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医外科专业(中级 2017)/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细则 》是新大纲的具体细化。其内容涵盖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中医护理四类20个专业(中级、初级师、初级士三个层次)、50个考试学科。《大纲细则》以20个专业分类,分别装订成书。《中医外科专业(中级 2017)/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细则 》既是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命题用书,也可以作为临床中医学参考资料。
目录
大纲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
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
中药学
方剂学
第二部分 相关专业知识
中医诊断学
诊断学基础
传染病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伦理学
卫生法规
第三、四部分 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
中医外科学
大纲细则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 阴阳五行学说
第二单元 藏象
第三单元 精气血津液神
第四单元 经络
第五单元 病因
第六单元 发病
第七单元 病机
第八单元 防治原则
内经
第一单元 气·阴阳·五行
第二单元 藏象
第三单元 病机
第四单元 病证
第五单元 诊法
第六单元 论治
第七单元 养生
伤寒论
第一单元 太阳病辨证论治
第二单元 阳明病辨证论治
第三单元 少阳病辨证论治
第四单元 太阴病辨证论治
第五单元 少阴病辨证论治
第六单元 厥阴病辨证论治
第七单元 霍乱病辨证论治
第八单元 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辨证论治
金匮要略
第一单元 痉湿喝病篇
第二单元 中风历节病篇
第三单元 血痹虚劳病篇
第四单元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
第五单元 胸痹心痛短气病篇
第六单元 腹满寒疝宿食病篇
第七单元 痰饮咳嗽病篇
第八单元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
第九单元 黄疸病篇
第十单元 妇人妊娠病篇
第十一单元 妇人杂病篇
温病学
第一单元 温热类温病
第二单元 湿热类温病
第三单元 温毒类温病
中药学
第一单元 中药的产地
第二单元 中药炮制
第三单元 药性理论
第四单元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第五单元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六单元 解表药
第七单元 清热药
第八单元 泻下药
第九单元 祛风湿药
第十单元 化湿药
第十一单元 利水渗湿药
第十二单元 温里药
第十三单元 理气药
第十四单元 消食药
第十五单元 驱虫药
第十六单元 止血药
第十七单元 活血化瘀药
第十八单元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九单元 安神药
第二十单元 平肝息风药
第二十一单元 开窍药
第二十二单元 补虚药
第二十三单元 收涩药
第二十四单元 涌吐药
第二十五单元 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六单元 拔毒化腐生肌药
方剂学
第一单元 概述
第二单元 解表剂
第三单元 泻下剂
第四单元 和解剂
第五单元 清热剂
第六单元 祛暑剂
第七单元 温里剂
第八单元 补益剂
第九单元 固涩剂
第十单元 安神剂
第十一单元 开窍剂
第十二单元 理气剂
第十三单元 理血剂
第十四单元 治风剂
第十五单元 治燥剂
第十六单元 祛湿剂
第十七单元 祛痰剂
第十八单元 消食剂
第十九单元 驱虫剂
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 问诊
第二单元 望诊
第三单元 舌诊
第四单元 闻诊
第五单元 脉诊
第六单元 按诊
第七单元 八纲辨证
第八单元 病性辨证
第九单元 脏腑辨证
第十单元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诊断学基础
第一单元 症状学
第二单元 问诊
第三单元 检体诊断
第四单元 实验诊断
第五单元 器械检查
第六单元 影像诊断
传染病学
第一单元 传染病学总论
第二单元 常见传染病
第三单元 医院感染
医学心理学
第一单元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单元 心理应激
第三单元 心身疾病
第四单元 心理障碍
第五单元 心理健康
第六单元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医学伦理学
第一单元 医学的道德传统
第二单元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范畴
第三单元 临床诊疗的道德要求
第四单元 疾病预防的道德要求
第五单元 医学研究道德
第六单元 医德修养与评价
第七单元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卫生法规
第一单元 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
第二单元 相关卫生法律法规
中医外科学
第一单元 中医外科学概述
第二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三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第四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第五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康复与调护
第六单元 疮疡
第七单元 乳房疾病
第八单元 瘿
第九单元 瘤、岩
第十单元 泌尿男性疾病
第十一单元 周围血管疾病
第十二单元 其他外科疾病
第十三单元 肛门直肠疾病
第十四单元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第十五单元 麻醉
第十六单元 体液代谢
第十七单元 输血
第十八单元 休克
第十九单元 复苏
第二十单元 外科急腹症
精彩书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细则:中医外科专业(中级)2018年沿用此版》:
要点一 望苔质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苔质,是指舌苔的质地、形态。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等方面的改变。
1.薄、厚苔
(1)表现特征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即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体则为“厚苔”。
(2)临床意义
苔的厚薄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气之深浅。
①薄苔:本是胃气所生,属正常舌苔;若有病见之,亦属疾病轻浅,正气未伤,邪气不盛。故薄苔主外感表证,或内伤轻病。
②厚苔:是胃气夹湿、邪气熏蒸所致,故厚苔主邪盛人里,或内有痰湿、食积等。
(3)舌苔厚薄变化的临床意义
①舌苔由薄转厚:提示邪气渐盛,或表邪入里,为病进。
②舌苔由厚转薄:提示正气胜邪,内邪消散外达,为病退的征象。
③舌苔的厚薄变化,一般是渐变的过程,如果薄苔突然增厚,提示邪气极盛,迅速入里。
④舌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2.润、燥苔
(1)表现特征
①润苔: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②滑苔: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
③燥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
④糙苔:苔质粗糙如砂石,扪之糙手,津液全无。
……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细则:中医外科专业(中级)2018年沿用此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