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利用相关史料,按照年代对曹植的生平事迹做了详细、充分的考证,并在附录部分详列历代史传,历代著录、版本及序跋,关于曹植的历代评论等内容。本书对于研究曹植及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徐公持,1940年7月生,江苏省江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曾任《文学遗产》主编二十年。主治先秦至隋文学。
目录
自 序/1
凡 例/1
曹植年谱考证 (192~232)/1
上 卷/1
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壬申 曹植出生 一岁/1
初平四年(193)癸酉 二岁/19
兴平元年(194)甲戌 三岁/21
兴平二年(195)乙亥 四岁/24
建安元年(196)丙子 五岁/31
建安二年(197)丁丑 六岁/41
建安三年(198)戊寅 七岁/46
建安四年(199)己卯 八岁/48
建安五年(200)庚辰 九岁/51
建安六年(201)辛巳 十岁/58
建安七年(202)壬午 十一岁/59
建安八年(203)癸未 十二岁/61
建安九年(204)甲申 十三岁/65
建安十年(205)乙酉 十四岁/69
建安十一年(206)丙戌 十五岁/76
建安十二年(207)丁亥 十六岁/85
建安十三年(208)戊子 十七岁/91
建安十四年(209)己丑 十八岁/103
建安十五年(210)庚寅 十九岁/109
建安十六年(211)辛卯 二十岁/120
建安十七年(212)壬辰 二十一岁/140
建安十八年(213)癸巳 二十二岁/151
建安十九年(214)甲午 二十三岁/164
建安二十年(215)乙未 二十四岁/181
建安二十一年(216)丙申 二十五岁/194
建安二十二年(217)丁酉 二十六岁/211
建安二十三年(218)戊戌 二十七岁/230
建安二十四年(219)己亥 二十八岁/235
曹植建安中后期著作(208~219)/242
下 卷/252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庚子 二十九岁/252
黄初二年(221)辛丑 三十岁/275
黄初三年(222)壬寅 三十一岁/294
黄初四年(223)癸卯 三十二岁/310
黄初五年(224)甲辰 三十三岁/333
黄初六年(225)乙巳 三十四岁/336
黄初七年(226)丙午 三十五岁/340
曹植黄初年间著作(220~226)/347
魏明帝太和元年(227)丁未 三十六岁/356
太和二年(228)戊申 三十七岁/357
太和三年(229)己酉 三十八岁/369
太和四年(230)庚戌 三十九岁/376
太和五年(231)辛亥 四十岁/379
太和六年(232)壬子 四十一岁/388
曹植太和年间著作(227~232)/403
曹植年代未定著作/417
附录一:历代史传/421
附录二:历代著录、版本及序跋/438
(甲)著录/438
(乙)历代版本/441
(丙)历代序跋/446
附录三:关于曹植的历代评论(摘要)/459
唐前部分/459
唐宋部分/469
元明清部分/482
附录四:历代题咏/495
重要参考书目/506
前言/序言
自 序
年谱之编撰,古来早有,《汉书·艺文志》著录《帝王诸侯世谱》二十卷、《古来帝王年谱》五卷,不署其编者姓名,当为前汉之物。西汉末刘歆撰《三统历》及《谱》,因原件久佚,不知其是否为“年谱”。东汉稍后,有《邓氏官谱》,晋挚虞作《族姓昭穆记》十卷等,南朝梁王僧孺撰《百家谱》三十卷,家族年谱之性质初具矣。《旧唐书·经籍志》谓:“十二曰谱系,以纪世族继序。”所著录诸谱集甚多,仍以记述家族传承为主。个人年谱之作起于何时?文籍渺茫,难言其详。而著作之始,当在唐、五代。至宋,年谱之学大盛,薛齐谊《六一居士年谱》一卷,薛仲邕《翰林李太白年谱》一卷,吕大防《杜诗年谱》等,为其重要者。自是以后,著者络绎,为个人编撰年谱,成为学术著述重要门类。然而曹植年谱之产生,则为时甚晚。今所见材料中开其例者,当推清代后期山阳丁晏(1794~1875)。所撰《曹集铨评》,有附录《魏陈思王年谱》一卷。其云:“余尝叹陈王忠孝之性溢于楮墨,为古今士人之冠,灵均以后,一人而已。梁钟记室品其诗,譬以人伦之有周孔,可云知言。爰排比时事,及其著撰,辑为斯谱。论世知人,其亦有取乎此也。”体其语气,丁氏本人似亦未见前人有何曹植年谱撰作。丁谱既为新创,故而不免于粗疏。全谱仅得二千余字,缕述“时事”之余,有关细节,语焉不精。如关于谱主事迹,自十岁(建安六年)始建赞辞,而以下之年,不分月日,混而叙之,文字未免简略,考订辨析嫌少,不副“排比”之功。丁晏同时而稍后,又有朱绪曾(1805~1860)《曹集考异》面世,书末亦附《年谱》一卷,谱中关于曹植事迹著作,考订其年代,纠谬正误,较之丁谱,更见完备。此后关于曹植生平,历来学者多所研究,产生论文及专著甚多,其中包括专门曹植年谱。
民国以降,曹植年谱撰写续有出现,诸作篇幅文字皆有扩展,而内涵亦颇见增添,显示年谱撰写之渐入于宏大精细。较重要作品有:古直《曹子建年谱》,闵孝吉《曹子建年谱》,梁廷灿《曹子建年谱》等。
1949年后,有关曹植年谱之编写,续有成果,然多为短帙,长篇巨著不多,内容亦不免以简约为特色。主要有:叶柏村《曹子建年谱简编》,俞绍初《曹植年谱》,赵幼文《曹植年表》等。其中前二种篇幅有限,重在纲要之揭示,而细节仍多有忽略,且颇见疏失。唯赵幼文“年表”,虽不称“年谱”,而与所撰《校注》全书配合,照应融通,考订事实甚详,澄清不少疑阙,与前贤相较,内容更见充实,为曹植年谱编写中最称全面细致者。然而赵“注”及“表”取得成就同时,在处理疑难问题时,稍显勉强,以致在编年等方面亦颇含失误。
综合以上所述诸年谱存在问题,主要有二:一是大率比较简略,如最有代表性丁晏、赵幼文所编二种年谱,总字数皆不足万字,以区区数千文字,欲编排缕理曹植一生丰富事迹及复杂著作过程,不亦难乎!二为该年谱等虽在基本事实陈述方面有可取之处,但其中错谬纠结,误植乱判,并非个别之处,如丁谱将《洛神赋》写作时间系于黄初三年(应为四年),又系《斗鸡诗》于太和元年(应为建安二十二年前),赵“表”则有多处作品编年依据不足,事实处置甚为勉强,等等。要之,至今缺乏一部全面缕述曹植生平及创作编年著作之详核年谱,实为学界憾事。
须予提示者,1949年后台湾地区学人颇有专注于曹植生平考辨者,且有年谱问世,如邓永康《魏曹子建先生植年谱》、江竹虚《曹植年谱》等。其中江氏之谱,独立成书,卷帙颇巨,学术含量亦重。江谱全书篇幅达368页,字数20余万,出版虽晚,而撰成在先,于迄今曹植年谱撰写领域,堪称力作。江谱全书,含“导言”、“编前”、“编年”、“诸家评论”等部分。谱中对于曹植所处时代背景、社会关系、各时期生活状况、主要事迹,以及所撰写作品等,作全面之考订,综合之分析,审慎之认定。故而该谱对于认识曹植毕生经历及文学活动基本事实,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重大贡献,颇有帮助。谱主曹植之言行事迹,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失,多淆乱湮没,作者遂广泛搜集典籍,钩沉索隐,抉微探幽,态度慎重,颇有发明。
至于笔者本年谱之撰作,发端有年。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邓公出山主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恢复工作业务之际,余冠英先生尝指导笔者主攻专业方向,由先秦转入魏晋南北朝。以此为契机,笔者开始正面接触并系统研习曹氏父子诗文,大量阅读相关历史文献。研习续有进展,体察日见加深,而对于曹氏父子生平经历、社会政治及文学活动,亦兴趣渐浓。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遂发表论文,考订曹植生平事迹,以及相关诗文写作,提出一己之拙见。自兹以降,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笔者陆续撰写“三曹”有关文章,或缕述其事迹,或解析其作品,或论列其文学风格及成就等,二十余年间,陆续发表文章十余篇,就教于学界同仁。文章所发表刊物,除《文史》外,尚有《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知识》,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之论文集等。而对于曹植及其父兄、友人,即所谓“三曹”“七子”生活创作之了解,亦逐渐扩展深入,对于细节之辨别认定,亦颇有心得见解。缘此,笔者在参考采撷前贤真知灼见之同时,亦不免将本人独自看法及相关凭据材料、考订文字,集中记录在案。日居月诸,意见积累渐多,并串连成秩,而年谱之雏形,亦隐约呈现。记得1980年春,笔者曾将《年谱》草稿等,敬呈师长余冠英先生过目,蒙余先生不弃,颇予鼓励,专赐大函谓:
公持同志:
八考的分量虽有不同却都有新意,见出作者的辛勤和细心。
看来年谱已经很充实了。八考中重点的几考似可摘出发表。年谱写成后八考可附入印成一册。作品系年的证据则可写入谱中。张采田《玉谿生年谱会编》和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的体例均可参考。以为如何?
即颂
时祺
冠英 再拜23/4
然而笔者本意,惟在长期积累,不断完善,并无急于发表面世之想。故而年谱草稿虽具雏形,字数亦积累日多,而形态规格,以及余先生所指示“体例”等诸多要素,尚未完全定型,“规范性”未免差池。尤其各部分内容,难免精粗杂陈,繁简不匀,欠缺明显。要之,作为完整著作之《曹植年谱》,尚须继续努力,“参考”先贤年谱杰作,提升自身品质,力求臻于胜境。
光阴荏苒,世事纷繁,笔者不觉老冉冉其将至。新世纪之2008年,笔者以退休之身,尝申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研项目”,课题即是“曹子建年谱考证”。项目既立,任务在肩;遂脱出散漫积累状况,确立认真应对态度。翻检旧籍,累积既颇丰富,而文字杂乱,结构荒芜,必须从头董理。由沉着之辨析,至系统之思考;自集中之编写,到细节之落实。其篇第构成,多所调整;行文措辞,重予斟酌;寻章逐句,一再修订。顾盼之间,不觉三稔,篇帙初完,终于成型,不计利钝,如期交稿。顾视30年前,余冠英先生赐教叮嘱“印成一册”之日,恍若隔世,而先生早已长眠福田,能不浩叹!交稿之后,承学术委员会诸先生详核审查,严加推敲;终于谬予褒奖,网开一面,侥幸通过。项目至此,乃告一段落。今藉院部科研基金资助,得以正式出版面世,不胜感激之至,幸甚幸甚。人生碌碌,我劳如何?一朝得释重负,心情之愉快,岂不裕如畅如,为之四顾哉!
凡 例
以下敷述本年谱撰写凡例。
一、本年谱起自汉献帝初平三年(192),讫于曹魏明帝太和六年(232)。此为曹植生卒之年也。前贤诸谱所取范围,率皆如此。而一般古代作家年谱之撰作,亦多以此为据,本年谱自应一循惯例为是。
二、本年谱设定每一年份为相对独立自足单元,故而本年谱大结构与一般年谱无异,皆是系相关行事于年,系相关著作于年。凡年内发生谱主相关事迹及著述,一总汇入该单元之内。曹植生平历四十一载,本年谱亦设四十一系年单元也。每单元标题,先书帝纪之年(如“建安十六年”),括号附加西历纪年(阿拉伯数字如“211”),再书谱主年岁(如“二十岁”)。
三、谱主曹植生活年代,距今已一千八百年左右,今存史料,并不充足,甚至颇多缺失。尤其著作系年,不少作品内外证据欠缺,难以断定其准确时间,使年谱编撰面临诸多困难,如欲做到每篇精确系年,难度极大。如强行系年,则难免出现误判,自致差错。此类作品不少,占谱主全部作品三分之一以上。涉及如此众多作品,若系年不确,错误频出,影响甚为巨大,必将决定年谱成败。故而笔者以为,勉强系年造成错误系年,不如不系年。然而作家行事著作,又需要系年。面对如此尴尬困惑,笔者思考再三,权衡利弊,决定作出弥补融通措施,即:在原有系年之外,增加设立较宽泛时间单元,以利于安置某些时间性状较宽泛作品。具体言,在常规作品系年之外,增设“建安中后期著作”(208~219)、“黄初年间著作”(220~226)、“太和年间著作”(227~232)等较大时间单元。此三大单元,皆据谱主生平所经历年号设立,历时稍长,各成分界,可称之为“年号时段”。此三大“年号时段”,自历史角度言既依据皇权更替实际(分属汉献帝、魏文帝、魏明帝),在曹植生平中亦属较长时间段落,对于安置曹植某些作品颇为有利,适于系纳无法精确判定写作年份,而能判定其写作所在年号之作品,如某些作品难以坐实“黄初某年”,但可以确定为黄初年间所撰,便可系于“黄初年间”。如此做法,实际上将部分作品“系年”改为“系年号”。“系年号”固然不如“系年”准确精细,自系年角度言留有遗憾,但至少已经标示出相关作品之特定时间性状,显然优于完全不“系”;再者,能够“系年号”也显然优于“胡乱系年”。此三大“年号时段”之设,虽然可以处置一大部分作品,仍不能完全覆盖谱主全部作品,因曹植今存作品中尚有部分无任何时间性状可言。为此,本年谱特设最后一项“年代未定著作”(?~232),用以安置既不能系年又不能系年号之作品。如此,则可分别不同情况,妥善安排谱主全部作品,而避免任何勉强系年之弊病发生。
要之,笔者在本年谱中处理作品时间标示方面,以“系年”为主,但采取融通做法。基本出发点为: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如不能系“年”,则求系“年号”;如不能系“年号”,则可置于“年代未定”之列。如此将全部作品,依据其产生时间性状,区分为三大类,分别处理。既排除强制做法,亦无遗漏之作品,差可安置谱主全部著作。
四、各“系年”之中,下设“大事述要”(不标目)、“曹植行迹编年考证”、“曹植著作编年考证”、“文学附记”等四项目。凡谱主全部生活著作信息,及相关背景状况,分别甄选归类,纳入四大项目之中。
五、“大事述要”之项,纪该年中所发生社会政治军事文化及人事等各方面重大事件。然而本项内所纪事端,既为“大事”,仅作为基本社会背景概况,并非谱主本人言行,故而行文以简明概括为主,不务详赡,所说事项,既鲜作材料征引,更不事烦细推求考订。
六、“曹植行迹编年考证”之项,纪谱主个人该年之内行踪事迹,包括亲属关系、人事交往等相关事实。遇有“考证”之文,则以“徐按”出之。“徐按”之中,征引史料,尽量翔核,而考订辨析,务求周密,体现“考证”特点。为求索事实,逼近真相,乃引述多种资料,逐一详加考辨,文字亦不免较繁。若遇学界长久争论,莫衷一是之重大疑难问题,而笔者又有一己之见,则往往多方钩稽,多层分析,不嫌烦细,不避冗长。兹不得已而为之,敬祈方家鉴谅也。
七、“曹植著作编年考证”之项,纪谱主该年之内写作状况。作品系年,自是本谱撰写重点,笔者为求系年之准确,对于若干作品相关考证之文,亦以“徐按”出之。其“按”文亦不免有烦细冗赘之处。又,为显示系年之理由,理解系年之便利,本谱考订系年之同时,特引述谱主相关作品全文。至于所引作品文本,则唯据宋刻嘉定六年本《曹子建集》过录。若宋本文字明显有误有阙,则据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曹子建集》本、丁晏《曹集铨评》本、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等,参互比照,择优而从,或改或补。由本文稿性质决定,年谱中引述谱主作品原文,要以常见版本为准,至于不同版本之诸多歧字异文,则本书稿中不作文字详校也。
八、“文学附记”之项,纪谱主曹植之外当时重要文学人物,于该年内之年岁、行迹及著述活动。本项中所列入文学人物,有曹植亲属如曹操、曹丕、曹叡等,曹植友好如杨修等,“建安七子”中人如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等,此外又有郑玄、荀悦、钟繇、王朗、蔡琰、仲长统、繁钦、缪袭、应琚、何晏、荀玮、诸葛亮、虞翻、傅玄、阮籍等当时著名文士相关事迹列入。遇有重要著述,则亦有部分甚至全文引出原文者。遇有系年问题者,亦有以“徐按”方式,略加考订甚至详予考订者。此“附记”内容,可与谱主曹植生活及创作相映衬,作为背景状况,有助于对谱主生活及创作时代作全方位理解。
九、本年谱稿末,辑有附录。一为“历代史传”;二为“历代曹集著录、版本及序跋”;三为“历代评论”(摘要);四为“历代题咏”。是皆与谱主曹植相关历史文献,对于理解谱主生平及历史地位颇有意义,可供读者参考。最后附载“重要参考书目”。
十、刘彦和有云:“造事指怀,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文心雕龙·明诗》)此所谓“纤密之巧”“昭晰之能”者,皆年谱整理及体例设计之所需也。然而笔者才具不足,能力有限,虽曰黾勉任事,殊难臻于全美。人生事业,诚多阙憾;心许著作,永无完善。本稿之内,错谬纰漏,种种疏失,在所难免。唯期读者批评,方家教正;笔者感激不尽,预致谢忱。
江阴徐允平公持,谨序于甲午岁谷雨之日,修订于乙未年春分之夜。
曹植年谱考证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