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唐宋元瓷器真赝对比鉴定

晋唐宋元瓷器真赝对比鉴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庸 著
图书标签:
  • 瓷器鉴定
  • 晋唐宋元瓷器
  • 真伪对比
  • 陶瓷
  • 古董
  • 收藏
  • 文物
  • 艺术品
  • 鉴赏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ISBN:978754861030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583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真赝对比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36
字数:1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晋唐宋元瓷器真赝对比鉴定》是原来同名图书(上海古籍,2002年)的修订本,作者在古玩市场的调研基础上,又做了较大的改动,替换了原来35%的内容,增加了新的研究成果,风格还是保留一真一赝对比,详细说明真赝缘由。本书精选晋唐宋元瓷器55件,并煞费苦心地找到了造型、纹饰等与这55件瓷器相应的仿冒精品,如此一真一假,图文并茂,比对介绍的形式,让读者边阅读辨别真假瓷器的要诀,边观看实物照片,逐一揣摩,细细体味,从而掌握别之方法。

内容简介

  《晋唐宋元瓷器真赝对比鉴定》以彩图对比的形式介绍了晋唐宋元瓷器真品赝品的对比鉴定。其中包括五代越窑刻花壶、宋钧窑紫红斑盆、宋龙泉窑双鱼盘口瓶等的鉴定。体现了古玩图书的实用服务功能,对初学者入门颇有裨益。一真一赝,对比研究,有助于赏真,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品的真面貌。通过对比,发现艺术品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质地、造型、色彩、想象力、创造力等要素的集合。研究这些要素,是步入中国艺术殿堂的重要途径。

  本书是原来版本(上海古籍,2002年)的修订本,作者在古玩市场的调研基础上,又做了较大的改动,替换了原来35%的内容,增加了新的研究成果,风格还是保留一真一赝对比,详细说明真赝缘由。本书精选晋唐宋元瓷器55件,并煞费苦心地找到了造型、纹饰等与这55件瓷器相应的仿冒精品,如此一真一假,图文并茂,比对介绍的形式,让读者边阅读辨别真假瓷器的要诀,边观看实物照片,逐一揣摩,细细体味,从而掌握别之方法。书后还附录晋唐宋元瓷器发展简表和价格行情表,以便读者更多地掌握晋唐宋元瓷器的历史和现状。

作者简介

  程庸,原名程勇,现为《申江服务导报》记者,古玩版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写诗,主要作品有长诗《蓝鸟》、《黑山鹰》,组诗《片羽吉光的苦恋》;90年代写小说,作品有《情雨》、《飞翔》、长篇小说“手洗时代”三部曲第一部《德令哈囚犯》、《一个人的百部经典》、《月亮下的蛋》(合作)。业余时间研玩中国古陶瓷,出版专著《东风西渐——中国瓷器影响欧洲》《早期阿拉伯瓷器》《古玩辨伪入门》《中国瓷器鉴赏二十讲》《晋唐宋元瓷器真赝对比鉴定》《明清瓷器真赝对比鉴定》等。组诗《怀念村庄》获《萌芽》文学奖。

目录

东晋青釉褐彩羊 2 ~ 3 现仿东晋青釉褐彩羊
东晋青釉鸡头壶 4 ~ 5 现仿东晋青釉鸡头壶
隋青釉十足砚 6 ~ 7 现仿隋青釉十足砚
唐白釉双龙耳瓶 8 ~ 9 现仿唐白釉双龙耳瓶
唐鲁山窑黑釉蓝斑腰鼓 10 ~ 11 现仿唐鲁山窑黑釉蓝斑腰鼓
唐鲁山窑黑釉天蓝釉斑盘口壶 12 ~ 13 现仿唐鲁山窑黑釉天蓝釉斑盘口壶
唐彩陶骑马女佣 14 ~ 15 现仿唐彩陶骑马女佣
唐三彩凤首壶 16 ~ 17 现仿唐三彩凤首壶
唐三彩钵 18 ~ 19 现仿唐三彩钵
唐/宋三彩 20 ~ 21 民国仿唐三彩钵
唐长沙窑青釉贴花人物执壶 22 ~ 23 现仿唐长沙窑青釉贴花人物执壶
宋耀州窑青釉刻花浅盆 24 ~ 25 现仿宋耀州窑青釉刻花浅盆
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缠枝莲牡丹纹梅瓶 26 ~ 27 现仿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缠枝莲牡丹纹梅瓶
宋钧窑挂斑香炉 28 ~ 29 现仿宋钧窑挂斑香炉
金/元钧窑香炉 30 ~ 31 元钧窑挂斑香炉
宋钧窑紫红斑盆 32 ~ 33 现仿宋钧窑紫红斑盆
北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34 ~ 35 现仿北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清乾隆仿钧窑窑变釉出戟尊 36 ~ 37 民国仿钧窑窑变出戟尊
宋钧窑天蓝釉钵 38 ~ 39 现仿宋钧窑天蓝釉钵
宋钧窑玫瑰红有鼓钉洗 40 ~ 41 现仿宋钧窑玫瑰红釉鼓钉洗
清雍正仿钧窑三足棱口水仙花盆 42 ~ 43 清仿钧窑玫瑰红釉鼓钉洗
宋汝窑刻花鹅颈瓶 44 ~ 45 现仿宋汝窑刻花鹅颈瓶
北宋汝窑葵口盘 46 ~ 47 明宣德仿汝窑盘
南宋官窑贯耳瓶 48 ~ 49 现仿南宋官窑贯耳瓶
宋官窑瓜棱瓶 50 ~ 51 现仿宋官窑瓜棱瓶
宋官窑花瓣式洗 52 ~ 53 现仿宋官窑花瓣式洗
明仿宋朝官窑葵瓣洗 54 ~ 55 清初仿宋朝官窑葵瓣洗
宋代官窑粉青釉弦纹盘口瓶 56 ~ 57 清雍正仿官窑釉弦纹瓶
宋定窑刻莲花盘 58 ~ 59 现仿宋定窑刻莲花盘
宋定窑印花盘 60 ~ 61 现仿定窑印花盘
宋介休窑仿定窑印花盘 62 ~ 63 明仿定窑印花盘
宋龙泉窑三足香炉 64 ~ 65 现仿宋龙泉窑三足香炉
明龙泉窑三足香炉 66 ~ 67 清仿龙泉窑三足香炉
宋龙泉窑双鱼盘口瓶 68 ~ 69 现仿宋龙泉窑双鱼盘口瓶
元龙泉窑双龙耳盘口瓶 70 ~ 71 清仿龙泉窑双鱼耳盘口瓶
宋龙泉窑双鱼青釉盘 72 ~ 73 现仿宋龙泉窑双鱼青釉盘
宋/元龙泉窑双鱼青釉盘 74 ~ 75 明龙泉窑双鱼青釉盘
南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76 ~ 77 清乾隆青釉八卦纹琮式瓶
清咸丰青釉八卦纹琮式瓶 78 ~ 79 清光绪八卦纹琮式瓶
北宋磁州窑黑釉菱花口瓶 80 ~ 81 现仿北宋磁州窑黑釉菱花口瓶
宋吉州窑褐彩开光鸳鸯纹瓶 82 ~ 83 现仿宋吉州窑褐彩开光鸳鸯纹瓶
宋/元吉州窑褐彩海水纹瓶 84 ~ 85 现仿宋/元吉州窑褐彩海水纹瓶
宋建窑兔毫盏 86 ~ 87 现仿宋建窑兔毫盏
宋建窑鹧鸪斑油滴盏 88 ~ 89 现仿宋建窑鹧鸪斑油滴盏
宋影青菱口瓶 90 ~ 91 现仿宋影青菱口瓶
宋/金黑釉线条罐 92 ~ 93 现仿宋/金黑釉线条罐
辽黄釉皮囊壶 94 ~ 95 现仿辽黄釉皮囊壶
元青花执壶 96 ~ 97 明永乐青花执壶
清乾隆青花执壶 98 ~ 99 现仿明代青花执壶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100 ~ 101 现仿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元龙泉青釉缠枝莲纹大瓶 102 ~ 103 现仿元龙泉青釉缠枝莲纹大瓶
明龙泉青釉缠枝莲纹大瓶 104 ~ 105 清龙泉青釉花卉纹大瓶
元青花高足杯 106 ~ 107 现仿元青花高足杯
元釉里红缠枝莲牡丹纹玉壶春瓶 108 ~ 109 现仿元釉里红缠枝莲牡丹纹玉壶春瓶
元龙泉窑龛式观音 110 ~ 111 现仿元龙泉窑龛式观音
元龙泉窑葫芦瓶 112 ~ 113 现仿元龙泉窑葫芦瓶
雍正龙泉窑青釉葫芦瓶 114 ~ 115 乾隆龙泉窑青釉葫芦瓶
战国秦汉晋唐宋元瓷器发展简表 116 ~ 123
晋唐宋元瓷器行情表 124

前言/序言

  经常逛古玩市场的读者一定会感叹,如今的古玩市场怎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特别是那些初级的文物市场,触目所见,几乎全是赝品,稍有不慎,就会买进假货。不说一般的爱好者,就连专家,一段时间不来逛逛市场,对市场上的作伪现象就会有隔膜,不掏钱也罢,一旦掏了钱,保不住会买进假货。仿品现象自古有之,但从没有像今天如此疯狂过,这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古玩爱好者的鉴赏力,也打击了人们爱好古代艺术品和钟情中国古代文化的热情。当然如果仿品出于对过去艺术品的赞赏和仰慕,这未尝不可,有一些高质量的现代仿品同样获得人们的喜爱。然而,用现代仿品以假乱真,趁机牟利,就是欺骗行为了,而且这种欺骗行为越演越烈,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于是,就想如果编选古代瓷器真赝对比的书籍,用图片说话,比文字描述更直观,也更有效,可以说这种做法把鉴赏实用之类的图书做到极致,一定会受欢迎。

  有了想法就开始动手了,前前后后花费了大半年时间,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形成了眼前这两本“中国古瓷真赝对比”的书。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要做到一一对应最难,所需的资料首先要具备瓷器一路发展过来的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作品,其次要和赝品完全对比,说完全对比,就是要造型、纹饰相似,或基本相似。有时为了形成某一套对比,往往要筛选好多资料。对我个人来说,这一个过程对进一步了解丰富又复杂的古代瓷器造型有很多的帮助。

  这一本真赝对比的书,不敢说囊括了历代名窑的基本造型,但所选用的确实是古代瓷器主要窑口的重要造型。当然在这儿要强调的是,一个爱好者如果常去国内外博物馆多看看真品,常去高等的拍卖行上手抚摸一下真品,那么一定能提高鉴定能力,同样,如果常常逛古玩市场,就会对不断新冒出来的赝品有一个全面了解,从反面有助于鉴定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要是还学一点书画、化学、造型学、美学、历史等学科的知识,那么对深刻把握中国古代瓷器生产的秘诀十分有益。

  经常出入古玩市场,最大的益处还可以了解仿品仿到什么程度。在此结合书中所例略说一二。

  无论从色彩、釉面和胎骨上看,现今仿唐三彩都能达到乱真的地步,特别是三种色彩之间的过度色做得十分自然,土侵色也仿得逼真。前些年,唐三彩鱼子纹开片难以仿出,现在这个问题早已解决,眼下就剩下最后一个重要特征难以仿造,那就是“开银片”。“开银片”的形成,是因为铅的原因,它是化学元素中较活跃的一种,时间长了,会自动跑出来,就形成了“开银片”现象。当然,再过一段日子,一旦“开银片”的仿造难关也被克服,那么必定给鉴定带来新的困难。

  通常认为,唐、宋、元三朝瓷器不及明清的精细,这一方面是工艺所致,另一方面是出土的原因,使得外形受到了破坏。其实,这三朝瓷器的工艺十分精湛,特别是造型,其分割原理、块面配置、力量重心,都达到了高度和谐。比如宋朝一个梅瓶,口部小巧,肩部隆起,胫部敛收,比例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不亚于明清的同类瓷器,也绝不是现代仿品兴致随意所能够制造出来的。

  当今仿品中,元青花是仿得较好的一种,以至用现代科技手段测试,都判断不出它是赝品。我曾经请教过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李家治教授,他告诉我仿造者已经在注重元青花里的微量元素,就是说,元青花瓷器主要元素的配方早已解决,仿品的微量元素含量和元朝的青花瓷也已渐渐相似。

  可见鉴定当代仿品也是一门学问,这个学问同样关系到各类学科。爱好者在学习鉴定的过程中,只有把自己的视线扩大,才能适应仿品不断产生的局面。编完了这一本书,并没有完成这方面的研究,而只是一个开始,今后的研究将随着仿品的不断涌现还须深入下去,同时在这本书中所体现的不足在今后的书中加以完善。


藏瓷秘钥:宋代官窑的时代印记与流变 引言:穿越时空的对话 一部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的演进史。在浩瀚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长河中,宋代无疑是高峰中的巅峰。如果说唐代瓷器以其雍容华贵展现了大唐气象,那么宋代瓷器则以其内敛、素雅、追求极致的文人审美,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它们不仅仅是生活用具或陈设之物,更是那个时代哲学思想、社会结构和文人士大夫精神风貌的物化载体。 本书《藏瓷秘钥:宋代官窑的时代印记与流变》,旨在深入探究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特别是官方烧造体系(汝窑与官窑)的独特魅力、烧制工艺的精微奥秘,以及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兴衰与影响。我们力求剥离浮华的描述,直抵宋瓷的灵魂深处,为有志于理解和收藏宋代陶瓷艺术的同好提供一份详实、严谨的参考指南。 第一章:宋代审美范式的确立与官窑的诞生 宋代,理学兴盛,文人治国,这种文化氛围深刻地塑造了其工艺美学。与前代追求华丽、富丽的风格截然不同,宋瓷追求的是“天然去雕饰”的境界,强调釉色的内敛、造型的端庄和线条的流畅。 本章将首先梳理这一美学范式的哲学根源,探讨宋代士大夫阶层对“雅”与“拙”的推崇,如何反作用于制瓷工艺。随后,我们将聚焦于官窑的设立背景。从北宋早期政府对定州窑的依赖与不满,到徽宗朝对“类哥、类汝”的极致追求,官窑的建立并非偶然,而是国家意志与文化理想相结合的产物。我们将详细考证北宋官窑的窑址争议,分析其在烧制技术上如何试图超越民窑的藩篱,建立起官方标准的制瓷体系。 第二章:汝窑——雨过天青的永恒绝唱 汝窑,被誉为“五大名窑之首”,其烧造时间极短(据推测不超过二十年),存世实物凤毛麟角,堪称陶瓷史上的“神话”。 本书将穷尽现有考古发现与传世实物资料,对汝窑的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 2.1 釉色研究: 汝窑最具标志性的特征是其“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釉色。我们将运用现代矿物学分析的原理,探讨釉料中铁元素含量的精确控制,以及高钾低钠配方的奥秘,是如何在还原气氛中达成这种深邃、温润、不刺眼的青色效果的。同时,我们将辨析“天青”、“粉青”、“月白”三者之间的细微差别,并辅以高倍显微照片进行佐证。 2.2 造型与支钉: 汝窑的器型多仿自青铜器和玉器,体现了宋人对古物造型的尊崇。本章重点剖析其圈足特征——细小如芝麻钉的支钉及其烧成后留下的“芝麻钉痕”。这些支钉的烧造技术要求极高,稍有偏差便会变形或粘窑,这是官窑对工艺控制力的体现。 2.3 釉面纹理: 对汝窑“蟹爪纹”与“鱼子纹”的成因进行深入探讨,解析釉中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析晶与开片形成的复杂机制。 第三章:官窑——北宋的典雅与南渡的坚守 北宋官窑的设立,标志着官方对制瓷技术控制的加强。然而,其在历史记载中常与汝窑混淆,或被认为是汝窑的延续与发展。 3.1 汴京官窑的断代与特点: 本章依托考古工作,梳理北宋晚期汴京(开封)地区官窑的遗址特征。重点关注其釉层厚薄不均、足部修胎粗犷的“朴拙”风格,这被认为是特定时期(如徽宗朝)追求古意、刻意避开文官阶层对定州等成熟民窑的偏爱的体现。我们还将比对南宋郊坛下官窑与修内司官窑的差异,分析南迁背景下,工匠们在胎土选择和烧成温度上所做的妥协与创新。 3.2 哥窑的“金丝铁线”: 哥窑,作为五大名窑中最为神秘的一窑,其独特的“双重开片”现象——细密的“铁线”与稀疏的“金丝”——是其核心特征。本章将系统分析“金丝铁线”的形成机理,涉及两次或多次施釉、以及不同膨胀系数釉料的叠加技术。同时,我们将探讨哥窑的胎色(香灰色或黑褐色)与釉面橘皮纹的产生机制,以期为辨识传世的“哥窑”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第四章:定与钧——光彩夺目的艺术变奏 虽然汝窑与官窑代表了青瓷体系的最高成就,但定窑的“泪痕”与钧窑的“窑变”则展示了宋代制瓷工艺在不同方向上的卓越探索。 4.1 定窑的覆烧与覆烧技术: 定窑以白瓷著称,其“泪痕”与“覆烧法”是理解其工艺的关键。本章详细阐述覆烧的原理及其对器物口沿留下的“ दाग”(芒口)的影响。我们将聚焦于其“泪痕”的成因——施釉不均与流釉现象,以及定窑刻花、划花、印花的精湛装饰技法。 4.2 钧窑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钧窑是宋代低温釉瓷的代表,其最大的魅力在于那变幻莫测的窑变色彩。本章将深入解析钧釉中铜元素在还原气氛下的显色过程,阐明“芝麻钉”的烧制工艺,以及“鼓泡”与“蚯蚓走泥纹”的物理成因。通过对不同时期钧窑窑址出土标本的对比,辨析早期官钧与晚期民钧在釉色浓淡、气泡大小上的细微差别。 第五章:从实用到哲思——宋瓷的文化意蕴 宋瓷的伟大,不仅在于技术层面,更在于其精神气质。它们是宋代文人生活的延伸,体现了“以简驭繁”、“含蓄内敛”的生命哲学。 本章将从器用角度,探讨宋瓷在祭祀、朝廷赏玩、文房清玩等不同场合的功用,并分析其与同时期文人士大夫的诗、书、画之间的精神关联。通过对传世实物的解读,理解宋人如何将对自然的观察(如水波纹、莲瓣纹)提炼为高度抽象化的装饰母题,从而构建起一套属于自身的、区别于唐代外放审美的“内观”体系。 结语:承古开今,再探宋瓷之真意 宋代官窑,代表了古代中国对“完美”的极致追求,其留下的谜团与成就,至今仍是世界陶瓷研究的焦点。本书通过对实物特征、烧制工艺、历史背景的交叉印证,力求还原一个立体、丰满的宋代制瓷全景图。理解宋瓷,便能窥见那个时代雅致入微的生活方式与深沉的文化底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有考究,硬壳封面配上哑光纸张,触感沉稳,一看就知道是花了心思的。内页的印刷质量更是没得说,色彩还原度极高,那些精美的瓷器图片,无论是釉色、开片还是纹饰的细节,都清晰锐利得仿佛触手可及。特别是那些描金或彩绘部分的表现,光影过渡自然,让人能真切感受到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翻阅过程中,那种油然而生的敬畏感,不仅仅是内容带来的,更来自于这种对实物美感的极致呈现。整体来说,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对于任何热爱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藏家或研究者来说,光是把它摆在书架上,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作者在版式设计上也体现了专业水准,图文排布疏密有致,阅读起来毫不费力,节奏感把握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极其扎实,遣词造句间透露着一股老派文人的沉稳与精准。在描述那些极其微妙的质感差异时,作者没有依赖大量模棱两可的形容词,而是选用了一系列极具画面感且精确的词汇,让人在脑海中能迅速勾勒出器物表面的微观状态。比如,形容某类釉层在光线下折射出的那种“含蓄内敛的光泽”,或者某种胎土在烧制后呈现出的“温润如玉的砂性”,这些描述精准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对于一个试图提升自己鉴赏水平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学习如何“言说”艺术品的高级范本,它教会我们如何用精准的语言去捕捉和传达那些难以言喻的视觉和触觉体验。

评分

我一直很关注那些关于陶瓷修复和材料科学的前沿研究,但市面上大多数书籍都侧重于考古发掘和出土报告的罗列。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似乎投入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探讨“时代性”的审美波动对器物形制和装饰语言的影响。它不仅仅关注“是什么”,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比如,为什么在某个特定的朝代,某种特定的花卉纹饰会突然流行起来,并被固定下来成为标志?作者的分析将社会思潮、宗教信仰甚至宫廷的审美旨趣都纳入考量,使得整个鉴定过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这种宏观的视角,让原本冷冰冰的器物重新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古代物质文明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似乎采用了某种非线性的组织方式,将不同窑口、不同时期的典型器物穿插对比,这种看似跳跃的手法,实际上却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读者的联想和对比思维。我发现自己不再是机械地记忆“A窑口有什么特征”,而是自然而然地开始在脑海中建立起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风格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网络。例如,某一唐代三彩的釉色流动性,与后续宋代磁州窑的粗犷笔触之间,那种艺术精神的传承与演变,在作者的引导下,变得清晰可见。这种构建整体框架的能力,对于培养真正的“眼力”至关重要,它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中国陶瓷艺术的演进脉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碎片化的知识点上。

评分

我过去阅读一些关于古代器物鉴定的书籍时,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理论阐述得过于晦涩,专业术语堆砌,读起来像在啃枯燥的教科书。然而,这本书在叙事手法上却展现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亲和力。它似乎并不急于向你灌输一套僵硬的鉴定体系,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循循善诱地引导你进入那个历史的语境之中。行文中充满了对历史背景和时代风尚的描摹,让你明白每一件器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审美取向的载体。这种“以史带物,以物证史”的论述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维度,让我明白鉴定不仅仅是看釉面和胎质,更是要理解那个时代的气息和工匠的心态。这种深层次的解读,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指南范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