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设计规定
3.1 设计原则
3.2 荷载和荷载效应计算
3.3 材料选用
3.4 设计指标
3.5 结构或构件变形的规定
4 受弯构件的计算
4.l 强度
4.2 整体稳定
4.3 局部稳定
4.4 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
5 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
5.1 轴心受力构件
5.2 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
5.3 构件的计算长度和容许长细比
5.4 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
6 疲劳计算
6.1 一般规定
6.2 疲劳计算
7 连接计算
7.1 焊缝连接
7.2 紧固件(螺栓、铆钉等)连接
7.3 组合工字梁翼缘连接
7.4 梁与柱的刚性连接
7.5 连接节点处板件的计算
7.6 支座
8 构造要求
8.l 一般规定
8.2 焊缝连接
8.3 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
8.4 结构构件
8.5 对吊车梁和吊车行架(或类似结构)的
8.6 大跨度屋盖结构
8.7 提高寒冷地【结构抗脆断能力的要求
8.8 制作、运输和安装
8.9 防护和隔热
9 塑性设计
9.1 一般规定
9.2 构件的计算
9.3 容许长细比和构造要求
10 钢管结构
10.1 工一般规定
10.2 构造要求
10.3 杆件和节点承载力
11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11.l 一般规定
11.2 组合梁设计
11.3 抗剪连接件的计算
11.4 挠度计算
11.5 构造要求
附录A 结构或构件的变形容许值
附录B 梁的整体稳定系数
附录C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附录D 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附录E 疲劳计算的构件和连接分类
附录F 桁架节点板在斜腹杆压力作用下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坦白说,我最初拿到这套《预售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上下册)》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因为我总觉得规范类书籍总是比较枯燥乏味。然而,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我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绝对是市面上少有的集权威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钢结构设计参考书。我是一名钢结构项目的预算员,过去在做预算时,常常会因为对某些构件的制作和安装工艺理解不深,导致预算偏差较大。这本书的下册,在构件制作和安装工艺方面的内容非常详尽。例如,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钢构件的加工过程,包括下料、坡口加工、预拼装、焊接等,并对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说明。在安装方面,书中也详细阐述了吊装、对接、焊接、螺栓连接等工艺流程,以及在不同安装条件下的注意事项。我记得我负责一个大型仓储式超市项目时,其中有很多钢框架结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构件的制作和安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进行预算,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与施工方沟通,有效避免了因工艺理解差异造成的损失。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知识后盾。
评分作为一名在钢结构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认为自己对钢结构设计已经了如指掌。然而,《预售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上下册)》的出现,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套书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我以往的认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大跨度钢结构的章节。这类结构在现代建筑中越来越常见,但设计难度也相当大。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大跨度钢结构体系的特点,比如桁架、网架、空间膜结构等,还对它们的受力性能、稳定性以及连接构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记得书中对某机场航站楼钢结构的案例分析,详细介绍了该结构是如何应对巨大的风荷载和自重的,以及采用了哪些特殊的节点设计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书中还对不同材料的钢材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并给出了在不同工程环境下最优材料选择的建议,这对于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结构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之前在设计一个展览中心时,就曾因为材料选择不当而遇到过一些麻烦,如果当时有这本书,我相信我会做出更明智的决定。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让我对大跨度钢结构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这套《预售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上下册)》的出版,无疑为我这位刚入行不久的工程技术人员带来了极大的福音。我之前接触过的规范,总觉得有些晦涩难懂,像是隔着一层纱。但这本书,让我感觉像是有人在我耳边娓娓道来,将复杂的概念变得清晰易懂。特别是在关于钢结构抗震设计的章节,书中不仅列出了相关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还结合了大量实际工程案例,比如某个大跨度体育馆的钢结构是如何抵御地震的,其中的结构体系如何选择,以及关键部位的加强措施等。这些案例的呈现方式,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设计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书中对某高层建筑的剪力墙与钢框架的组合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不仅讲解了不同结构形式的优缺点,还详细阐述了它们在地震作用下的协同工作机制。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连接形式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差异的描述,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节点设计来提高结构的延性和吸能能力。书中的配图质量也非常高,清晰准确,有助于我理解复杂的结构构造。我曾遇到过一个关于钢结构疲劳问题的项目,当时查阅了一些资料,总觉得不够系统。而这套书中的相关章节,对疲劳产生的机理、验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讲解,并提供了实际案例说明,让我受益匪浅。总而言之,这套书的实用性和深度是我此前从未体验过的,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评分我是一名在大学任教的结构工程老师,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学生理解钢结构设计精髓的教材。这套《预售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上下册)》无疑是我近年来最满意的一套教学资料。《预售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上下册)》在教学上的优势在于其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图文并茂。书中将繁杂的规范条文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点,并配有大量的插图、图表和三维模型,让抽象的力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荷载组合下的设计方法进行的详细讲解,包括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以及地震作用下的组合。书中通过大量的公式推导和算例分析,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荷载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此外,书中还专门辟出章节讲解钢结构疲劳设计,这在很多教材中都很少涉及。通过对疲劳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某些特殊工况下,构件的疲劳破坏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我曾用这本书中的疲劳算例给学生讲解,他们都表示收获很大。这套书不仅仅是枯燥的规范解读,更是钢结构设计智慧的结晶,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工程思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套《预售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上下册)》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规范,更是一本钢结构设计的百科全书。我是一名钢结构项目的甲方代表,过去在审查设计方案时,常常因为对设计细节理解不够而感到力不从心。这套书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我对钢结构设计项目的把控能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钢结构加固和改造的部分。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老旧建筑的改造项目,如何在不影响原有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加固,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本书提供了多种加固方案,并对每种方案的适用条件、施工工艺和验算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例如,书中在讲解钢构件的加厚加焊加固时,不仅给出了详细的计算过程,还配有大量的施工图片,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加固的步骤和技术要点。此外,书中还专门辟出了一个章节,讲解如何对受损的钢结构进行评估和修复,这对于我们处理工程中的突发情况非常有帮助。我曾经参与过一个项目,由于设计失误导致部分钢梁出现变形,当时感到非常棘手。翻阅这本书的加固章节后,我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并指导设计单位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最终项目得以顺利完成。这本书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让我在面对复杂工程问题时,不再感到束手无策。
评分《预售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上下册)》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在钢结构领域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我之前对于一些复杂的钢结构设计计算,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在面对一些非标准的结构形式时。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它不仅仅是对标准的罗列,更是对计算方法的深入讲解和案例的详细分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钢结构动力分析和抗风振设计的章节。在现代高层建筑和轻型钢结构中,风荷载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如何准确地进行动力分析和设计,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动力分析方法,比如模态分析、响应谱分析等,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对不同结构形式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还对书中关于风振舒适度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学习,这对于我们在设计住宅和办公楼等建筑时,如何保证使用者的舒适度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深度,让我对钢结构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有信心去应对更复杂的工程挑战。
评分我从事钢结构施工多年,一直以来都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和老的规范进行操作,总觉得设计出来的东西总有些“经验主义”的痕迹。直到我入手了这本《预售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上下册)》,我才意识到自己对钢结构设计的理解有多么浅薄。这本书的出版,就像是给我的工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关于钢结构防腐蚀和防火的章节。在施工现场,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关于钢材锈蚀和火灾风险的问题,但往往缺乏系统性的应对策略。这套书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详尽,它不仅介绍了不同环境下的防腐蚀措施,比如表面处理、涂层选择,还对钢材在火灾中的力学性能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书中列举了许多真实的火灾案例,分析了钢结构在火灾中是如何失效的,并提出了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比如防火涂料、防火板等的使用。我还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焊接质量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不同焊接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焊接工艺控制来保证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在实际施工中,焊接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这本书提供的指导让我能够更科学地进行焊接操作,避免潜在的风险。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负责一个大型厂房的钢结构安装,其中涉及到一些特殊的连接节点,我当时心里没底。翻看这本书的下册,关于复杂节点的设计和施工要点,让我豁然开朗,按照书中的指导,我们顺利完成了这项任务,而且质量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认可。
评分这套《预售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上下册)》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在一线工作的施工管理人员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之前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些设计出来的节点在实际施工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而有些则非常顺畅。这本书的下册,专门针对各种连接节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收获。书中不仅提供了标准的节点形式,还针对一些特殊节点,比如桁架节点、梁柱节点、斜撑节点等,给出了详细的构造要求和施工要点。例如,在讲解斜撑连接时,书中详细说明了如何保证斜撑的轴心受力,以及如何避免偏心受力导致构件的附加弯矩。它还对不同的连接方式,如焊接、螺栓连接,在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对于我们指导现场施工人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记得有一次,我们承接了一个厂房扩建项目,其中涉及到一些大尺寸的H型钢梁连接,我当时对如何保证连接的刚度和强度有些顾虑。翻阅这本书后,我找到了关于大尺寸H型钢梁腹板连接的详细说明,并根据书中的指导,采取了相应的加强措施,最终顺利完成了施工,而且连接部位的检测结果也非常理想。这本书真正地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为我们一线施工人员提供了最直接、最实用的指导。
评分我是一名对钢结构建筑充满兴趣的建筑设计师。在接触到《预售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上下册)》之前,我对钢结构的设计流程和技术细节了解得并不深入,往往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这本书的出版,让我看到了钢结构设计更多的可能性和精妙之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钢结构美学设计的章节。它不仅仅是关于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更是如何通过结构设计来展现建筑的美感。书中展示了许多优秀钢结构建筑的案例,并深入分析了它们在结构形式、节点处理、材料选择等方面所体现出的设计理念。例如,书中对某博物馆的网壳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该结构是如何在满足采光、通风等功能需求的同时,营造出独特的空间形态和视觉效果。我还对书中关于钢结构与其它建筑材料结合的设计进行了探讨,比如钢结构与玻璃幕墙、清水混凝土等材料的配合,这为我提供了很多新的设计灵感。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设计理论,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用钢结构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表现力的建筑作品。
评分这本《预售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上下册)》彻底改变了我对钢结构设计的理解。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钢结构设计就是一个公式套用、规范查阅的过程,枯燥且缺乏想象力。然而,当我翻开这套书,尤其是下册关于复杂节点详图的部分,我被深深吸引了。书中不仅仅是罗列规范条文,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每一个规范背后的力学原理和实际工程案例。例如,在讲述梁柱节点连接时,书中配有大量精细的节点图,并对每一种连接形式的受力特性、构造要求、甚至施工中的常见问题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高强度螺栓连接时,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从螺栓的等级、性能,到连接的受力机理,再到疲劳验算的方法,一步步引导读者理解其设计的精妙之处。我记得在学习其中关于抗弯刚接的设计时,书中给出了一个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复杂情况,如何通过调整腹板厚度、翼缘宽度来达到设计要求,这个案例让我茅塞顿开,原来看似简单的钢柱,其内部的连接设计可以如此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此外,书中还包含了许多关于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章节,比如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等,配有大量的图表和公式推导,这对于我理解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样做”,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这种深度让我对钢结构的信心倍增。而且,上下册的编排也非常合理,上册偏重理论和通用规则,下册则深入到具体构件和节点的细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