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火箭发动机基础

固体火箭发动机基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栋,封锋,陈军 著
图书标签:
  • 火箭发动机
  • 固体火箭
  • 推进剂
  • 燃烧
  • 结构
  • 设计
  • 测试
  • 航天
  • 工程
  • 燃烧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3491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426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4
字数:4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固体火箭发动机基础》全面地介绍了固体推进剂组分和制造工艺、燃烧过程,一维气体动力学知识,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的燃气流动、喷管中的燃气流动,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参数,固体火箭发动机热力计算与性能预估,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研究等,可指导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和飞行器总体设计。
  《固体火箭发动机基础》可作为兵器类、航空航天类本科、研究生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学科研究和工程设计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喷气推进装置的分类
1.1.1 吸气发动机
1.1.2 火箭发动机
1.1.3 组合发动机
1.2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过程
1.2.1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基本结构
1.2.2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特点
1.2.3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1.2.4 装药燃烧时间与发动机工作时间
1.3 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3.1 我国现代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
1.3.2 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第2章 固体火箭推进剂概述
2.1 火箭对固体推进剂的要求
2.2 固体火箭推进剂的组成
2.2.1 双基推进剂
2.2.2 复合推进剂
2.2.3 复合改性双基推进剂
2.2.4 无烟、少烟推进剂
2.3 固体火箭推进剂的力学性能
2.3.1 装药承受的载荷
2.3.2 固体火箭对推进剂力学性能的要求
2.4 固体火箭推进剂的贮存性能
2.4.1 双基推进剂和改性双基推进剂的化学安定性
2.4.2 复合推进剂的化学老化
2.4.3 固体推进剂的物理安定性
2.4.4 固体推进剂贮存安定性的评定标准
2.5 固体火箭推进剂的危险性能
2.5.1 冲击感度
2.5.2 摩擦感度
2.5.3 热感度
2.5.4 爆轰感度
2.5.5 静电感度

第3章 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稳态燃烧
3.1 固体推进剂稳态燃烧概述
3.1.1 对固体推进剂燃烧的要求
3.1.2 固体推进剂稳态燃烧现象
3.1.3 几何燃烧定律
3.1.4 燃烧速度的定义
3.1.5 推进剂燃速的实验测量
3.2 固体推进剂的稳态燃烧模型
3.2.1 双基推进剂的多阶段燃烧模型
3.2.2 复合推进剂的稳态燃烧模型
3.2.3 复合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稳态燃烧特点
3.3 压强对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影响
3.3.1 压强影响燃速的机理
3.3.2 燃速定律
3.3.3 推进剂燃速的平台效应
3.4 固体火箭推进剂的侵蚀燃烧效应
3.4.1 侵蚀燃烧现象
3.4.2 侵蚀燃烧效应的危害
3.4.3 侵蚀燃烧效应的度量
3.4.4 侵蚀燃烧效应的影响因素
3.4.5 侵蚀燃烧效应的物理解释
3.4.6 侵蚀公式和侵蚀准则
3.5 装药初温对燃速的影响
3.5.1 初温影响燃速的现象
……

第4章 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非稳态燃烧
第5章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燃气流动过程
第6章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性能参数
第7章 固体火箭发动机热力计算与性能预估
第8章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研究
附录 热力学数据库及典型热力学计算软件介绍
附表
参考文献
《固体火箭发动机基础》是一本深入探讨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制造、性能预测与测试的专业技术书籍。本书并非内容概述,而是旨在全面解析固体火箭发动机这一关键航天推进技术的核心要素。 全书围绕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展开,首先系统介绍了固体推进剂的种类、特性及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读者将深入了解不同化学组分如何影响燃烧速度、比冲、安定性以及环境适应性。本书详细阐述了固体推进剂配方的设计原则,包括粘合剂、氧化剂、燃料、增塑剂、稳定剂等关键组分的选择和比例调配,以及如何通过添加剂来优化推进剂的燃烧性能和储存寿命。 接着,本书将重点放在发动机的结构设计上。它详细剖析了发动机壳体、喷管、点火器等主要部件的功能与设计要求。在壳体设计方面,本书深入探讨了材料选择、壁厚计算、应力分析等关键环节,确保发动机在高压、高温环境下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喷管设计作为影响发动机推力输出效率的核心部分,本书将全面介绍其气动设计理论,包括喉部尺寸、扩张比的选择,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喷管形状来最大化发动机的比冲。点火器的设计与可靠性也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探讨不同点火方式的优缺点,以及点火过程的动力学模型。 在性能预测方面,本书提供了多种分析方法和计算工具。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一维和多维热力学模型预测发动机的稳态燃烧性能,包括推力、比冲、燃烧室内压等关键参数。同时,本书也涵盖了推进剂燃烧不稳定性、燃烧表面形态变化等复杂动态过程的分析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并预测发动机在实际工作中的性能变化。 制造工艺是确保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稳定可靠的基石。本书将详细介绍固体推进剂的浇注、固化、加工工艺,以及发动机壳体的制造、喷管的加工与装配等关键工序。此外,书中还将涉及质量控制和无损检测技术,以确保每一台发动机都达到严格的设计和性能标准。 测试是验证发动机性能、评估其可靠性的最终环节。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发动机地面热试车项目,包括静态点火试验、耐久性试验、环境试验等。它将讲解如何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与评估,以及如何根据试验结果对发动机设计进行反馈和改进。 本书还探讨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特殊要求和技术挑战,例如用于运载火箭的上面级、导弹武器系统、以及空间飞行器的姿推力器等。这些章节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深入剖析不同应用场景下发动机设计和性能的权衡与取舍。 《固体火箭发动机基础》适合从事航天动力、飞行器设计、推进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的科研人员、工程师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详实的理论分析和丰富的工程实践为基础,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实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知识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固体火箭发动机基础》这本书,我简直是欣喜若狂,毕竟我对航天推进技术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其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一直是我渴望深入了解的领域。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它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目录所吸引。虽然我并非科班出身,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组织内容上的功力。从最基础的燃烧理论,到复杂的结构设计,再到最后的性能评估,逻辑脉络清晰可见,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一步步走进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奥秘。 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关于推进剂组分和燃烧机理的详细阐述。不同的推进剂配方,哪怕是微小的成分差异,都会对发动机的性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一点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作者不仅列举了常见的推进剂类型,还深入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依据。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及了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向,比如新型高能推进剂的开发,这让我看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动力。

评分

书中关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测试与验证部分,让我领略到了将理论付诸实践的严谨过程。从地面静力测试,到飞行试验,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确保发动机在实际飞行中的性能和可靠性。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测试方法、数据采集系统,以及结果分析的流程。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工程师们在发射场上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的场景,那一刻,科学的严谨性和工程的实践性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此外,书中还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环保问题进行了探讨,比如推进剂燃烧产物的排放,以及发动机报废后的处理问题。这让我认识到,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其对环境的影响,并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进行研发和应用。

评分

这本书关于“比冲”的讲解,让我彻底理解了这个衡量火箭发动机效率的关键指标。书中不仅给出了比冲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还深入分析了影响比冲的各种因素,如推进剂的燃烧产物、喷管设计、工作压力等。我甚至尝试着根据书中提供的参数,自己动手计算了几款不同发动机的比冲,这种亲身实践的体验,让知识变得更加鲜活。 而且,书中还提及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考量。例如,在极端温度、湿度或高海拔环境下,发动机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书中讨论了如何通过材料选择、密封设计等手段来提高发动机在不同环境下的可靠性,这对于火箭在各种复杂任务中的成功执行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让我第一次对“推力矢量控制”有了初步的认识。虽然书中并未深入探讨具体的控制系统,但它点明了推力矢量控制在提升火箭机动性和制导精度方面的重要性。我一直以为火箭的飞行方向只能通过姿态调整来实现,而推力矢量控制则提供了一种更直接、更高效的手段,让我大开眼界。 同时,书中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例如,在战略导弹、助推火箭以及小型无人机等不同领域,对发动机的要求各有侧重。书中详细阐述了这些差异是如何影响发动机的设计和选型的,让我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通用性和局限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固体火箭发动机基础》这本书中的一些章节,让我对发动机的“失效模式”有了清晰的认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是爆炸性的,有时可能是性能下降,有时是推力不足,有时是燃烧中断。书中对不同失效模式的分析,以及相应的预防和纠正措施,让我对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我还对书中关于“推进剂装药”的讨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推进剂的装药方式直接关系到燃烧面积和燃烧速率,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推力曲线。书中列举了不同的装药形式,如整体装药、分段装药等,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让我对如何“量体裁衣”地为火箭设计合适的推进剂有了初步的认识。

评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推进剂燃烧不稳定性这一棘手问题的深入剖析。这并非简单的推力波动,而是可能导致发动机结构损坏甚至灾难性失效的严重问题。作者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不稳定现象,其产生的物理机制,以及抑制这些不稳定的方法,如改变药柱形状、调整推进剂配方、增加阻尼结构等。这部分内容读起来虽然有些挑战,但让我深深体会到固体火箭发动机工程设计的复杂性和精妙性。 此外,书中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制造工艺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从推进剂的混合、浇注,到药柱的装配,再到发动机的封装,每一个环节都对最终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尽管篇幅不长,但足以让我了解到,一台精密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其背后蕴含着多少严谨的工艺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评分

《固体火箭发动机基础》中关于发动机寿命和可靠性预测的章节,让我对这项技术的长期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固体火箭发动机虽然结构相对简单,但其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例如推进剂的自燃、壳体的腐蚀等。书中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寿命预测模型和可靠性评估方法,让我认识到,发动机的“生命周期管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残余推力”的讨论。这并非主推阶段产生的推力,而是在主推结束后,发动机可能仍然会产生一定推力。书中分析了残余推力产生的机理,以及它对整个飞行轨迹的影响。这让我了解到,即使是微小的细节,在航天领域也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工程师们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如此全面。

评分

《固体火箭发动机基础》的语言风格严谨而又不失生动,即使是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作者也能用相对易懂的方式进行解释。例如,在讲解推进剂燃烧时,书中穿插了一些生动的比喻和类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我曾一度担心,如此专业的题材可能会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就像一本通往航天知识殿堂的桥梁,为我这样的爱好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书中关于发动机可靠性分析的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任何一项工程项目,可靠性都是生命线。固体火箭发动机更是如此,一旦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可靠性设计的原则、故障模式分析方法,以及冗余设计等策略。这些内容不仅让我对发动机的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安全和可靠性。

评分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关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历史发展部分,勾勒出了这项技术从萌芽到成熟的波澜壮阔的历程。从古代的火药应用,到现代的先进固体火箭发动机,每一个阶段的突破和创新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智慧和汗水。这让我不仅仅是在学习技术,更是在感受科技进步的力量和历史的厚重感。 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科学探索和工程实践的百科全书。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清晰的逻辑结构和生动的语言,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航天领域的大门。即使在读完之后,我仍然会时不时地翻阅其中的某些章节,每一次重读,都能有新的收获和感悟。

评分

阅读《固体火箭发动机基础》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一场智力探险。书中关于发动机结构设计的章节,简直是工程美学的体现。从药柱的几何形状对燃烧速率的影响,到喷管的设计如何优化推力输出,再到壳体的材料选择和强度计算,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作者深厚的工程功底。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燃面”概念的讲解印象深刻。简单的一个几何形状,却能如此精妙地控制燃烧过程,进而影响整个发动机的性能曲线,这种化繁为简的智慧,令人拍案叫绝。 我还对书中关于发动机热管理的部分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如何有效地将这些热量导出,防止发动机过热失效,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书中详细介绍了冷却方式、隔热材料的选择,以及温度场的仿真分析方法。读到这里,我仿佛亲身感受到了发动机内部那熊熊燃烧的火焰,以及工程师们为了驯服这股力量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