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随想录 [Napoléon par Napoléon]

拿破仑随想录 [Napoléon par Napolé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拿破仑·波拿巴 著,[法] 夏尔·拿破仑 编,吕长吟 译
图书标签:
  • 拿破仑
  • 历史
  • 回忆录
  • 军事
  • 法国
  • 欧洲历史
  • 传记
  • 政治
  • 战争
  • 19世纪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3825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2379
品牌:创美工厂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Napoléon par Napoléon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1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国内首部拿破仑随想录,文字全部选自拿破仑书信及回忆录,真实的再现了拿破仑的思想与情感。是了解拿破仑的上佳读物。

  编者夏尔.拿破仑(Charles Napoléon),系拿破仑一世的弟弟杰罗姆.拿破仑的直系后代,是拿破仑之父夏尔.拿破仑男性法定后代中在世一脉的长子。是法国研究拿破仑的专家 。

内容简介

  《拿破仑随想录》选编自《拿破仑书信集》和《圣赫勒拿岛回忆录》。《拿破仑书信集》总共收录了36000多封信函,堪称数量可观的一手材料。《圣赫勒拿岛回忆录》则是拿破仑授意他人撰写的,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是这位军事天才渴望留在人们心中的那个形象。凡是让拿破仑牵肠挂肚的事,书中都有体现。本书会带我们重温这位科西嘉贵族之子的传奇人生:从大革命时期的年轻将领,到之后的执政官,直到登上法兰西帝国皇帝的宝座;拿破仑的大军曾经横扫整个欧洲,而最终他却一败涂地,在流放地圣赫勒拿岛溘然长逝。从书中可以纵览拿破仑的戎马一生,追踪他的思想变迁,细细品味这位法兰西帝王不为人知的个性,发掘他在戎马生涯中曾遭遇的种种困境,了解一个更真实立体、有血有肉的拿破仑。


作者简介

  夏尔.拿破仑(Charles Napoléon), 原名夏尔.玛丽.杰罗姆.维克多.波拿巴(Charles MarieJér?me Victor Bonaparte), 生于1950 年。法国经济学博士,工程师,法国政界人士。系拿破仑一世的弟弟杰罗姆·拿破仑的直系后代,是拿破仑之父夏尔·拿破仑男性法定后代中在世一脉的长子。同时,他也是比利时已故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外曾孙。此外,他创立了欧洲拿破仑足迹城市联合会,并出任主席一职。其作品涉及国土整治、民族史和家族史,著有《波拿巴与保利》及《波拿巴家族:倔强的反叛精神》等。


目录

拿破仑笔下的拿破仑

第一部分 《拿破仑书信集》摘录

1769—1787 童年、军校与学业 6

1796 18

1797 32

1798 49

1799 56

1800 66

1801 73

1802 79

1803 83

1804 88

1805 104

1806 119

1807 132

1808 147

1809 158

1810 168

1811 177

1812 183

1813 190

1814 198

1815 204

第二部分 《圣赫勒拿岛回忆录》摘录

一、自述 212

二、理想与抱负 216

三、哲学信念与宗教信仰 221

四、人类与生命 223

五、艺术、科学、出版与文化 225

六、政策分析、战略构思、统治理念 226

七、法国的统治 229

八、欧洲 234

九、法国大革命 236

十、军事策略 238

十一、军队司令 240

十二、将军、部长与同时代人 242

十三、兄弟姐妹 244

十四、约瑟芬 245

十五、其他女人和玛丽-路易斯 246

十六、健康与喜好 247

十七、流放圣赫勒拿岛 248

按主题分类 250

译后记 259


精彩书摘

  拿破仑笔下的拿破仑

  一千条语录,一段帝王人生。

  本书呈献给读者的拿破仑语录摘自《拿破仑书信集》和《圣赫勒拿岛回忆录》。前者总共收录了36 000多封信函,堪称数量可观的第一手材料。而后者则是拿破仑授意他人撰写的,其内容并非他本人口授。

  从《拿破仑书信集》摘取的内容按年代顺序整理而成,以简要的历史背景为序,方便读者纵览拿破仑的戎马一生,追踪他的思想变迁。凡是让拿破仑牵肠挂肚的事,书中都有体现。拿破仑的想法与计谋必然会因局势而不断调整,但通常来说是一脉相承的,虽然也偶有变数。

  相比之下,《圣赫勒拿岛回忆录》则是一部完整的作品,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是这位军事天才渴望留在人们心中的那个形象。这才是整个回忆录的主旨与内涵所在。

  一份是拿破仑戎马生涯中的真情流露,一份是他刻意塑造的理想形象。对比二者,我们便能够细细品味这位法兰西帝王不为人知的个性,发掘他在其戎马生涯中曾遭遇的种种困境。

  《圣赫勒拿岛回忆录》是按照口述的内容整理出来的,未以年代顺序为轴,而是按主题编写而成。

  之所以这样编排,是为了保证本书的前后两部分衔接起来更为流畅,与此同时,也方便读者在阅读时将两个“版本”的拿破仑进行对照。

  读者将在我们的带领下重温这位科西嘉贵族之子的传奇人生:从大革命时期的年轻将领,到之后的第一执政官,直到登上法兰西帝王的巅峰,横扫整个欧洲,而最终等待他的,却是一败涂地,在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黯然长逝。

  直到最后,我们或许才会领悟,为什么两个世纪以来,随着对拿破仑认识的不断加深,有人对他歌功颂德,也有人对他深恶痛绝。

  一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夕,除了少量的政治信函或私人信件,王室几乎不使用书信作为交流方式。旧制度时期,国王极少动笔,即使动笔也仅限于在大臣提交的文件上签字或在账簿上做注释。

  而波拿巴家族却以大量的写作见长,他们深受启蒙思想的熏陶和教育,将写作视为传播理性的工具。这也正是18世纪法国文学复兴的原因之一。

  他们在工作中习惯用文字与家族成员和下属进行沟通,因此他们的命令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当时前所未有的精准方式传达下去。

  拿破仑青年时代的书信全部由他亲笔所书,这一点在他掌权之后必然难以做到。拿破仑有一个掌玺大臣公署,由一名私人秘书掌管。掌管一职先是由他的同窗布里昂(Bourrienne)担任,随后由梅尼瓦尔(Méneval)接替,最后是由凡(Fain)担任。拿破仑先是阅读公函,再将回复内容的纲要进行口述,之后如有必要还会再行修改,最后由他签名。有时他还会在签名前亲笔题写一句客套话。

  不过有时皇帝也会将完整的书信口述出来。尤其在遇到大事时,他也会亲自提笔给家人写信。

  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的拿破仑依旧保留着口述的习惯,主要是向拉斯卡斯倾诉个人回忆,抒发当年治国理政的感想。鉴于回忆录并非出自拿破仑本人之手,而是由他人代写,故而并不能作为我们了解这位领袖的最可靠与最精确的文献依据。

  第一部分

  《拿破仑书信集》摘录

  1769—1787

  童年、军校与学业

  拿破仑·波拿巴于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市(Ajaccio),是这座坐拥四千人口的城市里一户贵族家庭的孩子。1768年5月,随着保利的军队被击溃,科西嘉落入法国之手。波拿巴家族起源于利古里亚海岸一座名为萨尔扎纳(Sarzane)的热内亚城市,于十六世纪初来到科西嘉岛。父亲夏尔(Charles)曾支持过位于科特(Corte)的帕斯卡·保利(Pascal Paoli)政府,对其时代的思想持开放态度。

  拿破仑先后在阿雅克肖市的贝居安女修会和雷科修道院学习,并于1779年同长他两岁的哥哥约瑟夫(Joseph)一道进入奥顿中学进修法语。他们的母语为科西嘉语,是意大利语方言的一种。年中的时候,拿破仑的父亲在巴黎寻得庇护,拿破仑有幸进入布里埃纳皇家军校上七年级,直到1784年10月被巴黎军校录取。

  1784年2月,15岁的拿破仑写了他在布里埃纳的第一封信。信中提到了追随他也来到这里的小弟吕西安(Lucien):

  1. 他在六年级学拉丁语,将了解学校教学的方方面面。他出色的才干和善良让人印象深刻。他肯定是个好苗子。他身体健康、壮实、活跃又冒失。对于这样一个开始,我们是满意的。他的法语非常棒,至于意大利语,他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1785年,拿破仑的父亲去世。同年,他离开巴黎军校,其成绩在58名学生中位列第48,被分配到拉费尔炮兵团服役。

  1786年1月,当上军官的拿破仑为逃亡伦敦的帕斯卡·保利撰写了《科西嘉史》。同年9月,在阔别七年后,他第一次回到了科西嘉,直到1787年9月才再次离开。

  1787年4月1日,他谈到主教代理、他的伯父吕西安(Lucien):

  2. 中等身材,不喜女色,也不好大吃大喝。并非深居简出,也不好四处闲逛。未曾有过任何剧烈的情绪波动,几乎极少生病。我不会像丰特奈尔(Fontenelle)一样,认为他强魄的体格和自私的性格是维持他生存的两大重要条件。不过我的确觉得,他的自私倒让他感到幸福和满足,使得这种利己主义并没有过多地影响到他。

  1787年10月,拿破仑在巴黎撰写了《热爱祖国与崇尚荣誉的比较》。之后他获准休假六个月,这让他得以重返科西嘉岛,直到1788年6月他才回到奥松的岗位上。1789年1月,他参加了团里的炮兵课程。7月18日,奥松发生暴动,拿破仑参与了城堡的防御工作。9月,他第三次回到科西嘉岛,并在那里书写了《致雷纳尔(Raynal)神父的信》和《致布塔福科(Buttafuoco)的信》。他在信中抒发了独立主义思想,表明了对帕斯卡·保利的拥护之心。而此时的保利已从英国返回科西嘉,并再次成为岛上的核心人物。

  1789年3月28日,在奥松,写给他的伯父、主教代理吕西安:

  3.身在法国就如同身在一位破产的庄园主家中一样,一旦有钱能满足眼下的处境,就再不考虑未来了。

  同一封信中,谈论到卡洛讷(Calonne)先生:

  4. 这个人对国家财政事务的管理跟他对待个人财务的态度一样。不仅自己破了产,还让王国毁于一旦。

  1789年4月15日,在奥松,致母亲:

  5. 我重复父亲曾经讲过的话:财富面前,欲壑难填。

  1789年5月,致哥哥约瑟夫:

  6. 别忘了,我们的物资极其短缺,大家会为了一桶酒而争执不下。

  1789年6月12日,在奥松,致保利:

  7. 我出生的时候我的祖国(科西嘉)遭遇不幸。三万法国人踏上我们的领土,将自由在血泊之中埋葬。这就是最先映入我眼帘的可憎的一幕……尽管我的书(《科西嘉史》)颇受好评,但我知道它激怒了我所抨击的那些驻扎在科西嘉岛的众多法国士兵。但事关祖国的利益,我根本不在乎这些!

  1789年7月22日,在奥松,致约瑟夫:

  8. 战鼓喧天,炮火连连,周围满是鲜血。此时此景,我给你写了这封信。周日晚,这座城市的贱民同一帮前来趁火打劫的外来强盗一起,推倒了农场经纪人的大楼,抢劫了海关和许多所住宅。

  1789年8月9日,在写给哥哥约瑟夫的信中,谈论到那些对内克尔(Necker)的失势公开表示支持的女人:

  9. 如果说女性的端庄在于掩饰她们的诱惑力,如果说她们的美德在于含蓄内敛,那为什么她们还要插手公共事务呢?

  10. 我们在宪法上投入了很多精力,但进展缓慢,步履维艰。这些人啰唆个没完。宪法颁布后,我会告诉你我的意见。

  1790年1月,拿破仑同哥哥约瑟夫一道参加科西嘉竞选。应阿雅克肖市政局的请求,他撰写了他的第一部声援法国大革命的政治陈情书。7月,拿破仑与约瑟夫接待了帕斯卡·保利,并希望约瑟夫能够追随保利。随后,拿破仑回到部队,继续为指挥保利的军队做准备。

  拿破仑于1791年2月离开瓦朗斯,被推选为国民护卫队科西嘉志愿军第二营的中校副手。6月进入瓦朗斯卫戍部队后,拿破仑被任命为中尉。当听闻国王逃窜至瓦雷纳(Varennes)被逮捕的消息后,他写了一篇名为《共和制或君主制》的短文,阐述了他的共和理念。在此之后,他还撰写了《里昂演说》。

  1791年4月18日,在奥松,致约瑟夫:

  11. 我看了你的祝词,有不错的地方,但都被一堆杂乱无章的废话和冠冕堂皇的辞藻掩盖了。你的文风过于拖沓和松散,既没有强度,又缺乏张力,会让商人犯困。另一个不足之处则在于,你追求新奇特别的字眼,但却词不达意。如果你能把这四页的祝词缩减到半页,那将无可挑剔!……要始终保持先抑而后扬。

  1791年4月24日,在写给约瑟夫的信里提到小弟路易,拿破仑负责路易的教育:

  12. 他操着法国人的腔调,恰当且轻快。他进入社交圈,能够优雅大方地同别人打招呼和寒暄,颇有三十来岁的严肃和端庄。我不难看出,他会是我们兄弟四个(约瑟夫、拿破仑、吕西安和路易)里面最出色的。的确,我们几个接受过的教育都不如他好。

  1791年9月到1792年5月,拿破仑为了支持约瑟夫选举回到了科西嘉岛,卷入当地的政治冲突中。5月,拿破仑赴巴黎就科西嘉事件进行陈述,并为他这次长时间的缺勤做出解释。8月10日,武装群众攻陷杜伊勒里宫,这让目睹了此次事件的拿破仑印象颇深。10月,拿破仑第五次回到科西嘉岛,并于1793年2月随科西嘉军队出征马德莱纳群岛(Madelaine),损失惨重。

  1792年6月14日,在城里吃过晚饭,致约瑟夫:

  13. 这个地方遭受着最狂乱势力的各种折磨。这么多不同的事件,很难理清它们的大体脉络;事态将如何发展,我很难说。但这一切都极具革命色彩。

  1792年6月17日,在巴黎,致约瑟夫,谈到巴黎的动向:

  14. 比以往更能肯定,这一切都将以我们(科西嘉)的独立而告终。

  1792年6月18日,在动荡的巴黎,年轻的军官写给约瑟夫:

  15. 法国现在分为三派:一部分人认为宪法是完善的,要将其完整地保留;另一部分认为这部宪法不好,但又想争取自由,故希望采纳其原则。这两部分人在国外打得不可开交,所以我们将其视为一派。第二派支持宪法,但要用参议院取代国王,这一类人我们称之为共和党,也是雅各宾派。第三派则觉得宪法荒谬之极,支持专制。

  1792年6月22日,致约瑟夫,描绘了民众入侵罗浮宫的场面:

  16. 雅各宾人是一群疯狂之徒,毫无理智可言。

  1792年7月3日,在巴黎,致吕西安:

  17. 恬静的生活,沉浸在家庭的温馨与惬意中,随心所欲,悠然自得。亲爱的,这是我们挣够四五千磅的时候才能决定要过的日子,是35至40岁才应该决定要过的生活。那个时候的你,不会再因冷静的幻想感到折磨和痛苦。希望你万事克己复礼。总之,若想活得幸福,就要了解自己。

  1792年7月27日,在瓦朗斯:

  18. 欧洲有两类君主,一种是指挥人的,另一种是指挥牛马的。前者对革命的理解相当透彻,而后者却对宪法嗤之以鼻,无法领会其内涵。

  19. 科西嘉的血液在我身体里以罗纳河之速急速奔涌着。

  1793年,拿破仑与科西嘉一刀两断。波拿巴一家加入国民公会的阵营,而保利依旧是吉伦特派。拿破仑年轻的弟弟吕西安在土伦大肆发表反保利的言论。拿破仑被保利分子逮捕后虽成功逃脱,但家族位于阿雅克肖的房子却毁于一旦。6月11日,波拿巴举家撤离科西嘉岛。

  7月,拿破仑在阿维尼翁(Avignon)撰写了支持雅各宾的对话录《博凯尔的晚餐》。9月,在小罗伯斯庇尔(Augustin Robespierre)的支持下,拿破仑被任命为南方军炮兵司令,并成功用自己的计划收复了被英军占领的土伦。11月,他升任准将,于12月赴马赛上任。

  1793年10月16日,在马赛,这位南方军队的炮兵将领对执行任务的人民代表写道:

  20. 我们可以24小时、必要时甚至可以36小时水米不进。而弹药却是一刻都不能少,哪怕只是三分钟,炮弹推迟了三分钟到达就是不及时了。

  1794年2月,拿破仑被任命为意大利军团的炮兵司令。他就未来出征意大利之事给公共安全委员会写了一封报告。在罗伯斯庇尔和他的弟弟,即拿破仑的庇护者奥古斯汀[[[]即小罗伯斯庇尔。——译者注

  ]]倒台后,拿破仑也于7月17日被逮捕。直到1795年3月,他才再次得到任命。

  1794年7月2日,在尼斯,致意大利军团炮兵副指挥:

  21. 在共和国,有两类危言耸听之人:一类人嚷着没有饭吃,而另一类人总是担心弹药短缺。

  1794年8月12日,在昂蒂布(Antibes)要塞,拿破仑因受雅各宾党牵连而被捕:

  22. 我的良知才是审判我行为的法庭。

  1795年2月4日,写给他第一任未婚妻黛丝蕾·克拉里(Désirée Clary),约瑟夫娶了她的姐姐朱莉:

  23. 随信您会看到那张我忘记给你的书单。上面列举了一些我认为对您更有意义且读起来更为惬意的书。只有极少的小说,而那种没完没了冗长拖沓的小说更是一本也没有。

  1795年2月12日,致黛丝蕾·克拉里:

  24. 要学会从随便一个音符都能唱出音阶。比如您只唱普通的音阶do re mi fa so la xi do。如果您从re开始,唱re mi fa so la xi do re,您知道通常会怎样吗?虽然我们唱的就是re,但它的时值同do一样,也就是一种不同的调式。然后fa是个半音,而la是个全音。紧接着该唱fa so la xi do re mi,第一个音和第二个音之间有个半音的音程。最后是si do re mi fa so la si,这也是古希腊人的音阶。

  5月8日,与黛丝蕾订婚无果后,拿破仑离开马赛奔赴巴黎,8月进入地形测量局工作。10月(葡月[[[]法兰西共和历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采用的历法。每年从秋季开始,将全年分为葡月、雾月、霜月、雪月、雨月、风月、芽月、花月、牧月、获月、热月和果月等。——译者注

  ]]),巴拉斯(Barras)为粉碎王党分子的叛乱向拿破仑求助。拿破仑和缪拉(Murat)就是在这时相遇的,“葡月将军”的称号也源于这一阶段。之后,拿破仑被任命为内防军副司令,并在巴拉斯的圈子里结识了他未来的妻子约瑟芬·德·博阿尔内(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

  1795年10月,巴拉斯进入督政府后,拿破仑升任内防军总司令。

  ……


拿破仑的遗产:一部探索欧洲变革的史诗 图书名称: 拿破仑的遗产:一部探索欧洲变革的史诗 作者: [此处可填写一位虚构的历史学家或传记作者名称] 页数: 约850页 出版日期: [虚构的出版年份] --- 内容简介 《拿破仑的遗产:一部探索欧洲变革的史诗》并非一部聚焦于沙场点兵或宫廷权谋的传统传记,而是一部宏大而精微的历史叙事,旨在剖析拿破仑·波拿巴这位历史巨人所引发的、影响深远的结构性变革。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拿破仑的真正遗产,不在于他建立的帝国版图,而在于他作为加速器,在政治、法律、社会和思想领域对旧欧洲(Ancien Régime)的彻底瓦解与重塑。 本书共分为五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从法国大革命的余烬中如何诞生出一个全新的欧洲秩序。 --- 第一部分:大革命的继承者与秩序的重建(1789-1804) 本部分聚焦于拿破仑如何继承并“固化”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作者摒弃了将拿破仑视为单纯的独裁者或“弑君者”的二元对立叙事,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将革命的激进理念——自由、平等、民族主义——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化的国家机器的工程师。 重点考察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的革命性统一: 详细分析了《拿破仑法典》(Code Napoléon)的制定过程及其深远影响。本书强调,法典的意义远超民事规范,它首次在欧洲大陆上确立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至少对男性公民而言)的原则,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稳定的法律框架,并成为了欧洲乃至世界许多国家民法体系的蓝本。 2. 中央集权的巩固: 分析了拿破仑如何通过建立省长制度、完善国家财政(法兰西银行的成立)以及改革教育体系(公立中学的设立),将一个松散、封建的法国转变为一个高效运转的现代官僚国家。这套行政模式,被后世的民族国家普遍采用。 3. 教会与国家的和解与控制: 深入探讨了《教务专约》(Concordat)的政治智慧。拿破仑并未走上反教权的老路,而是通过与教皇的协议,将天主教会置于国家控制之下,从而平息了国内的宗教对立,同时利用教会来推行世俗的社会道德规范。 第二部分:军事征服与制度的输出(1805-1812) 这一部分不再单纯罗列战役的细节,而是将军事胜利视为制度扩张的媒介。本书提出了“军事技术官僚制输出”的概念,阐释了法军每踏足一处,带来的不仅仅是税收和兵役,更是全新的行政效率和法律观念。 1. 附属国的试验场: 对那不勒斯王国、威斯特伐利亚王国和华沙大公国等“卫星国”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分析了这些地区如何被迫实施法典、取消封建特权、建立国民教育体系。虽然这些改革往往带有压迫性,但它们不可逆转地打破了当地贵族和教会对土地和权力的垄断。 2. 官僚体系的移植与反作用: 探讨了拿破仑对德意志邦国和意大利诸邦的干预,如何激发了当地知识分子对自身“落后”状态的反思。例如,普鲁士的军事和教育改革,正是对法国高效模式的直接模仿和回应。 3. 经济战的尝试: 考察了“大陆封锁体系”的复杂性。虽然经济上未能彻底击垮英国,但它迫使欧洲大陆加速了工业化和国内市场的整合,无意中促进了民族经济思维的觉醒。 第三部分:意识形态的碰撞——民族主义的诞生(1808-1814) 这是本书最具原创性的章节之一。作者认为,拿破仑在欧洲制造了两个对立的强大意识形态:由法国推广的“公民民族主义”(基于共同法律和国家认同)和由抵抗法国统治所激发出的“文化/族裔民族主义”(基于共同语言、历史和血统)。 1. 西班牙的“全民抵抗”: 详述半岛战争如何成为现代游击战的雏形,以及西班牙人民对“自由”的理解如何与法国人输入的自由理念产生冲突。 2. 德意志精神的觉醒: 重点分析了费希特等思想家在面对法国主导时,如何转向对德意志文化、语言和历史的浪漫化构建。这种对“德意志精神”的强调,是日后德意志统一运动的思想基石。 3. 苏俄的“卫国战争”: 探讨了 1812 年俄法战争如何被沙皇成功地塑造成一场捍卫东正教和俄罗斯民族特性的“卫国战争”,标志着拿破仑“普世帝国”构想的终极局限性。 第四部分:旧秩序的反扑与维也纳体系的形成(1814-1820) 本部分分析了拿破仑失败后,欧洲列强如何试图“逆转历史时钟”。 1. 维也纳会议的内在矛盾: 考察了梅特涅为首的保守势力,如何在形式上恢复君主制的同时,却无法抹去拿破仑带来的制度遗产。例如,德意志邦联的建立,虽然旨在削弱法国,但其松散的结构本身就是对统一民族国家的恐惧与承认。 2. 法兰西的“软着陆”: 比较了波旁复辟时期(路易十八)与拿破仑时代的法律和行政延续性。作者指出,复辟君主制不得不保留《法典》、中央集权机构以及相当一部分由革命和帝国提拔起来的官僚精英,证明了改革的不可逆性。 3. 自由主义的潜流: 揭示了在保守的“神圣同盟”体制下,拿破仑时代培养出的受过教育的自由派分子(军官、律师、大学生)如何成为后来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革命的火种。 第五部分:穿越时空的遗产:现代性的奠基人 最后一部分是总结性的论述,将焦点从 19 世纪初拉回到现代欧洲的构建过程。 本书认为,拿破仑的真正遗产并非一个政权,而是一种“组织范式”。他提供了一种现代国家应有的面貌:一个由理性、世俗法律和高效行政驱动的机器。从比利时到智利,从普鲁士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无不以某种形式借鉴或回应了拿破仑的工程学成就。 《拿破仑的遗产》最终将这位皇帝定位为一个复杂且充满悖论的过渡人物:他既是自由的捍卫者(对旧特权阶层而言),又是威权主义的先驱;他播撒了民族主义的种子,却在实现“欧洲统一”的道路上遭遇失败。但无论褒贬,他的时代标志着从中世纪残余向现代主权民族国家转型的决定性一步。本书旨在提供一个透彻、多维度的视角,理解为何一个科西嘉的炮兵军官,能够在短短二十年内,永久性地改变了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则。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拿破仑随想录》这本书的封面,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时代,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拿破仑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传奇色彩,他既是战场上的王者,也是政治舞台上的博弈大师。我一直对他的思想,他那些不凡的决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在人生起伏中的内心活动非常好奇。市面上关于他的书籍大多是客观的史实陈述,或者是对他的功绩的赞颂,但我更想了解的是他作为一个“人”,他的真实想法,他的挣扎,他的思考。这本书的书名《拿破仑随想录》似乎就预示着一种更私人的、更深入的探索,它可能不仅仅是记录他的生平事迹,更是揭示他内心的世界,他对于自己、对于历史、对于未来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思绪。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把钥匙,打开拿破仑内心深处的门扉,让我能够更加立体地、真实地去认识这位影响了世界的巨人。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拿破仑随想录》听起来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我印象中的拿破仑,通常是通过宏大的战争史诗和政治博弈来呈现的,他仿佛是一个被历史洪流裹挟的巨人,他的每一次决策都影响着整个欧洲的格局。但“随想录”这三个字,却暗示着一种更个人化、更内省的视角。这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因为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伟人,不能仅仅停留在他的功绩上,更要去探索他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起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拿破仑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当时的思考过程,他面对困境时的挣扎,以及他在巅峰时刻的豪情万丈。他是否会回顾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他对未来有过怎样的憧憬?他对人性的理解又是如何?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事实的罗列,更能挖掘出拿破仑思想的精髓,展现出他作为一个人,在历史舞台上所经历的种种心路历程,让我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这位传奇人物。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金色的烫金字体在深邃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仿佛预示着即将翻开的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我一直对拿破仑这个名字充满了好奇,他既是叱咤风云的军事天才,又是雄心勃勃的政治家,他的身上充满了矛盾与魅力。然而,市面上关于他的传记和历史著作繁多,良莠不齐,真正能让我产生深刻共鸣的却不多。读到《拿破仑随想录》这个书名时,我首先被“随想录”三个字吸引,这似乎意味着一种更私人化、更直接的视角,而非冰冷客观的史实堆砌。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了解他的战役和政治改革,更想窥探他内心深处的想法,他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那个时代,以及他那些看似惊世骇俗的决定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考量。这本书能否触及到他作为一个人,而非仅仅一个历史符号的真实情感和思维方式?这正是驱使我想要深入阅读的动力。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老友在耳边低语,娓娓道来那个伟大灵魂的思绪,让我能够跨越时空的阻隔,与这位历史巨人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评分

《拿破仑随想录》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它打破了我对传统拿破仑传记的固有印象。通常,我们接触到的拿破仑形象,大多是通过宏大的历史叙事和辉煌的军事成就来塑造的,他仿佛是一个被命运推向历史舞台中心的巨人,他的每一次行动都牵动着整个欧洲的神经。然而,“随想录”三个字,却暗示了一种更为个人化、更为内省的视角。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到拿破仑的思想世界,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宏大叙事背后的个人思考和情感波澜。他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时代?他对权力有着怎样的理解?在他辉煌的时刻,内心是否也伴随着孤独与不安?在我看来,真正理解一个历史人物,不仅要看他的功绩,更要去触碰他灵魂深处的脉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能够以一种更贴近“人”的方式,去认识这位传奇人物,感受他作为一个思想者和行动者,所经历的那些真实而复杂的内心历程。

评分

《拿破仑随想录》这个名字让我眼前一亮。传统的拿破仑传记,往往着重于他的军事战略、政治改革和帝国扩张,将他描绘成一个近乎完美的英雄,或者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征服者。然而,我更感兴趣的是他作为一个人,他在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是如何思考的?他的内心世界是否也充满着挣扎、困惑和自我怀疑?“随想录”这三个字,恰恰点燃了我对这种内心探索的渴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那些固有的刻板印象,以一种更贴近个人视角的方式,展现拿破仑的思想轨迹。他是否会反思自己的决定,他是否对权力有着深刻的认知,他对普通民众又有着怎样的看法?我渴望看到那些不被宏大历史所遮蔽的细节,那些能够展现他真实情感和思想的片段。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更是对人性复杂性的一次深入挖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这样一种独特的视角。

评分

好书

评分

挺好的,还行。还不错的。

评分

挺好的,还行。还不错的。

评分

性价比太低了,内容太单薄。这书是用来给人看的?这不是给人当装饰品的?包装的这么精美有个毛用,还不如内容丰富一点。

评分

挺好的,还行。还不错的。

评分

好书

评分

性价比太低了,内容太单薄。这书是用来给人看的?这不是给人当装饰品的?包装的这么精美有个毛用,还不如内容丰富一点。

评分

性价比太低了,内容太单薄。这书是用来给人看的?这不是给人当装饰品的?包装的这么精美有个毛用,还不如内容丰富一点。

评分

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