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一系列Revit交互式教程,引导读者熟练掌握Revit在概念方案和方案设计中的应用,快速成为BIM全过程建筑设计师。让建筑设计师理解Revit使用中的参数和数据输出,以参数化方式使用Revit的命令; 理解Revit使用的两个核心方法:“拼装化”和“处处是参数”;同时熟练掌握自适应构件的原理和应用。
理论上,本书适合建筑相关行业的所有人,尤其是需要用Revit来做建筑相关设计的建筑专业从业者和学生。
夏彬,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BIM方案设计培训的负责人 基于Revit的全过程设计框架Uuarch的作者 2016欧特克AU中国“大师汇”专题技术讲座“Revit全过程的参数化建筑设计”演讲人
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和清华大学,分别获设计学硕士和建筑学硕士学位,并且曾经在美国德克萨斯州A&M;大学接受两年的建筑学博士研究训练。
从2007年至2008年工作于RTKL国际有限公司(洛杉矶分部)和盖里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洛杉矶分部)。在此期间,作为设计师或技术人员参与了一系列的美国和中国大型设计。2008年回国后主持了一系列的中国大型规划和设计。
在国内外一系列的项目设计中,主持研发了基于Revit的BIM的设计框架Uuarch。应用参数化设计和建筑信息系统(Revit 和 Catia)带来设计革新,致力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极大提高建筑产品的品质。同时提出革新性的用户城市(User-Oriented City)理念,并把参数化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
第1章 用参数的方法使用Revit的基础命令 1
练习1 两道墙的相对位置 2
练习2 公寓楼的相对间距 6
练习3 控制视图 10
练习4 MVC模式 14
练习5 标高的参数控制 19
第2章 用参数的方法使用Revit的高级命令 25
练习1 选中体量面生成墙体-修改墙的参量 26
练习2 建筑模型数据的修改-体现在平立剖透视中 31
练习3 图纸排版 39
练习4 墙体的多层参量 47
练习5 多-水平轮廓-loft 55
练习6 多-空间轮廓-loft 62
第3章 理解参数 71
练习1 办公楼的体量 72
练习2 box数据-建筑房间 76
练习3 box数据-建筑空间 84
练习4 box数据-模型块商铺 94
练习5 box数据-楼房体量研究-修改参量 105
练习6 尺寸标注取得变量命名权-设定变量名-确定变量值 121
第4章 理解数据输出 135
练习1 规划策划-各种计算值-输出方式-字节等 136
练习2 规划策划-数据标志 145
第5章 Revit使用的核心方法-拼装N个模块 151
练习1 使用回形规划的高新科技园 152
练习2 住宅概念设计的box 160
练习3 混合使用概念设计的box 173
练习4 哈佛作业-集合住宅 185
练习5 运动公园及景观 196
练习6 城市设计中链接的文件 203
练习7 建筑设计中链接的文件 221
第6章 Revit使用的核心方法-处处是参数 239
练习1 场地分析的规范约束 240
练习2 人流流线的数量分析 248
第7章 自适应构件的基础应用 259
练习1 在面上画四根线-连成面-extrude体 260
练习2 四点生成面的自适应族 270
练习3 在面上画四根线-连成面-自适应构件 281
第8章 自适应构件的高级应用 293
练习1 1个可变参量控制其它参量的自适应族 294
练习2 1个可变参量控制其它参量的自适应族-生成曲面外墙的构件 304
练习3 2个可变参量控制其它参量的自适应族 315
练习4 2个可变参量控制其它参量的自适应族-生成曲面外墙的构件 326
练习5 3个可变参量控制其它参量的自适应族 333
练习6 3个可变参量控制其它参量的自适应族-生成曲面外墙的构件 344
练习7 旋转角度控制 357
序
我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的同事夏彬出书了!
他电邮小样给我,并嘱我写序,甚为欣喜,因为这是一本专门为建筑师写的关于Revit应用的书,而且是一本以作者自身讲授建筑师Revit全过程建筑设计经验积累的工具书。
与夏彬的熟悉,是他刚从美国留学回来,到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工作。他曾在美国学习建筑,同时在盖里事务所参与参数化设计,以及后来自学编程。其多元的背景,言谈举止中透露出的对建筑设计方法研究的执着,以及毫不造作的亲和随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负责参与设计院的Revit教学,从建筑师们反馈的信息中,我又了解到他对这门课程倾心的投入和积极的思考。他亲自编写教案,尤其是以建筑师们习惯并熟悉的方式授课和辅导,以及在教学中与建筑师的良好互动都获得了院里建筑师们的积极反响。
今天,他将他的教学内容整理编纂,并融入他对建筑师掌握Revit全过程设计的理解和技法解析,我想这本书将是一本更贴合建筑师使用的工具书。
我一直认为,只有建筑师作为主导并投入到一个项目的全过程中才能做好项目的BIM设计。BIM需要从前期策划、规划设计、概念生成和方案设计到设计总包、施工总包、交付、运营管理全过程的解决。
这本书就是教会建筑师如何将Revit作为一个参数化软件的核心使用方法应用于项目全过程中。这本书的讲授内容改变了国内以往BIM只应用在施工图过程的现状,其研究填补了空白。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软件操作和建筑设计混合在一起进行讲授。这不是简单的BIM设计方法的概述,也不是简单的参数化设计方法的汇集,而是对BIM在中国建筑师设计实践中更有效推广和应用的一次深刻的思考和实践,值得业界同行的参考和借鉴。
谨以上述文字贺本书出版。
庄惟敏
2016年10月30日
致 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你们的支持让这本书得以完成。
接下来,我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图书编辑,你们给这本书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然后,我要感谢我现在工作过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的领导:侯建群院长和BIM技术中心的陈宇军主任,还有BIM技术中心的同事们,你们给了我坚定的支持来写这本书。
我还要感谢以前和我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尤其是朱思佳、宫文超、李晟隆、王刚和傅先凯等。这本书里面的很多案例都有你们的付出。
另外,我还要感谢互联网世界的Github,使这本书的网络版可以免费托管到网络上。
最后,我要感谢本书的读者,感谢你们购买本书,我衷心地希望你们能在学完本书的38个练习后,成为一名优秀的Revit全过程参数的建筑设计师,成长为现在和未来的建筑设计行业中的精英。
最近读了《Revit全过程建筑设计师》这本书,其中关于Revit在项目后期运维阶段的应用让我眼前一亮。通常,很多Revit书籍都止步于施工图出图,而这本书却将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周期,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Revit模型进行资产管理、设备维护以及空间规划。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BIM模型在建筑建成后的实际价值,例如如何通过模型快速定位设备,如何进行能耗分析和优化,甚至是如何为后期改造提供数据支持。这让我深刻意识到,Revit不仅仅是设计工具,更是未来智慧建筑和数字化运维的重要载体。书中对于信息模型的可扩展性和数据集成能力的讲解,也让我对BIM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Revit API接口应用的部分,这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如何进行二次开发和定制化功能的窗口,虽然目前我对此了解不多,但它确实打开了我对Revit更深层次应用的可能性。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如何使用Revit,更是在引导我思考Revit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一本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启发性的读物。
评分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Revit的书,名叫《Revit全过程建筑设计师》。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研读,但从初步的翻阅和部分章节的体验来看,这本书的体系构建非常扎实,内容涵盖面也很广。它并非简单地罗列Revit软件的功能点,而是着重于如何将这些功能应用到实际的建筑设计流程中,从而帮助设计师实现全流程的把控。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项目启动和参数化建模的部分,讲解得非常透彻,让我对如何高效地搭建项目基础模型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详尽,作者通过实际项目的演变,清晰地展示了Revit在不同设计阶段的应用技巧,比如如何在概念设计阶段快速迭代方案,如何在方案深化阶段进行BIM协同,以及如何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精细化出图。尤其令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对族编辑器的高级应用有专门的篇幅介绍,这部分内容对于我这种希望深入掌握Revit精髓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宝藏。作者没有回避族编辑器中一些相对复杂但至关重要的概念,而是循序渐进地讲解,即使是一些之前觉得难以理解的逻辑,通过书中的图示和文字说明,也变得清晰起来。我甚至开始思考,这本书会不会对我未来在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方面的工作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本软件教程,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指引我如何更专业、更高效地运用Revit解决实际设计难题。
评分这本《Revit全过程建筑设计师》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对建筑设计思维的启发。它不仅仅停留在软件操作层面,而是试图将Revit工具与建筑设计的理念、流程紧密结合。书中对BIM的理解非常到位,不仅仅是三维模型的堆叠,更是强调了信息模型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价值。作者通过对不同阶段的设计需求和Revit解决方案的剖析,让我认识到,掌握Revit全过程设计,意味着要从宏观的项目管理到微观的构件生成,都要有清晰的规划和执行能力。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如何在设计早期进行多方案比选和性能分析的部分,书中提供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设计师在项目初期就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规避后期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此外,书中对于碰撞检测和工程量统计的讲解也非常实用,它让我看到了Revit在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方面的巨大潜力。过去,这些工作往往耗时耗力,且容易出错,而通过书中所述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和准确性。作者还提及了一些关于Revit插件的应用和定制化开发的内容,这让我看到了Revit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也激发了我对未来设计工具发展的好奇心。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完整的框架,帮助我理解Revit如何在整个建筑设计流程中发挥核心作用。
评分一本名为《Revit全过程建筑设计师》的书,让我对于Revit在实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内容相当丰富,从项目前期策划到后期维护,几乎涵盖了建筑设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BIM协同工作流程的讲解,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多专业协作的环境下,利用Revit进行信息共享和冲突检测。这对于目前许多大型项目的设计团队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书中提供的最佳实践和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Revit来实现更高效的沟通和更精密的成果输出。例如,关于参数化族的应用,书中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帮助我理解如何创建灵活、可复用的族,从而提高建模效率和设计质量。此外,书中对模型轻量化和性能优化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这对于在复杂项目中保持Revit模型的流畅运行至关重要。我甚至从中找到了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进行渲染和可视化输出的建议,这对于提升设计成果的展示效果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在Revit环境下进行专业化、流程化设计的工作指南,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方向。
评分刚拿到《Revit全过程建筑设计师》这本书,就被它厚实的体量和严谨的排版所吸引。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其中关于Revit在施工图深化和出图阶段的章节。不得不说,作者在处理这些细节问题上做得相当出色。书中对于图纸集管理、明细表定制、图例和符号的规范化应用都有非常详细的说明。这对于我们这些常常需要面对繁杂出图工作的建筑师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如何利用Revit进行模型与图纸联动更新的讲解,这彻底解决了过去图纸与模型脱节带来的种种麻烦。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Revit云服务的应用,这让我对未来的协同设计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深入实践这些高级功能,但仅从书中提供的信息来看,就足以让我感受到Revit在提升设计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巨大潜力。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画图,更是教你如何聪明地利用Revit来管理你的设计过程。它对于那些希望从“绘图员”升级为“设计师”的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评分内容不太满意
评分书本都是彩页的,内容还没细看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为了尽快收到书选择京东,没失望,书是正版彩页,这点也肯定,但也就仅仅如此了,内容实在对不起这个书名和价格,花了八十多,买了一本毫无意义的书,除非是从来没接触过revit的人看还能学点东西,失望至极!
评分好!!!!!!!!!!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tm的这书全是灰尘,好脏呀,超不喜欢这样的,这书又贵。
评分还可以,
评分初步翻看了一下,没有一个全过程的案例介绍。希望作者能结合国内具体项目做一个真实案例的全过程介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