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上zui遥远的距离是相爱却无法在一起!距离他们首次相爱已经过去了二十年,距离他们再一次相爱——无期。
2、这是一个让人忍不住泪流满面的故事,二十年后在异国他乡偶遇,他和她都不再年轻了,但爱情依然如19岁相遇时那般炽烈,然而现实生活远远比戏剧更耐人寻味。
3、他们经受住了时间和人为阻碍的考验,却没有绕过命运的安排!
4、还记得那段让人涓然泪下的塔台呼叫吗?——马航370,管制雷达希望看到你,如果听得到,请保持现有高度,直飞目的地。放心我们为你申请直飞,其他好心机组也会配合避让。大家都很乐意让你们先落地。航路天气目前晴朗,目的地北京气温5度,有些冷,下机穿厚点。记得抱抱接你们的亲友,他们很爱很爱你们……真的很爱很爱……
5、那生命中重要的人和事,已刻进骨头、流进血液,不会在时间的流逝中被遗忘。
故事以MH370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段短暂的却影响男女主人公一生的初恋故事,然而“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二十年前,一对年轻男女(萧山盟与云锦书)坠入爱河却遭锦书闺蜜横刀夺爱及山盟母亲棒打鸳鸯,山盟与锦书闺蜜结婚生子,锦书远走他乡;二十年后,这对曾是初恋情人的中年男女在吉隆坡机场偶然重逢。压在心底多年的困惑在等机过程中娓娓道来,真相终于大白,而那依然如初恋般炽热的情感在短短的深情对望中重燃,他们终于可以有机会再次走入爱情之中了。一个意外的插曲让他们相遇,也让他们的再次相爱遥遥无期——萧山盟将座位让给了一位聋哑人,而自己乘坐了下一班的MH370……
刘真,生于内蒙古草原,现客居美国。曾任香港《明报》记者。已出版《让死者闭眼》《女法医手记之破窗》《女法医手记之证词》等法医类小说多部。本书为作者的首部情感小说。
一
已经三月初了,东北季风还眷恋在马来半岛上,用力摇晃着棕榈树叶子,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天上的神仙们在挥舞硕大无朋的蒲扇。早春的吉隆坡仿佛一位高挑的穆斯林女子,冷艳、保守、神秘,周身包裹着浓重的异域色彩。但头巾和长袍藏不住她的美丽,季风从巴生河流域吹来,拂动她的裙裾,勾勒出她的玲珑曲线,眉目顾盼之际,就有风情万种。
吉隆坡的气候宜人,一年到头温暾暾的,气温差别不明显,不似北京冬有寒风凛冽,夏有酷暑骄阳,季节更替得干脆而鲜明。但是吉隆坡的雨量充沛,一年里倒有半年时间把伞撑着。整座城市笼罩在连绵不断的雨丝里,氤氲而潮湿,土地的湿气和植物的腥气被热浪蒸上来,空气中弥漫着热带雨林的腐殖味道,让人头脑昏昏沉沉,情绪慵慵懒懒。如果常年生活在这里,也许难免厌倦和压抑,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吧。
在吉隆坡国际机场的候机大厅里,萧山盟坐在一张小巧的方桌旁,身边立着一只黑色行李箱,面前放一杯香醇的怡保咖啡,却又不喝,只用手轻轻握住,似乎仅为感受咖啡的热度。他微侧过头,透过玻璃幕墙凝视室外绵绵密密的雨帘,设想着即将在这座陌生城市里展开的全新生活,有些兴奋和向往,也有些忐忑。
萧山盟的外形清瘦儒雅,像他父亲,一望便知是一位饱学的读书人。虽然人到中年,鬓角已生华发,但他的样子看上去并不沧桑,眼睛明亮莹润,天然带有笑意,让人容易对他产生好感和信任。
机场的广播正在用英语和马来语循环播放一条启事,请精通手语的热心人到KL1航站楼7号门前服务台,帮助机场工作人员处理一个票务问题。由于候机厅大而空旷,声音发散,萧山盟又端坐窗前神游物外,直到广播第三次播送时他才听见。他下意识地扫一眼头顶的标识,他所处的正是KL1航站楼,他便随手把喝了一半的咖啡丢进垃圾桶,拖起行李箱往7号门方向走去。
他走路速度很快,步伐矫健,衣衫带风。他是惜时如金的人,不喜欢拖泥带水,也不喜欢在路上徜徉,似乎总在急匆匆地赶路,总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即使和儿子萧谅同行时也是如此。萧谅人小腿短,必须紧紧抓住他的大手,高频率地摆动双腿才能跟上他的脚步。尽管如此,萧谅从来不抱怨,更不肯示弱,那倔强和好胜的劲头,深得父亲精髓。
7号服务台的值班员欧阳琴一小时前才和萧山盟打过交道,两人还聊了几句家常。欧阳琴二十岁出头,原是缅甸华侨,三岁时随父母移居吉隆坡,她模样俏丽,精通中文、英文和马来文,是个干脆利落的角色。现在面对服务台前的一位乘客却显得有些尴尬,两只手胡乱比画,却“词不达意”,急得脸上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这位特殊乘客是个三十来岁的男性聋哑人,持有中国护照,急促地打着手语,脸上的神情焦躁不安。
萧山盟走过去,用手语向他问候,安抚他的情绪,表示可以为他担任手语翻译,帮助他解决问题。
他的出现让聋哑乘客和欧阳琴都长舒一口气。欧阳琴饶有兴趣地观察他的娴熟手语,眼神里充满感激和佩服。
终于有人可以流畅地交流,聋哑乘客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他向萧山盟一五一十地“表达”他的诉求。他来自中国河北省,在吉隆坡短期停留,原计划乘坐今天上午的国航飞机返回北京,但是由于沟通问题,错过了飞机起飞时间。他父亲处于病重弥留之际,强撑着一口气,想在临终前再看儿子一眼。所以他希望服务台为他办理机票改签手续,航班越近越好,可是他打了半天手语,欧阳琴似懂非懂,而且她回答的“手语”东拉西扯,完全不知所云,他就烦躁起来。
聋哑乘客护照上显示的名字是郝大来,二十九岁,河北保定人。他预订乘坐的航班已经于两个小时前起飞。
萧山盟向欧阳琴转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郝大来的诉求。
欧阳琴露出笑容,恢复一贯的平和友好的口吻,说她基本上明白郝大来的误机经过和改签机票的请求,已经向他提供了解决方案,只是由于她的“手语”水平连入门程度都谈不上,才没能向他解释清楚。在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里,有两班飞往北京的客机,一是六小时后起飞的新加坡航空公司的SQ478班机,机票已售罄,但是有两名乘客可能需要改签,目前尚未最后确定。她把郝大来的名字加在等待名单里。一旦机上出现空位,他就可以补位登机。二是在十六小时后,也就是次日凌晨起飞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MH370班机,目前飞机满员,但是有一家三口已经确定因故不能登机,正在和航空公司协商办理退票,而MH370班机的等待名单里只有一个人排在郝大来前面,所以即使不能改签SQ478,至少MH370的位子可以保证。欧阳琴刚才跟萧山盟讲过同样的话。他和郝大来的处境相似,也急着搭乘下一班飞机回国,名字在等待改签的乘客名单里。这倒是一个有趣的巧合。他耐心地等欧阳琴说完,打起手语向郝大来解释。忽然,萧山盟灵巧舞动的双手僵住了,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突兀地定在半空——郝大来身后不远处,有一张模糊的脸猝不及防地闯进他的视线,甚至还没来得及看清楚那张脸上的五官,他就认出了她。机场大厅忽然好像在快速转动,灯光炽热刺眼,他头晕目眩。
是年深月久却从不曾淡漠的记忆,还是奇妙的直觉?或者是他和她之间那种难以言说的默契?她的气息扑面而来。是她,只有她能带给他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眩晕感觉,这感觉又陌生又熟悉,又遥远又触手可及。周围嘈杂的人群似乎在刹那间寂静下来,退潮一样散去,空旷的候机大厅里,整个世界里,只剩下她的模糊的脸。
二十年未曾谋面,现在,她和他近在咫尺。在异国他乡,在涌动着千人万人的繁忙机场,她奇迹般地出现在他面前。
眼前场景,竟和他们初见时如出一辙。现实生活往往比戏剧更耐人寻味。
……
翻开这本《爱人,请回答》,我的心头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拉入了另一个时空。这本书的开篇就如同投入深海的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不能平息。它描绘的不仅仅是爱情的种种面貌,更像是对“存在”本身的一次深刻拷问。那些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往的每一个决定,每一次心动与退缩。作者的笔触如同一把精密的刻刀,将人性的幽微之处雕琢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其中对“沉默”的着墨,那种千言万语堵在喉间,却只能以眼神交流的无声张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读到某些章节,我甚至能感受到角色呼吸的频率,他们的痛苦、狂喜,都像是真实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件,强烈到需要我暂时放下书本,去窗边吹吹风,整理一下纷乱的思绪。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颇为精巧,时而如流水般顺畅,时而又像迷宫般曲折,挑战着读者的理解力,但每一次抽丝剥茧的深入,换来的都是更深一层的豁然开朗。这绝不是一本可以轻易“读完”的书,它更像是一场持续性的对话,迫使读者不断地与自我、与书中人物进行深刻的对视与辩驳。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佩服的地方,在于其叙事视角如同一架高空无人机,时而俯瞰全局,洞察所有人物的来龙去脉,时而又极度贴近地面,捕捉到一片叶子落地的细微声响。这种尺度的自由切换,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宏大命运的不可抗拒,又能体会到个体情感的脆弱与珍贵。作者在处理冲突时,极少使用戏剧化的外部事件,绝大部分的张力都内化于人物的内心博弈之中,这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和情感上的沉浸。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看似突兀、实则点睛的意象,它们如同散落在叙事线索上的珍珠,需要读者自行串联才能显现出完整的图案。这本书绝不适合匆忙阅读,它需要你放慢脚步,去体会那种文字与文字之间留白的艺术。它在探讨的,远超出了狭隘的“爱”的范畴,更关乎身份的确认、记忆的可靠性以及最终的自我救赎。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被拓宽了边界,对“何为真实”也有了更深一层的审视。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可能是“回响”。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合上,然后立刻被下一本书取代的作品。恰恰相反,它像是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产生的涟漪久久没有平息,时不时地会在我处理日常事务时,突然“冒出”一句书中人物的独白,或者一个特定的画面。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巧妙,它像是一组交织的复调音乐,几个核心人物的故事线看似独立,却在关键的转折点上以一种近乎宿命的方式相互印证、相互折磨。作者没有试图去美化任何一段关系,她只是冷静地记录,并展现了关系在时间洪流中如何被磨损、被重新定义。这种近乎冷酷的客观性,反而让作品拥有了超越时空的感染力。我敢肯定,每一个在情感世界里有过深刻体验的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那种被理解、被映照的感觉,是阅读最极致的享受。它不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在重现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生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一个光线昏暗但装饰华丽的旧剧院里看戏,舞台上的布景是如此精致逼真,以至于你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自己身处何处。作者对环境氛围的营造简直是大师级别的。无论是阴雨连绵的城市街道,还是阳光暴晒下的荒凉海岸,那些场景都成了角色情绪的延伸和注脚。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时间感”的处理,它不是线性的、匀速流动的,而是时快时慢,有时一个眼神的对视能被拉长成永恒,而数年的陪伴却在寥寥数语中被轻描淡写地带过。这种对时间主观性的捕捉,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文学厚度。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在脑海中为某些场景配乐,那些旋律往往是宏大而哀伤的,与文字本身产生的共鸣令人心悸。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且自洽的内心宇宙,一旦进入,就很难用世俗的标准去衡量其间的爱恨纠葛。它要求读者付出耐心,去品味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对话中隐藏的巨大信息量。
评分初读此作,我差点以为自己拿错了一本哲学论著,而非通常意义上的情感小说。它的语言风格极其冷峻,却又蕴含着一种近乎残酷的美感。那些用来描述日常场景的词汇,经过作者的重新排列组合,瞬间获得了穿透人心的力量。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毫不留情地撕开了“浪漫”外衣下的真实结构——那是责任、妥协与无法弥合的认知鸿沟。我曾试图在其中寻找一个明确的“好人”或“坏人”,但很快就放弃了,因为每个人物都是如此立体且矛盾,他们的动机复杂到无法用简单的善恶标签来概括。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关于“选择”的沙盘推演。作者似乎在用一种近乎临床的精确度,解剖现代人情感关系中的每一个断裂点。这种写实到近乎令人不安的程度,反而赋予了作品一种无可替代的重量感。它不迎合读者的期待,不提供廉价的慰藉,而是坚定地将你推向真相的边缘,让你自己去决定是否敢于俯瞰深渊。这份清醒和决绝,是当前文坛中难得一见的宝贵品质。
评分很不错
评分很满意,非常好,印刷质量也好
评分这书很好!内容很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好好。。。。。。
评分书名就很喜欢,包装也挺精美,纸质不错,大概看了下简介应该是一本比较温情的书,是我喜欢的风格,好评!
评分包装很好,还没看
评分很感人的一本书,值得深读体会。
评分书名就很喜欢,包装也挺精美,纸质不错,大概看了下简介应该是一本比较温情的书,是我喜欢的风格,好评!
评分很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