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医经典方剂药学研究》介绍了中药方剂学的新发展。全书共收集中医古今名方311方,汇集国内外近三十年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研究方剂的论文3800余篇。每首方剂下列【组成】【方解】【功效】【主治】【用法】【注意事项】【药学研究】等项。药学研究部分包括方药传统功效研究、方药药理作用研究、方药成分研究、方药配伍研究、方药不同提取部位研究、方药提取工艺研究、方药外敷不同赋形剂研究、方药毒理(性)研究、方药安全性研究等内容。其中传统功效研究主要汇集方药实验研究的科学数据,对方剂配伍、有效部位提取、传统功效进行论证;而药学研究部分主要汇集从基因、分子、蛋白质、细胞等领域对方药进行实验研究的科学数据,探寻方剂新的药理作用。书中所编撰内容较多涉及学科前沿的研究,所记载药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具有科学的前瞻性和内在的逻辑性,研究所选用观察指标也具有相当的普适性和应用性,例如从基因领域探讨补肾方药的作用机理,除湿方药与水通道蛋白(AOP)的相关性等。《中医经典方剂药学研究》立足临床,与时俱进,既继承古人临床应用的宝贵经验,又归纳总结现代实验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祁友松,主任医师1955年生,汉族。
毕业留校在江汉大学医学院从事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40余年。主要承担讲授中医内科学、中医老年病学及男科学等课程。1990年参与首届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临床擅长治疗中医心系、脾胃及肾系等病。主持和参与省、市级科研10余项,其中主持的“清咽雾化剂药理研究”经专家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国家中药发明专利一项。主编《中医名方药理作用》及参编《实用中医内科学》等10部书籍,先后公开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麻黄加术汤
三拗汤
华盖散
射干麻黄汤
大青龙汤
桂枝汤
桂枝加葛根汤
九味羌活汤
香苏散
小青龙汤
止嗽散
正柴胡饮
第二节 辛凉解表
银翘散
桑菊饮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越婢汤
柴葛解肌汤
新加香薷饮
第三节 扶正解表
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
参苏饮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第二章 泻下剂
第一节 寒下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增液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
大陷胸汤
第二节 温下
大黄附子汤
温脾汤
半硫丸
三物备急丸
……
第三章 和解剂
第四章 清热剂
第五章 祛暑剂
第六章 温里剂
第七章 补益剂
第八章 固涩剂
第九章 安神剂
第十章 开窍剂
第十一章 理气剂
第十二章 理血剂
第十三章 治风剂
第十四章 治燥剂
第十五章 祛湿剂
第十六章 祛痰剂
第十七章 消食剂
第十八章 驱虫剂
第十九章 涌吐剂
方剂索引
精彩书摘
《中医经典方剂药学研究》:
第一节 温中祛寒理中丸(《伤寒论》)
【组成】人参千姜甘草(炙)白术各90g
【方解】方中千姜温脾阳,祛寒邪,扶阳抑阴为君药。臣以人参补气健脾。君臣相配,温中健脾。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健脾燥湿。甘草与诸药等量,寓意有三:一为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二为缓急止痛;三为调和药性,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纵观全方,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中阳,益脾气,助运化,故日“理中”。
【功效】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用法】现代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9g,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注意事项】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
【药学研究】
1.温中健脾作用
采用幽门结扎法同时施加“寒、热”因素创建大鼠胃溃疡“胃寒证”模型与“胃热证”模型,幽门结扎术后18小时处死各组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结果显示,胃溃疡热证模型大鼠血清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总一氧化氮合酶(1"NOS)含量显著升高,显示该模型病理状态下NO在该模型上主要表现为细胞毒性作用,体现了其炎症介质及强氧化剂的生物学效应,即iNOS产生过多的NO介导了胃黏膜的过氧化损伤及炎症反应,而没有表现出NO舒张血管及细胞保护作用。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血清NO、iNOS含量显著降低,iNOS含量无显著变化。NO在寒证模型大鼠主要表现为细胞保护作用的降低,显示寒证病理状态下NO的合成及释放降低,NO舒张血管的效应亦降低,使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胃黏膜血流障碍,而胃黏膜受损进一步加重了幽门结扎溃疡的形成。大黄黄连泻心汤能抑制热证模型大鼠NO及NOS的合成,显著降低大鼠血清。NO、YNOS含量,而理中丸可升高寒证模型大鼠NO、TNOS含量。结论,NO在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热证模型上主要表现为细胞毒性作用。表现在NO炎症介质及强氧化剂的生物学效应,而在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血清NO主要表现为细胞保护作用的降低,即NO舒血管效应降低。大黄黄连泻心汤与理中丸在胃溃疡寒、热证模型上显现出不同的证治效应,说明中医清热与温里不同方剂在临床同病异治的证治规律,并佐证了建立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寒、热证动物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为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奠定了研究的基础。2.抗疲劳作用理中丸明显增加利血平脾虚模型大鼠自主活动度,改善肢体倦怠、神疲乏力的症状,具有抗疲劳作用。
……
前言/序言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医药专家开展的科学实验研究揭示出许多中医药的“奥妙”,如从基因领域探讨补肾方药的作用机理,除湿方药与水通道蛋白(AQP)的相关性等。如此可喜的研究成果,无疑是我们继承与发掘中医药事业道路上的动力。在全球医药领域展开的绿色植物药研究与应用中医药的热潮中,我国从事中医药事业人员更有必要投身于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本书重点收集了中医古今名方311首,其中包括传统方剂学、内科学、儿科学、妇科学、外科学中临床常用古方,也有现代名方。如冠心苏合丸、速效救心丸等。汇集了国内外1985年至2015年间专业杂志公开发表的方剂研究论文3800余篇,对相关方剂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对目前还未查到有关实验研究文献的方剂暂未纳入本书。本书立足于临床,与时俱进,既继承古人临床应用的宝贵经验,又归纳总结现代方药实验研究的成果,故编撰内容较多涉及学科前沿的研究。
本书共19章,每方下分列【组成】【方解】【功效】【主治】【用法】【注意事项】【药学研究】等项。药学研究的资料富有特色和独创性,根据目前所收集的方药研究文献,分类编写了方药传统功效研究、方药药理作用研究、方药成分研究、方药配伍研究、方药不同提取部位研究、方药提取工艺研究、方药外敷不同赋形剂研究、方药毒理(性)研究、方药安全性研究等内容。在传统功效研究部分,主要收集方药实验研究成果对方剂配伍、有效部位提取、药物毒理(性)及传统功效进行科学论证;药学研究部分主要汇集了从基因、分子、蛋白质、细胞及药理等领域开展的实验研.究成果,探寻方药新的药理作用。书中所记载的药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具有科学的前瞻性和内在的逻辑性,研究所选用观察指标也具有相当的普适性和应用性。例如,对桑杏汤提取工艺研究、润肺止咳功效研究、抑菌作用研究,以及预防雾霾、保护肺组织作用等研究。全书力求深入浅出,对部分研究观察的指标分别注释了研究意义,尽可能使具有一定医药专业知识的读者能读懂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引用文献广泛,个别方剂所用犀角、虎骨等药,根据国发(1993)39号以及卫药发(1993)58号文,属于禁用之列,为保持文献原貌,未进行修改,请读者在使用时以水牛角等其他药材代替。
本书的编撰参考多版《方剂学》等相关资料,其中,方剂的剂量统一用现代计量单位表述。由于方剂的科学实验研究进展较快,我们设想每隔5年汇集一次新的研究文献对《中医经典方剂药学研究》进行充实,为广大读者提供新的参考资料。由于本书涉及的学科领域较为广泛,编撰难度较大,本人学识有限,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与读者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正与完善。
中医经典方剂药学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