、火箭、导弹)、侦察与攻击能力,以及其在对地支援、反坦克作战、战场侦察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对运输直升机(如UH-1“休伊”、米-8)在兵力投送、物资运输、搜救等方面的贡献也将进行阐述。 防空系统: 为了对抗日益强大的空中威胁,各国也发展了先进的防空系统。本书将介绍各种地对空导弹系统(如苏联的SA-2、SA-5;美国的“霍克”、“爱国者”),分析其雷达制导、拦截高度、射程以及作战效能。同时,对舰载防空系统(如S-300F、“标准”系列)以及近程防空武器(如“通古斯卡”、“响尾蛇”炮弹一体化系统)也将进行详尽的介绍。 四、 特种作战与非常规武器:隐秘战线的较量 特种部队装备: 冷战时期,特种部队的作用日益凸显。本书将介绍特种部队常用的轻武器、侦察设备、通信器材、以及一些特有的作战装备,如潜水装备、夜视装备、伪装技术等。通过分析特种部队在反恐、侦察、渗透等任务中的应用,来展现这些装备的特殊价值。 侦察与电子战装备: 在信息不对称的时代,侦察和电子战技术成为制胜的关键。本书将介绍各种侦察卫星、侦察飞机、电子侦察干扰设备,以及密码破译技术,探讨它们在情报收集、战场态势感知以及削弱敌方通信和雷达能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化学、生物、核武器(及其防御): 虽然本书的重点在于常规军事装备,但无法回避冷战时期核武器的巨大阴影。本书将对当时主要国家的核武器发展、运载方式(导弹、轰炸机、潜艇)、以及早期核预警系统、核防护措施(如防化服、核生化探测仪)进行概述,强调其作为战略威慑的残酷现实。 五、 军事思想与战略格局:装备背后的逻辑 除了对武器装备本身的深入剖析,《世界军事装备图鉴:冷战时期篇》还着重于揭示装备发展背后的军事思想和战略逻辑。本书将结合当时的地缘政治格局、意识形态对抗、军备竞赛的驱动因素,深入分析各国军事理论的演变,例如“均势战略”、“大规模报复”、“灵活反应”、“立体作战”等。通过对具体装备的设计理念、性能取舍与战术运用,来印证这些军事思想的实践过程。本书还将探讨核威慑、常规战争、代理人战争以及信息战等多种战争形态,是如何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交织演变的。 本书特色: 权威性与系统性: 本书汇集了大量来自各军事研究机构、历史档案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力求在内容上做到权威、准确、系统。 图文并茂,深入浅出: 丰富的珍贵历史照片、精确的装备剖视图、生动的战例示意图,与翔实的文字解说相结合,使复杂的军事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消化。 战略视角与战术细节并重: 不仅关注装备的各项技术参数,更注重装备在实战中的应用,以及其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跨越国界,客观呈现: 对美苏两大阵营的军事装备进行全面对比分析,并兼顾其他重要军事国家的武器发展,力求呈现一个客观、全面的冷战军事图景。 启示与反思: 通过对冷战时期军事装备的鉴赏,不仅能够增长知识,更能引发对战争、和平、科技发展以及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 《世界军事装备图鉴:冷战时期篇》是一部献给所有对军事史、武器发展、国际关系以及那段波澜壮阔历史感兴趣的读者的珍贵之作。它将引领您穿越时空的迷雾,亲历那段惊心动魄的军备竞赛,理解武器如何塑造了世界,以及那段历史对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的深远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好的书籍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而《特殊武器鉴赏指南(珍藏版)》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静止的图片和文字,更像是打开了一个通往无数可能性的潘多拉魔盒。那些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的、甚至是完全虚构出来的概念武器,在书中得到了详尽的“解析”。我常常会一边阅读,一边脑海中构筑出这些武器实际运作的场景,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的表现,甚至可能会引发什么样的战术变革。书中对于材料科学、能量学、甚至生物工程学在武器设计中的应用的探讨,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武器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缩影。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一些“概念性”武器的阐述,它们虽然可能目前还只存在于图纸或者科幻小说的构思中,但作者却能将它们“实体化”,分析其可能的优势和劣势,仿佛真的就能在不久的将来在战场上看到它们的身影。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这本书读起来既充满惊喜,又引人深思,让我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特殊武器”这个词吸引过来的,带着一种猎奇的心态去翻阅。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刻得多。它不仅仅是在罗列各种奇形怪状的武器,更是在解读它们背后的逻辑和原理。例如,对于那些看似匪夷所思的现代定向能武器,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炫酷的特效描述,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其工作的物理基础,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技术挑战。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非致命性武器”的那一部分,它揭示了人类在军事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求减少战争附带伤害的可能性,这让我对武器的认知有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而且,书中对于不同文明、不同时期武器的演变过程的梳理,也展现了一种宏观的历史视角。我可以看到,每一次技术上的突破,都可能引发武器形态的革命,而每一次战争的形态,又反过来促进了新武器的诞生。这种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关系,被这本书描绘得非常清晰。它让我在欣赏武器本身的同时,也能思考其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武器,不仅仅是了解它的杀伤力,更是了解它所代表的时代、文化以及人类的创造力。《特殊武器鉴赏指南(珍藏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一本简单堆砌武器信息的图册,而是以一种非常精炼且具有深度的视角,去解读每一件“特殊”武器。我从中看到了不同文明在面对威胁时,所演化出的各种令人惊叹的防御和攻击手段。例如,书中对于一些古代攻城器械的描述,不仅仅是列出它们的结构,更会深入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力学原理和战术考量。而对于一些现代高科技武器,它也并非一味地夸耀其技术,而是会理性地分析其优缺点,以及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局限性。这种平衡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客观地认识武器,而不是被其表面的“酷炫”所迷惑。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涉及到了一些“非主流”的武器领域,比如一些用于特殊环境下的装备,或是用于科学研究的奇特装置,这些内容让我大开眼界,也拓宽了我对“武器”这个概念的理解。

评分

作为一名对军事历史略有研究的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既能满足我对武器细节的探究欲,又能提供更宏观的历史背景。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特殊武器鉴赏指南(珍藏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焦点仅仅局限于某个特定时期或某种特定类型的武器,而是以一种“鉴赏”的姿态,将目光投向了广泛的“特殊”领域。我看到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却又极具创意的设计,也看到了那些因技术限制而未能实现,却又充满想象力的原型。书中的考证非常严谨,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真实,无论是关于古代工艺的描述,还是关于现代工程学的解释,都显得十分专业。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将这些冰冷的科技数据,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例如,在讲述一种早期火箭技术时,作者会穿插一些当时科学家们遇到的困难和最终的突破,这种人文关怀使得整本书读起来不单调,反而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它让我看到了武器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士兵和决策者的智慧与汗水。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深邃的背景色搭配着烫金的标题,瞬间就能感受到这份“珍藏版”的份量。当翻开第一页,一股油墨的清香伴随着纸张的质感扑面而来,那种厚实而光滑的感觉,是数字时代难以给予的。我本来就对各种奇特的武器充满好奇,而这本书的编排,似乎就是为我这样的爱好者量身定制的。从那些我甚至从未听说过的古老冷兵器,到科幻电影中才可能出现的未来设想,每一页都像是在揭示一个未知的宝藏。它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报告感,而是用一种近乎讲述故事的笔调,为每一件武器赋予了生命。比如,对于一把中世纪的战斧,它不仅仅是列出它的尺寸和材质,更会详细描述它可能被使用的战场环境,它的制造工艺背后隐藏的匠心,甚至可能流传的关于它的传奇故事。这种细节的打磨,让阅读体验变得非常生动和沉浸。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武器美学的设计分析,很多时候,武器不仅仅是工具,更是艺术品。而这本书,恰恰把这种艺术性和实用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让我看到了武器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历史和人类的智慧。

评分

英国“胜利号”风帆战舰模型

评分

物美价廉,物超所值,你值得拥有

评分

图书很精致,孩子和我都很喜欢

评分

很满意,质量很好。孩子超级喜欢。值得收藏

评分

爽歪歪,是不错的收藏品,可以长知识,哦

评分

可以,纸质量挺好

评分

孩子挺喜欢的,可能男孩子都喜欢着这类的书吧

评分

之前已经买了11本,这次收全了!儿子超喜欢!阅读收藏都很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儿子超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