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配套電子課件。重點闡述網絡空間信息安全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側重論述網絡空間安全技術的選擇策略,安全保密的構建方法和實現技能。
本書重點闡述網絡空間信息安全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側重論述網絡空間安全技術的選擇策略,安全保密的構建方法和實現技能。本書共13章,主要內容包括:網絡空間信息安全概論、病毒防範技術、遠程控製與黑客入侵、網絡空間信息密碼技術、數字簽名與認證技術、網絡安全協議、無綫網絡安全機製、訪問控製與防火牆技術、入侵防禦係統、網絡數據庫安全與備份技術、信息隱藏與數字水印技術、網絡安全測試工具及其應用、網絡信息安全實驗及實訓指導等。本書配有免費電子教學課件。本書內容豐富,結構閤理,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網絡空間信息安全、計算機及相關專業課程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網絡空間信息安全方麵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蔣天發,男,湖北荊門人,碩士,2002年1月被中南民族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聘為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際計算機學會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計算機安全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學校電子教育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專傢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並任2016年亞太社會計算與信息技術國際研討會(ISCAM 2016)網絡空間安全論壇的主席。長期從事數據庫與大數據雲計算、高性能網絡和信息安全及數字水印技術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主持並完成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傢民委與省部級科研項目16項,並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8項,已齣版專著與教材16部,已發錶學術論文100 多篇,其中有30 多篇被EI收錄。現任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
第1章 網絡空間信息安全概論 1
1.1 網絡空間信息安全的重要意義 1
1.2 網絡空間麵臨的安全問題 2
1.2.1 Internet安全問題 2
1.2.2 電子郵件(E-mail)的安全問題 2
1.2.3 域名係統的安全問題 4
1.2.4 IP地址的安全問題 4
1.2.5 Web站點的安全問題 5
1.2.6 文件傳輸的安全問題 6
1.2.7 社會工程學的安全問題 7
1.3 網絡空間信息安全的主要內容 8
1.3.1 病毒防治技術 8
1.3.2 遠程控製與黑客入侵 10
1.3.3 網絡信息密碼技術 12
1.3.4 數字簽名與驗證技術 13
1.3.5 網絡安全協議 14
1.3.6 無綫網絡安全機製 16
1.3.7 訪問控製與防火牆技術 17
1.3.8 入侵檢測技術 18
1.3.9 網絡數據庫安全與備份技術 19
1.3.10 信息隱藏與數字水印技術 20
1.3.11 網絡安全測試工具及其應用 22
1.4 信息安全、網絡安全與網絡空間信息安全的區彆 23
1.5 網絡空間信息安全的七大趨勢 25
本章小結 27
習題與思考題 27
第2章 病毒防範技術 29
2.1 計算機病毒及病毒防範技術概述 29
2.1.1 計算機病毒的起源 29
2.1.2 計算機病毒的發展 30
2.1.3 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31
2.1.4 計算機病毒的分類 32
2.2 惡意代碼 33
2.2.1 常見的惡意代碼 33
2.2.2 木馬 34
2.2.3 蠕蟲 39
2.3 典型計算機病毒的檢測與清除 41
2.3.1 常見計算機病毒的係統自檢方法 41
2.3.2 U盤病毒與autorun.inf文件分析方法 43
2.3.3 熱點聚焦“僞成績單”病毒的檢測與清除 45
2.3.4 殺毒軟件工作原理 46
2.4 病毒現象與其他故障的判彆 47
2.4.1 計算機病毒的現象 47
2.4.2 與病毒現象類似的硬件故障 48
2.4.3 與病毒現象類似的軟件故障 48
本章小結 49
習題與思考題 49
第3章 遠程控製與黑客入侵 50
3.1 遠程控製技術 50
3.1.1 遠程控製概述 50
3.1.2 遠程控製軟件的原理 50
3.1.3 遠程控製技術的應用範疇 51
3.1.4 Windows 遠程控製的實現 52
3.2 黑客入侵 55
3.2.1 網絡空間入侵基本過程 55
3.2.2 入侵網絡空間的基本過程 57
3.2.3 黑客入侵的層次與種類 61
3.3 黑客攻防案例 65
3.4 ARP欺騙 72
3.5 日常網絡及網站的安全防範措施 73
3.5.1 黑客攻擊、數據篡改防範措施 74
3.5.2 病毒與木馬軟件防範措施 74
3.5.3 網絡設備硬件故障防範措施 75
本章小結 75
習題與思考題 75
第4章 網絡空間信息密碼技術 76
4.1 密碼技術概述 76
4.1.1 密碼學發展曆史 76
4.1.2 密碼技術基本概念 78
4.1.3 密碼體製的分類 79
4.2 對稱密碼體係 80
4.2.1 古典密碼體製 80
4.2.2 初等密碼分析破譯法 83
4.2.3 單鑰密碼體製 84
4.3 非對稱密碼體係 89
4.3.1 RSA算法 89
4.3.2 其他公鑰密碼體係 91
4.3.3 網絡通信中三個層次加密方式 92
4.4 密碼管理 93
本章小結 95
習題與思考題 96
第5章 數字簽名與驗證技術 97
5.1 數字簽名 97
5.1.1 數字簽名的概念 97
5.1.2 數字簽名的實現過程 98
5.1.3 ElGamal數字簽名算法 98
5.1.4 Schnorr數字簽名算法 99
5.1.5 數字簽名標準 100
5.2 安全散列函數 102
5.2.1 安全散列函數的應用 102
5.2.2 散列函數的安全性要求 104
5.2.3 MD5算法 106
5.2.4 SHA-1安全散列算法 109
5.3 驗證技術 110
5.3.1 用戶驗證原理 110
5.3.2 信息驗證技術 111
5.3.3 PKI技術 113
5.3.4 基於PKI的角色訪問控製模型與實現過程 116
本章小結 117
習題與思考題 118
第6章 網絡安全協議 119
6.1 概述 119
6.2 網絡安全協議的類型 120
6.3 網絡層安全協議IPSec 124
6.3.1 安全協議 124
6.3.2 安全關聯 127
6.3.3 密鑰管理 128
6.3.4 麵嚮用戶的IPSec安全隧道構建 128
6.4 傳輸層安全協議SSL/TSL 129
6.4.1 SSL握手協議 129
6.4.2 SSL記錄協議 130
6.4.3 TLS協議 131
6.5 應用層安全協議 134
6.5.1 SET安全協議 134
6.5.2 電子郵件安全協議 136
6.5.3 安全外殼協議 139
6.5.4 安全超文本轉換協議 140
6.5.5 網絡驗證協議 141
6.6 EPC的密碼機製和安全協議 142
6.6.1 EPC工作流程 142
6.6.2 EPC信息網絡係統 143
6.6.3 保護EPC標簽隱私的安全協議 144
本章小結 148
習題與思考題 148
第7章 無綫網絡安全機製 150
7.1 無綫網絡 150
7.1.1 無綫網絡的概念及特點 150
7.1.2 無綫網絡的分類 151
7.2 短程無綫通信 152
7.2.1 藍牙技術 152
7.2.2 ZigBee技術 156
7.2.3 RFID技術 159
7.2.4 Wi-Fi技術 161
7.3 無綫移動通信技術 166
7.3.1 LTE網絡 166
7.3.2 LTE 網絡架構 167
7.3.3 LTE無綫接口協議 167
7.3.4 LTE關鍵技術 168
7.3.5 LTE架構安全 171
7.4 無綫網絡結構及實現 172
7.5 無綫網絡的安全性 174
7.5.1 無綫網絡的入侵方法 175
7.5.2 防範無綫網絡入侵的安全措施 177
7.5.3 攻擊無綫網的工具及防範措施 178
7.5.4 無綫網的安全級彆和加密措施 179
本章小結 181
習題與思考題 182
第8章 訪問控製與防火牆技術 183
8.1 訪問控製技術 183
8.1.1 訪問控製功能及原理 183
8.1.2 訪問控製策略 185
8.1.3 訪問控製的實現 187
8.1.4 Windows平颱的訪問控製手段 188
8.2 防火牆技術 189
8.2.1 防火牆的定義與功能 189
8.2.2 防火牆發展曆程與分類 191
8.2.3 防火牆的體係結構 197
8.2.4 個人防火牆技術 200
8.3 第四代防火牆技術實現方法與抗攻擊能力分析 202
8.3.1 第四代防火牆技術實現方法 202
8.3.2 第四代防火牆的抗攻擊能力分析 203
8.4 防火牆技術的發展新方嚮 204
8.4.1 透明接入技術 204
8.4.2 分布式防火牆技術 206
8.4.3 智能型防火牆技術 210
本章小結 212
習題與思考題 212
第9章 入侵防禦係統 213
9.1 入侵防禦係統概述 213
9.1.1 入侵手段 213
9.1.2 防火牆與殺毒軟件的局限性 213
9.1.3 入侵防禦係統的功能 214
9.1.4 入侵防禦係統分類 214
9.1.5 入侵防禦係統工作過程 216
9.1.6 入侵防禦係統的不足 218
9.1.7 入侵防禦係統的發展趨勢 219
9.1.8 入侵防禦係統的評價指標 219
9.2 網絡入侵防禦係統 220
9.2.1 係統結構 220
9.2.2 信息捕獲機製 220
9.2.3 入侵檢測機製 221
9.2.4 安全策略 226
9.3 主機入侵防禦係統 228
本章小結 232
習題與思考題 232
第10章 網絡數據庫安全與備份技術 233
10.1 網絡數據庫安全技術 233
10.1.1 網絡數據庫安全 233
10.1.2 網絡數據庫安全需求 234
10.1.3 網絡數據庫安全策略 234
10.2 網絡數據庫訪問控製模型 235
10.2.1 自主訪問控製 235
10.2.2 強製訪問控製 236
10.2.3 多級安全模型 237
10.3 數據庫安全技術 238
10.4 數據庫服務器安全 240
10.4.1 概述 240
10.4.2 數據庫服務器的安全漏洞 240
10.5 網絡數據庫安全 242
10.5.1 Oracle安全機製 242
10.5.2 Oracle用戶管理 242
10.5.3 Oracle數據安全特性 243
10.5.4 Oracle授權機製 244
10.5.5 Oracle審計技術 244
10.6 SQL Server安全機製 245
10.6.1 SQL Server身份驗證 245
10.6.2 SQL Server安全配置 246
10.7 網絡數據備份技術 247
10.7.1 網絡數據庫備份的類彆 247
10.7.2 網絡數據物理備份與恢復 248
10.7.3 邏輯備份與恢復 250
本章小結 251
習題與思考題 251
第11章 信息隱藏與數字水印技術 252
11.1 信息隱藏技術 252
11.1.1 信息隱藏的基本概念 252
11.1.2 密碼技術和信息隱藏技術的關係 253
11.1.3 信息隱藏係統的模型 253
11.1.4 信息隱藏技術的分析與應用 259
11.2 數字水印技術 276
11.2.1 數字水印主要應用的領域 276
11.2.2 數字水印技術的分類和基本特徵 277
11.2.3 數字水印模型及基本原理 278
11.2.4 數字水印的典型算法 279
11.2.5 基於置亂自適應圖像數字水印方案實例 284
11.2.6 數字水印研究狀況與展望 287
本章小結 287
習題與思考題 288
第12章 網絡安全測試工具及其應用 289
12.1 網絡掃描測試工具 289
12.1.1 網絡掃描技術 289
12.1.2 常用的網絡掃描測試工具 291
12.2 計算機病毒防範工具 299
12.2.1 瑞星殺毒軟件 299
12.2.2 江民殺毒軟件 301
12.2.3 其他殺毒軟件與病毒防範 304
12.3 防火牆 305
12.3.1 防火牆概述 305
12.3.2 Linux係統下的IPtables防火牆 306
12.3.3 天網防火牆 309
12.3.4 其他的防火牆産品 311
12.4 常用入侵檢測係統與入侵防禦係統 312
12.4.1 Snort入侵檢測係統 312
12.4.2 主機入侵防禦係統Malware Defender 313
12.4.3 入侵防禦係統Comodo 314
12.4.4 其他入侵防禦係統 315
12.5 其他的網絡安全工具 317
12.5.1 360安全衛士 317
12.5.2 瑞星卡卡上網助手 318
本章小結 319
習題與思考題 319
第13章 網絡信息安全實驗及實訓指導 320
13.1 網絡ARP病毒分析與防治 320
13.2 網絡蠕蟲病毒及防範 323
13.3 網絡空間端口掃描 324
13.4 網絡信息加密與解密 326
13.5 數字簽名算法 331
13.6 Windows平颱中SSL協議的配置方法 332
13.7 熟悉SET協議的交易過程 334
13.8 安全架設無綫網絡 335
13.9 天網防火牆的基本配置 337
13.10 入侵檢測係統Snort的安裝配置與使用 342
13.11 網絡數據庫係統安全性管理 347
13.12 信息隱藏 352
本章小結 359
附錄 英文縮略詞英漢對照錶 360
參考文獻 365
現在人們享受互聯網(Internet)以及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麵臨著種種網絡空間安全危機。然而,或許是互聯網以及互聯網知識欠缺,或許是過於信任開發廠商,大多數人隻是將互聯網以及互聯網+作為一種學習、娛樂、辦公、社交的便捷方式,而忽略瞭與互聯網+如影隨形的網絡空間安全風險,使個人隱私與利益麵臨著種種威脅。目前,互聯網以及互聯網+逐漸暴露齣越來越多的安全問題,各種網絡空間安全現象日益突齣,很多研究機構都在針對網絡空間信息安全問題積極展開教研工作。
在計算機係統和互聯網以及互聯網+這個平颱上,許許多多的革新正在不知不覺中上演,人們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思維與視角,纔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網絡空間信息安全是一個交叉學科,和眾多學科一樣,在解決問題時有兩個經典思路:其一,碰到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即可以自下而上一點兒一點兒拼成係統;其二,構想係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自上而下宏觀思考構建係統。本書有針對性地介紹瞭網絡空間信息安全問題的産生,以及網絡安全威脅的攻擊與防範等讀者關心的具體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齣瞭具體的解決方案。
本書是在2009年齣版的《網絡信息安全》的基礎上,針對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網絡空間信息安全、計算機及相關專業課程的教學現有特點,將相關理論、專業知識與工程技術相結閤編寫而成的。本書力求緊跟國內網絡空間信息安全技術的前沿領域,全麵、通俗、係統地反映瞭網絡空間信息安全的理論和實踐。全書共分13章,主要包括網絡空間信息安全概論、病毒防範技術、遠程控製與黑客入侵、網絡空間信息密碼技術、數字簽名與驗證技術、網絡安全協議、無綫網絡安全機製、訪問控製與防火牆技術、入侵防禦係統、網絡數據庫安全與備份技術、信息隱藏與數字水印技術、網絡安全測試工具及其應用、網絡信息安全實驗及實訓指導。全書由蔣天發教授統稿,蔣天發和蘇永紅擔任主編。其中,蘇永紅編寫第1、5、9章,柳晶編寫第2、10章,蔣天發編寫第3、4、8、13章,毋世曉編寫第6、7章,牟群剛編寫第11、12章。
本書在齣版之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馬懋德(Maode Ma)教授為本書體係結構調整進行瞭指導;本書主審武漢理工大學(原網絡中心主任、博導)周迪勛教授、中南民族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張穎同學對全書進行瞭整理;電子工業齣版社王曉慶(策劃編輯)、中國軟件評測中心蔣巍和張博(新華保險公司)夫婦對本書齣版給予瞭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錶示衷心感謝!
本書配有免費電子教學課件,請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注冊下載,也可聯係本書編輯索取。
在本書的策劃與編寫過程中,編者參閱瞭國內外有關的大量文獻和資料(包括網站),從中得到有益啓示;也得到瞭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571128)和武漢華夏理工學院科研項目(16038)與精品共享課程項目(2014105)的全體成員,以及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和中南民族大學的有關領導、同事、朋友及學生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錶示衷心感謝!
由於網絡空間信息安全的技術發展非常快,本書的選材和編寫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加上編者學識水平和時間所限,書中難免存在缺點和謬誤,懇請同行專傢及讀者指正,以便進一步完善提高。編者聯係方式:jiangtianfa@163.com。
編 者
這本書的邏輯性非常強,每一章都像是前一章的延伸和深化。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數據加密與隱私保護”這一章時,所錶現齣的嚴謹和細緻。他首先迴顧瞭加密技術的發展曆程,從凱撒密碼的簡單替換,到現代復雜公鑰加密算法的演進,讓我對加密技術有瞭宏觀的認識。接著,作者詳細介紹瞭各種加密算法的數學原理,比如AES、RSA等,並解釋瞭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例如HTTPS協議的實現。讓我驚喜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技術原理的介紹,而是深入探討瞭數據加密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例如數據庫的加密存儲、通信內容的加密傳輸,以及電子簽名在身份驗證和數據完整性保障方麵的作用。此外,他還闡述瞭數據脫敏和匿名化技術,這對於保護個人隱私和敏感數據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這些技術能夠幫助我們在利用數據價值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隱私泄露的風險。
評分在閱讀過程中,我對網絡攻擊的手段有瞭更為深刻的認識。這本書詳細剖析瞭各種常見的網絡攻擊技術,比如SQL注入、跨站腳本攻擊(XSS)、DDoS攻擊等等。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列舉攻擊方式的層麵,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攻擊背後的原理,以及攻擊者是如何利用係統漏洞來達到其目的的。他甚至還模擬瞭一些攻擊場景,讓我們能夠直觀地看到攻擊是如何一步步進行的,以及攻擊者是如何繞過安全防護的。這種“知己知彼”的分析,讓我對網絡安全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書中也詳細介紹瞭各種防禦措施,比如如何編寫安全的SQL查詢,如何對用戶輸入進行過濾和轉義,如何部署負載均衡和流量清洗等。作者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從最基礎的防護措施講到復雜的係統級防護,讓我能夠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安全防護知識體係。
評分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數字身份”那一章節的論述。作者深入淺齣地探討瞭在虛擬世界中,我們如何建立和驗證自己的身份,以及數字身份泄露可能帶來的種種危害,比如身份盜用、欺詐甚至網絡暴力。書中的案例分析,讓我觸目驚心,原來一個小小的賬號信息泄露,竟然能引發如此嚴重的連鎖反應。作者還詳細介紹瞭各種身份驗證技術,從簡單的密碼驗證,到更為復雜的生物識彆技術,如指紋識彆、麵部識彆,以及多因素認證等。他對每種技術的原理、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都進行瞭詳細的闡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強調瞭“零信任”的安全模型,這是一種顛覆傳統的安全理念,它要求任何訪問網絡資源的用戶或設備,無論其位置如何,都必須經過嚴格的身份驗證和授權。這種理念的提齣,讓我對傳統的邊界安全模型有瞭新的認識,意識到在日益復雜的網絡環境中,必須時刻保持警惕。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又不失趣味性。當我讀到關於“網絡安全法律法規與倫理道德”這一章時,我被作者的深刻洞察力所摺服。他不僅僅是在羅列各種法律條文,而是深入探討瞭網絡安全領域所麵臨的法律真空、監管難題以及倫理睏境。作者通過引用大量國際和國內的相關案例,生動地展現瞭網絡安全法律法規的滯後性,以及如何在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網絡空間中,建立起有效的法律框架來約束不法行為。他對於黑客倫理、信息披露的邊界以及網絡匿名性所帶來的雙重性,進行瞭深刻的剖析,引發瞭我對網絡空間行為準則的思考。這種將技術、法律和倫理相結閤的論述方式,讓我意識到,網絡安全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個復雜的社會性問題,需要多方麵的共同努力纔能解決。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以深邃的藍色為主調,點綴著抽象的網格和數據流,營造齣一種神秘而充滿科技感的氣息。我最初是被它吸引的,總覺得這本書會像一把鑰匙,開啓我通往數字世界深層奧秘的大門。拿到書的那一刻,厚重感撲麵而來,紙張的觸感溫潤,散發著淡淡的油墨香,讓人不禁産生一種想要立刻沉浸其中的衝動。翻開書頁,序言部分便以一種宏大的視角,勾勒齣瞭網絡空間作為人類文明新大陸的崛起,以及伴隨而來的挑戰與機遇。作者並沒有直接進入枯燥的技術細節,而是先宏觀地闡述瞭信息安全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個人隱私的保護,到國傢層麵的戰略安全。這種開篇方式非常吸引人,它沒有一開始就嚇退那些對技術略感陌生的讀者,而是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地將讀者引入這個復雜而迷人的領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信息安全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人、技術、製度相互作用下的係統性工程”這一觀點,這讓我意識到,要真正理解和掌握網絡空間信息安全,需要從更廣闊的視野齣發,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一些技術名詞。
評分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關於網絡空間生存法則的指南。我欣賞作者在敘述過程中所展現齣的嚴謹態度和廣博的知識。即便是在探討一些相對基礎的概念時,他也能從中挖掘齣更深層次的含義。例如,在講解“網絡安全中的應急響應”時,他不僅僅是介紹瞭如何製定響應計劃,而是深入探討瞭在壓力之下,如何保持冷靜、做齣正確的判斷,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協作。他強調瞭“事後復盤”的重要性,認為每一次的安全事件都是寶貴的學習機會,能夠幫助組織不斷完善其安全防護體係。這種注重細節和長遠發展的視角,讓我看到瞭作者作為一個領域專傢的深刻思考,也讓我對網絡空間信息安全有瞭更為全麵和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目錄結構清晰明瞭,讓我對整體內容有瞭大緻的把握。當我逐章閱讀時,我發現作者的講解方式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每一章的開篇都會引入一個與本章主題相關的現實案例,比如早期的一些著名網絡攻擊事件,或者近年來發生的一些信息泄露事件。通過這些鮮活的案例,作者生動地揭示瞭信息安全存在的潛在風險,以及不重視信息安全的嚴重後果。接著,作者便會詳細地介紹相關的理論知識,比如加密算法的原理,防火牆的架構,入侵檢測係統的運作機製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解釋這些技術概念時,並沒有使用過於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盡量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圖示來輔助說明。例如,在講解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時,作者用瞭“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和“一個信箱配一把鑰匙”的比喻,形象生動地幫助我理解瞭這兩種加密方式的區彆。這種講解方式對於我這樣沒有深厚計算機背景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讓我能夠更輕鬆地理解復雜的概念。
評分我對書中關於“信息安全管理體係”的章節尤為感興趣。作者並沒有將信息安全僅僅看作是技術人員的責任,而是強調瞭它是一個組織層麵的係統性工程。他詳細介紹瞭ISO 27001等國際通用的信息安全管理體係標準,並解釋瞭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風險評估和管理流程。我尤其欣賞他對“安全意識培訓”的重視,認為這是構建企業信息安全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綫。書中列舉瞭一些因員工安全意識淡薄而導緻的安全事件,讓我深刻體會到,即使擁有最先進的技術,也抵擋不住人為的疏忽。作者還介紹瞭應急響應計劃的製定和演練,以及如何在大規模安全事件發生後,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並迅速恢復正常運作。這種宏觀的管理視角,讓我對企業如何係統性地應對網絡安全挑戰有瞭清晰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非常人性化,閱讀起來非常舒適。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雲計算與大數據安全”的章節。作者首先清晰地闡述瞭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帶來的便利,以及它們在推動社會進步中的作用。然而,他並沒有迴避這些技術所帶來的新的安全挑戰,比如雲環境下的數據隱私保護、多租戶環境下的資源隔離、以及大數據分析過程中潛在的隱私泄露風險。作者詳細介紹瞭雲安全服務模型,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服務模型選擇相應的安全策略。在談到大數據安全時,他強調瞭數據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從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到銷毀的每一個環節,都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書中還討論瞭聯邦學習等隱私計算技術,這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技術,可以在保護數據隱私的前提下,進行數據分析和模型訓練,讓我看到瞭解決大數據時代隱私睏境的希望。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詳實,對於每一個主題都進行瞭深入的挖掘。當我翻閱到“物聯網(IoT)與工業控製係統(ICS)安全”這一章時,我被作者的前瞻性所震撼。他敏銳地捕捉到瞭物聯網和ICS安全日益凸顯的重要性,並對這些新興領域所麵臨的獨特安全挑戰進行瞭細緻的分析。例如,物聯網設備數量龐大、多樣化,缺乏統一的安全標準,以及其安全漏洞可能對物理世界造成的直接影響。在工業控製係統方麵,作者強調瞭ICS係統對生産連續性的高度依賴,以及一旦遭受攻擊,可能導緻停産、設備損壞甚至人員傷亡的嚴重後果。書中不僅列舉瞭相關攻擊案例,還詳細介紹瞭針對這些特殊環境的安全防護技術,比如縱深防禦、隔離技術以及實時監測等。作者的這種深入的探討,讓我對未來網絡安全的發展方嚮有瞭更清晰的預判。
評分好
評分啊網絡管理同學信息安全是不錯滴
評分啊網絡管理同學信息安全是不錯滴
評分啊網絡管理同學信息安全是不錯滴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啊網絡管理同學信息安全是不錯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